《世出琅琊,我为天》第30章:镇国之器震天刀(新书求支持,2更)

    [.net]
    此时此刻,如果唐渊还想继续称皇,他就必须做点什么。s`h`u`0`5.c`o`m`更`新`快
    否则颜面扫地,今日之事将成为玄唐帝国众生笑柄。
    金龙狂吼,宣泄着无边霸气,飓风起伏,震碎朝堂房顶瓦砾。
    存在千年的玄唐标志,一夕崩塌。
    灰尘漱漱而下,铺天盖地的洒向文武百官。
    头顶的太阳很大,天空也很蓝,风却很狂。
    然而却有一名更狂的身影浮在半空,彰显不世霸主之姿。
    “震天刀……来!”
    一声大喝,皇城地面裂开一道深渊缝隙,一柄红色宝刀扒地窜出,犹如一道长虹,落入唐渊掌心。
    震天刀!
    玄唐镇国神器,常年经受地脉隆起蕴养,刀锋斩落,万物腐朽!
    据说这把刀痛饮百万人血,是玄唐第一代君王御用兵器,诞生的那一刻,电闪雷鸣!
    玄唐开国皇帝持此刀,奠定了玄唐帝国的基础。
    这把血气翻腾,地脉皇龙之气也无法洗涤其身血杀气息,反而更加助长刀锋凶焰。
    这是一把凶刀,离的很远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冰冷杀气。
    为了对付唐子明,唐渊万不得已才动用此刀,盖因震天刀自玄唐开国皇帝驾崩之后,无人可以驾驭。
    哪怕是开国皇帝的血脉,也只是勉强挥舞。
    凶刀有灵,择主而侍。
    若不是命中注定的主人,动用此刀,有很大可能被刀身杀气所摄。
    如果说是晚上,龙气和紫薇星斗之力双双融入唐渊体内,倒是可以用一用这柄罕世凶刀,无奈此时天高云淡,曜日当空,星光如何郑辉日月?
    攥着震天刀,唐渊双臂剧震。
    他心知,只有三次挥刀的机会。
    超出三次,刀内的凶焰气息便会渗入脑海搅碎灵识。
    手持震天刀,唐渊须发狂舞,宛如再世杀神,一袭黑金龙袍猎猎作响。
    “逆子!”
    “朕,斩你于龙庭长空!”
    “以你之血,以祭列祖列宗!”
    声音跌跌宕宕,如暴怒海啸轰轰作响,整个帝都洛城也听得见。
    唐子明冷冷一笑,凝视唐渊掌中无上凶兵,神情顿时变得漠然无比。
    “逆子,死来!”
    唐渊大吼,震天刀当头斩落,激发百丈血红刀芒。
    轰!
    破空声沉重如雷,激荡气流紊乱不堪,就像天外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撞向大地。
    刀气覆盖范围,地面刹那龟裂。
    碎石排空,烟雾升腾。
    唐子明抬手于眼前轻轻一划,刀芒顿时凝固不动,他冷笑道:“震天刀?言过其实了!”
    震天!
    天也要战栗的凶刀,这是何其狂妄的名字?
    红尘之物,岂能震天?
    唐渊双目赤红,他拼了命的想要抽刀,无奈刀身纹丝不动。
    无可匹敌的震天刀,乱世无敌的凶戾之气,在这逆子面前,也要一败涂地了吗?
    不,朕是九五之尊,是真龙天子,他凭什么逆天而行,忤逆于朕?
    杀,该杀!
    唐渊暴吼,咬破舌尖喷出一口帝王精血淬炼凶刀。
    霎时,震天刀红芒大盛,似要将天地笼罩其中。
    这是第二刀,也是唐渊豁命斩出的一刀。
    体内龙气伴随修为如洪水放闸一般倾入刀身。
    龙形刀芒吞吐不定,大放异彩。
    隐约间,刀身似有哭嚎之声悲鸣。
    一开始甚是轻微,慢慢的,声音越来越大,刀刃溢出红雪,刀身之内万鬼哀嚎!
    那是命丧震天刀的亡魂呐喊,凄厉彷徨!
    唐子明淡淡一哼,挥袖在半空轻轻一动。
    嗤拉一声!
    满以为这一刀必能斩天裂地,不料仍是无法斩碎拦刀气墙,反而刀身生出无数细碎的裂纹。
    一柄传世千年的凶刀……裂了?
    唐渊难以想象,镇国宝刀也有龟裂的一天。
    纹路溢出的血杀之气反噬于他,无尽细碎刀芒穿刺着他的身体。
    “碎!”
    唐子明冷哼一声。
    名动千古的红尘凶刀,须臾崩裂。
    半空震出一道空气涟漪,向着四方荡漾出去。
    无数铁片纷纷飘洒,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霞光。
    唐渊虎口震裂,满手鲜血,他双臂发麻,掌心只剩半截刀柄!
    震天刀碎了,唐渊也是摇摇欲坠,一头栽下长空。
    这把刀非唐渊所能驾驭,他却强行驾驭,每斩一刀,精气神立即随之锐减。
    尤其是第二刀,以自身精血淬炼锋芒。
    使得震天刀凶气狂涌,摄取他体内的灵力和龙气。
    唐渊预计三刀灭敌,却在第二刀后继乏力。
    仰仗的千年名器,就像摔碎的瓷器一样,碎屑飘的到处都是。
    唐子明冷笑,缓步登上皇位高台。
    就在唐渊摔在地上的一瞬间,一脚踹岁九五之上的黄金龙位。
    见证玄唐帝国千年传承历史的黄金龙位,一朝尽毁,和震天刀同葬。
    漫天龙气散去,压制文武官员的上位者气息徐徐离体,但他们却骇然的说不出话来……
    &bp;&bp;&bp;&b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