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三国》第163章 三省六部定方略

    [,net]
    “姐夫,你总算来了,”早已等得急不可耐的刘协,一听到脚步声响,立即就拉开了门,立即看到了焦急的老夫子,脸上立即变得恭敬起来,“夫子好,夫子答应姐夫的要求了?”
    “皇上,”看到皇帝的小脸,夫子也有些意外,对于皇帝的恭敬还算满意,可是一想起小皇帝的话又微露出些不满道:“皇上,刺史大人虽然是皇上的姐夫,但君臣有别,还是要保持为君者的威仪为好。”
    “先生说得是,朕以后改了就是,”刘协谦虚的应道,心里却是在想,“姐夫说这老夫子有些迂腐,看来是真的,可若不是姐夫,我连命都怕没有了,还讲究些虚名干什么。姐夫说的对,虚名就是碍事。嘴上越是恭敬的人,只怕更不可靠。看样子这老夫子,真的能担任重任么。”
    “丞相,我仔细看了你这幅图好久了,还是看不明白,快来告诉我都是怎么回事?”
    这里是刘坚的小会议室,在室内长条的会议桌上,已经摊开了一张刘坚描绘出来的架构图,三省六部的组织架构,这就是刘坚要和小皇帝灌输的思想。皇上再不象个皇上,也是名义上的皇帝,想要获得推行,先得把小皇帝说服。
    “按我的构想,三省六部制,先说说门下省,门下省设侍中数名,随侍皇上以备咨询,并可给皇上提供各种建议。即为门下省,建议年轻人和老成者各半,年轻人锐气,老成人持重,可以给皇上更中肯的建议。”
    大概有点顾问委员会的意思,不过,权力可比顾问委员会要大得多,顾问委员会可是不顾不问的,要是顾了问了,那就是空讨气闷的事情,但这些侍中不同,他们经常出入在皇帝身边,能清楚的掌握皇帝的想法,他们也很容易给后直施加影响,所以,虽然品秩可能不高,实权可是不低。
    “这个好,我在学院里正好发现几个先生,其思维常有惊人之处,嗯,我想到,有个叫司马啥的,不止为人举止得当,又且博学多才,若是丞相觉得可以,我觉得可以让他担当侍中一职。”刘协喜滋滋地道。
    又是这个司马懿?刘坚感到头更加痛了,怎么处都是说他好话的人?是他藏得太深,还是他是后来才变坏的?或者,根本就是自己对他有成见?
    中书,大概除了充当督察百官之外,更象后世的议会一样了。不过,和议会不同的是,议会具有更广泛性,而这时候的中书省则只是几个人的组合,自然,能起到多少的监察和审核的功能,就只靠几个中书令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就算提出议会的制度也是太超前了,不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接受的,刘坚想着,能多往里塞几个人,然后每道政令都多过几道手审核后再颁布实施的好。
    不过,据刘坚所知,这个时代,除了似乎只是个摆设的中书外,还有个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刘坚的设想,是将这两个职位合并起来,设立御史台,设御史中丞一名,位同丞相。不过,哪怕是未来的大明朝,其御史最多也只是一个省一个代表,刘坚觉得太少了。可以考虑把那些退下去的官,和即将接受考验的新官员都塞进来,形成相当于纪监委的作用。
    行政命令通过得慢没有关系,最主要是稳妥就好,切忌一拍脑门的看到前人画了个圈,貌似成绩不错,然后明天后来人也学着在其它地方也划个圈,然后再来个承接帝都的某些功能,然后又拉动鸡的屁如何增长,然后再转移啥产业,美其名月还是千年大坑,说是这样还能还帝都一片青山绿色。
    不就是看中了人家那个漂亮的水洼么。可就算要给帝都一片清山绿水,就非要破坏人家的青山绿水,这是啥猪脑子才能想出来的命令?如果多几个中书令,铁定不会让这种不经脑子的主张实施的。
    刘坚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将丞相的职责一分为三,分为军相,即枢密院,掌军政命令,财相,即度支院,掌财政收支,都相,即都管院,即统管军相计相之外的其它事务。除此之外,又设立御史台,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纪检委,负责督察和审察百官。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能集合各朝各代认为好的制度,融为一体。说实在话,刘坚和吴丽都对历史上的官制设置不甚清楚,这可是他们想破了脑袋才凑出来的,具体如何实施,还真的需要孔融这种大儒配合才能进行。
    “不是有了户部么,为何还要设立财相,是为了分户部的权么?”老夫子首先表过了不解。
    “老夫子,不是这样的,”刘坚琢磨着词语来解释,“户部是负责钱粮收去并核算和管理、保管及分发等事宜的。”有点类似于国税地税总局的职能。
    “但是计相却是负责统筹钱粮开支的。即对一年的财税总收入进行预估,然后对于一年的开支进行合理的预算。简单地说,户部负责将钱粮收上来做好账并进行保管,但如何花钱,则是计相说了算,要给军部多少钱,用来周济民众多少钱,修路修水利多少钱,都得计相核算。”
    刘坚想着,这应该和审计署差不多了吧,哪怕未来几百年的朝廷也没有财政计划的概念,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服小皇帝等人。
    “那不是权力很大?”老夫子露出惊异的表情,“以前的咱们只管收到了钱就去花,不管够不够也不管会不会盈余,这样的漏洞可就太大了。但如果有了计相,就能堵去这个漏洞了,不过,这个职位,不是一般的人,只怕是做不来啊。”
    “是啊,找到一个既公正无私,又能通晓预算的人,确实是很难的。”现在投效他的人不多,听说来了十几个以前就不太受重用的官吏在彭城等着。不过以刘坚现在了解的人来看,其实甄玉环可以凑合,当然,得有自己的把关,应该能胜任。只是,要说服这个时代的人们接受一个女官,看样子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只好罢了。
    “咦,我也看出来了,不是已经有了兵部了么,怎么还要设立一个枢密院呢,这难道又有什么不同?”小皇帝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嗯,皇上不错,居然让你看出来了。”刘坚伸出大拇指鼓励小皇帝说,这样让小皇帝更加开心了。
    “虽然有了兵部,但是和枢密院却是不同的。”枢密院来自于他对北宋的理解。
    “按臣的设想,兵部,以后将只管统筹各种兵器和物质的统筹、保管,以及军官的培养,士兵的训练、后勤的补给,兵站的建设,必要的时候,当然还要负责民兵的组建和训练,或者在塞外的时候,还能组织建设兵团的开展,”大概相当于总后勤部了,倒是和历史上的兵部全都不太一样,但这也是刘坚反复考虑想到的,有了枢密院掌中枢了,兵部还操心那么多干毛。
    “然后枢密院则掌管军令、兵符,但凡队伍调动,必须有枢密院的命令,违者则视同造反,同时,枢密院还决定何用用兵、对谁用兵、派谁去打,以及全国、队伍的合理布防等。”
    “那有了兵部和枢密院了,谁来负责带兵呢。”小皇帝急不可耐地说。
    “臣的设想,”刘坚清了清嗓子道,“臣建议在全国建立五军都督府,各以大将军统筹都督府,又设文人充当监军,除负责教导官兵文化礼节之外,还负责督导和监管官兵们违法乱纪的事情。”
    “然后,各都督府都负责本防区的防卫以及地方治安,负责本区内的招兵募兵以及训练工作,负责考核以及晋身其本部官员并经枢密院和兵部统一签署,但非经枢密院同意,各都督府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各自防区,且,各都督府都不能插手当地官府任何事宜。”
    “这个好,这个好啊,”小皇帝虽然才不到十七岁,居然把公孙姑娘和孔姣的肚子都搞大了,看样子来年就要当爹了。简直是禽兽啊。不行,得让甄玉环和他们说说,得多注意身体,尤其是公孙姑娘,才不到十六岁,这么小就当娘,太危险了啊。
    “如此一来,这天下兵马,未经枢密院同意,他们就都不能乱动了啊,这样好,这样看他们谁还敢胡来。”小皇帝拍手称快道,可是他马上又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可若是他们不听朕的命令人,那可如何是好?”
    “现在这情况,他们当然不会听了,可若是皇上手中有一支过硬的力量,他们就不敢不听了。因此臣建议,中军都督府设在京都,并且设立左右二军,各设一将军,拱卫京都两侧。然后再设立禁军,以拱卫皇城,选各军精干人选,由皇上亲自统领。如此一来,对内,皇上有禁军护卫周全,对外,有中军左右二军拱卫京师,则天下可定矣。”
    “好,丞相这个想法很好,朕现在还年轻,朕有的是时间,十年,二十年,我们一定能实现丞相描绘的景象的。刘协志筹意满地说。
    可是紧接着他就不淡定了,只见刘协笑容满面地说:“好了,我要赶快去告诉司马懿说,我看,这个内史令非他莫属了,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去。”
    刘协当即吓了一跳,他答应小皇帝让司马懿当官了么,再说,这个阴谋家,自己真的放心放在身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