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最强特种兵》第七百八十七章 受人之之托

    [,net]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上位群英堂总堂主之位,几乎是周路生这半生以来最大的追求。
    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尤其,在得了九叔话里话外稍显隐晦的提示之后。
    当然,九叔也没有将全数的希望都放在周路生的身上。
    在这阳城县里,可以称得上是九叔心腹之人的,可绝不只有小艾一人而已。
    方城及其手下的情报站地下党同志虽说早就承诺了,会为九叔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虽说在一开始的时候,九叔并没有想过要去依靠地下党的力量。
    毕竟对于处置金小四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算是洪门的私事。
    无他,清理门户四字而已。
    但因着有安国当日的嘱托,知晓此次群英堂一事对青阳山来说可谓是关系重大。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九叔是个极讲义气的江湖好汉,既然安国给了他足够的信任,那么九叔也愿意为了这份信任,对那些早已融入到他骨子里的江湖规矩做些改变。
    九叔明白,只要能够将此事完美解决,再将那周路生顺理成章的推上高位。
    那么从今往后的阳城县地下江湖,便算是真真正正成了青阳山的朋友。
    ——借助青阳山之力上位的周路生,已不可能再赢得鬼子的信任。
    更何况明日一早,还有份投名状需要他周路生亲手去交。
    如此一来,只要不出意外,有关周路生那边的事宜,此时的九叔已不必再去费心关注。
    招呼着小艾起身去寻竹中夫人会了账,又拿出几十块军票充作小费。
    九叔与小艾两个,于竹中夫人透着欣喜的躬身送别声响里缓步离开了竹之屋。
    “黄包车。”
    竹之屋距离群英堂总堂虽然不远,但也仍算是有点距离。
    更何况九叔他们两人此次要去的地方,距离群英堂总堂所在还稍稍远了几分。
    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是群英堂总堂所在。
    小艾抬手叫来了正蹲在不远处街角位置等客的两辆黄包车,冲着这两个身材壮硕的朴素汉子报了个地名后,便与九叔分别挑了辆车子坐上。
    仔细说起来,若非如今日一早这般有意隐瞒,这两天里九叔与小艾两人的大多数动作,都早就被人放在了聚光灯下,难以隐瞒。
    作为从上海滩过来,在太原办过公事后,突然想起要来阳城县见几位老友的江湖大佬,九叔这两日的行程其实早就已经定下。
    群英堂里那些个七老八十的叔伯长辈中,有一人多年前在外打拼的时候,曾经与九叔有过几面之缘。
    两人之间尽管勉强算是相识,虽然要说是好友关系终究还差了点什么,甚至于,明伯是否还能记得九叔这位不过十余年前有过几面之缘的“老友”,也还是个未知数呢。
    但当九叔将此人推出,说起自己来阳城县是为了访友的借口之后,整个阳城县江湖上,却并没有任何人对此生出哪怕半点怀疑。
    他们只会认为九叔讲义气,重感情,是一条响当当的江湖好汉。
    便是连那位群英堂内被称作明伯的花甲前辈,也是一样如此认为。
    他所表现出的激动欣喜的模样,让任何人见了,都以为九叔同明伯之间,在过往的岁月里一定有着一段不同一般的深刻回忆。
    当然了,谁知道呢?
    反正,无论九叔又或是群英堂里的这位明伯,可都没有要将他们二人真正关系说破的打算。
    九叔是早就有了自己的谋算与计划。
    而这位明伯,一来是难得受到九叔这样一位江湖地位颇重的大佬人物来亲身拜访,以至于他早就懒得去想其他的琐事。
    毕竟是一位已经年逾六十的老人,明伯所看重的,只有名声面子等区区几样。
    而九叔的到来,无论面子里子,都给足了这位已在群英堂内没有了多少话语权的花甲老人,让他重新在群英堂一众实权堂主面前挺起了腰杆。
    至于第二个原因,便是利益上的交换了。
    这也是九叔今日将要再次去拜访这位明伯的原因所在了。
    坐在黄包车上,九叔看似是仰躺在车里,一副闭目养神思虑杂事的模样。
    当然,在车子从竹之屋离开之后,有一段时间里九叔确实并没有同车夫多说闲话。
    可事实上,待路程已驶了大半之后,依然作闭目养神状的九叔,却在压低声音,同车子前方那位瞧来只顾闷头赶路的黄包车夫说着话。
    而这短短的几句话,又或者该被称为情报交换,其实要更为妥当一些。
    因为,拉载了九叔的这位黄包车夫,有一个叫做“铁头”的江湖外号……
    这两天时间里,九叔已经拜访过了好几位群英堂的前辈人物。
    但真正要打开天窗,将明日行动计划略微点明的,却只有明伯一人。
    其实,九叔早就有了要将明伯拉来自己这边战线的打算。
    而今日在从周路生口中听闻,明伯似乎还与金小四有些仇怨,他之所以会早早的就甘愿退居二线,便正是因为受到金小四刻意打压的缘故。
    在得知了这些隐秘事以后,再加上原本所得的一些有关于明伯的情报,九叔立即便做出决定,待今日再去拜访明伯的时候,一定要与他开诚布公的好好谈上一谈。
    待仆人将泡好的茶水端来以后,明伯含笑与九叔招呼道,“我记得,那是民国十五年?”
    九叔笑着应道,“民国十五年的三月,北平华先生的一场宴会上,我们第一次见面。”
    这是到抵阳城县后,九叔第三次来明伯家里做客。
    但明伯第一句开口所谈及的话题,却依然是他们曾经第一次见面的往事。
    而这些被明伯感慨连连,似乎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占据了极大分量的回忆,其实在九叔未曾到达阳城县之前,早就已经被明伯扫到了记忆的尘埃当中。
    他之所以会在每次同九叔见面时都提起这个话题,或许,只是为了想要证明,自己同九叔之间,确确实实是早就相识的老朋友了。
    他们两人,是真真正正的老朋友。
    盖碗里的茶汤清澈香甜,一如明伯面上和煦如风的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