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第852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元旦快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不良人 (www..org)”查找最新章节!
    帐内已经生了一堆篝火。
    这让入夜的寒冷驱散了几分。
    篝火旁早有亲兵帮着煮起了一锅肉汤,还有烤饼,香气四溢。
    在帐中一侧的桌案上,安文生正伏于案前,手执毛笔正在记录着什么。
    听到声音,安文生抬起头向着门口看了一眼,看到苏大为领着众人走进来。
    除了郭待封,在苏大为身边又多出阿史那道真。
    安文生知道,阿史那道真和武威等地,都抽出一部份唐军精锐,向大非川处移动。
    作用有二。
    第一是混淆吐蕃人的判断,唐军数支游骑驰入大非川附近。
    突蕃人若派兵来围堵,则可分吐蕃人兵势。
    若形势不对,唐军可退回防区。
    第二,若是吐蕃人反应不及,则可以分进合击,与苏大为的前锋军汇合,以壮兵势。
    想要深入吐蕃境内,完成天皇李治的战略构想,一战灭掉吐蕃都城逻些,单凭苏大为那三千多精锐,是远远不够的。
    至少也要数万兵力。
    关键处,就数有数万兵马,还要令吐蕃那边猜不出意图,令吐蕃主力反应不及。
    所以唐军动作一定要快。
    要尽可能拖住吐蕃人的反应时间。
    数万大军……
    若是等唐军后续的部队到达,则战机已失。
    河西防线上,任何一州也不可能单独拿出这些兵马,否则将会令原本的防线动摇,甚至反被吐蕃人抓到机会击穿。
    从甘州、肃州、瓜州、凉州等各州分别出兵增援,可以减轻这个压力。
    动员起来也快。
    各部只用带上一二千人马,可迅速成行。
    当然,这样做风险也是有的。
    如果各州出动驰援苏大为的唐军,被吐蕃人提前知道,将会导致一连串恶果。
    但吐蕃人除非钻进唐军肚腹里,否则在广袤的草原上,想要捕捉到唐军踪迹,并非那么容易。
    整个战略计划有些冒险,但却是唯一有机会短时间内,击倒吐蕃的战机。
    趁着吐蕃主力在河西,都城空虚,一击斩首。
    “刚才帐外倒是杀得人头滚滚!”
    阿史那道真不改他那嘴碎的毛病,咧开嘴没心没肺的笑着,令那张英俊的面庞显得有些逗逼。
    郭待封在一旁陪着笑脸道:“总管用兵如神,杀些吐蕃降将算什么。”
    “坐下说话吧,别站着。”
    苏大为摘下金翅头盔,大喇喇的在安文生旁边坐下:“老安让让。”
    “这里位置足够大。”
    “你这边比较舒服。”
    安文生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默默的挪了半个屁股。
    苏大为坐下,看了一眼他在写的东西,乃是今日作战军报。
    整个事件在安文生的奏折里,寥寥数语,便交代清楚。
    今天召集军中诸将,也是对今日作战做一个总结,并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今天这一战打完,方圆百里内,应该再没有吐蕃人的主力了吧?他们要再派兵,就得晚上数日,需要时间集结,咱们争取取了时间。”
    “等等,今日总管究竟做了什么?那些吐谷浑人是从哪来的?”
    “此事说来话长了。”
    阿史那道真哈哈大笑,接过郭待封的话头,一番添油加醋的解释。
    原来白天与薛仁贵分兵后,苏大为带着那两千精锐只做了一件事。
    长途奔袭。
    在短短半日之内,奔行百里,将吐蕃人后方的牧场给打掉了,年掳掠战马五万多匹,牛羊十万头。
    郭待封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发出“啊”的一声惊呼。
    原本他见苏大为逾期不至,以为苏大为是不是跑错了方向。
    万万没想到,不但没跑错,反而玩了一招厉害的大穿插,大纵深。
    郭待封是名将之后,自然明白其中的门道。
    一时失神道:“打掉了吐蕃人的辎重,别说吐蕃再集结,只怕方圆百里短时间内,将如无人之境。”
    “正是如此!”
    阿史那道真眉飞色舞的道:“我在途中遇到阿弥,咳,遇到总管,与他合兵一出,共成此壮举,因此才知道这一招的毒辣。
    那些吐蕃人,原来也是需要粮草辎重的,他们的粮食就是牛羊和战马,他们战兵一万余人,背后就需要至少数万乃至十万牛马,以及做补充的战马。
    只要这些马场和牛羊在,吐蕃人你打散了,他又能重新聚起来。
    阿弥这一次,率骑兵一日间往返奔行两百余里,迅速征服了这批吐蕃军背后的牧场。
    并且俘虏了负责看守马场的吐谷浑酋长,强征他们部落壮丁随军出征。”
    说到最后一句,阿史那道真仰头哈哈大笑起来:“从当年征西突厥开始,我就知道,整个大唐年轻将领里,论征调仆从军的功力,无人能出阿弥之右。”
    阿史那道真说得简单,但郭待封听在耳中,却听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他是知兵之人,心里默算,从薛仁贵与那批吐蕃人交战开始,到吐蕃军败退,唐军休整,到继续追击,追上吐蕃败军,前后大概五六个时辰。
    就算苏大为是一早就出发,要在六七个时辰里,带领骑兵往返两百余里,难度依然极大。
    哪怕唐军骑兵是轻骑疾进,不考虑粮草补给。
    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长途赶路,还要吐蕃牧场打下来,还要迅速将留守牧场的俘虏转化为唐军的仆从。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便是万劫不复。
    但苏大为却完美的做到了。
    甚至赶回来时,还能赶上对吐蕃败兵的合围之战。
    这简直用神乎奇技来形容。
    明明是很困难的事,在苏大为手上,怎么好像一点也不难?
    郭待封心中暗自寻思,若换自己,是绝无可能做到的。
    如何那数倍于唐军的吐谷浑人服从。
    如何保证他们在作战中不反水,不背刺唐军。
    这一切,都需要极大的心力与智力。
    当然,最难的一点是苏大为是如何确定百里外吐蕃人的牧场的。
    这种后勤重地,原本应该是一军最核心的秘密。
    苏大为敢这么做,自然是有充分的把握。
    也说明他对情报的掌握。
    想通这些,他也就明白,为何在进来时,沿路两边看到唐军在大肆杀俘。
    虽然只是针对吐蕃军中的将领,但此举,也颇为反常。
    联想到苏大为强行掳了上万吐蕃人的牧人,那些吐谷浑青壮。
    立时明白,苏大为此举是立威。
    “每人先喝一碗热汤暖暖身子,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说。”
    苏大为示意亲兵盛汤分给诸将,又转头向安文生道:“战果统计好了吗?那些仆从兵的赏赐要快,不可克扣。”
    “放心。”
    安文生指了指自己正在写的东西道:“十万牛羊,分做两份,一半分唐军,另一半就分给那些吐谷浑人,咱们唐军的牲口,让他们代为管理。”
    “善。”
    这是安文生的主意。
    把原本吐谷浑人的牧场牛羊抢掠来,变成大唐的,战后分那些仆从军一半。
    五万头牛羊,分下来,一名吐谷浑牧人,能管四五头,再帮唐军代管另一半。
    对这些牧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但从心理上,这些牛羊原本是吐蕃人的,吐谷浑这些无产的牧人,一下子手里就拥有了数头牛羊,作战的热情便被激发出来了。
    实际上,苏大为强征这些人,作战倒还在其次,让他们替唐军牧马放羊,掌握移动的后勤库,才是重点。
    别看这些吐谷浑人分去了一半牛羊。
    若真的战事需要……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不至于如此。
    但此举,令苏大为的唐军,多了一份选择。
    也解决了沿路的粮草转运问题。
    用吐蕃人的战法,来战吐蕃人。
    “薛仁贵呢?他怎么还没过来?”
    “薛将军方才在外面还在处理俘虏的事,应该快了。”
    郭待封应了一声。
    他此时对苏大为满心敬畏。
    原本因为自己父亲的名头,还有被李治殿前亲自测试,拔为上等,令他心里对苏大为,暗中仍存着傲气。
    但此时亲眼见到苏大为的用兵,郭待封这才明白,苏大为何以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能坐到今天的位置。
    盛名之下无虚士。
    他心中暗想。
    呼啦~
    帐帘掀开,挟着一股夜风和肃杀之气的薛仁贵大步走了进来。
    先叉手向苏大为行礼:“见过前总管。”
    “好了,进来了别拘礼,都是自家兄弟,仁贵过来坐吧,也喝口热汤。”
    苏大为向他热情的招呼。
    薛仁贵摘下头盔,在篝火前的空位坐下,随手将头盔置于身侧,拍了拍膝盖,长呼了口气:“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清点完了?多少俘虏?战损如何?”
    “此战吐蕃有战兵一万出头,经过两番大战,死伤大概在三千五百之数,剩下的溃兵,我们抓到了四千余人,但还有两三千人,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另外,我们自己这边,折了两百余人,伤了四百余人。”
    大非川这一线,多山。
    附近祁连山,稍远还有巴颜喀拉山、昆仑山脉。
    更别提一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冰川和雪山。
    溃兵要真的逃进哪个山凹里,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找。
    苏大为点点头:“已经不错了,逃走的人不用去理会,没有粮食补给,钻进山里……呵,能坚持两天都是神仙。”
    这边的天气,早晚温差极大。
    哪怕现在已经春月,夜里仍可能冻死人。
    这更显得苏大为奔袭百里,一举端掉吐蕃人的牧场,眼光的毒辣。
    方圆两三百里内,再也没有这样大型的牧场。
    数千溃兵活不下去的。
    “对了,还有一事。”
    薛仁贵的脸色一正,沉声道:“是关于斥候队正赵胡儿的。”
    “他怎么了?”
    苏大为心中一凛。
    大唐不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