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约定》22.第 22 章

    罗亚锋道了谢,心里却更是压抑,如此顺利如此痛快让他有一种接受施舍的感觉,每当他骑上那辆自行车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像个乞丐,而这辆车本来又是拉拉的,于是这种被怜悯的感觉更强烈了。
    随着这种感觉的日积月累,他对拉拉的感觉再次有了变化。他觉得自己在某方面输了,觉得自己在她面前矮了一截:拉拉是个施舍者,他是个被施舍者。
    拉拉对于罗亚锋的这些变化却毫无察觉,她正处于得意中。开学后她明显的感觉到同学看她的眼光有了新的变化,好奇多了、羡慕多了,更有几个同学尝试着讨好她。
    就连那些老师,除了班主任,好象也对她松气了。她的作业不再被改的一片红叉,历史老师甚至还在课堂上表扬了她。
    拉拉是得意的,但表面上却仿佛没有任何反应。她仍然独来独往,即使有同学主动上前和她说话,她也甚少理会。从某方面来说,拉拉甚至是看不起这些同学的,她觉得他们就是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她受老师刁难的时候他们谁来对她说过话?谁对她伸出过援手?
    没有!
    他们还不如罗亚锋,只有他在关键时刻帮过她,虽然他的帮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责或担心她考坏而无法对她父母交代,但他毕竟帮了她。
    此后几个月的时光都极为平静,寒假前的那个相处模式连贯了下来。两人从无交谈,即使迎面而过,也是连头都不点,但每当她遇到不懂的题就空在哪儿,然后去做别的事,回来后,演算过程和讲解定然已经出现。
    两人在互相漠视□□处,对彼此的怨恨不满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其实说到底,除了厌恶对方的自负外彼此并无任何深仇大恨,但为了自己的骄傲,谁也不先开口说话。
    暑假时,罗亚锋找到份家教,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过小半个北京城给一个顽皮异常的初中生补习,那个男孩不能说笨,但脑子却仿佛少了根筋,只要沾上和学习有关的事就完全不开窍。
    这个男生的不开窍更衬托了拉拉的聪明。他现在不用担心第二年的学费了,因为拉拉考上了一个好的高中,王家夫妇认为他有莫大的功劳,很爽快的表示愿意帮他支付第二年的学费,甚至保证,只要拉拉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他此后的学费、甚至工作都完全不用担心。
    他低着头,压抑着强烈的恶心感表示自己的感谢。他发誓这是最后一次接受王家的恩惠,他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攒下第三年的学费,而且绝对死也不要靠王家帮忙找工作。
    他的这份家教做的还算顺利,虽然那个男孩的母亲不太满意补习的结果,但工资还是一分没少。
    拿着那六张百元大抄,罗亚锋几乎没有落下泪来。到北京这么久,他第一次产生了归属感,第一次觉得这个城市没有将他完全拒绝。他告诉自己这才是个开始,总有一天这个城市会完全的接纳他,不!不是这个城市接纳他,而是他,拥有这个城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