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最强特种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话走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抗日之最强特种兵 (www..org)”查找最新章节!
    黄掌柜是个老烟民,不知不觉间,他已同侯特派员两人各自燃起了一支香烟。
    在烟雾缭绕下,黄掌柜摇头轻叹一声,继续介绍起了众人眼下所面临的复杂情况。
    “其实不止现在,早前几年香港那边做走私行当的人就有不少。”黄掌柜叹息道,“只不过现在被摆在了明面上来,显得更加猖獗了许多而已。”
    作为负责广州城内情报工作的地下党员,黄掌柜对于活跃在周边的这些走私人员的底细算是知之甚详。
    当组织上经费物资紧张的时候,他甚至会想办法主动与这些人接触,以此来解决手上对种种紧缺物资的需要。
    此时说起,自是如数家珍一般,条理分明的很。
    “这些人多是帮会成员,和英政府官员相互勾连,打通水路,再与这边的日伪高层联系,把一船又一船他们眼里的垃圾货运过来,然后再高价售卖给急需这些物资的中国同胞。”
    “有枪支,有药品,甚至还有肥皂被褥罐头等种种军需物品……”
    说罢之后,黄掌柜再叹一声,却是忽的沉默了下去。
    现下的情况也就是如此。
    这些发国难财的投机分子虽是可恶,但在有些地方,没有了他们却还当真不行。
    至少在如盘尼西林等紧俏洋药的采购上,若没有这些人冒险从香港或马来西亚等地偷运来内地,往其他地方还当真没有渠道去买。
    事实上,就连于氏兄妹用以提供给八路军的那些药品,除去一些惯用的消炎药外,如盘尼西林这种洋货,也是想办法从这些走私商手中买来。
    组织上的意思,是于氏、陈氏等商人虽可信任,但他们无论如何却并非是自己人,再等出了这档子事,又已变得不可信任起来。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将药品掉包更换成假货的可恨行为,究竟发生在哪一个环节。
    因而在这件事的查探上,众人只能想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
    也就是说,于氏要查,自香港来的走私商也要查。
    但安国等人此行过来,就算加上侯特派员在内,也不过就五个人而已,情报站地下党同志的人力也一样有限,想要自茫茫人海中找出这个作恶之人,无疑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也是之前谈话时,侯特派员与黄掌柜为何会说,众人此回所面临的情势很是严峻的缘由之一。
    将方才从黄掌柜口中听得的情况在脑海中仔细的过了一遍,安国摇头冷笑,打破了屋内突如其来的沉寂,“看来,英国人是真的急着要离开远东这块是非之地了。”
    “嘿!”
    虽然对英国佬也有不少看法,但此时显然并非详谈这种事情的时候。
    安国压下心头的阴郁,深吸口气后,抬头看向已在手上又续起了一支香烟的黄掌柜,确认道,“也就是说,无论于氏又或者陈氏,他们想要拿药,也一定是从这些香港走私客手上拿的货了?”
    黄掌柜轻轻点头,“应该是。”
    他深深吸了口夹在指尖的香烟,等吐了老长一个烟圈出来后,才凝神回忆道,“说起来,我们以前也曾和这些走私客联系过,替新四军游击队的同志买了一批英七七,好几十条枪。”
    安国闻言后不由挑眉,问道,“恩菲尔德?倒也算是把好枪。”
    作为一名军事主官,他当然知道黄掌柜口中提及的英七七是什么枪械。
    这种英军装备的七点七毫米口径的制式步枪,平心而论,其各项参数倒也还算优良,故而其价钱自然也不算太低。
    因着口径特殊,故而在国内一直被称作英七七,
    说起来,咱们的人民军队似是很有替各种枪械起外号来叫的优良传统。
    就好像被称作三八大盖的三八式步枪,因着其枪机上有个刻了三八式字样的防尘盖在,所以才有了三八大盖的名头。
    被称作王八盒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是因着其皮质枪套鼓鼓囊囊的小巧模样,实在是与王八壳并无多少分别。
    英七七自也是因着它独特的枪弹口径而得名,但却也因着它的弹药口径实在特殊,在国内战场上实在很难补充,因此安国对这种还算好用的枪支,可是从来都算不上有多么喜爱。
    此时听闻黄掌柜说,那些香港来的走私商人连英七七都有渠道搞来拿出售卖,很显然这些人的背景底细绝对不会简单。
    毕竟,安国当初为了替特务排购枪曾专程去过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当时的他即便有作为地主的冯家从旁协助,但想要在那儿买到合心合用的枪支,却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到了最后,若非好运得到了德国人康拉德的帮助,安国差点儿就要从一位美国商人手上,去买一批美军淘换下来的旧装备了。
    虽然美国人手上不可能会有恩菲尔德售卖,但这些倒卖军火的武器商人是个什么德行,无论美国人英国人却都该是一样的风范。
    此时黄掌柜才提起从英国人手里买来了一批英七七,安国立时便已猜到了这批枪支能从英国人手中走私过来的大致缘由。
    总逃不脱一个利字。
    他挑眉往黄掌柜面上望去,笑着出声问道,“应该是英军换下的旧枪吧?英国佬总不能拿新枪出来卖。”
    黄掌柜却是苦笑摇头,道,“他要真给我英军淘换下的旧枪倒也好了。”
    “全都是退下来的训练用枪,膛线都基本上被磨平了,还没同志们手里的汉阳造好使呢。”提起自己曾同香港商人做过的这单生意,黄掌柜只是一个劲的摇头苦叹,“最主要的,英国佬用的是7.7毫米的子弹,咱们自己很难搞得到对口径的弹药。”
    “安同志你也明白,咱们的队伍哪里能有后勤?还不得靠着去从鬼子手上从汉奸手上抢吗?”
    “所以当初买来的那点儿子弹一用完,这些枪支就完全变成了烧火棍子!”
    黄掌柜心头的苦水不少,此时经他口中说出,安国也是一样的感同身受。
    这确实是装备了如英七七等万国牌各式枪械的我军游击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即便在数年的经营努力之下,安国已经让青阳山的装备口径有了极大的统一,尽量以连排为单位,让战士们手里的枪支或三八式或中正式,不至于夹杂起各种各样美式俄式等万国牌枪械。
    但弹药紧缺的问题,却从来都没有有哪怕一天离开过青阳山。
    抗日之最强特种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