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三国》第182章 战斗早已经打响

    [,net]
    中原大地,虽然仍处于群雄逐鹿和混战之中,但彭城及北海的日子,似乎开始变得不太一样。
    宽逾五丈的驰道已经将彭城及周边的海州、灌云、云台等县连成一线,不要再惊恐于战乱的百姓们,穿梭于各个城市和村庄之间,虽然比以前辛苦了不少,但日子也好得不是一丁半点。
    随着局面的初步稳定,工部的陶商已经在着手将驰道修到淮中、淮南、甚至江东各地。
    而且,为了方便百姓们长途出行的不便,在驰道上每隔三十里就会设有各种驿站,除驻有小量驿丁以作安保之外,还能提供临时歇息及饮用之便。
    如今,行走在这一带的驰道上,哪怕是大晚上,也不要担心会遇到强盗了。随着丞相的不断扩兵,现在的彭城兵已经接近两万人,吕布和胡添各领一万,正愁没有仗打呢,强盗们可知道这两支部队的厉害,要是遇上了,被炸得血肉横飞都是有可能的。
    驿丁由附近村镇的青壮轮流充任。刘坚以为,让这些百姓们免费轮流服役,应该会遭到他们的抵制吧,因此还特意颁布了,驿站兼营茶水服务的收入,一半归驿丁们分配,也是想以此来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
    没想到,周边的百姓们听说有这种好事,排队的人可是挤爆了。无他,这个年头赚个钱是那么,驿丁是利用公家的驿站,赚私家的钱,哪怕只是一半他们也乐意的。他们现在不担心被轮为驿丁,而是担心自己家这半年的驿丁服役期太短了。
    又担心这伙家伙为了赚钱都误了正事了,刘坚不得不修改条令,要求兼营副业收入的驿丁,不能占驿站人数的四成,必须保证每个驿站有五个以上的人轮流值勤。
    虽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盗匪出现的情况了,但是,驿丁们轮流在驿道上巡视,发现匪讯及时汇报这也是他们必需的工作。
    而享受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之后,路过的商旅行人,似乎也乐意在驿站消费花钱。无形之中,不仅给驿丁们增加了收入,也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以彭城为中心,辐射两三百里内的范围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富饶景象。
    刘坚其实当初设立驿站的目的,也不只是如此,他更大的用意,是希望利用驿站作为朝廷的喉舌,将朝廷的旨意传达下去,朝廷每过一段时间的通告,都会张贴在驿站周围,以方便过路人。因此,发展到后来,驿丁必须能识字也成为了一个硬性条件。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一个无奈之举,却促进了许多百姓们将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学堂读书。以前老夫子还担心招不到学生呢,如今总算好了,各个县府的学堂里,总算堪堪将学生招满。
    据初步统计,如今正在就读的,加上在云台岛上的学子们,已经接近三万人,这已经是彭城、北海等郡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了,相比后世,这确实是少得可怜,但相比于这个时代来说,百万人当中能拥有数万读书人,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刘坚感到,这仍很是不够,要将他的思想和理念传到更多的地方,让老百姓变得不再盲从,让官匪们不再可以为所欲为的欺瞒百姓,他们还要培养更多的学生。实现穿越者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可就完全靠这批人了。
    因此,他希望将学堂建设到每个村寨去,让大部分孩子都能上学,然后将驿站建到全国各地,让各地的百姓们都能知道朝廷的旨意,也让朝廷能及时的收到各地的信息。虽然这条路会很艰难,但刘坚已经决心了,将努力而求索之。
    还有一点,他打算,当驿站辐射到大部分地方之后,他还想要兴办一份邸报,不只是廷的旨意,还有各地的风情消息,通过驿站能分发各地,就是相当于邮站的作用,分发报纸、沟通往来,让百姓们都能从小国寡民的状态中走出来。
    他甚至想到,当驿站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他还要在六部之后,再成立一个驿部,就象后世的邮政部或广电部一样。但是,现在六部的架子都没有完全搭建起来,他也只能是暂时想想罢了。
    驿部能让朝廷的消息很快为天下所知,这样貌似是不太好,因为小老百姓都能知道天下大事了,就意味着底层官吏们再坑蒙拐骗的难度加大了。实际上,独才者最不喜欢的就是消息畅通了,因为不管他们藏得多深,坏事做得多隐尽,因为消息畅通,很快就能天下皆知,网络,大概是最独才者天生的仇敌了,所以,许多独才国家,上网都是受限制的,所以,许多原本普通的词语都不让说了,生怕刺痛了他们那敏感的神经。
    彭城的百姓,深刻的能感受到丞相所带给他们生活的改变,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从来没有象这会这样好。
    红薯,让他们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再也不用担心了。而且,貌似现在许多小孩子都有些厌倦吃红薯了,气得老人家直骂:“败家子,都是败家子啊,这才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啊,就忘记当初饭都没吃的日子了。”
    而小子们则是躲得远远的避开家里的老人的责骂,心中却是在暗道:“现在都有大米饭吃着,谁爱天天吃红薯啊。”
    也确实是,就算是山珍海味,天天吃都会吃腻的。但有一样,他们都吃不腻,除了红薯外,丞相还给他们带来了辣椒,现在家家户户,无论炒什么菜都会放上点辣椒,非如此他们都会觉得这顿饭寡淡无味。
    但是,这些特权,也只有在丞相和皇上的治下才会享有,也不是没有外地的人向他们求过种子。但无一例外的都被抓了起来,教育一顿才放出来的。因为,丞相可是说了,红薯可是战略物资,绝不可用来资敌。他们也不明白,就是隔壁的几个县,怎么就成了敌人了。但丞相说的肯定没有错,谁要他们的长官不愿意听从丞相调派呢。
    除了这些之外,吴丽上次来的时候,还带来了几十斤的棉花籽,希望刘坚能在彭城附近推广种植。与此同时的,她还带来了数十架已经有些珍妮纺纱机CHU形的纺纱机。只有当看到这台纺纱机的时候,刘坚终于两眼放光,他甚至在幻想,工业革命将在江淮大地上上演。不过,也只是幻想而己,以现有的物质条件,想要实现那一步,还差得太多。
    彭城百姓们刚拿到棉花籽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丞相说了,有了这些东西之后,以后他们冬天就不要怕冷了,就算是寒冬腊月里,也能让他们感到暖和和的。反正只要丞相说的话,他们就信了,丞相什么时候坑过人?
    而那数十架纺织机被拉入老织工的家里的时候,几乎令所有的老织工都眼前一亮了。原来纺纱还能这样子?倒起来?还能一次性纺几缕?如此以来,纺织的效率岂不是以前的几倍了,丞相说的,让大家都穿上新衣服,让大家都穿得漂亮暖和,看样子这话真的不是吹牛皮的。
    彭城的百姓的好日子,也自然落在了其它地方的百姓的眼里。他们不是想过要学习,可是,每当他们想要求取点种子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被抓起来扭送出境。他们就不明白了,不还是大汉的天么,怎么这大汉的朝廷就不管他们了?
    刘坚也不是没有反思过,但糜竺等人说得很对,虽然大家都同为炎黄子孙,但如今情势之下,让敌人强大起来,就是在削弱起来,想要全面推广这些富民之术,也只有等天下一统的时候。现在让其它地区的百姓们吃饱了,也只是让皇上统一的步伐更加艰难和慢了。
    为了天下一统,为了更多的百姓,只能牺牲一小部分了。虽然有些心中不忍,刘坚也发现,自己居然被这时代的这些套路给教坏了。唉,刘坚只有暗自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也有的人,看着彭城的日子好过,偷偷的选择留了下来,比如刘表的荆州兵,就有几百个脱离了队伍,悄悄的留了下来。反正那边也没有家人了,一个人过,在哪里不是过?
    对于他们,刘坚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不只给他们提供粮食种子,还给他们分给地,虽然只是偏远的生地,但好歹能有自己的地。虽然三年后说好要还的。但他们仍然死心塌地的选择了留下来。
    彭城本地的百姓们,反倒不太喜欢种地了,他们觉得,似乎进各作坊作工,赚钱更多一些。只是有些可恶的是,来自袁绍那些地方的百姓怎么也来抢工作,丞相也不下令阻拦他们,这不让他们赚钱的机会少了么?
    只有小皇帝似乎觉得不太满意,当他听说刘表治下有八个郡,而他现在能听他令的,也只有四个郡而己,当然还不包括江东六郡,就更加失落了。不只一次他偷偷的问刘坚道:“姐夫,咱们什么时候才能一统中原啊。”
    “快了,不要着急,皇上,其实战斗早已经打响,我们只需要慢慢采摘果实就行了。”捏着一纸薄薄的信笺,刘坚淡淡地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