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三国》第145章 不负责任的州郡

    [,net]
    “附马,我错了,你能原谅我么?”万年公主一听,脸就刷的白了,想要从刘坚手中将信夺过去,可是还是没有鼓足勇气,只是一脸委屈的看着刘坚。(书屋 shu05.com)
    “你怎么了,公主,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刘坚立即放下信,关切的问道。
    “我错了,我不该把你的信藏起来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你不要骂我好不好。”万年公主继续紧张的看着刘坚。
    刘坚重新拿起陶佳姑娘的信一看,这才明白为什么公主会如此紧张了,这堪堪是大半年前陶佳写给自己的信,原来是公主把它藏起来了。
    匆匆的瞥了眼陶佳姑娘清秀的笔迹,虽然信中都是些平常的字语,可背后都是小姑娘浓浓的思念。不经意间,和小姑娘离开已经两年多了,自己都快忘记人家长什么模样了吧,想不到人家还这么念念不忘自己。不堪承受美人恩啊,刘坚心中只有满满的愧疚。
    “附马,陶妹妹的三年孝期很快就要到了,咱们派人去把接过来好不好,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但想必她是个极好相处的妹妹,咱们一起给你生儿育女,一家子和和美美的好不好。”看着刘坚沉默不语,万年公主可怜巴巴地说道。
    “再说吧,现在都这么忙,哪有那个空。”刘坚苦笑着收起了信,按实际年龄算,自己已经是三十一岁的老男人了,这会的陶佳,应该也快十七岁了吧,自己家中已经十一个之多了,还有个一心等着自己的阿玖姑娘。
    可是一想起陶谦当初对自己的殷切期盼,以及分别时陶佳姑娘依依不舍的神情,心情又是异常的沉重。不由爱怜的抚着万年公主道:“你都知道了,虽然咱们夫妻之间没有秘密可言,但是一般来说,不管是谁的私信,不经过对方许可,还是不应该拆开看的。当然,你也知道我不会瞒着你们什么的。但你这样偷看我的私信,还把信藏起来,这是太不应该的。”
    “嗯。”万年公主噙着泪,努力的点了点头。
    万年公主偷看了信之后,本想偷偷的扔掉的。可赵云霞回来后没有看到信,很含蓄的告诫了她,家里的男人,不经他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私自拆开看的,要不然,他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自然,万年公主也很害怕,不敢当面交给刘坚,又不敢偷偷扔掉,一直紧紧的藏着,却不想今天这一紧张,居然就把它拿了出来。她明明记得是分开放的,怎么它就和皇帝弟弟的信放在一块了呢。
    当喘过气来,刘坚这才想起,还有两封朝廷来的信没有看呢,连忙跑到桌边取过了信,又蹬蹬的跑到床上来,一手轻拥着万年公主,半侧着身子开始读起信。
    “这群不学无术的东西。”才刚看了一小段,刘坚就忍不住怒骂道,“我这里收多少租子,关他们什么事,居然还以朝廷的名义来给我写信来了。”
    “也是,这群家伙就是心里不平衡,乱折腾的。”万年公主也是一脸的忿然道,“他们有本事,也可以少收租子啊,凭什么来指责我们?”
    而刘坚再度仔细读起这封信,也只有哑然苦笑,只有感叹,历史还惊人的相似啊。
    不只东汉,其实在几近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地主收的租子,基本上是在五至八成之间,就是说,百姓们累死累活种的地的收入,近六七成要交给地主,而他们的就只能靠那不到三成的收成养活自己,还要准备种子农具。
    所以,在大部分的时代,老百姓们都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平时倒也罢了,一旦遇上天灾人祸的,立即就有可能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是的,所有的朝代都是这样认为,老百姓还是穷点的好,一旦他们富起来了,就没有那么听话了。所以,就算他们努力赚了不少的钱,他们还是想办法将百姓们的钱财挤出来的。没有例外。
    而刘坚的治下彭城,则只有不到三成的租子,怎么能不让其它地区的地主们羡慕嫉妒恨?
    彭城最大的地主是糜竺,但他家早已经不靠收地租过日子了,刘坚治下的各种作坊,他家可是大股东。能够作坊赚到更多的钱,他何必盯着农民们的那点粮食。
    而糜家在只收取了少量的地租之后,其它的地主们也不得不相应降低了地租。要不然,他们要么就自己种,要么就让地荒着。不过,好在刘坚也会把一些木器厂、铁器坊的活儿分一些股份给他们。他们不靠收租子,居然日子过得比以前并不差。而且,租子收得少了之后,老百姓们似乎干活也更起劲了,貌似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
    朝廷的信指责的第一条,就是彭城过低的租子,吸引更多的农民们投奔彭城,这引起了其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
    其二就是,彭城这样做,笼络了民心,让民众只知道有彭城,不知道有朝廷了,这对于维持朝廷的地位以及大一统的天下是极其不利的,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极大因素。
    其三,彭城减租,势必造成极大的财政赤字,而这些赤字势必要由其它地区来承担,这对其它地区是掠夺行为。是单方面的,是不责任的,是会造成天下动荡的自私的行为,必须马上予以取缔。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如今在大汉版图中经济地位越来越重的彭城,如此单方面降低租子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朝廷对此不仅表达了高度关注,还表示强烈的抗议和很严厉的谴责,要求彭城方面尽快改正这个单方面的决定,为维持大汉朝廷的安定稳定的局面做出应有的义务。
    “那啥,现在朝廷是谁在主事?”刘坚对于窗外之事,都不太关心,来了这么久了,都不知道朝廷里是谁在说话,简直是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我出宫的时候,是李催在主事,可听说李催被人赶走了,皇上趁乱逃出了长安,被杨奉、董承护送暂居在安邑,想必这决定就是他们发来的吧,他们家也是大地主,说这些话,太符合他们的风格了。”万年公主想了想道。
    刘坚想起,此年,是为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不经意间,他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四个年头了。)
    “你们看看这封信,有什么感受?”次日,刘坚将糜竺、胡添、典韦等人召集了起来,将信递给他们道。
    “简直是扯蛋,我收多少租子,是我自己家的事情,怎么就不负责任了,我还问他们怎么那么黑心,收取那么高的租子,就不给老百姓一点活路呢。”糜竺是个温婉和顺的人,气了信也不由破口大骂道。
    不过,他似乎忘记了,曾经不久前,他身为最大地主的时候,也是这样收租的。不过现在他们家不需要这样收租罢了。
    “要我说,这个朝廷这样不体恤民情,咱们不要听他们的了。”典韦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幼年吃苦的日子,无疑也对朝廷的这个说辞十分痛恨。骂骂咧咧道。
    “不过,看小皇帝的这封信,倒似乎不是皇帝的本意啊。”糜竺抖出皇上偷偷送来的一小页信,“天下不加赋,而民足用,可行否?若是以前的我,一定以为他是扯蛋的,但现在在主公的治理下,我以为一定能行。只有有良心的朝廷,才会帮着百姓把日子过好,而只有那天良丧尽的朝廷,才会千方百计的想从百姓那里刮取一些钱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