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收割男神遇见鬼》68.第六十八章民国第一美男子19

    洛子熹这几天忙, 实在是因为内忧外患。
    一方面,盘踞在城外多时的日国军活动频繁,蠢蠢欲动;另一方面, 谢家吃了那么大的亏,自然是一边告状一边下黑手, 和洛家斗得如火如荼。
    洛子熹原想早些把林雨送走, 可是如今城外有敌国兵,城内有谢家盯着,林雨根本出不了门。
    洛震齐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赔不了谢家公子废了的鸟儿, 只得高举正义的大旗,揭发他毒害发妻、毁人清白的事实, 由此说明, 洛子熹此举乃是除暴安良, 谢枫罪有应得。
    谢家不服, 一边叫洛家拿出证据,一边让警署对江南月下了通缉令。洛震齐再反咬一口,说江南月是凶手, 你们又有没有证据?
    在洛家和谢家僵持不下的时候, 谢家提出个息事宁人的条件。无论谢枫的罪名是否属实, 他都已经伤重至残,那么洛家也绝不能袒护江南月, 必须把人交给警署, 秉公处理。如果洛家答应, 这事就算过去了。
    谢家这条件开得, 听起来深明大义、合情合理,可是,洛子熹心里明白,谢家老爷子是多阴狠的人,即便把江南月交出去,谢家这仇怨也没这么容易翻篇。更何况,如果真的把人交给警署,是不是能“秉公”就不得而知了。
    洛震齐原就不把江南月的命当回事,听见谢家松了口,当即便答应把江南月交出去,任由警署处置。
    洛子熹想死扛着不交,谁知这天,警署的署长亲自带着人来了,出示了搜查令和逮捕令,说是上头交待的任务。洛子熹心里明白,该来的迟早会来。
    她没想到的是,来的除了警署的人,还多了位大小姐谢榛。洛子熹心中冷哼,她哥哥把林雨害成这样,她这边却还惦记着。只怕人交出去,还没到警署,就先押上了她闺房的大床。
    洛子熹带着温明去了前面会客厅里与他们周旋,她一边不紧不慢地敲着茶盅,一边考虑着要不要兵行险招,派了人悄悄地把林雨从后面翻墙送出去。可是以他的脚力,只怕还是躲不过追兵。
    正想着,芸采凑过来,在她耳边轻声地说,江南月叫她去一趟。洛子熹叫人好茶好饭地招待起来,自己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往后面去。
    洛子熹有些意外,她去的时候,林雨正在唱戏。
    婉转流畅的声音从他的房间隐隐传来,洛子熹推开门就看见了那个最初印象里的江南月。他眼带魅惑,唇色晶莹,声音好听得像是能穿透人心,抬眸转身之间,美得宛如他那段再也回不去的似水华年。
    他唱的,依然是曾经为洛子熹一个人唱过的《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洛子熹一时不知,他今日为何突然这样好的心情。
    唱罢,林雨对着洛子熹笑了笑,带着无尽的凄凉:“子熹,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我之间,终有曲终人散的一天……”
    洛子熹听见他说这样的话,心中带了寒意,她拉住林雨的手安抚:“你别胡说。外面那些人有我来打发,你别怕,谁也动不了你。”
    “你可知,其实,我最喜欢《牡丹亭》里的一句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林雨无视了她的话题,自顾地说着,忽然间潸然泪下,“我多希望,你对我是真的始乱终弃,那样至少……至少我能把身子给你……而不是那个禽兽!”
    “你别胡思乱想,”洛子熹知道,经历了那样的事情,他会有多难堪多难过,“我既然敢去谢府救你,就一定会救人救到底,哪怕鱼死网破,我一定会护着你的。”
    除了当他是朋友是弟弟,洛子熹还答应过苏熠。
    林雨却笑了起来,笑得泪流满面:“可我不值得你这样待我!我早说过,我回不了头了……子熹,我早就投靠了日国人,你上次中枪差点死了……是我害的!”
    说出这句话,林雨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勇气,卸下了久久压在他心上的巨石,却换来洛子熹死一般的沉默。
    难怪军情一再泄密,难怪城中军火数次被劫下落不明,难怪谢家会怀疑洛震齐早有降意,难怪原主死得不明不白……
    原来,都是因为原主从来没怀疑过,她身边最宠爱的戏子江南月,早已经是个通敌的汗奸。
    “你好糊涂啊!”洛子熹想骂他几句,却终究咬着唇住了口。
    林雨的表情就像一个闯了祸的孩子,只不过他知道,这一回,他的祸闯得太大了。他违背的,是民族大义,叛离的是自己的国家。
    “小时候,我被坏人掳走,没有人来救我,我只能靠自己逃了出去。可是我太小了,总是刚离开一个狼窝,又落入另一个虎口。他们打我,不让我吃饱,我没有力气,浑身是伤,每次逃跑都跑不快,总是被抓回来。然后,他们又继续打我。”
    “后来,有个戏班子的班主收留了我。他每天逼我学戏练功,为他赚钱,还要用最恶毒的话来羞辱我。他说我是没人要的野孩子,长成这种不正经的模样,就是合该伺侯他,供他玩弄。”
    林雨幽幽地说着,声音发抖,泪水一直没有断过:“我好恨啊,可我怎么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来找我。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一刀捅死了那个班主,被很多人追赶,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肯帮我的日国人。”
    林渊应该是寻找过林雨的,只不过,他不敢过于大张旗鼓,怕坏人知道他的下落,自己还没把他找回来,他又再一次遇到危险。
    林雨在那样的情况下,答应了帮日国人,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有些决定错一次,就一辈子都再难回头。
    他刻意地“遇见”了原主,他一再地与她逢场作戏,套取他需要的信息。可是他在知道她中枪,快要死了的时候,感到了内疚。
    林雨更没想到,洛子熹醒了过来,她不仅没有怀疑他,还真心地把他当朋友,再没有调戏他,也没有任何非礼的要求。他发现,原来她并不是他以为的那样花心,她对苏熠认真起来,那样的深情竟会让他感到妒忌。
    他就这样走了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到底是爱上了一个,被他利用过、伤害过,却不顾强权救他于危难的女子。
    “我知道错了,子熹,我好难过。”林雨哽咽着,慢慢地走到洛子熹的面前来,“你还能不能,抱一抱我?”
    洛子熹倒底无法拒绝这样的林雨,她轻拥着他微微颤抖的肩,像姐姐一样安抚:“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办法弥补。”
    如何弥补?强敌入侵,一路势如破竹,如今S城早已失了先机,那后果,需要用多少人的性命来承担!若换作是旁人,洛子熹早已经忍不住一枪崩了他。
    林雨抱住洛子熹的手快速地离开,她察觉到异样已经晚了,他的手上,拿着原本别在她腰间的枪。林雨用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他唇色发白,手颤得厉害。
    “南月!”
    “我猜,日国人可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三日之内,他们就会开火。”
    枪响了。这是林雨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那张漂亮的脸上鲜血飞溅,他重重地倒在洛子熹的面前。
    洛子熹怔了好半天,终于如梦初醒地蹲下来抱住了他,他的身体温热,好似生命依然鲜活。
    几滴泪珠不知不觉地砸在林雨的脸上,洛子熹在朦胧的视线里仿佛又看见了从前的他。
    他站在戏台上,水袖轻舞,颠倒众生;他站在后园的梅树下,抬手为她拈去一片片的落花;他站在黑暗的夜色里,对她说:我杀人的时候自己有多怕……
    他到底也没有走出那片迷茫的夜色,这整个世道于他,从来没有光明与温暖,她便是他生命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唯一的微亮。
    震耳的枪声把前厅所有的人都引了过来,警察、谢榛、苏熠、温明,还有一众下人。所有人都挤在房间门口,目瞪口呆地看着血淋淋的两个人。
    谢榛首先指着洛子熹骂了起来:“是你杀了他!你为什么要杀了他?你觉得你藏不住了,却又不肯把人交出来,所以你就干脆杀了他对不对?”
    说着,她竟然冲上去扯住洛子熹的衣服动起手来:“你把江南月还给我!你把活的江南月还给我!”
    洛子熹呆呆地抱着林雨,一时间竟忘了还手。她仍然无法相信已经发生的一切是真的:林雨死了,这个一生苦难的男子对她一往情深,却是日国人的奸细。日国军队的铁蹄即将踏入城内,到那时,江山染血生灵涂炭……
    “住手!”
    温明没想到,这次苏熠会比他抢先一步,站出来维护洛子熹。
    苏熠冷淡地面对着谢榛,长身玉立,风度翩然,眸中却似寒潭:“她不是这样的人。”
    “不是?如果不是她,江南月哪来的枪?”谢榛伶牙俐齿,又冲着苏熠问道,“再说了,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替她说话?你是她什么人?”
    眼前的苏熠越好看,谢榛只会越恼火。当初洛子熹是从她手上抢走了苏熠,她一直耿耿于怀。
    苏熠被她一激,脱口答道:“她早就告诉过你,她是我的未婚妻!”说完他自己也愣了,他答得那么顺口,就像这答案一早就在他的心里,呼之即出的地方。
    洛子熹终于站了起来,握住谢榛还拽着她衣服的手腕,反手拧了一下。谢榛尖叫着,快速缩到那堆警察的后面,疼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她是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哪里比得了洛子熹这种从小粗鲁惯了的女子?
    “你哥哥现在还下不了床吧?凭你也敢来惹我?”洛子熹横了谢榛一眼,吓得她忍不住哆嗦了一下。都说洛震齐是个活阎王,他女儿果然也是个小魔女!
    “人反正已经死了,要,你们就带走。或者,大家还是接着吃饭,不是都还没吃完呢吗?”
    几个警察面面相觑,感觉洛子熹有点喜怒无常。传说她冲冠一怒为戏子,跑到谢府闹事,如今却说杀就杀了。刚才在前面招待的时候,还笑脸相迎来着,现在这脸色看起来,好像人还没杀够。
    署长硬着头皮说道:“人虽然死了,我们还是需要带回去复命。府上招待已经很周到了,你们还有要吃饭的吗?”最后半句是问他那些手下。
    只听见众口一词:“不吃了不吃了,已经吃饱了。”
    署长满意地搭梯下台:“那么,就不再打扰了,告辞。”
    谢榛见署长都这么说了,只得跟在身后气鼓鼓地走了。
    署长也是个精通官场之道的人,若说是谢枫死了,谢家没准跟洛子熹拼命,可是江南月,他迟早也是个死,谁会因为他是洛子熹杀的,吃饱撑的去找洛子熹拼命?
    若是为了这点事得罪了洛家,谢家才不会替他扛,他只会里外不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