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三国》第185章 丞相最近有点忙

    [,net]
    刘坚当初也只是应付曹操,想要缓和他和陶谦之间的矛盾,也只是随口说说。
    没想到,在近卫军的顺藤摸瓜之下,还真的让他们找出了当初杀害曹操一家人的真凶。
    大仇得报的曹操,也自然是意气风发。这次前来拜见刘坚,除了正常的述职外,也是想缓和一下当初对刘坚的成见,然后顺道表示一下感谢之情。
    能让三国三雄之一的曹操接受自己,并为自己所用,刘坚也是心头大悦。自己代表江东一方,曹操代表另一方割据势力,原本历史上的刘备,此时和他的两个弟弟也只蜗居在新野小县城独自偷欢,却根本影响不到大局。刘坚似乎看到,结束天下纷争,重新还天下大统的局面似乎并不遥远。趁着年轻,离他离开中原,带着一家子满世界流浪的日子,似乎并不遥远了。
    只是,有些小遗憾的是,曹操对于入朝为官并不感冒,一方面是心里还有些疙瘩,不想和陶氏兄弟同朝相见。另一方面,他觉得现在身兼淮中(原庐江郡)和汝南两郡,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自然是不想来当这空架子的朝廷要员。
    曹操上任之初,可是跟刘坚要了不少好处,这让他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淮中百姓,在经历了袁术叛乱之后,终于迎来了安稳的日子,又加之刘坚许可了红薯在这块地区的推广,两郡百姓很快就吃饱了肚子,自然对曹太守是褒奖有加。曹操这次来,也是想看看,这次又能有什么好处。
    倒还真的让他看到了一些好处,因为他一进丞相府,就看到了地成车的纺纱机被装上了马车。虽然他不懂这个,但他却知道,丞相出品,必属精品。只要是丞相推广的东西,莫不是让百姓们得了实惠,让商家们赚了大钱。
    “这些?是纺纱机吧,这是要运到哪里去?”曹操连忙拉住了搬运的伙计问道。
    “那还能送到哪里去,自然是送到江东的大公子啊。话说丞相这回为了说服大公子把江东三郡的治权交出来,可是出了不少的血。”伙计一脸得意地说,“我媳妇说了,要是咱们家也有一台这样的纺纱机,咱们家就可以坐着吃了。一台纺织机的产量是以前的六倍啊。这可是,一色的五十台,丞相一口气就给大公子送运了三十台,果然是亲爹才能做的啊。”
    “啊?这么厉害。”就算曹操不懂数学,也知道八倍的纺纱产量是什么概念,这背后该得多少的钱啊。
    “三郡?三郡的治权又是什么事?”他继续追问道。
    “大公子将只担当前军大都督了,江东三郡的治权全部收归朝廷了,大公子以后不管这些了,将只向朝廷要钱粮就行了。”伙计答应一声,抬起一台机器,又蹬蹬的走了。
    “军权、政权?”曹操心中一愣,默念道,“丞相果然真的要动了么,若真的能实现这样,倒也是一件好事。”
    曹操的心思,又飞到了自己的地头上。现在在淮南和汝南两郡,还是曹操军权政权一把抓。这样对曹操来说,自然是大权在握。但随着曹操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也觉得这样是不妥的。地方官员要是手握军权,还怎么愿意听朝廷的?这也是现在天下大乱的主要原因。可若是军政分离,曹操也在疑惑,丞相的计划真的能实现么?
    但看这样子,丞相已经在他儿子的地盘上进行了第一步试水了。
    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时候的孙策毕竟还年轻,手中掌握的也只有会稽、丹阳、吴郡三郡。孙策接受了这是他亲爹的现实后,又要了不少好处,比如这三十台纺织机,将作为朝廷支援前军军建的第一批援建物质,就是他要的好处之一。
    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实现民间发展纺织业,为了安抚孙策,刘坚不得不说服孙策,由孙策的军队来开办军工企业,比如说,在江东广阔的平原上,大面积的种植棉花,然后发展纺织业以作为军用来源。这也是在朝廷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援各都督府军队建设的不得己选择。
    想不到一个无奈的选择,竟将江东军培养成了一支合格的建设兵团,也是一支特能赚钱的军团。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反正刘坚也根据后世的经验认定了,江东子弟,或是搞建设赚钱,自然是一把好手,靠他们打仗,他还是心中没底。
    刘坚将吴郡改名为苏州,辖下治盐城、东海、无锡、常州等数十县,任顾雍为苏州太守;改会稽(治所绍兴)为临海郡,辖临海、镇海等数县,任周瑜为太守;改丹阳为建业郡,治所建业(南京),由十余岁的孙坚任太守,自然有一干老臣们辅佐。以此作为交换,让孙策一心的当了他的前军大都督,治所设在建业城南几百里外的的宣城,宣城等于成为了一座军镇,将作为孙策的军队大本营,以及他未来的纺织业基地。
    但是,这还远不是孙策所要做的,他爹要求他的,是图谋继续向南,福建和岭南等地现在还是各土人各自为政,这怎么能符合天下一统的大原则。现在中原地区刘坚找不到理由去削诸路豪雄,但刘坚可是说了,孙策要削南方各土族的话,不要和他们客气,实在不听话的,刘坚甚至还给他准备了几百斤的炸药。拿到这批炸药的时候,孙策的心总算彻底落了地,如此具有神威力的大杀器,若不是亲爹,谁会这样对他掏心掏肺啊。
    这些安排,虽然有些出于所有人的预料,但一想想这位丞相从来就是不走寻常路,倒也能理解了。
    只是让他们不些理解的是,周瑜是谁啊,怎么突然冒出来就当太守了?而打听清楚后的吃瓜群众们更是震惊,周瑜竟只是一个二十上下的大小伙子。这、这、这,这位丞相怎么能让这么年轻的人就当了太守呢。那可不是个小官啊。
    可若是他们知道这位丞相在桃花岛那边还任用了年仅十七岁的小县令的时候,就更不知道他们会如何想了。
    虽然当着了建业郡的太守,可周瑜一点都谈不上高兴。这个太守之位,可是他放弃了对大乔姑娘的追求换来的,能容易么。和大乔说分手的时候,大乔那哀怨的眼神,他至今仍记得,口中说着已经不再爱对方了,心里却只能暗暗祝福,希望孙大公子能好好善待大乔,孙二公子也能好好的善待小乔。
    他周瑜是做大事的人,能以二十一岁的幼龄身肩建业太守之位,这点牺牲不算什么,咬咬牙他就能扛过去的。
    当然,这些内幕,曹操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也所幸的是,他还没有见到过二乔,要不然说不定还会动那啥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念头。只是,虽然知道丞相在照顾自己家的公子,他也动了分一杯的念头,大家不都是大汉的臣子么,治下的黎民不都是大汉的黎么,为毛江东的百姓有份,他淮中汝南的百姓就不能有份?
    可是,才一见到丞相,就见到那个可恶的人出来,曹操这不气么。因此一见到刘坚,倒忘记了自己的要求,脱口就说:“丞相,这种官迷,少要理他,不会安什么好心的。”
    刘坚却有些哑然无语了,这时候的曹操还年轻,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他居然认识华佗,敢情他在任许昌的时候,华佗曾经向他索过官?可是,当他老的时候得了头痛之症的时候,却又再次找到了华佗来治理,却因为华佗要给他的头颅动手术,而生生把人家杀了。如此说来,网上君们议论的,曹操是因为华佗向他要官而丢了性命的事情,看来是真的了?
    “华佗他想当官?没听他和我说啊,”刘坚一脸愕然地说,“不过,我以为呢,就算想当官也不是什么坏事,有的人当了官是只管鱼肉百姓,有的人当了官后却是想着如何造福,就比如我,现在身为一国之丞相,想的却是如何让这天下安定,让大汉一统,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好累啊,要是不当这丞相,我想我的日子会轻松好多。”
    “丞相快别这么想,咱们这朝廷,还真的离不开丞相你啊。”曹操一听可就急了,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这眼看就要日落西山的大汉,在这位丞相的治理下,如今出现有了少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连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曹操,也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曹操这货能不明白丞相的重要么?
    “孟德想多了,这天下其实离了谁都能转的,只是不能少了个皇上,少了我这个丞相,自然还有更能干的丞相上来的,孟德担心什么。”
    “可是,丞相真的要给那官迷许官么?”曹操不甘心的问道。
    “若他想当官,当然许给他啊,这也是我当初对他的承诺,比如说,我若是让他帮我筹建太医院,专门培养替大家看病的大夫,你看如何呢?只要他愿意教,我就给他个二三四五名官位又如何?他开心,大家也开心,你以为呢?”
    “啊,还可以这样?”曹操也愣了,仔细一想也明白过来了,一个就算品秩很高的太医令,能影响朝政什么呢,自己得到的貌似只有好处。若是象华佗这样的大夫多了,他还敢胡乱向自己索取官位么。
    终于想起了自己此来的目的,想起方才在门口见到的纺纱机,曹操嗫嗫地说:“丞相,汝南的百姓过得苦啊,你可不能不管他们。”
    “我这会忙呢,你若是又来向我要东西的话,我可是没有空理你,你哪里来的哪里去,”刘坚一听就头大不己,没好气的瞪着他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