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帝国当王爷》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方节度(五)

    赵贺亲自送赵通出了大门,看着哭哭啼啼,惊惧异常的李沫儿,赵贺没有一丝的怜悯,反而恨的要死,恨不得立即杀了这个贱女人。
    “王爷,此女不可留,属下愿为王爷除之。”
    赵贺身边的一名侍卫,小声说着,此人名叫赵五,武艺高强,曾是市井江湖之徒,在晋阳名气很大,赵智知道后,将其拉拢过来,为其效命。
    “不可,此事皇上已经知道,出了任何意外,王爷定会受到其猜忌,得不偿失。”
    赵贺身后左侧,一名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出言反对。
    赵贺沉默不语,自己在河东做的那些事情,显然是有些风声传到父皇耳中去了,对于自己的父皇,赵贺还是有些了解的,自己身为皇长子,岁数最长,又有一定的能力与威望,心里肯定是有所目标与期望的,如今太子之位虚闲,自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说出去,谁相信?
    但任何事情总要有一个度,在这个度之内,赵智或许能睁一眼闭一只眼,一旦超过了这个度,赵智绝不会坐视不理,毕竟赵贺并不是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赵贺眼神意味深长,他突然感觉到,此次回丰京,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心急了。
    赵贺微微侧过头,低着声音对赵五说道“赵五,有些人,孤不希望他在父皇面前乱嚼舌根。”
    赵五点了点头“王爷放心,他绝没有这个机会。”
    “弄死了,目标太大,很容易让人遐想到王爷。”
    赵五笑了笑“这个好办。”
    儒生中年看了他一眼,不在多说,他确实有这个能力做到。
    刘府。
    刘光耀敲了敲房门,小声道“父亲,孩儿能进来吗?”
    刘桀放下手中的书“进来吧!”
    “孩儿见过父亲。”
    进了房间,刘光耀躬身行了一礼。
    刘桀点了点头,淡声道“有什么事?”
    刘桀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这个时间段,不许外人打扰,这个规矩刘光耀不是不知道,现在过来,肯定是有事情。
    刘光耀拿出一封信递给刘桀“父亲,这是三弟下人送来的书信。”
    刘桀展开书信,看完之后,叹声道“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是到了新年。”
    刘光耀小声问道“父亲,三弟说了些什么?”
    “你自己看看吧!”
    刘桀把信给了刘光耀,后者看完后,高兴道“三弟这两天就要回来了。”
    刘桀的儿子不多,长子与次子虽然都不是为官的料,但性子温和,老三更是稳重有决断,兄弟几个自小便关系极好,到了现在也是如此,为此,刘桀颇感安慰,家和才能万事兴不是?
    “把东院收拾出来,光辉以 更新快后就住那里。”
    听了刘桀的话,刘光耀微感惊讶“父亲,三弟这次回来,要常住家中?”
    刘桀点了点头,叹声道“我老了,有些事情,是该提前准备了。”
    “父亲,您老人家今年虽然七十有余,但身子骨还算硬朗,过上个十年八年”
    刘光耀听出父亲有退隐的意思,心中大惊,连忙出声劝说道。
    刘桀冷笑道“有些人已经不耐烦,自己不走,难道非得让人撵着走?老夫丢不起这个人。”
    刘桀与杨道嗣,两人确实有些缘分,同一年的进士,又是同一年,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续进入政事堂,一个为左相,一个为右相,到如今,二十余年。
    大晋自开国以来,一直都是施行多相制,最开始的相国数量是固定的,也就是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省尚书令,三省主官为相,统领六部,辅佐皇上,武宗开始,设立政事堂,还是施行多相制,但相国的数量,却是大大增加,少则六七人,多则十几人,没有定额。
    但不管如何,大晋立国五百余年,还从未有过哪个人,能够在相国位子上,一做就是近二十年的,一般都是年就要挪一挪,就算是懿宗、僖宗、平宗这三个奸臣权臣扎堆的年代,相国之位最高纪录,也只是十三年,像刘桀与杨道嗣这般,把持左右相国之位,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还真是从未有之。
    刘光耀愣了愣,有些明白了,低下头,不在说话,父亲是何等人物,纵横朝局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何须自己在这里多嘴。
    杨府。
    “父亲,有最新消息。”
    杨炳林急匆匆找到杨道嗣,急声说道。
    杨道嗣皱了皱眉头,不悦的看了他一眼,低声呵斥道“你都多大了?还如此毛躁,成何体统。”
    杨炳林性格刚燥、急性,作为下一代杨氏一族铁定的族长,对于父亲杨道嗣,极为敬佩,却是并不怎么怕他。
    “父亲,刚刚从刑部得到消息,王仁皓之子王凡,翼王之妾,以及大理寺少卿刘聪元都是被抓了,就关在刑部。”
    杨道嗣问道“是刑部派人抓捕的?”
    “不是!”
    杨炳林摇了摇头“是由羽林卫将军顾雍领着人抓的,刑部右侍郎金晖传来消息,说是顾雍奉了皇上的口谕,绕过六部直接动手抓人,然后在交由刑部审讯。”
    “皇上竟是动用羽林卫抓人,情况绝不简单啊!”
    杨幼安的声音传来,他从不远处快步走来。
    “五哥!”
    杨炳林对杨幼安点头打了一声招呼,然后看向杨道嗣,说道“父亲,如今你不在朝中,低下的人群龙无首,不知所谓,这样下去,可不是一件好事。”
    杨道嗣看了儿子一眼,冷声道“你不是很能干吗?我说的话你全当耳边风,如今局面复杂,自己解决不了,就想到我了?”
    杨炳林苦笑两声,不知道说什么好。
    杨幼安呵呵劝说道“父亲,六弟早晚要继承杨氏一族的家业,放手让他做一做,历练历练,也是一件好事,再说了,有您老人家在背后把关,就算做的不好,也有回头的机会不是?”
    杨道嗣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喃喃道,说道“月余未见刘桀,倒是有些想念这个老家伙了。”
    其实自从黄詬被抓,数十名官员联名上书杨道嗣早就有所猜测,如今局面到了这个地步,还没有超出他的预知范围,但赵智到底想做到哪种地步,却不是杨道嗣所能猜度的。(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