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子的科举路》46.46:快订阅46章

    苗杵听了俞阅的话后一怔, 失笑着把钱摔到俞阅怀里:“快拿着, 放心,不会牵连你。”
    俞阅伸手接了, 笑着说:“我这不是怕牵连我,而是心里有个准备, 以后也能多注意点。”
    没有得到答案, 俞阅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不过想着来日方长, 苗杵也不可能把什么事都说给他听, 只能静待以后。
    一会儿后, 苗盛把茶水端了回来,苗杵接过水让他们去忙, 自己喝了一口, 端着去了内室的苗夫人,将俞阅说给他的事说了。
    苗夫人将手里拿着的话本子放下,考虑了一下说:“我看俞阅应该没有骗我们,他不可能知道咱们与那边的恩怨,还是得小心一些。”
    苗杵点着头, 有些不耐烦道:“真的是阴魂不散!”
    俞阅拿着钱回到了家里后, 想着这钱也不好解释, 就自己留了下来。
    他回了家里以后继续背书。
    到了上学堂的时候, 他就去上了学堂, 到是他弟弟的开蒙日他在学堂里没有时间去。
    本来这么重要的事, 他是想自己去的, 结果现在他过了县试,全家人那是战战兢兢,深怕做了什么事影响了他的学习,韩氏严厉制止俞阅跑过去给铁蛋撑场面。
    她还说:“学的好学不好那看他的命,你去了他就能学的好了不在?没得误了你,任他去!”
    反正在韩氏心里,再望子成龙,也不觉得自己儿子是读书的那块料。
    齐氏也说了:“你别管他,管好你,奶就想做一个白日梦,着我家娃到底能不能考上个童生,当个老爷。”
    俞阅也无奈了,都说过童生不算老爷了,秀才才能勉强算起了,可是在家里人的心里,读书人那与自家是云泥之别,能考上童生的那也是老爷了。
    铁蛋去开蒙那天,俞阅这天上课的时候,想起以前,还走了一些神,回应过来后,立刻更加用心的读书了。
    他要学的更好一点,在府试的时候考出个好成绩来,改变自己改变家人的命运。
    县学里过了府试的人有十四个,算是三分有一了。他们这些过了县试的,都升到了甲班里,夫子对于他们这边将要考府试的人分外的用心,整天在耳边喊着用功用功。
    用功大家自然是有的,不过贪玩的也有。
    俞阅是用了十分的功的,连带着苗盛与韦琢都比以往认真了起来,夫子还在大家面前对他一阵夸。
    这天下午放假,明天就是旬未,俞阅回家吃了饭,晚上等着俞父回来后,叫他跟大伯说:“咱家不是说买牛么,怎么不见动静?我们明天去府里看看,有好的就买回来。”
    齐氏连忙反对:“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一下就买回来呢,当然要好好比较比较,不能随意了去,万一买不到好的呢。”
    “那要比较到什么时候啊,不管我过不过,总是要买的,还不如先买了。”俞阅认真道。
    俞父不上工的日子跟俞阅一样,是苗杵特意给他留时间跟俞阅相处的,他听了后问俞阅:“明天就去府城,会不会太赶了?”
    “怎么赶了,我们坐骡车去,离的又不远,中午到,去了地方看一看,下午回来,晚上就能到家了。”俞阅以前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还走过商,去过的地方很多,不觉得一天之内就能回来的地方有多远。
    可是俞父不同,他不太出过县,就觉得要走一天的路很远:“那去了也看不了多长时间,看个坏的怎么可好?”
    “爹你就放心吧,我们已经找人打听过了,去了买牛的话,也是要立契的,人家还能跑了不成?我们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好不容易去了一趟府城,还要买牛,当然要在府城吃一顿饭了,还能拿着干粮去不成。”
    磨磨蹭蹭的,不能成事。
    “那要不,你去府城里考试的时候,顺便把牛一买?”吴氏在这个时候着,觉得这样更加反方便一些。
    “不行,我去府试考试,我爹心思定是全在我身上了,哪里还有功夫去看牛啊,说不得一个走神,挑了一头坏的回来。”他自己考试都有紧张的时候,看家里人对待他考试的态度,谁去谁都没有心思买什么牛。
    大家一想最近的他们的样子,的确没什么心思买牛。
    “那就这样定了。”俞阅下了主意,问谁跟他去。俞伯父还要上工没时间,其他人念书,俞父就跟俞阅一起去。
    齐氏和韩氏他们都有些担忧,不过俞阅决定了的事,大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就说明日里去府城。
    一听要去府城,韩氏的脑子就动了起来,回了屋子里,跟俞父说:“你们去府城,把我也带着呗。”
    “你一个妇道人家,去府城干什么,我们是买牛,不是去玩的。”俞父正想着买牛的事,觉得韩氏让他心烦的很。
    韩氏想着自家最近这两年日子好过了,怎么也得给娘家捎上点布头什么的,以显示自己的地位提升了,并且捎话告诉他们他家儿子考过了县试,很快她就要做童生的娘了。
    不过这东西送的虽少,她也不想让俞父知道,打着自己的小心思。
    “我也可以帮咱们看看啊。”
    韩氏缠着俞父要去,俞父答应了,韩氏就准备了一些布呀衣服呀的什么,俞父问他弄这些做什么,她就道:“买牛咱们得讨价还价啊,要是钱不够,我们也可以拿东西抵,钱多值钱啊,能省一点是一点。”
    俞父也赞同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亮,他们就去坐到府里的骡车去了。
    等到了府城,太阳早已经出来了,阳光明媚,天气晴好。
    见了府城的繁华,俞父跟韩氏都很是感慨。
    等到了卖牛的地方一看,霍,好多牛,怕是有百十来头了。
    不但有牛,还有骡子。
    俞阅上辈子是听过这家人的,知道他们会干很长时间,也讲信用,所以干的大一点。这种人最看重信用了,不会买到不好的货。
    再者,一般人总以为大卖家的东西贵,但有时候,大卖家因为量大,卖的多,反倒还能便宜一点。
    卖牛的小二一看俞阅他们三人穿的是乡下人的衣着,倒是没有看不起,人也实诚,给他们介绍了起来,听得俞父与韩氏一个紧儿的咂舌,原来这牛还有这么多的道道!
    俞阅也跟着听了听,听完后道:“我们要买一头母牛,主要能耕地的,平时也能拉车,身体康健的,你帮我介绍几头来。”
    俞父有些不乐意,对着俞阅道:“还是我们自己来挑吧。”他担心让卖家挑,他们会把坏的挑给他们买走。
    对于俞父这种担心,俞阅也很无奈。家里穷,什么东西都比较珍惜一点,都害怕失去害怕吃亏。他能理解,不过这种心思真是要改的。
    那卖家的小二也是见过很多人的,笑道:“放心吧,牛都是好牛,不会给你们挑坏的。卖了坏的给你,你出去一说,别人也不会再到我店里来了。再说,我们店就在这里开着,又不是走街的货郞那种,买了东西就找不到人了。”
    俞阅在一旁跟着道:“你们放心吧,人家那里有那么多的坏牛卖啊。”
    这一句话逗笑了卖牛的小二,笑着说:“小哥你可真是灵啊,不用我讲竟然明白这些。”随后又对俞父和韩氏一阵夸俞阅,惹得两人很高兴。
    韩氏顺势向着对方夸起了俞阅来,讲了俞阅过了县试的事,又得来一阵夸,与俞父都觉得脸上真是有光极了。
    俞阅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虽然爹娘表现的很是没有见过世面,他也觉得他们能这样快活的活着很好。
    小二介绍了三头母牛,俞父一一的问过了价钱,都觉得有些高了,不过比起他们心里的价位来,却是要便宜一些的:真是没有想到府成的牛比县城的好,却没有贵上多少!
    这价格也算公道,俞阅就没有插口,让俞父与韩氏他们自己去讨价还价,最后以二两三六十四文钱买来了。
    付钱之前,韩氏还问人家能不能拿布抵,结果人家只要文钱。
    韩氏只是想着东西都带出来了,不问一声的话怀惹俞父怀疑,听了后暗暗高兴,又肉疼自己的钱。
    俞父还在交钱之前问:“能不能给牛配种?”
    这么大的店,也是带着这个事儿的,小二应了下来:“不过配种是要收钱的,十文钱。”
    韩氏觉得太贵,非要人家送她一次,人家不送,担搁了很长时间,最后俞阅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道:“娘,算了。”
    “算什么算,十文钱呢!”韩氏凶道。
    “可是再担搁下去,咱们回去就没有车了,我明天还要上学堂呢,十文钱重要,还是我去上学重要啊?”
    “上学重要上学重要!”韩氏连忙说着,觉得比起做童生娘这件事,那十文钱真是不算什么了。
    卖牛的小二也松了一口气,答应到时候给他们挑最好反公种配,终于换得韩氏高兴了。
    三人在府城里吃了一碗面,一碗一文钱,价钱让韩氏一阵心疼,俞父也觉得贵。
    韩氏没找到私自出去寄东西的机会,还是俞阅猜出来了,让她去寄了,把韩氏感动的啊。
    俞父哼道:“吃里爬外!”不过,说完却是笑了。
    “我娘为了这个家也是辛苦了好些年,日子好了,让她去娘家涨涨面子也是好的,这样她满意了,才能对这个家更好。”俞阅知道爹爹不是真骂,还是劝道。
    他知道自已的话会从他爹嘴里传到韩氏耳里,让韩氏知道自己明白他的辛苦,有利于家族和乐。
    等牛牵回去,家里人看到时,一个个都极为高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