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就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产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宝。
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干古。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待,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
到了唐代,夜光杯更是闻名遐迩,唐人王翰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诗以杯名世,杯因诗增辉。夜光杯采用祁连山的老山玉、武山鸳鸯玉等优质名玉雕琢而成,造型多样,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令人爱不释手!
据宝石专家赵松龄等在《宝玉石鉴赏指南》中介绍,“对于夜光之产生,迄今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玉器自然发光,尤其是夜间自然发光,而不受人工因素所支配。另一种说法是玉器不会自然发光,而是在灯光照射下发光。尤其是在夜光杯被装进酒以后,再摇动酒杯,灯影就随着杯与酒一起闪动,产生发光之效应”
●材质
"夜光杯"采用优良的祁连山玉与武山鸳鸯玉精雕细琢而成,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尤为月光下对饮,杯内明若水,似有奇异光彩。
古代生产夜光杯所用的原料——夜光杯究竟是何种玉石,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是新疆“羊脂白玉”,但据甘肃省地质学家的研究,生产夜光杯所用的原料为产于祁连山的“酒泉玉”,至今仍无结论。
●品种
传统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脚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盖碗。仿古杯有爵杯、凤杯、牛头觥、觞、双凤杯、双龙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工艺挂件等八十多个品种
●传说:
、长期以来,酒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西汉时,年轻有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率兵到西北边疆攻打侵边掠民的匈奴。后来这位将军大败匈奴,凯旋归来,驻扎在风景秀丽的泉边,进行庆功。皇帝闻知打了胜仗的喜讯,赐御酒一坛,派人千里迢迢送来,犒赏将军。霍去病将军以为打了胜仗,功在全军将士,御酒不能独饮,但酒少人多,不足分配,于是倾酒于泉中,与众将士共饮同享。从此,酒泉之名,流传千古,遂称此泉为酒泉。其后,以泉名为地名。酒泉郡治禄福县城,即今酒泉市。晋时改为福禄县并曾为西凉李都都城。隋末始改为酒泉县。
②、传说古酒泉城下之泉下,有股浓浓的酒香,黄昏时酒香特别浓,五里以外都能闻到。有一天,酒香被天上出来巡视的两个神仙--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闻见了。这两个老头儿是天上有名的酒负,闻见浓浓的酒香,自然不会放弃,于是按低云头,落在泉边的大柳树帝。北斗星君蹲在泉边一闻,连声称赞: "好一个酒泉!"南斗星君顺手拣起块石头,吹了口气,变成两个酒杯。他们一边在泉边开怀痛饮,一边在石板上下起棋来。不觉渐渐天黑,正巧又无月光。但奇怪的是,棋盘还是看得清清楚楚。一留心,原来是酒杯发出的光。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取名为"酒泉",仿二位神仙留下的酒杯琢成的酒杯就叫"夜光杯"了。
工艺特色
祁连山终年白雪皑皑,高远神秘,凛然不可侵犯。制作夜光杯的祁连玉就来自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上,玉呈墨绿色,制成杯盏,苍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让人顿生冰凉之感。
受交通限制,祁连玉的开采外运至今仍十分困难,供应到市场上的玉料非常有限;制作玉杯,玉料的利用率通常只有60%左右,因此夜光杯的产量很有限,珍贵自不必说。
"酒泉夜光杯"造型独特,式样精巧,分传统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两大类,其色黑赛乌漆,白如羊脂,墨绿似翠,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尤为月光下对饮,杯内明若水,似有奇异光彩,因而自古就有"酒泛夜光杯"这佳传。
传统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脚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盖碗;仿古杯有爵杯、凤杯、牛头觥、觞、双凤杯、双龙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工艺挂件等八十多个品种,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之珍品。
酒泉夜光杯的制作要经过28道复杂的工序,工艺复杂,制作精良。首先要选料,选上乘的好料,祁连山老山窝子的料最为上乘。根据酒杯的尺寸,将料切成不同规格的形状,制成圆柱体,再按一定尺寸切下做毛坯,毛坯的制作需5道工序。
制作的毛坯经过切削,粗磨外型,夜光杯的初型就已形成,初型的制作要经过4道工序,然后是掏膛,掏膛需5道工序。此道工序完成后,夜光杯基本成形,剩余就是细磨、冲、碾、拓、抛光、烫腊等14道工序,最后用马尾网打磨,即制成晶莹剔透的夜光杯。制作的酒杯要求杯薄如纸,高矮、粗细、薄厚、颜色一样,表面光滑细腻。
酒泉玉按颜色可分为墨玉、碧玉、黄玉,都可用来制作夜光杯。夜光杯的纹饰乃天然形成,其墨黑如漆、碧绿似翠、白如羊脂。
酒泉夜光杯具有耐高温,抗严寒的优点。斟烫酒,不爆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盛酒后,色不变,味更浓,被称为白玉精。而且,保管方式简单,使用完毕,不洗不刷,只要用干净布轻轻擦拭,装入盒内,避免沾积尘垢,谨防烟熏,就能长久保存天然的光彩色泽。
现代夜光杯
酒泉正式挂牌生产夜光杯的厂家只有3家,其中以1956年建厂的酒泉夜光杯厂历史最为悠久,规模也最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夜光杯充斥市场,一直困扰着这个老夜光杯生产厂家,管理方虽多次净化市场,但收益甚微。
1、高脚夜光杯系列: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大、中、小平底杯,俗称中式夜光杯,历史悠久,名驰千秋。在中式杯造型基础上设计制做的大、中、小高脚杯式样新颖,杯口出檐翻阔,曲线突出而自然,它既保留了中式杯浑圆深沉、古朴典雅的风格,而又突出了杯体挺拔、玲珑精巧之美感,不乏中式杯落落大方的气质,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2、仿古爵杯是根据《青铜器造型与纹样》中我国殷、周时期的青铜器“爵”的基本造型设计的。既利用原造型的基本特点,保留原有的优美部分——取其精华,改造某些不能给人以美感的粗陋的部分——剔其糟粕,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仿制成现在人们喜爱的饮酒器皿。
3、仿古牛头觥是根据我国古代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而改制,它体状腹部椭圆,前有流,后有鋬,鋬呈牛头状,因古代多用野牛角刻制而成,是一种在酒宴中罚酒用的酒具,所以在设计制做中以牛头为造型特征。改制后的仿古牛头觥,给人一种古朴、浑厚庄重,纹饰神密严谨之感。
4、啤酒杯,俗称中式夜光杯,其历史悠久,名驰千秋。杯体浑圆深沉、古朴典雅,造型独特,象征着中华民族朴实、大方的性格,与祁连山的古松纹相配,更其传神。
5、特号双龙海棠杯是根据传统夜光杯变形而设计制做的,杯身呈海棠形,天然纹理清晰透亮,一对变形赤龙附于杯身,杯体圆润流畅,构思新颖,是饮酒与观赏之佳品,令中外游客爱不释手。
6、仿古牛头杯是根据我国古代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而改制,它体状腹部椭圆,前有流,后有鋬,鋬呈牛头状,因古代多用野牛角刻制而成,是一种在酒宴中罚酒用的酒具,所以在设计制做中以牛头为造型特征。改制后的仿古牛头杯,给人一种古朴、浑厚庄重,纹饰神密严谨之感。
7、大头夜光杯,有大、中、小三种,它杯身圆润光滑、杯体薄而透亮,玉的纹饰清晰可见,是一种古朴典雅的饮酒器皿。
8、玉石酒具,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其历史悠久,名驰千秋。酒具造型独特,形态各异,低温不裂、高温不炸,古朴典雅,色泽纹饰严谨,是饮酒与观赏之佳品,令中外游客爱不释手。
9、茶道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光滑细腻、薄而透亮,低温不裂、高温不炸,杯体浑圆深沉、古朴典雅,造型独特,象征着中华民族朴实、大方的性格,与祁连山的古松纹相配,更其传神。
10、平底夜光杯,俗称中式夜光杯,其历史悠久,名驰千秋。杯体浑圆深沉、古朴典雅,造型独特,象征着中华民族朴实、大方的性格,与祁连山的古松纹相配,更其传神。
11、仿古觞是根据古代通行的一种酒具造型设计制做的,体型呈椭圆扁体,有双柄,柄上饰双蝙蝠展翼纹,在设计中根据我国传统习惯把圆、椭圆扁体都叫“海形”,如将较浅的碗叫“海碗”“海盘”,蝙蝠也叫蝠兽,取其谐音即“福寿”之含意,将觞设计改制成蝙蝠状饮酒具,用仿古觞饮酒意为福如大海之意。
12、仿古凤尊是根据商代及西周前期以鸟、兽的变形体状和器物浑为一体的饮酒具造型设计制做的。利用原造型的特点,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去粗取精,以百鸟之王“凤”做为造型基础,它的纹饰上部刻有蕉叶饕餮纹,口、腰、尾部刻有夔纹,改制后的凤尊以凤的变状体和酒杯浑为一体,是一种古朴典雅的饮酒器皿。
13、仿古马踏飞燕是根据古代西域凉州出土的青铜器“马踏飞燕”而改制,形状是一匹昂首奔驰的马,后蹄踏一只飞燕,单蹄踏燕而不失重心,体态流畅,动感强烈,经精雕细琢而成,是具有西部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14、仿古凤杯是根据商代及西周前期以鸟、兽的变形体状和器物浑为一体的饮酒具造型设计制做的。利用原造型的特点,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去粗取精,以百鸟之王“凤”做为造型基础,它的纹饰上部刻有蕉叶饕餮纹,口、腰、尾部刻有夔纹,改制后的凤杯以凤的变状体和酒杯浑为一体,是一种古朴典雅的饮酒器皿。
15、玉碗分为大、中、小及玉盖碗,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光滑细腻、薄而透亮,低温不裂、高温不炸,酒具造型各异,古朴典雅,色泽纹饰严谨,用玉碗饮食可强身健体,同时又具有观赏价值。
16、鸳鸯转心壶 ,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其历史悠久,名驰千秋。酒具造型独特,形态各异,低温不裂、高温不炸,古朴典雅,色泽纹饰严谨,用玉壶饮酒可强身健体,同时又具有观赏价值。令中外游客爱不释手。
17、玉盖碗分为大、中、小玉盖碗,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光滑细腻、薄而透亮,低温不裂、高温不炸,酒具造型各异,古朴典雅,色泽纹饰严谨,用玉碗饮茶可强身健体,同时又具有观赏价值。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