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最强特种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鸡鸣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抗日之最强特种兵 (www..org)”查找最新章节!
    因着宋子轩全面收缩防线的保守决定,尽管八路这里并没有察觉到鬼子太多的异常调动,但整个青阳山根据地的防务,却并没有太多的破绽显露。
    在伏击过由昌阳来的那一支鬼子运输车队以后,全军上下便再没有过任何大的军事行动。
    李家坡一线,有林天禄亲自负责布防,多年经营下来,早就如铜墙铁壁一般。
    小安村那里,也有两个连的兵力梯次部署,便连当年曾被鬼子堀田特战队利用过的那道断崖,也分派了明暗哨卡盯防,可说是万无一失。
    可因着青阳山占地不少,是以整个根据地的防线也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这两处地界。
    古安县那里驻扎着鬼子森田龙太郎部,虽说那边的道路崎岖,又有友邻的八路军游击队牵制,并不需要太过防备,但青阳山方面仍然将吴靖的二营近千将士全都驻守在那边,有些自成体系的味道。
    而宁县晋绥军虽是名义上的友军,但这所谓的“友”字究竟有多大的可靠性,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一件事。
    所以,在毗邻宁县的山区间,也一样部署有不少的兵力。
    “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独立团团部,在灯火的映照下,团政委宋子轩坐在火盆旁边,一边摊着手烤火,一边扭头冲身侧的二营长黄雨顺苦笑摇头。
    “虽说咱们已经将防线全面收缩起来,可仔细来算,咱们在人手的派布上,终究还是有着不少的缺口在……”
    当然,宋子轩的这句牢骚,所针对的也只是独立团麾下三个营的正规军。
    若是算上根据地下辖的县大队区小队等民兵,整个青阳山的兵力人数,早就已今非昔比。
    但许多问题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人数增减,民兵无论在训练又或是装备上,终究仍是比不得团里的正规军。
    是以在好些需要重兵防守的要害地点,仍需要派遣主力前往,最终竟使得宋子轩手上除去团部的两个警卫连以外,只剩下了现下驻扎在临近的魏王庄里的黄雨顺部的一个加强连约三百余人。
    “从种种迹象来看,鬼子调查团到来的时间,也就在这三两日里了。”
    黄雨顺用力吸了口叼在嘴里的香烟,而后将剩下的烟屁股丢在面前的火盆中,随后冲着宋子轩笑道,“各部都已经安排下去,到了指定地方,就连三道岭那儿也有魏同志在领人看着,守,咱们是绰绰有余。”
    “就算政委您想要那些个鬼子调查团高官的脑袋,我手上剩下战士,也能给政委您把小鬼子们的脑袋摘回来当夜壶!”
    宋子轩闻言不由失笑,道,“我要那么多的夜壶做什么?”
    “你先回去吧。”他看了黄雨顺一眼,道,“要是真有事情,我会叫通讯班火速往魏王庄联络。”
    “记着。”
    话音微微一顿,宋子轩沉声说道,“如今是多事之秋,万事多加思量,唯谨慎二字。”
    黄雨顺应声道,“我明白……”
    黄雨顺今夜来团部汇报工作,宋子轩又特意将他留下多交代了好些关窍。
    此时这场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场的小型会议终于画上句点,但在百里之外的一处险峻山岭中,眼下却正是灯火通明,一场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引动此处风云的不是别人,却是远赴太原城内探查消息已有所得,本准备火速回返青阳山报讯的九叔。
    九叔此时所身处的山岭名为鸡鸣山,山上有个聚啸了数百条好汉的寨子,名叫鸡鸣寨。
    当日,在通过贪财如命的伪军营长梁福发弄到了鬼子的机密军情之后,九叔本是要以最快速度回返阳城,却不想因着他那位老朋友邓成的一番话,临时改变了想法。
    邓成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这位太原城内的江湖大佬身为局外人,在有些事情上的看法,看得要比九叔更加深刻一些罢了。
    是以,九叔在听过了邓成的一番话后恍然明白过来,心中有了一番全新的谋划。
    从邓成手上借了一位兄弟,由他带着九叔的亲笔书信与信物,马不停蹄的赶往青阳山去找山里的八路报信。
    而九叔自己,则转路去了距离青阳山百里外的一处强人匪寨。
    鸡鸣寨。
    鸡鸣寨的名号听起来不怎么霸气,远远比不得荆老虎当初落草所在的卧虎岭。
    鸡鸣寨的大当家李四眼也并非江湖上拜过香堂,有过传承的名门子弟,完全的野路子出身,与九叔身后的洪门没有半点的香火情。
    可九叔却偏偏来到了这鸡鸣山上。
    因为他从邓成那里听闻,鸡鸣山上的强人盗匪不抢百姓,不欺良善,只对鬼子和汉奸下手。
    这是一支心有坚持的义军。
    而最为紧要的是,邓成与这鸡鸣山李四眼之间,恰好相识。
    有邓成的书信引荐,上山不难。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所以,九叔来了。
    聚啸在鸡鸣寨的江湖豪杰共有三四百人,当然也意味着,在这鸡鸣山上一共有三四百条可以打鬼子的好枪。
    九叔想要凭自己的本事借来这三四百条枪,在这一次的风云变幻中,帮青阳山八路一个忙。
    “九叔大名,我等初入江湖便已如雷贯耳,只可惜无缘相见。”
    “今日九叔能来,实在是我等的福分,来呀,取我那坛三十年的杏花村来,今夜,我要与九叔一醉方休!”
    李四眼并没有真的就长了四只眼睛。
    这是个三十余岁的青年人,戴着一副黑框眼睛,瞧来文质彬彬,没有半点强盗的气势。
    但在开口说话以后,又尽显江湖中人的豪情爽快,也难怪以他文人之姿,能够压服这鸡鸣寨中三四百条响当当的好汉子。
    尤其是满脸横肉,眼角有一道直通耳背的狰狞刀疤的二当家陈三刀。眼光阴冷,胸中藏有万千毒计谋算的三当家王麻子。
    这些人能够打心底里服气李四眼的统领,便足以看出,这个青年人,绝对有着不俗的本领在身。
    故而,九叔自然不会有半点小看了李四眼的心思在。
    他混惯了江湖,最不怕的便是这种江湖人相见痛饮的场面,也不直言与他们分说自己来意,而是循序渐进,逐次试探。
    双方分宾主落座之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再经过了一番言语畅谈,李四眼目光深沉,只是笑而不语,但陈三刀、王麻子等山上匪首,却全都已被九叔慑服,神情中带出了不少的亲切。
    抗日之最强特种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