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第1076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不良人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苏尚书的话,哀家没听错吧你的意思是,从蜀中征召府兵,再大量召入吐谷浑和吐藩人为我军仆从”
    武媚娘凤眸中光芒微闪,像极了昆明池中的波澜。
    “未知苏尚书意从蜀中征召多少府兵”
    她的话虽没说完,但是熟知蜀中形势的阎立本、狄仁杰等人,已经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阎立本做为大唐左相,自然知道,整个蜀中不过数万府兵。
    而且最多的兵员都在防备吐谷浑的战线。
    远离关中。
    这个时候抽调这些人,少了则不够。
    多了,只怕全线动摇。
    李治到死之前,还在下令增强蜀中防线,在积石峡附近多设石堡。
    而狄仁杰,则因在剑南道任过职,曾为剑南都督手下官吏,清楚蜀中情况。
    整个蜀中有府兵四万五千余人。
    看起来不少,但是分布在各方。
    有的镇守蜀中那些未开化的土民。
    有的防备着吐谷浑。
    有的守着战略节点、交通要道。
    这里哪一个地方,都不能轻动。
    一动,便是牵连整个蜀中的防御作战体系。
    万一出了差池,谁都担待不起。
    狄仁杰暗自皱眉,正在替苏大为担心时,只听苏大为道“臣以为,召一万人足矣。”
    “嗯”
    这一下,武媚娘大出意外。
    凤眸一时圆睁。
    就连一旁的李弘,还有左相阎立本等人,也瞠目结舌。
    殿上群臣更是一片哗然。
    左武卫大将军程处嗣,邢国公苏庆节,还有明武将军程务挺等人一时大感焦急。
    还没开口,就听十二卫大将军中,一员一身玄甲,双肩狻猊吞口,头戴狮口金盔的大将抱拳道“陛下、天后,臣以为仅凭一万府兵,绝对无法对付西域叛乱,大食人的攻势,还有弹压吐藩人。
    臣以为,苏郡公此言十分不妥。”
    苏大为和众人的目光向那位军将看去。
    但见此人身长八尺,膀大腰圆。
    面白无须。
    鼻梁高隆。
    两眼暗蕴神光。
    犹如凛凛寒潭。
    乃是李唐宗室,南梁王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
    李玄信年方三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是李治朝末期颇受重用的宗室。
    向来戎守帝都,拱卫皇城。
    此时听得苏大为夸口说一万人足以平西域。
    李玄信忍不住站出来。
    他的声音有一种冰冷之感,犹如薄薄的刀锋。
    此时双眼投在苏大为身上“苏郡公对辽东之策,对关中缺粮之计,本将佩服,但是对西域,未免太过儿戏。”
    武媚娘没马上开口,而是转向李弘“陛下以为如何”
    李弘只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压在自己身上,肩头一时沉甸甸的。
    他有些为难。
    从感情上,愿意相信苏大为说的。
    但是站在一个帝王的理性上,他又无法相信。
    前次李敬玄十万大军,一朝丧尽。
    薛礼,百战名将,率五万军,还征召不少胡人仆从。
    照样惨败。
    苏大为就算是大唐名将,但是无论如何,仅凭着一万人,怎么对付大食人的大军
    光是薛礼那次,大食至少就是四万人吧
    还有突厥的叛军,胡人各处的叛乱。
    仅靠一万人,如何能扑灭这些大火
    “这”
    李弘犹豫着道“苏郡公,一万人如何守住西域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原因有三。”
    苏大为不慌不忙,似乎早就想好了一切“第一点,大唐虽然败了两次,但在西域数十年经营,积威犹在。
    而且昔年臣曾多次在西域用兵,对各胡族知之甚祥,只要分化拉拢,就能拉起一支对大唐足够忠心的仆从军。
    第二点则是大食人对西域的威胁,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强。”
    “嗯何出此言”
    李弘奇道“朕听闻波斯国的强盛,不弱于大唐,但波斯已被大食吞并,那大食之强,犹在波斯之上。
    这样的大国侵入西域,犹如泰山倾覆。
    仅凭一万府兵,加一些藩属仆从,朕实不知如何抵挡。”
    李弘这番话,说出许多人的心声。
    包括武媚娘,也微微颔首。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苏大为平静道“凡国家用兵,总有其力量投送极限,距离本土越远,所能投放的力量就越少。
    哪怕强如大唐,兵势到了西域,也如强弩之末。
    亏得这些年经营,在碎叶水旁设下安西四镇,还有西域都护府,一直保持着对各族的威压,才能驱策他们。
    驱使胡人为我所用。
    若纯用我大唐府兵,劳师远征,就算以大唐富饶,也无法持久。”
    这番话,引得众人默默点头。
    都是朝廷大臣,有着丰富的理政经验,知道苏大为所言非虚。
    一是路途遥远,行政命令传达不及。
    光是路上就要一年半载。
    许多事瞬息万变,待朝廷命令传到,情况和环境早就变了。
    二是你拿关中的兵去填西域的窟窿。
    可关中兵也不能一辈子待在西域。
    他们也有家人老幼。
    也想着回家。
    时间一长,自然就无战心战意。
    所以朝廷才定下轮守之策。
    每隔数年,派府兵过去轮换。
    真正能让大唐势力在当地留下来的,只有移民。
    将唐人一代一代向西域移民。
    待到当地唐人数量超过西域诸胡。
    则自然将西域内化为大唐内藩。
    可问题是,这种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而且大唐人去西域,就得按着胡人的方式生活,放牧。
    久而久之,生活习惯完全胡化。
    那究竟是唐人还是胡人
    以古代的环境,想要同化实在太难。
    后世雄鸡版图,全和生产力相关。
    只有汉人的田能种到的地方,才能纳入版图。
    凡是生产力不足,还得按着当地风俗习惯生活的地方。
    就算一时纳入。
    待中原一乱,便又分离出去。
    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双眸光芒一闪“苏郡公此言何意”
    “我的意思是,西域也不是大食人的地盘,他们也是客军。既是客军,就没有地利,想要措集粮草没那么容易。
    我们大唐,可以以一名臣子,持天子手书,赦令西域诸胡听令,自带粮草兵器,为我大唐仆从。
    他们大食人远道而来,能和我们大唐一样吗”
    嗯
    苏大为的话,引起众人深思。
    好像,有点意思。
    “大唐在西域余威犹在,听大唐话的藩属仍是大多数,以众击寡,何患之有相较大食,他们是客军,我们才是主场。”
    苏大为继续道“既是远道而来,大食人的消耗更大,兵员更不容易得到补充,死一个,便少一个。而且既然是远征,他们的人也不可能太多。
    或许也就那几万人,至多不过十万上下。
    再多了,恐怕大食国也拚不起消耗。”
    苏大为的话,立刻引得殿中各军将的赞同。
    一员将领道“昔年苏定方大总管,征突厥,每战都是十万上下,少的时候只率五万人,这些都是太宗时的定制。”
    “对对对,灭百济,攻高句丽时,我们也是十万上下兵力。”
    李玄信沉思片刻“也就是说,苏尚书有信心可以将大食人击溃”
    “不是击溃,是将他们全部留下。”
    苏大为一声轻蔑冷笑。
    他手里灭国无数。
    战场上被他指挥歼灭的敌人,何止数十万人。
    区区数万大食人又如何
    大唐,可不是希腊城邦。
    李玄信再问“就凭一万人”
    “不是一万人,而是以大唐一万府兵为中枢牙将,统驭诸胡,以诸胡仆从为我大唐爪牙,驱使他们为我大唐征战。”
    苏大为用一种冰冷到近乎无情的声音“我要用这些胡人的血,去耗光最后一滴大食人的血。”
    听起来十分残酷。
    但殿上众将军却是精神大振。
    “苏郡公说得好”
    “这才是我大唐之武德”
    “大唐圣人是天可汗,普天之下,诸胡皆为我大唐鹰犬,让他们征战,是给他们为大唐尽忠的机会”
    “为大唐流光血液,是胡人的光荣”
    “此战之后,自然会有许多出色胡人将领,可以吸纳入我军,做为大唐的将军。”
    众大将军相视而笑,得意与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大唐的威风。
    与后世相比,这时代人才是鹰派。
    一个个恨不得整天上战场,开疆拓土,觅个封侯拜相。
    李玄信盯着苏大为,眼中光芒闪动,用一种迟疑和斟酌的声音道“苏郡公方才说有三点,现在说了两点,不知第三点成算是什么”
    “第三点,是吐谷浑和吐蕃人,并没有如各位想的那样桀骜不驯,为大唐作战,做我大唐仆从,对他们而言,都是晋身的机会。”
    李玄信一呆。
    苏大为说的,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
    他想要反驳,但一时不知从何去质疑。
    武媚娘还没开口,一旁的李弘已经忍不住道“苏郡公,此言何意吐蕃和吐谷浑,都是被我唐军灭国,吐谷浑暂不说,吐蕃可是在苏郡公你手上”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苏大为微微一笑,丝毫不在意身边众臣在拿眼瞪他。
    哪有这般和皇帝说话的。
    丝毫不给陛下留面子。
    苏大为在沙盘前缓缓踱步。
    拾起竹枝,在吐谷浑处点了点“吐谷浑曾被太宗率军大破之,之后我大唐扶立新的吐谷浑王,还将大唐公主下嫁。
    这之后,吐谷浑便对我大唐称臣纳贡,虽然中间有些小问题,但大体都是忠于我大唐的。
    后来吐谷浑被吐蕃渗透,末代吐谷浑王与大唐公主请求内附。
    结果未及逃脱,便被吐蕃人杀之。
    所以对吐谷浑人来说,对我大唐,并没有那么大的仇恨。
    相反,当年我征吐谷浑人做仆从,他们不少部族,都在那一仗中捞了不少好处。
    我意就从这些部族中征召人手。
    同时如果有其余部族愿意做大唐仆从,一致接纳。”
    说完,苏大为抬头向听得目瞪口呆的一众将军和武媚娘、李弘微微一笑“当然,所有粮草战马、兵器,都得他们自备。”
    什么叫自带干粮。
    在唐朝,这些争做大唐鹰犬爪牙的异族人,便是自带干粮。
    李弘细品苏大为所说,越听越觉兴奋。
    情不自禁道“这些吐谷浑人曾被苏郡公征召过,而且得到过莫大好处,此次苏郡公再征召他们,一定不会推辞。”
    那当然是不会推辞,谁特么会和发财过不去。
    跟着苏大为抢掠吐蕃人的都城逻些。
    可把这些吐谷浑人给捞饱了。
    一个个穷放羊的,都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
    家财难以计数。
    这次只要苏大为开口,可以肯定,这些红了眼睛的家伙,一定会嗷嗷叫着求加入。
    而且有这些人带头。
    吐谷浑其余部落那些穷鬼,也一定是抢破了头的想做大唐仆从。
    而且这些吐谷浑人,与吐蕃人有着灭国之仇。
    吐蕃灭了吐谷浑。
    吐谷浑人做大唐仆从又打破了吐蕃国都。
    双方有这种仇恨在,苏大为率领一万唐军,正好统慑全局。
    此乃高明的驭下之术。
    “高明”
    李弘情不自禁的道。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
    目光投向李玄信。
    李玄信苦笑一声,拱手道“苏郡公言辞便给,我只剩最后一个问题。”
    “请问。”
    “吐蕃人,会听我大唐征召吗”
    “会。”
    苏大为肯定的道。
    “吐蕃虽称国,但统合时间尚短,昔年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也是东征西讨,吞并无数部族方才称国。
    像西边的象雄,占踞吐蕃四分之一的土地,被松赞干布吞并至今不过二十余年。
    还有东面的白兰羌、白马羌、破当羌等。
    其实吐蕃虽称国,但是上面的部族多如牛毛。
    与松赞干布他们,并非是一条心。”
    “那”
    “无非是昔年松赞干布最强势,带着各部族不断征战,不断胜利,不但掠夺财富,这才将各部族强行聚合起来。”
    苏大为微微一顿,待众人稍做消化,继续道“我大唐将吐蕃逻些城打破后,这些部族重新归为四分五裂的状态。
    既是分裂,既然各有部族,便可分化拉拢。
    何况,大唐灭国之威,只怕多的是愿意为大唐效力的部族。
    再加我手上一万大唐精锐,以及征召的吐谷浑人,足以应付局面。”
    苏大为这番话,已经藏有许多的庙算心机在里面。
    李玄信细细思索,只觉得苏大为看似随意。
    但思路却极为清晰。
    若要苏大为自己说,便是逻辑严谨,老铁没毛病。
    其实最早的先民,都是以部族、族群为单位。
    都是一盘散沙。
    但是战争,是最好的融合剂。
    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那叫什么
    那叫事业
    古人仆素的事业心,那就是抢钱抢粮抢女人。
    在松赞干布这等强盗头子的带领下,各部族跟着他抢掠发财。
    自然加入者越来越多。
    只要不断胜利,就会有越多人加入。
    最后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这一点,后世女真也是如此。
    老奴以十三副盔甲起家,统合辽东无数部落,最后聚起万余人。
    继续南下抢掠。
    按理说,女真族内部分是分裂多如牛毛。
    但只要胜利,就能融合一切分岐。
    这是创业公司的做法。
    直到最后,公司上市。
    各部族也都自认自己是公司的一份子。
    所谓民族、国家,也都形成了。
    若是在上市之前崩了的,还未完成融合。
    便会重归于散沙。
    在苏大为如今这个时代。
    吐蕃正是这种情况。
    李玄信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武媚娘方向。
    声音越发弱了几分。
    他起先出声,是有些咄咄逼人气势的。
    但是苏大为越说,他就越觉得自己在苏大为面前显得无知。
    原本引以为傲的宗室身份,右武卫大将军身份。
    从未有一刻感觉这般令他不安。
    感觉自己愧对这一身军甲。
    但是武后的目光如芒在背。
    他不得不硬起头皮继续道“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唰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他身上。
    不是刚才说好了是最后一个吗
    怎么又来最后一个问题。
    苏大为倒是不以为意,伸手虚抬“右武卫将军但说无妨。”
    “征召吐谷浑人和征召吐蕃人做仆从,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征召蜀中一万府兵,这人员,究竟从何处征召
    蜀中的防务也不轻松,那么大的地方,就这么些人。
    未知苏郡公,想从何处调拨人手”
    苏大为看着他。
    久久不发一言。
    那目光,令李玄信有一种被剥光看透的感觉。
    那目光像是在质问你连这个都要问我
    李玄信咬牙硬撑着抱拳道“在下才疏学浅,委实不知如何调度,还请郡公不吝赐教。”
    这个问题,也是武媚娘和李弘所关心的问题。
    更是左相阎立本、刑部尚书狄仁杰。
    及殿上十二卫大将军。
    从将军和各部主官所关心的问题。
    蜀中,前几年也是才遭过灾的啊。
    而且兵力本就不多。
    苏大为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就见苏大为洒然一笑,目光投向一旁沉默的苏庆节道“狮子,你来说”
    程处嗣久在帝都戎守。
    缺乏一线作战的经验,可能不太清楚。
    但像是苏庆节、程务挺这些经过战阵。
    而且跟过他打吐蕃的大将,怎么会想不到其中的关窍
    被苏大为一说,苏庆节抬头,双眼透出凌厉的,略带桀骜的笑意“那自然是,将防备吐谷浑一线的镇军,抽调一万人出来。”
    这话一出,李弘、武媚娘和李玄信、阎立本等人都是一呆。
    就见苏大为鼓掌笑道“善”
    就是如此了。
    既然把吐谷浑人和吐蕃人中的精锐都征召了,都抽调光了。
    哪还用留那么多唐军防备着
    我们就放开防线,那些吐谷浑和吐蕃人的老弱妇孺,敢向大唐迈出一步吗
    这不是狂妄,而是自信
    一位大唐将军,百战名将对一切事情,如掌上观纹的自信。
    自此,苏大为整个思路完成闭环。
    武媚娘闭目沉思良久,陡然张眼赞道“好好一条计策,好一个苏大为,依哀家看,此计大妙,不费我大唐多少国力,便能借这些外藩为我用。
    而且还削弱了这些外藩的力量,足以安定我大唐边疆。
    一石二鸟,大善”
    满殿文武官员,压抑已久的一口浊气终于吐出来。
    忍不住一齐向苏大为称颂不已。
    “苏郡公眼光卓越,更兼多智,难怪能屡战屡胜。”
    “我大唐前有邢国公苏定方,现在又有苏郡公,大唐武德后继有人矣”
    “嘿嘿,那些西域叛乱的胡人,还以为我大唐拿他们没办法,这次依苏郡公之计,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诸将军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以他们的作战经验,眼光,细思之下,在现有条件下,也无法找到比苏大为这些计策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简直就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嘛。
    在关中受灾遭受重创,府兵凋弊的情况下。
    硬是凭着辗转腾挪之功,借异族藩属之力,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且慢”
    突兀的一个声音,打断了殿上狂喜欢快的氛围。
    只见刑部尚书狄仁杰向前一步,叉手道“陛下,天后,苏郡公方才所说的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
    但是臣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他这番话说得极为冷静克制。
    好像一桶凉水浇在气氛热烈的大殿上。
    众人向狄仁杰愕然看过来。
    不少人在心中嘀咕。
    这狄仁杰,不是和苏大为私交极好吗
    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是想要做甚
    武媚娘眸光微动“狄仁杰,你一个刑部尚书,莫非也懂军事”
    “臣下不懂,但臣下懂人事。”
    “哦”
    武媚娘似笑非笑“何为人事且说说看。”
    众人此时也被狄仁杰和武媚娘的说话,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包括皇帝李弘,满殿的侍从女官、太监。
    六部官员,众将军。
    甚至苏大为和苏庆节,也向狄仁杰投来关注。
    “天后,苏郡公的计策固然不错,可是,由谁来做这征西大军主将呢”
    嗯
    “又由谁来统驭这些吐谷浑人和吐藩人呢”
    狄仁杰掷地有声道“再好的计策,若所托非人,也断难成功,这是臣不解的地方。”
    他向苏大为方向微微拱手“未知征西主帅,是苏郡公自己担任,还是另有推荐”
    这话说出来,整个大殿上的群臣为之一呆。
    是啊。
    现在才想起来。
    陛下和太后好像并没有定征西方面的大总管。
    苏大为也没提出自己要做这个总管。
    而按他眼下的身份,和陛下、太后之间,这微妙的铁三角关系。
    恐怕苏郡公,轻易不好出洛阳吧
    现在朝局,全因为苏大为在中间缓冲。
    太后与陛下的冲突还没那么激烈。
    若苏大为领军走了。
    大唐这朝堂上,这对母子还不得撕起来
    一想到这里,左相阎立本只觉腮帮子一抽,牙酸得厉害。
    这事还真不好办。
    除了苏大为,还有谁可以做征西大军的总管。
    带领吐蕃和吐谷浑人仆从,去对付大食人和胡人叛乱        大唐不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