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白娘子传奇开始》第三十二章 一首小诗【求收藏】

    [.net]
    秦若琳一时有些难以接受,平日里受尽追捧,不知多少人想要自己的灯笼和小诗呢。
    而这个许仙居然好像一点都不稀罕?
    秦若琳缓了好一阵子,才道:“这怎么行,既然是许公子赢得了,那么便是许公子的,这是规矩啊,你若是真的不喜欢,日后再随意处理好了。”
    许仙道:“当真任由我处置?”
    秦若琳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但还是点点头道:“既然是你的东西,自然任由你处置了。”
    许仙笑了,道:“那秦小姐在此题诗也无妨吧?”
    秦若琳想了想,现在约许仙到后院确实是有点不妥。
    便道:“也好,刚才倒是小女子考虑不周了。”
    她说完,就让丫鬟拿了文房四宝出来。
    现场为许仙题诗。
    周围一众男子对许仙既是羡慕又是嫉妒。
    这可是秦若琳亲手提的诗啊,多少人千金难求?
    若是换做是他们,得意得尾巴都要翘上天了,可以吹嘘整整十年。
    哪里会像许仙这样居然不想要?
    方才听到许仙并不想要秦若琳的灯笼和墨宝,现场所有人几乎都傻了。
    都在暗道:‘疯了疯了,居然有人不想要秦小姐的物品?’
    大家觉得许仙是异类的同时又在期待,若是许仙真的不要了,自己是不是有机会得到?
    所有人巴不得许仙快点离开,将这个机会留下来。
    谁知许仙后面又同意了。
    真是扫兴!
    ……
    秦若琳的字迹很是清秀,也很好看。
    她那白皙的小手在泛黄的纸张上面轻轻点点,留下了两行诗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是当朝著名女词人写的一首词的上阙。
    秦若琳本来想题的是前朝诗人的某一首诗,没想到落笔却成了这一首。
    这首词表达的是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像是女子写给男子的情诗。
    等她自己写完之后,方才回过神来。
    不过已经落笔,也不好更改了。
    秦若琳脸色有些微红的将墨迹吹干,递给许仙。
    反正也只有许仙一个人看得到,别人又不知晓,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希望,他能明白我的小心思吧。’
    秦若琳暗道。
    许仙接过这首小诗,连看都没看,再次对着秦若琳道:“秦小姐,这真当任由我处置?”
    秦若琳那种不好的预感愈加明显,不过只能点点头。
    道:“既然已经赠与许公子,便是许公子的私人物品,自然是任由你自己处置的。”
    “那你不会不高兴吧?”许仙又道。
    ‘他这想干嘛啊?’秦若琳心中既是疑惑又有些担心。
    故作自然的淡淡一笑:“我怎么会不开心?”
    这句话说得连她自己都觉得有点虚。
    只见许仙点点头,像是终于放心了一般,道:“那就好,那就好。”
    现场很多人也不明白许仙为何三番两次的询问秦若琳这个问题。
    就在大家都在疑惑的同时。
    许仙拿着秦若琳给自己题的诗和迷灯,走到画舫台上。
    对着众人道:“我方才观见诸位好像很喜欢秦小姐的灯笼和墨宝吧?”
    台下一众书生一听许仙的话就怒了。
    这特么的是在赤裸裸的炫耀啊!
    “哼,有什么好得意的,取巧而已!”某位书生脸色酸溜溜的道。
    “呸!不要脸!”
    “不就是个迷灯吗?老子家里有上百个!”
    许仙假装没听到他们的话一般,道:“今日乃阳春灯节,我今天高兴,加上大家都知道,我许仙素来喜欢成人之美,既然大家这么喜欢秦小姐的墨宝和灯笼,我也不想夺人所好。
    这样,我把这墨宝和灯笼拱手相让给诸位如何?”
    许仙的话音刚落,画舫上安静了一息,旋即就沸腾了。
    “许公子此话当真?”一名青衣书生脸色涨红的道。
    “自然当真。”许仙点点头道。
    “那你还愣着干嘛?给我啊?”一个青壮的书生一下挤到前面道。
    “你什么你,许公子,这秦小姐的墨宝应当给予在下,在下定会好好爱惜。”
    现场一下就闹做一团,甚至有几个人都要打起来了。
    许仙十分满意这个场景,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道:“诸位静静!静静!”
    众人稍微安静了一点,都在台下看着许仙。
    许仙道:“既然诸位都想要,那许仙若是给了其中一人,那其他人便肯定不服的,这样吧,价高者得如何?”
    众人一听,立即就回过神来了。
    尼玛的成人之美,不过是想借机敛财罢了。
    不过买账的人倒是不是。
    “好!老子有的是钱!”一名阔少听了,立即眉开眼笑的道,我打不过你们,但是我有钱啊!
    “说吧,多少钱!”
    许仙在台上来回走了两步,道:“这乃是秦小姐的墨宝,价格太低了怕会辱没了它,那就三百两起步吧!”
    ……
    本书由飞卢网提供。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