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九千岁》第九十六章 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net]
    赵允让心里暗自怀疑,是不是自己宣读的这个圣旨啊?
    李氏久病之身,突然遇到这样的一个惊喜,心情受了震动,心脏承受不住也是有的。
    当然这时候,是不能够按照西医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东西的。
    所谓人死如灯灭,但是问题是这个死的人很关键啊!
    赵祯虽然现在不知道,可是早晚有一天要知道的。
    他知道之后,难免会生出诸多的风波了。
    而且这个李氏,刘太后也必然是很关注。
    既然一直没有杀她,又把她放在这里来守陵,可见刘太后心里边一直防着李氏。
    现在人死了,那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对待的问题。
    这毕竟是皇帝的妃子,而且这如何下葬也应该有个讲究!
    赵允让自然是不懂,可是呢,看着这里的太监们,一个个好似也没有什么办法。
    “平时你们都是如何处理这种事情呢?”
    太监们纷纷摇头,看起来也不是能做主的。
    这件事儿并不难,难的是得看刘太后有没有指示。
    赵允让立刻派快马归京,带回去密奏。
    煎熬着等了一天,第三天的时候,直接就来了一大群人。
    刘太后凤驾亲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吕夷简也来了。
    这动静有点儿大呀!
    赵允让我不由得有些担心,这是怎么回事?
    京城里都已经震动了,吕夷简一脸的阴沉,他是为数不多的知道内情的人。
    刘太后这次来,还带着禁军!
    来了之后,先把一干人等全部看起来了!
    连赵允让也看起来了!
    说实话,赵允让没有经过这个,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也享受了同等待遇。
    看着一个个横眉立目盔明甲亮得禁军士卒,赵允让摇头叹息。
    之前虽然也经历了不少,但是哪有这样的事情啊!
    “我说——这是怎么个意思?”
    赵允让问来探监的吕夷简。
    吕夷简面色凝重地盯着赵允让,赵允让翻着白眼看着他。
    “赵允让,你知不知道,这李宸妃是当今圣上的什么人?”
    这个赵允让是知道的,可是这时候,是说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这个时候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绝对是一个原则问题。
    最终赵允让决定实话实说,这群文人可不好斗,没准儿在什么地方就挖坑。
    如果自己咬死了不知道,最后抖搂出来,这件事自己是知道的,恐怕就麻烦了。
    再说,这次来是奉旨出京,刘太后让自己来的。
    就算有什么事情,刘太后也应该扛一回啊!
    “知道。”
    “知道什么?”
    “这个嘛,不能说太细!”
    实际上呢,这点事儿赵元俨也是知道的,刘太后自然也是知道。
    可是如果说是哪个告诉自己的,这事儿就不好说了。
    所以赵允让干脆就用这样一句套话来搪塞。
    没想到吕夷简竟然点头,显然是心领神会:“那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你知道——你知道的,我怎么不知道呢?”
    不过既然吕夷简同意不能说太细,显然对这里边的利害关系,也是比较清楚了。
    这一次,连刘太后身边的老宫女都跟着过来了。
    吕夷简问完了,老宫女过来了:“当时所发生的情况,你要一字不落的说给我听——你见到李氏的时候,她怎么样?”
    “还活着——”赵允让斟酌了半天,给了这么个答复。
    “旨意我也是当场宣读的!”
    “你有没有让太医给她看看?”
    “看了,就说病体沉重,但是还没到死的地步吧。”
    “为什么之后死掉了?”
    “不知道,我又不是太医,你应该问张太医。”
    “问了,他也不清楚,说应该问一问小王爷!”
    我勒个去,这特么是推卸责任啊!
    身为一个太医,你不知道,你推给自己一个读圣旨的,我怎么知道?
    赵允让心中突然浮现了一个想法,这太医,不会是有意要把李宸妃弄死吧?
    知道她病体沉重,索性宣旨。只是让她一激动就完了。
    这事儿不能认,还不能说!
    因为认了说了,就证明刘太后对李氏有杀心。
    那还了得!
    就算是真的,是因为要抢赵祯这个儿子,那也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来。
    老宫女察言观色了半天,实在是看不出什么,这才点了点头:“那好,就这样吧。”
    就怎么样啊,这是把自己要推出斩首是怎么着?
    结果还真不是,这样的一次事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不了了之了。
    经过了吕夷简和老宫女的两道盘查,赵允让总算见到了刘太后。
    刘太后的面色很是诡异,可是赵允让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让她也没话可说了。
    老宫女在一旁发话了:“太后让我问你,李宸妃的事情应该如何理呀?”
    擦,这问题是应该问自己的吗?
    不是有定例的吗?
    要是按照赵允让的想法,埋了不就得了!
    但是既然刘太后授意要问,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另有深意。
    赵允让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这个问题,不过事情不是自己处理的,而是吕夷简处理的。
    当时是这样的,李宸妃死了之后,刘太后想要不公开治丧,然后吕夷简就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事儿现在轮到赵允让身上了。
    不过这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一样,索性就如此这般,自己救自己。
    “之前臣和太后说过生前名身后事,今天李宸妃的事情,太后不为日后保全刘家着想吗?”
    刘太后脸色骤变,变幻半天,终于叹息一声:“传旨——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著皇后冠服,追封其父,兄弟李用和晋升品级!”
    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众人归京治丧种种,与赵允让再无关系了。
    不过赵允让满头的汗啊,特么没想到这样一次事件,比自己出任济州通判乃至巡查庐州还要危险?
    那两个自己凭着一番努力,还真没有什么事情!
    可是这件事情,平和里边却是刀光剑影,差点把自己弄进去。
    文臣们老想着给他安上罪名,就连刘太后,估计一开始也有着找替罪羊的心思。
    看起来古人讲“京城大居不易”,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个地方太危险了!
    回到京城之后,赵允让已经决定了,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己就躲进碧落山庄成一统了。
    安稳做着自己的小地主算了,这朝堂太危险。
    结果还没等心思完全落下,赵祯就让人宣他进宫了。
    这是第二次了,虽然老太监没有拎着他跑,却是派车马直接把他接进宫里了。
    这次不知道又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在御书房,赵祯召见了他。
    赵允让恭恭敬敬地施礼,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儿,就是不说话。
    赵祯看看赵允让:“听说前几日你奉太后的旨谕,去为先帝顺容李氏册封,结果李宸妃随后薨了——是有这样的事情吗?”
    赵允让恭恭敬敬:“确有此事!”
    “丧事办理得如何?“
    “太后的意思,臣弟不知!”
    搞不清赵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现在就知道内情了?
    不见得呀,就这事,吕夷简估计也不敢说。
    这可是大事情。刘太后只要活着一天,估计就没有人敢说。
    “说起来,这事儿也怨不得你,生死各有天命,天有不测风云——不过,眼前却有一件事儿,朕要问问你!”
    居然不是这件事,赵允让立刻来了精神,不是这件事就好!
    “请问陛下,那又是什么事情?”
    赵祯有些为难的模样:“大辽又来人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