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蒙挚带伤奉旨巡西

    [,net]
    纪王言侯蒙大帅,金陵城的顶尖三英又聚齐了。多日不见谈笑风生,最年轻的蒙挚也像一个老小孩与纪王爷开起了玩笑。
    纪王抽抽鼻子道:“言侯蒙帅,你们也闻到了吧!这香味特别,可一定不是牛羊猪肉的味道啊!香。这股子香味,带着野性啊!”
    蒙挚笑了,言侯不拘言笑。把纪王请进客厅,纪王一进门看到火炉就乐了。笑道:“呵呵,原来在这里啊!二位的手艺不错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了,本王先来一小块尝尝。”黄澄澄的烤肉流油啊,纪王下手就撕下了一小块。塞进嘴里嚼啊!仰头晃脑。津津有味的道:“嗯,嗯。呵呵,狼肉。正宗的西北老狼肉,哎呀,好吃!大帅的人先到言侯的人后到都没说吃狼肉啊!这等佳肴没酒可不成。你们两个家伙怎么不早说啊!本王可有好酒没带来啊!”
    言侯道:“王爷莫急,看看这酒还凑合吗?王爷应该记得,大梁境内怕是找不出来几坛了吧!”
    言侯往桌子上一指,纪王爷过来了。嘿嘿笑道:“不错不错,这么多年过去言侯真是有心啊!本王没有记错,这可是父皇御赐给言侯的御酒啊!别说是几坛子了,这坛酒应该是仅存的独一了吧。”
    蒙挚道:“怎么着啊二位老大人?听这么一说这坛酒还有很重大的来历啊!”
    纪王道:“那是啊!想当年天下纷争诸侯争霸各国都不稳定。吐蕃朝廷太傅篡位谋杀了大王,吐蕃王子来大梁求救借兵平乱。进贡了祭坛美酒,大梁当时的国情也不景气无兵支援。父皇为难,是年少的言阙请缨远赴吐蕃游说吐蕃的几位将军支持王子夺回了王权。言阙风光返回之后,父皇大加赞赏赐酒于言阙。记得还赐给了林燮一坛,当时的皇兄没得到嫉妒的很啊!”
    提起林燮,不免有些伤感。这三位,也很长时间不聚聚了。老酒烤肉,推杯换盏谈论别的话题。纪王大吃大喝的是满面红光,吃得差不多了,才正儿八经的叙话谈到当前大梁的形势。
    言侯道:“王爷,出使西夏国的使团回来,西夏国公主选驸马的事王爷考虑了吗?王爷府上的正小王爷可够条件啊!”
    纪王道:“大梁好人家的女孩多得是,不去凑那个热闹。皇上的意思也有与西夏联姻想法,也派人传过话。可王妃不愿意啊!说什么也不娶外国儿媳妇。犬子也没那意思,本王蜿蜒谢绝了皇上的美意了。言侯,说起孩子们了,豫津去哪里了?说话几个月以前豫津去了本王府上说起要出个远门,本王爷知道豫津喜欢出去玩玩。怎么这么久了也没个信啊?让豫津去啊!本王可看好小豫津啊!”
    纪王问到言豫津了,蒙挚也问道:“怎么?言侯的世子出去游玩一直就没有回来吗?西夏国招驸马的事本帅也听说了。各国的王子世子可都眼热着啊!拿下了西夏驸马那可了不得,公主的陪嫁可是一个西夏大国辽阔的疆土啊!西夏国的大王就一个公主,将来是大王的继承人啊!言侯,本帅以为言侯的公子可以竞争。门当户对分量也够,豫津世子真的没有消息吗?”
    言阙道:“小儿对驸马可能不感兴趣吧,最近也给本侯写来一封信。字里行间,本侯也感觉到了。来信地址不详,可好像是过的不错,西夏国招驸马,也不是针对皇家一族。金陵早传得沸沸扬扬,这样的好事传播的也快。庶人草民适龄青年都可以前往参选,只要自己觉得有那个本事,都可以去试试。小儿无论在哪里,应该知道西夏国选驸马的事情。本侯道希望小儿去试试啊!可小儿的本性不喜好权势,本侯觉得他不会去凑那个热闹。小儿顽劣,知子莫如父啊!”
    言豫津的性格自由散漫,纪王蒙挚都知道。人各有志,不能勉强。言侯的心意,也是一种期盼。作为一个父亲,无奈的期盼!
    蒙挚道:“言侯,本帅远离金陵已久。边关闭塞,朝中的消息也传不到西部。言侯在金陵虽不上朝,但对朝中的事都知道,朝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言侯道:“也没有什么大事,要说大事,当属琅琊阁造反了。朝廷派兵围剿失利,朝臣的意见不统一。沈追蔡荃等联名上书,奏请皇上下旨招安琅琊阁。国丈爷和白大夫极力反对,可皇帝还是批准了招安。白昌杰反对无果,启奏举荐了琅琊州府尹代朝廷旨意与琅琊阁和谈。具体怎么谈得不清楚,让琅琊阁赶下山了。皇帝当朝怒斥了白昌杰举荐庸才贻误国事,恼怒了好一阵子不见笑脸啊。”
    纪王道:“白昌杰是什么人?萧景琰也不动动脑子。琅琊阁都扯起大旗反了,也不是本王侮辱皇家啊!人家琅琊阁的少阁主能撑多久,本王不知道。可现在,人家与萧景琰齐名称王。招安招安,派一个七品府尹去招安。还奉旨招安,那也的人家认圣旨才行吧。山上山下谁不知道谁啊,人家可不管你是什么钦差不钦差。没有一刀劈了,算不错了。招安琅琊阁,朝廷至少也要派一品大员前往。以诚相待,兴许有点可能谈谈。”
    招安琅琊阁是沈追蔡荃带头上书,这两个人虽然不敢说琅琊阁不是反叛朝廷。可也不信琅琊阁真的造反,十几年来,琅琊阁和江左盟所在的州县是最稳定的。那可是不争的事实,朝廷把江左盟鼓捣没了,十四州乱套了。
    蒙挚道:“二位老大人啊!这样打下去也不是个是。招安也是一个和平解决的办法。以二位的眼光看,朝中有谁能胜任与琅琊阁谈判呢?”
    蒙挚看看言侯,又看看纪王。纪王道:“别看本王,本王不知道。也不糙那份心,言侯可以啊!铁嘴言侯,一品军侯啊!对等。”
    言侯道:“纪王得了吧,皇上年轻气盛不听忠言啊!现在的朝堂党派林立,谁还记得我言阙啊!招安琅琊阁是迟早的事,也许还不到时候吧。好了,喝酒吃肉吧。你们看看我们三人是干什么呀?怎么都替皇上操上心了,没人知情还是省省吧。”
    纪王道:“啊!对。这里也不是朝堂,皇上有三省六部呢。少管闲事,多活年岁吧。”
    言侯道:“对对对,别没事找事。”
    蒙挚可没有纪王言侯的城府高深,言侯纪王都没有与蔺晨打过交道。蒙挚可一直关注担心着琅琊阁的未来呢。
    大举剿匪兴师动众关键是刑部户部受不了了,一件件案子奏报,雪片一样的飞到刑部,都是江左十四州和琅琊州的案子。没有一件不是扯拉着剿匪,很多与剿匪官兵有联系。户部是各地要钱要银子,沈追已经负担不起了。
    招安琅琊阁的圣旨传到琅琊州,尹道波听见接旨跪下就哆嗦了。公公宣读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琅琊州府尹御赐钦差,招安琅琊阁匪寇。皇恩浩荡,体恤子民。赏赐纹银一万两,做草寇的遣散费用。钦此,尹大人接旨吧。”
    尹道波道:“微臣接旨。”尹道波捧着圣旨起不来啊,尹道波的师爷尹福招呼两个有眼力劲的衙役过来搀扶起来。宣旨的公公都走了,还是师爷叫人,把公公安排去驿馆下榻。
    师爷轻推了一把,尹道波才缓过神来道:“快,快去请厦大人史大人过来。”
    师爷尹福道:“大人,大人现在是御赐的钦差了。可不要听厦大人的意见,不可带厦大人的一个人上山啊。”尹福是尹道波的师爷,也是尹道波的管家。尹道波的脑子乱了,可尹福知道其中的厉害。
    尹道波道:“尹福啊!围剿了琅琊阁一年多小两年了。圣旨逼着上去招安,又不能抗旨不去。上去还不让人家一刀宰了啊!不带上几个高手护卫,老爷的这条小命就没了。满府衙役,哪一个能保护本大人啊!只有厦大人手下有高手,不求他还能求谁啊!”
    朝廷决定招安琅琊阁,朝中就有人不愿意。圣旨刚出金陵,消息就传到了南方夏春的耳朵里。有密信提醒夏春,早作准备破坏招安。有人作恶太多,琅琊阁如果归顺了朝廷很多人要掉脑袋啊!夏春刚刚出头,在西北的所谓败露将一败涂地。朝廷不会轻饶,蔺晨和秦般若也不会放过夏春。
    尹福道:“大人糊涂啊!怕的就是带着高手啊!大人想想啊!夏春大人的高手,能搞过琅琊阁的高手吗?大人与琅琊阁相邻多年,也没有过分冒犯过琅琊阁。围剿他们都是朝廷指令大人不得不听,杀人放火都是柴进和夏春干的。大人只是一个地方官,不敢不听圣旨啊!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大人万万不可带上官兵等人啊!就带这府衙的衙役去,方可保住性命啊!”
    尹道波想想也对,如果朝廷不派大军来围剿,州府怎么会招惹琅琊阁啊!全部推出去,坏事都是柴进夏春所谓。带着银子上去,多说好话应该没事。多年的邻居不会下杀手,琅琊阁一向不会滥杀无辜啊!两人正商量着对策,说着话夏春和史文静就来了。还好一通向尹道波道喜,史文静的道喜是真心。他是恨不能招安成功,从此他这个镇守使也安生了。夏春和柴进两人不同,拍拍屁股就走人。史文静可走不了,史文静的老家就在江左。仇恨结大了,史文静跑不出琅琊阁的手掌心。
    夏春的道喜就别有用心了,夏春道:“尹大人受陛下信任,委以重任可喜可贺啊。招安成功,皇帝必定会再封官加爵。只是尹大人大任在身,安全问题本监军甚是担忧啊。琅琊阁悍匪凶悍虎狼成群,本监军派十名一流高手保护大人一同上山吧。奉旨钦差代表着皇上,保护尹大人安全也是本监军的责任啊。如果钦差大人出了事,陛下降罪,本监军保护不利,也是罪责难逃啊。”
    尹福的话说对了,夏春派上十名高手上山可有使命。第一是刺探情报,还有一项特殊任务。按道理琅琊阁不会杀招安的钦差,夏春也知道琅琊阁不会杀害钦差。夏春很希望琅琊阁杀了钦差,那样皇帝才会震怒,才会多派兵多给人。如果琅琊阁不杀钦差,夏春的十个人就会在合适的机会或者回来的路上动手干掉尹道波。一样还是栽赃琅琊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怒皇帝。
    尹道波道:“多谢监军大人的担心,本府奉旨招安。为皇上朝廷效力,个人安危算的了什么?本府有三班衙役,不劳驾夏监军费心了。请二位大人过来,就是吃杯小酒。别无他意。”
    夏春极力争取,尹道波毫不客气的回绝了。尹道波此时此刻是御赐钦差,没有人敢强迫做什么。夏春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不怀好意可让尹道波起疑心了。尹道波与夏春打交道这么长时间了,夏春的阴险可都藏在心里。偶然展现一点,尹道波也领教了一二。喝酒完毕,夏春带人走了。尹道波给尹福使了一个眼色,尹福会意悄悄把史文静留下了。史文静也恐惧夏春,这个人对国舅爷柴进都敢下手。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啊,尹道波史文静在夏春眼里算什么东西。
    夏春和史文静出了府衙,拱手别过夏春骑马走了。史文静绕了一圈从后门回来了,与尹道波两人坐下喝茶。史文静道:“尹大人如此小心留下本官,可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吗?”
    尹道波道:“史兄啊,你觉得兄弟这个钦差好当吗。事到如今,本府也不兜圈子了。本府上山招安,没多少分量啊。成与不成,前途未卜啊!琅琊阁的大义名满天下,即使是谈不成也不会对本府下毒手。可如果本府真的死在山上,绝对不会是琅琊阁所为。本府如果出了事,史大人可要小心了。师爷多次提醒,本府没放在心上啊!你我二人推心置腹,知道夏监军的事太多了。上山招安,生死未卜。如果本府一去不回定然与夏春有关,史大人好自为之吧。”
    史文静的脑子转悠的可快,柴进也被夏春打了。这个仇可记在哪里呢,史文静伏在尹道波的耳边嘀咕了一阵子,尹道波不住的点头。屋子里只有师爷尹福在,师爷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尹道波道:“史大人所言极是,兄弟一定谨记。”
    第二天太阳都老高了,尹道波才出府衙。头前一个衙役举着两个大牌子,红底子大金字。“奉旨招安,皇恩浩荡。”史文静一路陪伴,离开府衙向琅琊阁进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