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为玉狂》第八章家境困宝玉议亲

    却说荣国府内,妙玉和黛玉出府后,贾母想起黛玉的身子,满是忧心。这日午后,贾母正和鸳鸯说宝玉的事情,只听外面小厮急急前来回到:“老太太,赖总管说外面有两个宫里的小太监要见老太太和太太!”贾母听了,忙问道:“什么事情?快请进来!”一面忙叫人去荣禧堂请王夫人过来。
    不一会儿,王夫人急急赶来,方坐定,见赖总管亲自带了两个小太监进来,那两个小太监给贾母王夫人请安道:“昨日贤德妃娘娘有些风寒,今日奉过旨意,宣召贾府亲属女眷四人进宫探望,许各带丫头一人,府中男丁暂不入见。请老太太安排好进宫事宜,圣上准你们明日辰巳时进去,申酉时出来。”贾母听了旨意,忙致谢道:“辛苦两位公公了。”一面命人给两个公公敬茶,给了上等封。两个小太监略坐了一会,方告辞出去。
    等两个太监走后,贾母叹气道:“贵妃娘娘进宫这么多年,还没有个一男半女,让我总不安心哪。”王夫人道:“可不是,转眼元儿已经三十岁了,进宫十多年,封为贵妃也已经六七年,孩子的事情,常让我彻夜难眠。”贾母道:“女眷四人,自然是我和你还有你嫂子凤丫头四人。只是现在凤丫头病着,昨日我叫鸳鸯去看视,还是不好呢。”王夫人想了想道:“老太太,我看让三丫头去吧?她管着府里也有些时间了,我看着并不比凤丫头差。凤丫头有病,就让她好好歇着。”贾母想了想道:“也好,鸳鸯,你去把三姑娘叫来,就说我有话对她说。”
    一时探春进来,给贾母和王夫人请安后,站在王夫人身边。贾母道:“三丫头,你大姐姐病了,我们明天一起进宫去看看她,这段时间辛苦你管着这个家。我问你,现在府中进出如何?”探春看着贾母,不知道贾母问的用意为何,一时不好回答,只看着王夫人。贾母道:“三丫头,这里没有外人,你给我说实话。”王夫人道:“三丫头,你说说看。”
    探春听了,只好道:“回老太太和太太,府里原先一直入不敷出。我和大嫂子宝姐姐一起管家后,想过很多节省的法子,但还是没有什么用,实在是原来亏空太大了。”贾母听了忙问道:“有这么糟糕?”探春道:“不仅如此,现在府里所有的开支比收入多得多,亏空只会越来越大,况且这两年田庄收入也不比往年,雪灾蝗灾水灾多,收成不到原来的七成。而我们府里上下三百多人,府里这么多人的吃穿用度加上必要的人情世故,开支不是一批小数目。原来的亏空没有补上,新的亏空又来了。老太太,太太,我是一个姑娘家,太太看重我,让我管着这个家,现在宝姐姐搬回去了,大嫂子要教导兰儿也常没有空,所以我正想回老太太和太太,我们府上是不是尽量精减些人,也可以省好些开支。况且人多手杂,鱼龙混目,也难管理。我听说神武将军府,北静王府,他们府上主子奴才也不过百人。就是东府珍大哥那里,也不过是百十人。”
    贾母听了,沉思半晌,方看着王夫人道:“以你看,该怎么才好?”王夫人道:“我也一直想裁减些人,先省了现在的开支,原先的亏空才能慢慢补上。”贾母看着探春道:“三丫头,依你看,要减多少人,留下多少人才好?”探春道:“依我看,像我们几个做姑娘的,每个人四个丫头两个婆子足够了,粗活细活就用这几人,合起来一个院子也就至多七个人,要再少五个人也够,毕竟主子就一个。将来我们出阁了,这几个人也就减了。晚上查房巡府的婆子媳妇小厮们,也可以照现在减半。各房的奶娘们不用了,可以赏些银钱让她们回去。”贾母点头道:“看来还是读书明理好,这点你比凤丫头强。三丫头,这些事情你和你太太好好商议,该裁减的就裁减。只是现在家里这样的情形,明日去宫里,若你大姐姐问起来,你可不能透露一点。眼下最急的是娘娘现在还没有子嗣,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宫里的娘娘三十五岁若还不能有子嗣,只怕以后更没有希望了,何况现在圣上近五十了。现在娘娘有病,皇上允许我们女眷探视,可见圣上还是在乎娘娘的。我们要尽量想办法让娘娘怀上子嗣,哪怕花些银钱。”王夫人点头道:“我也这么想。三丫头,你是伶俐人,明日定要让你大姐姐心宽些。”探春听了道:“老太太和太太不说,我也知道该怎么对大姐姐说。”贾母听了,点头道:“三丫头,你是个能干的,只可惜是个姑娘家,唉,你先去歇息,我和你太太还有事说。”
    探春走后,贾母道:“现在这个家都是你管着,你说说,现在官账上还有多少银钱?”王夫人道:“去年开始我们已经开始尽量节约开支,但去年的总开支还是超过十四万两,而我们府上现在一年所有的收入不到十万两。去年冬所有田庄店铺收入六万两,在过年时已经花销了近半,眼下官账上至多三万两,还要维持到八月份所有的开支,因为上半年的田庄租子要八月才有,而且这三万两还要余下一万两备用。”贾母道:“那原来的亏空大约有多少?”王夫人道:“大约十二万两,现在是我借了我妹妹薛家的十二万两凑合过。原来怕老太太担心,一直没有告诉老太太,况且先几年一直凤丫头管着家,我也不知道亏了这么多,所以我把那些道士尼姑先打发了,也省下不少开支。”
    贾母听了,滴泪长叹道:“原来盖省亲别院,迎娘娘省亲,把玉儿家捎来的那些银钱先挪用了,只以为慢慢可以填补上,谁知道越来越糟糕。还好玉儿是懂事的,从来没有问过,想必他父亲也没有对她说。这孩子,身子实在太弱了些,要不我也不愁这钱补不上,她毕竟心善乖巧。”王夫人听了道:“老太太疼林姑娘,我们做舅母的也一直承着她的情,毕竟林姑娘的父母是我们的妹夫和亲妹妹。我们这样的国公府,要解决眼前困境,眼前只有两个法子,要不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贾母听了,忙问道:“什么法子,你说!”王夫人道:“首要的法子,是让娘娘在宫里过得好,能有皇嗣,我们府上成了稳固的皇亲国戚,府里就有了依靠,别人也不敢小瞧;再是要府里的男丁,不仅要人丁兴盛,更要有个稳定的前程才好。现在琏儿只是一个闲职,不文不武的,宝玉还懵懂,环儿只怕也难有望,兰小子还小呢。”贾母点头道:“正是你说的这个理,凤丫头生巧姐也这么些年了,一直病着难生育,平儿秋桐也没有用;只能寄希望宝玉了。”王夫人道:“老太太说到宝玉,我就想,是不是该让宝玉定一门亲事了?”
    贾母道:“宝玉眼下十七岁了,是该定亲了,虽然说他命里不该早娶,但他总是懵懵懂懂的,有人提点他懂事就好。兰儿的爹在宝玉现在这个年纪,已经进学了。听你这口气,你可是相中了什么人?”王夫人道:“老太太看宝丫头和林丫头谁更妥帖些?”贾母道:“玉儿有玉儿的乖巧,宝丫头有宝丫头的端庄贤淑。只是,眼下玉儿的身子太弱了。论亲我当然希望玉儿和宝玉在一起,况且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都知根知底的,玉儿的家当已经送到了我们这里,我也不想如海和敏儿怪我。”王夫人听了道:“我太太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所以我原来一直不说,也希望宝玉和外甥女可以成好的姻缘。可是,这么多年了,外甥女的病一直不好,敏妹妹和妹夫又这么早走了。老太太,你细想想,为了宝玉和贾府的前程,到底选外甥女和宝丫头谁最妥呢?我不是说外甥女不好,只是想起东府蓉哥媳妇秦氏的事,还有外甥女的性子和身子,我总有些顾虑。”
    贾母道:“你说的我都明白。要不是这缘故,我早给宝玉和玉儿定下了。玉儿这样的身子,子嗣和寿命上实在是个顾虑。大度端庄性子身子上,宝丫头是更妥些。这样,定宝丫头可以,只是,我也不想玉儿委屈,玉儿也定给宝玉,如何?”王夫人听了惊道:“老太太,你认为这样妥吗?宝丫头也是皇商之女,她的才情容貌性子老太太也是知道的,你让她做小?”贾母道:“宝丫头我一直说她是这些姑娘家最拔尖的,自然不会让她做小,但玉儿是我的亲外甥女,她的家产已经在我们府里,还多数用了,也不应当做小。我看就让她们两个一起伺候宝玉,不分大小,你看可使得?”
    王夫人听了,这才心安道:“老太太这主意是最好的。宝丫头倒没有什么,只是外甥女,依我看,她未必愿意呢。”贾母想了想道:“这个你不必担心,等玉儿从牟尼院回来,我亲自问她,若她真不愿意,那我也没有办法了。就是将来见了敏儿和如海,我也有回话的道理。反正玉儿也大了,她既然不愿意嫁宝玉,那也要往外聘人,一个无父母的弱女,还这样的身子,要多少造化才可以过好日子,玉儿饱读诗书,应当明白这个理!如果玉儿是聪明人,我想她肯定会同意的,况且我看她和宝丫头也是好的。”王夫人道:“若真能这样,宝玉的事情我也不担心了。老太太,我想若宝玉的事情可以早些定下,就早些把喜事办了,宝丫头过来,也可以名正言顺管着这个家。三丫头再好,毕竟眼下已经十五岁,终是要出阁的。到时外甥女要养病就安心养病,这样岂不是四角俱全?”贾母道:“现在还是开春不久,办喜事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冬下。眼下办好娘娘的事,给宝玉定亲就可以,只希望有喜事冲一冲府中的不顺才好。不过这事你先不要说开去,要等我问定玉儿再说,反正她过几天就回来了。不管怎么样,宝丫头和玉儿的声名要紧。玉儿要是不愿意,就定宝丫头一个,薛家也会更欢喜些;要是玉儿同意,皆大欢喜。”王夫人点点头。婆媳两又商议了一下明日进宫的事情,方才散去。
    次日,贾母带着邢夫人王夫人还有探春几个进宫看望元春。轿子到了宫门口,几人由丫头扶着走下轿子,那两个来贾府传信的小太监已经候在宫门,见贾母几人已经下了轿子,忙上前迎着。两个小太监引着几人走至元妃寝宫,又有几个宫女将几人引进室内。请安赐坐礼仪完毕,贾母忙问元春病情,元春道:“现在好多了,实在是太想你们了,所以求了皇上让你们来看我。”贾母和王夫人这才心安。元妃便问了一下家中情况,贾母王夫人一一作答。元妃又问起宝玉,王夫人道:“宝玉好了许多,近来颇肯读书,文字也做得上来,他父亲现在也放心些了。”元妃点头道:“这样才好。”元妃又拉过探春的手道:“好妹妹,你是好样的,现在可以管理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将来定可以比姐姐我强。不过,姐姐最希望的是妹妹可以找个好妹夫,不像姐姐我——”元春说罢,不由泪如雨下。
    探春忙劝道:“大姐姐不必伤感,身为女儿家,迟早要离开父母亲人。我知道大姐姐心里的委屈。但是,大姐姐,事在人为,大姐姐虽然现在已经三十岁,但也还算年轻。当年姑妈三十五岁才生的林姐姐,你看林姐姐现在容貌才情不是样样都拔尖?大姐姐放宽心,生孩子也要机缘。我相信,只要大姐姐心诚,定会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的。”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都拭泪点头,暗叹探春的机敏善劝。王夫人又拿出二万两银票,递给元春道:“元儿,母亲知道你在宫里受委屈,但已经是这样了,元儿就要好好在这里过下去。现在宫里没有皇后,论理你也不比人差。你听母亲的话,一要好好养身子,二要想办法让皇上多来这里,这样怀上孩子的机会才多。你做过女史,应当比母亲更灵透些。钱不够,我们去为你准备,你要记住,你的机遇也只有这两三年,若错过了,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你可明白母亲的话?”元春听了,接过银票,点点头。
    母女几个又说了会话,贾母几人被请到风藻宫偏殿吃了饭,又回到凤藻宫陪元春说了会话,呆了好一会,看看已经近出宫时间,俱辞了出来。
    暂不说荣国府贾母王夫人如何谋议宝玉的婚事。却说初九一早,冯紫英骑马返回京西军营,来到校场,见水溶和水安正领着几个副将在教练新兵马上拼杀功夫。水安见冯紫英来了,忙过去告知水溶。水溶嘱咐几个副将几句,忙向冯紫英奔来,冯紫英看着水溶着急的样子不由好笑。
    两人来到无人处,水溶急问道:“可打探到了什么?”冯紫英笑道:“探是探到了一些,只不知道王爷听了喜欢还是不喜欢。”水溶认真地问道:“没有兴师动众吧?找的人可靠不可靠?”冯紫英笑道:“王爷放心,没有人知道的,况且我去问也不可能直接问林姑娘,我问的是宝玉,你还不放心我的问话本领?要知道,我问的是贾府当家太太也就是宝玉的母亲的陪房,因为她的妹妹正是我府上李总管的媳妇。”水溶听了喜道:“那你快说!”冯紫英道:“那个林姑娘名字叫做林黛玉,今年十六岁。她父亲是前探花也就是原来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听说林家祖上是姑苏书香望族,且曾是五代列侯,林姑娘的母亲是现在贾府史太君唯一的嫡女。林姑娘六岁母亲去世,被接在荣国府。九岁时林如海病逝在扬州任上,林姑娘曾在父亲病重时回去过,此后一直在贾府生活,现在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听说她的屋子根本不像姑娘家住的,有很多书,倒像公子哥儿的屋子。林姑娘平常喜欢看书作诗下棋,还有弹琴。不过她平常很不喜欢别人去她屋子,除了府里的几个姑娘,也少和其他人有交接。这个林姑娘容貌才情是天下无双,只是身子不好,一年到头差不多都在生病,听说她小时有和尚说她要出家不听哭声不见外男病才会好。”
    水溶静静地听着,又问道:“就这些?没有了?”冯紫英看着水溶不甘心的样子,忙道:“还有一些,王爷听了,可能心里不好受呢。”水溶忙道:“你说,我原来说了,好的坏的消息我都要听到!”冯紫英有道:“那个林姑娘才情容貌好,偏身子不好,老太君很喜欢很疼林姑娘。林姑娘刚来府里时,人人都知道,林姑娘将来定是要嫁给贾宝玉的,都说只有宝玉才配得上林姑娘。可后来,府里又来了一个宝玉的表姐薛宝钗,也就是皇商紫薇舍人的后人,长相才情也好,又是宝玉姨妈的女儿,老太君说这个宝姑娘是最好的,端庄贤淑最讨人喜欢。所以,从现在看,宝玉可能娶宝姑娘,也可能娶林姑娘,也可能娶宝姑娘和林姑娘两个!”水溶听了,忙问道:“照你这么说,林姑娘和宝姑娘都是好的,难道她们愿意共享一个男的丈夫?”冯紫英道:“那我不知道,听说林姑娘平常极是孤高傲世的,要不同意,肯定是那个林姑娘,那个宝姑娘是不会的。”
    水溶听了,长叹一声道:“原来如此!”冯紫英听了,看了看水溶道:“莫非王爷你真喜欢上那个林姑娘?”水溶不说话,慢慢从怀中拿出那幅手帕,递给冯紫英道:“在你面前,我也不隐瞒你,我虽然只很偶然的见她一面,可我真心动,还心痛!”
    冯紫英接过手帕,细看了一下,叹道:“怨不得王爷这样!”又突然问道:“王爷怎么会有她的手帕?你们在哪里见面的?”水溶于是把那天在路上遇到情形说了一遍。冯紫英笑道:“王爷,你这样一说,倒有点像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了。不过,这样的事情急也没有用,只能等待。我劝你还是放下吧,宝玉长得俊秀,他们又从小一块长大,只怕林姑娘真会嫁给宝玉呢。”水溶道:“若这帕子上的字是林姑娘自己作的诗,她决不会嫁给宝玉!”冯紫英听了,忙问道:“为什么?”
    要知道水溶如何回答,且看下回。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