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三国》第269章 科举考试全大纲

    [,net]
    对于举行科举考试的提议,朝堂之中现在是两种声音。
    对于曹操、糜竺这些草根们来说,能推行科举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尤其是糜竺,哪怕家里再有钱,可是想爬到更高的层次,没有门路也是不行的。这也是,糜竺当初会紧抱着陶谦的大腿。自己的宝贝妹妹糜玉兰要给刘坚当小的,他也是不假思索便同意了。
    至于曹操,他们家若是有机会往上爬,他爹也就不会去给个太监当儿子了,好好的姓着夏侯不好,为毛要姓人家的曹?
    可若是有科举制度了,以后能通过考试进入中枢,对于草根们来说,就算这条路多么拥挤,总算是有点机会了。因此,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草根们,是毫无条件的支持。
    好在,现在朝堂当中,来自世家大族的不多,而且还只是中下层官员,他们是有不满,就比如司马懿这种人,虽然他有意见,可毕竟人微言弃,又知道刘坚不信任他,也是忍着不敢说。
    但是,司马懿之类的人,私下里有些串联,刘坚可是知道的,要不然,赵云霞领导的那支秘密力量岂不是吃干饭的。不过,现在司马懿这些人还没有整出大的事情出来,刘坚自己也是准备要离开的了。小皇帝如此信任他,他没必要为一个司马懿得罪了小皇帝。
    是的,若是都象彭城这样,普通的农家子弟都能入学读书,甚至还能通过科举进入朝堂,那这世界岂不是乱了套。那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尊严岂不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虽然嘴上不说,表面上,司马懿也是彬彬有礼的样子,但在骨子里,对于那些草根出身的人,哪怕现在贵为枢相的曹操,他也是不看在眼里的。
    若不是曹操那厮走了狗、屎运,他爹又不惜认个太监当父,他哪里有这么好的机会。司马懿有一个没有和任何人说的秘密就是,如果把他放在曹操的位置上,他一定能比曹操做得更加的好。
    但是,推行科举考试,已经是经丞相提议,皇帝批准了的事情,就算不满,他们也不敢明着对抗。但是,心里有想法是自然的。
    还有一批人,就是象钟皓和孔融这样的夫子,其实,对他们来说,科不科举,对他们意义不大。
    就算不行科举,天下读书人也多是他们的学生,自然,天下当官的也和他们脱不了关系。就算是实行科举之后,农家子弟也能进入朝堂,他们也是自己的学生,这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
    孔融和钟皓这两个老夫子,是那种有理想有抱负有想法的人。虽然他们没有表示明确的支持,但当刘坚和他们说了一件事情之后,他们不仅立即答应主办科举考试,而且准备焕发全部的精力来助成此事。
    刘坚提议,科举考试第一关,完全采用儒家的思想。过不了这一关的,直接就可以回家了。
    其实刘坚的本意,不过是把儒家的书籍当作了国文的教本,然后经过考试选出一批有基本的文化素养的人,把那些连理解能力都不足的人淘汰出来罢了。
    在天朝,字都认不全,基本的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都不够的人,也能窃居高位,这是很普遍的事情。
    而通过默写、理解、划分段落,提炼中心思想这样的考试方式,也是初步考察学生们的基本能力的一个手段。
    因为,科举来得有些突然,又没有通行的教本,而似乎只有孔子的几本书《诗经》、《尚书》、《大学》、《中庸》、这些书,似乎全天下读书人都会读过一些,用这些作为国文考试教材,能够服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我辈读书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两位先生若是能玉成此事,不只是功在当代,更将是成为流芳百世的伟业,两位夫子怎么置身事外呢。”刘坚动情的话语,立即就让两位夫动容了。
    “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件事情我孔夫子应了。”孔融也是动情地说。
    都已经快六十岁的人了,他以为,这世界已经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触动他的心了,但这几个简短的词语,无疑彻底的打动了他。
    不只是作为孔子的后人,还作为如今儒家的掌门人,将儒门思想发扬光大,并且代代遗传下去,这不是他应尽的责任么。
    还有一点刘坚没有说明,忠、孝、礼、义、信,其实不只是一种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标杆。试问,一个人连忠孝礼义都不要了,甚至能将这些起码的道德底限踩在脚下了,那还配称人么。
    为啥后世会道德伦丧,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是因为那些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底限都被踩倒了,一切服于他们的割命情怀和目标,一切服务于猫鼠之论,谁还会真的把忠孝礼义信当作回事,你要真的当回事了,反而会成为那个时代的输家。
    是的,这些是个人情操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们学习这些东西,也是从小对孩子灌输一些基本的做人道德,从小让他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三观。
    在彭城和桃花岛的蒙学院里,三字经和增广贤文已经在作为教本在推广。不过,刘坚自己记得也不多,有些和后世的文章对不上的地方,也只希望别再偶遇上其它穿越者可就穿帮了。
    据初步统计,已经在赶往彭城应考的学生们,已经有多达三千余人,再加上东华学院的近千名学生,以及还没有出发的,预计届时应考的学生将会有万余名。
    这可是有史以来,读书人第一次能通过考试取得官位拿到公务猿身份的机会,但凡有点想法的人,都是不会错过的。
    如今,彭城效外的考试厅,已经在加紧建设当中,而且,为了应对考试,已经有几十个旅馆正在建设当中了。
    只是,等到初考过后,估计会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不得不打道回府了。虽然会读书识字的人不少,但是,能将四书五经背得很熟,而且还能详解其意思的人,只怕就不多了。、
    这一点,东华学院的学生就有先生的优势,他们所用的教材,都是经过孔老夫子亲自订正过,并加了标点符号的。而其它地方的学子们,他们连断句都没有统一,就更逞论真正领会了圣人之言了。
    其实他们若是真心想要读书的话,来到彭城之后,在彭城买上几本加注了的书,然后突击学习几个月,说不定也有机会考上的。刘坚不想错失外地的学生们,这算是给他们开了方便之门了,若是他们还不努力,甚至连文章意思都领会不了,到时候的默写,解词都答不出来,考不上可就只能怪他们学艺不精了。这里不是天朝,不是只需要坑蒙拐骗、吹牛拍马的本事的,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只会几个凡是,一旦为官,怎么能造福百姓?
    当然,过了这一关,也只是晋身公务猿的头道关卡,因为,接下来的考试,将会让他们更加的痛恨这些出题的人,怎么能出这么丧心病狂的题目出来。
    其实不是很难,若是在后世,只怕小学五六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算出来,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算术题目而。
    但却又不只是一些简单的算术题目,还有许多的生活常识在其中,比如多少人多少产量,需要种多少亩田,需要如何安排粮食供给,才不会断粮。或许这些以前都是钱粮师爷做的,但现在,刘坚要考的,就是这群应考学子们的基本生活常识,甚至还有良知。
    亩产能上万斤十万斤,那只怕已经不是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但凡有点良知和品德的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刘坚想告诉他们说,有多远,你给我滚多远。
    而且,为了切实的把好关卡,刘坚这些题目可是自己亲自出题,亲严加封管的,不到考试的时候,谁都不会知道。
    其实也有办法知道,早些年的时候,刘坚和吴丽就写过一些基础的算术书籍,现在已经成了东华学院的教材了。若他们愿意去学,找那些学子个借上一本来抄,啃上十天半个月,刘坚就不信,这些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对他们会是很难。
    等这一关考完,估计又将淘汰一半多的人,那时候,估计还能继续留下来应考的应该不到两千人了。
    按刘坚的设想,这些人,以后就算考得再差,都可以给他们一个体制内的工作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就算再不堪,至少是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就算做做抄写,跑跑腿啥的,再不行送到各级学府中应考,都能保证给他们一个铁饭碗了。大汉现在已经控制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千万余人了,这点官员远远不够。
    实在不行,放他们当个乡长保长镇长,也算是皇上的一份隆恩不是?
    其实最难的是第三关和第四关,虽然过了二关后,就能混个体制内的活了,但是,他们未来将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吏员,还是能胜任知县知府,或者是进入中枢,是骡子是马,可就只靠这一遭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