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元帅》第三十三章 驻军松县

    [,net]
    赵廷接受这些记者们的采访,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他也毫不示弱的,展现出了自己强硬的一面。(书=-屋*0小-}说-+网)
    采访结束后,各大报社的新闻记者们迅速的赶回去,将采访的新闻进行编辑,排版,印刷,
    第二天,各大报社的头版都是刊登的关于抗敌英雄赵廷的采访语录。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我们终将赢得最终的胜利!”
    “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共抗外敌!”
    .......
    这些振奋人心的口号,配上赵廷那军服染血,满脸灰尘的照片,顿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无数的百姓走上了街头,高举爱国标语,大声疾呼保家卫国,无数的青年学生,弃笔从戎,要参加军队。
    各处都在集会,各处都在演讲,无数的支援前线的担架队,医务队,慰问团纷纷的启程,奔赴前线。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无数的人捐款捐物,支援前线的战斗。
    就连那些报童,娼妓,乞丐等都纷纷的拿出了自己的急需,捐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官兵们。
    而在许多师管区的募兵处,纷纷的排起了长队,爱国青年们纷纷的要投军上前线打鬼子。
    在这样的舆论宣传下,不仅仅赵廷成为了全国的红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然,这些反应都是好的一面。
    面对全国上下民众的抗敌热情,就连首都的委员长都是大吃一惊,没有想到赵廷这个原来籍籍无名的人,竟然有着这么大的号召力。
    他也看到了报纸,看到了赵廷所回答记者的那些回答,他很高兴,下令让军政部对模范营的一切合理要求,都尽量满足。
    赵廷自然知道自己现在出尽风头,但是他不管那么多,他已经乘坐上了去松城的卡车。
    赵廷现在可是英雄,而且是人尽皆知的英雄,所以各部门都是对他大开绿灯。
    看到徒步前往松县的赵廷他们,直接给他们调来了一队军用卡车,送他们过去。
    真是因为如此,原本一天多的路程,仅仅几个小时就抵达了,要不是鬼子的飞机在天上飞来飞机的威胁,他们的速度更快。
    松县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而已,当赵廷抵达的时候,县里有名望的乡绅和当地的警备司令,民团等武装长官全部出来相迎。
    赵廷只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少校而已,在不久前只是一名小少尉,现在被这么多人迎接,也是感慨不已。
    而跟着赵廷出生入死的刘钢他们更是感觉到受宠若惊,没有想到他们会怎么受欢迎。
    当天在松县内,当地的乡绅和一些地方长官给赵廷在城内最好的酒楼摆了酒宴。
    “我的弟兄们可有这些吃的?”
    看到满桌子的酒ròu,赵廷并没有当即入座,而是询问道。
    “有,我们已经吩咐厨房,不会亏待赵营长手下这些弟兄的。”有乡绅当即笑着回答。
    听到这话后,赵廷这才欣然入座,并且派连长刘钢亲自到外边去招呼弟兄们吃饭。
    赵廷虽然对于这些鱼ròu乡里,贪腐的地方长官和乡绅没有多少好感。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的,想要在这里立足,需要他们的支持,所以这一顿饭倒也吃的融洽不已。
    而赵廷手底下的那些官兵们许多都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部队里军饷被克扣,饭都吃不饱。
    现在面对大鱼大ròu的款待,一个个在大口哚碟的同时,依然不忘记这是赵廷带给他们的。
    倘若是没有赵廷的话,他们说不定现在还在前线和鬼子拼命呢,哪有机会在这里大吃大喝。
    赵廷之所以带着模范营到松县这边过来,因为他两世为人,知道鬼子会有部队在这边登陆。
    他现在要是到处去说的话,肯定没有人相信他的话,说不定还会怀疑他是鬼子的派来的间谍。
    所以他只能带着部队过来,早些布置,希望到时候能够起到一点作用,避免正面战场的部队在鬼子的两面夹击下一溃千里,最终在首都发生了惨剧人寰的惨案。
    警备司令准备将城内的营地腾出来给赵廷他们的模范营使用,算是一种变相的巴结讨好。
    “我就不夺他人之美了,只需要在城外给我们找一处营地就好。”
    赵廷婉拒了警备司令的好意,决定将他们模范营的营地选择在城外。
    这样他们不仅仅能够安心的整训,避免士兵和当地百姓发生矛盾,同时也避免被窥探。
    警备司令看到赵廷不要他们的营地,他自然是高兴的,毕竟要让他的人腾出来,着实很麻烦的。
    当天,他们就在城南给赵廷他们找到了一处驻地,是一个废弃的学校。
    因为各个学校合并,学生都集中到了新修的校舍,所以松县的原本这个学校就荒废了,正好腾出来驻军。
    赵廷从第74军带出来的一个连的弟兄,又从收容处拉了差不多五百名官兵,按理说人数超编了,但是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并没有人在意。
    当夜,赵廷就告辞了乡绅和当地的地方长官,带着吃饱喝足的弟兄们离开了松县县城,到了城南的废弃校舍驻扎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