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子的科举路》18.18:完美解决问题了

    016:
    韦秀才呵呵笑道:“这当然可以了,你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先去问饱儿,他这个孩子别的优点没有,要是不会的话却是不会乱说话的,这样刚好。”
    韦爷爷在一旁点头:“对,这样还能检查出饱儿哪里学的不好。”这俞阅能见微知著,如此灵慧,看着又稳重的很,不莽撞的人不容易生事,孙儿与他探讨学问关系就亲近。
    交了这样一个朋友,对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挺好的。
    韦秀才的回应与自己想的有一点出处,不过俞阅心里很满足了,韦秀才这也是担心他拿最简单的题去问他,这人也是冷静理智,不会应该自己为了他儿子好就什么都不想直接答应他的请求。
    俞阅再次跟韦家人道了谢,韦家人心里再叹一次他真是不看不出是一般家里养出来的,胆识大的很,头脑也很好,还让韦琢跟俞阅学习。
    平时要是有人这样跟韦琢说,他定是不服气的,今天却直点头,心下也觉得他厉害,竟然能说服他爹爹。
    跟韦家人道别后中,俞阅回了家里。
    这边韦秀才带着儿子,去了韦琢的几个同学家。
    虽然那些家长们都不觉得自家孩子叫别人孩子绰号是什么大事,看在别人家长都找上门来了,显然很是重视,也答应了好好教教自己的孩子。
    有家长脾气不好,还教训了自家孩子一顿。为的不是孩子叫别人家孩子绰号,而是别人家家人找到家里有些丢人啊。
    韦琢父子两人最后到的是苗家,这两个秀才听说过对方,倒是没有见过,见面之下,竟是很能谈得来,真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两人相谈甚欢,最后才想起了正事。
    苗老爷叫苗盛来给韦琢道歉,苗盛在看韦琢来的时候心里一咯噔,但看着他爹与韦琢他爹竟然像是关系很好的样子,心下还有些奇怪,怎么以前没有见过,没有听说过。
    他偷看韦琢,发现他跟以前很不一样。
    以前见了他都是有点躲着他走,这次竟然昂首挺胸,很有一种骄傲的样子。
    等苗盛被他爹叫过去道歉的时候,他就知道事发了,连忙行了礼道了歉。
    韦琢见着这个老是欺负自己的人竟然给自己道歉,也没有嘲笑他,心下几种滋味,很是激动,大度的原谅了他。
    韦秀才看着儿子的神色和身上的气息,跟以往拒绝为儿子讨回公道的样子一对比,终于发现俞阅说的很是正确。
    他感叹着跟苗老爷说起了这事,两人都认识,于是互相都说了很多关于俞阅的话,韦秀才这才知道原来苗老爷资助俞阅之中还有故事,又相互感叹了一番,最后两对父子还一起在苗家吃了顿饭。
    苗盛自从听了韦秀才转述俞阅的话,从这时开始才意识到了自己做的事很不对,心下过意不去,对着韦琢就好了些,两人关系一时非常融洽。
    这边俞阅回了家,韩氏在洗衣服,听到门口的动静向是出来看了看,看到俞阅身上背着包,双手快速的在身前的衣服上擦着跑上来,脸上带着喜意和欺期待:“铁豆,你学的啥?”
    “我同窗里送的一些不要的衣服。”
    韩氏眼睛更亮,连忙伸手就强行接过了俞阅身上的包,向着对面么正房那里一看,快速的提着包进了自己的屋子。
    她也不问俞阅,直接打开包袱,一看到里边的衣服,心下欢喜的不行,拿着一件粉色的衣服就看,笑着转头问:“这又是苗老爷和苗夫人送给你的?哎呀,他们可真是大好人,老天爷会保佑他们!”
    “不是苗夫人送的,是韦家秀才娘子送的。”俞阅纠正着。
    韩氏正在快速的挑着衣服,听了回头一看,诧异道:“不是?”
    “怎么回事?”
    俞阅说了。
    韩氏没想到俞阅还有这么好的办法,一把捧住俞阅的脸,疼爱的双手搓了搓他的脸,兴奋的夸赞他道:“哎呀,没想到我家儿子还有这样的本事,真是太聪明了!你以后不念书了,就算是去富人家舍点东西回来也够养活自己了。”
    韩氏的手一伸上来,俞阅差点被她的手冰的打了个颤,再看韩氏毫不吝啬的夸他,这真是以前少有啊。
    原来他跟后娘的关系也可以亲近成这样的。
    看他后娘她从来没有他能念成书的样子他也不生气,只有他们得了好处,才会知道念书的好处,才会想着念书的好处。
    韩氏夸过了俞阅,转身又挑起了衣服,三两下就挑好了,一大半的划到了一边,指着另一小边道:“这给你婆你伯娘送去。”
    她边说边一脸心疼的样子,见俞阅看他,瞪了他一样,护着自己挑出来的那些衣服骂:“小兔崽子,要不是看你是个孝顺的,你还想我分两件给他们,门都没有!”
    俞阅看着韩氏心下的那一件大红色的衣服,叹道:“娘,以后有了我再带回来给你,那件大红的是最大的,给了我姐才好,你挑出来的这件她能穿,明年也就穿不了了!”
    韩氏一指头摁在了俞阅的额头上,张嘴就骂他:“我说你是不是傻,这件大红的这么好看,当然是要留给你亲妹了,她长大了也好穿一穿!再说了,你姐要是明年穿不上了,这衣服不是还得给了你妹,咱家又没别的女娃,你大伯娘总不可能自己穿了这么亮的颜色!”
    韩氏有自己的小心思。
    俞阅听了后很无奈,又有些心醉,不过想着家里以后境况会好,反是笑了,望着韩氏道:“以后我要是有了钱,一定给娘裁两身新衣服,打一整套银首饰带着,也不用让你再辛苦的去洗衣服赚钱了。”
    猛然听了继子说了这样的话,韩氏一怔,不知怎么的心下发酸,连忙转过头去不让俞阅看自己的表情,嘴里凶狠极了,却带着不自然:“谁要你的新衣服银首饰,平时给老娘安份点不气死我就行了!”
    俞阅笑了,拿着两件衣服,一件送去给了他奶,一件送去给了交给了他大伯娘。
    家里的两个长辈也以为是苗家人送的,后来才知道不是,又问了事情的起因,两人都很高兴,大伯娘连忙拿着衣服去让女儿高兴去了。
    到了上学的日子,俞阅就回了学堂。
    蒋夫子考察了俞阅,发现他《三字经》背过的一点都没有忘,新教的也记得特别多,很是喜欢他,平时下午下了课就会教俞阅一些蒙学的课。
    从《三字经》到《百家姓》再到《千字文》,俞阅只用了一旬的时间就将本经和注都学了个遍,比的非常熟。
    苗盛与韦琢都在学校里住着,俞阅与两人的关系迅速的好了起来,俞阅有不懂的地方就会去问他们,他们也乐得给俞阅当老师,三个人都极为的开心。
    看着俞阅学的快,忘记的慢,蒋夫子对于俞阅的感观真是发生了物别大的变化,从有点讨厌他变的极为的喜欢他,开始教俞阅《小诗文选集》,同时也开始教俞阅《孝经》。
    这本也是蒙学的书,书也不长,就两千字左右,俞阅有着韦琢和苗盛请教,花了四天的时间才背熟了。
    他背书越来越熟,《孝经》花的时间长主要是因为有些听不懂,不是那么的好背。
    背完了以后,蒋夫子讲解经文就没有那么的快了。
    说实话,俞阅觉得也不是那么的难学,不过还是有听不懂的地方,这样他也会问。
    他这个样子蒋夫子是极为满意的,给他讲经讲的也很细致,这样也都是要理解的,俞阅一时不能全部理解,蒋夫子看他背的快,干脆让他也背了,这样背过了以后总有明白的。
    就这这样,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俞阅就从丁班转到也丙班。
    韦琢与苗盛两个人都在乙班,两人知道都对极为的惊叹,对着俞阅鼓励道:“你可要好好的学习,快点升到我们班来!”
    一个月的时间,两人倒是成了好朋友,俞阅这时候也才知道,两人从小在一个班,学习都好,慢慢的都看不过对方。
    因为韦琢的苗床还能好上那么一点点,苗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苗盛给了韦琢起了绰号,看到他受欺负就很开心,慢慢的带着一人一起欺负他了。
    说了这话后,两人一想,要是俞阅很快的升了上去,那他们也好好学习才对。
    017:
    上到丙班以后,丙班的夫子看到蒋夫子平时在他们面前这么夸俞阅,对于他也上了点心,还专门的考过他。
    俞阅现在特别喜欢被夫子考,一考他他背过了夫子就会露出满意的神色,还会夸他,这让他的信心大增,学习起来也更加的有劲儿了。
    这次他一月就将《大学》《中庸》和它他们的注传背过了学完了。
    不过背是背过了,可是有些地方听不懂,有些地方听是听懂了还是有些隔着层雾气的感觉,学完了并没有全懂,还是要继续学习。
    虽然前边两书俞阅还没全学懂,只是没有必要再在丙丙班待下去了,就像《易经》《道德经》这种书,你背过了书,知道书里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你知道这篇讲的是什么,但你真的就懂了《易经》和《道德经》了吗?
    有时候人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慢慢的知道书里的意思,俞阅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夫子让他换了班,从教《大学》《中庸》的丙丙班换到了教《论语》的丙乙班。
    《论语》字数要多一点,背起来就慢了,不过一月还是将《论语》背过了,至于集解里的东西,还是要背的。
    听说俞阅又换到了丙乙班,苗盛与韦琢都十分吃惊,问了他的情况,知道他每天亮就起,天黑才睡,也不午睡,把觉都放到了晚上,连上茅厕都在想着书背。
    这让两人心下升起了佩服。
    回了家两人就把这事给他们家里人说了,苗老爷听后也有些惊讶:“一个月就背过了《论语》?”真要这样的话,那俞阅的脑子到底有多聪明?一般的孩子还不是三个月?
    “是呀,俞阅可努力了,他走在路上的时候都在背,……”后边苗盛吧啦吧啦说了很多,韦秀才一听,心下一动,觉得他可以把两人调到一个屋子里去,这样也能相互受点影响。
    那边韦秀才也起了这样的心思,第二天都先后找到了学堂里去。
    白夫子一点,有些诧异,还是答应了。
    于是,俞阅就和苗盛韦琢成了朋友。
    跟俞阅住在一起的好处很明显。
    苗盛跟韦琢本来打算去玩,看到俞阅在用功,不想将来被他超了,也就不出去了玩了,背书练字学习。
    连学堂放假的时候他们都在家里学习,家里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学习起来更认真了,也不成天想着玩了,一下子像是长大了一些。
    这让苗夫人很是高兴,对着苗老爷说:“哎呀,我觉得这钱花的值,不是谁都能让盛儿努力起来的。”
    苗老爷跟着点头,若是那个俞阅没有异心,倒是儿子很好的一个朋友了。
    苗夫人开心,转身进屋时就说:“我看我还有一些不用的春衣和旧夏衣,拿去给他也好。”
    “那你给我,我明天带去交给俞老二,省得俞阅多跑一趟。”苗老爷偏过了头对着苗夫人说。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俞父收到了一包旧衣服,心下惊喜,连忙对着苗老爷道谢,笑的很开心。
    天气热了现在穿薄一点也没事了,只是家里的那位因为冬天有旧衣服可穿,也枉想着春天有时也有旧衣服可穿,而不是补了再补的补丁衣。
    那意思,是让铁豆再去人家家里要呢。
    第一次要人家给那是人家心好,再去要就不些不知足了,反正冬天都过去了,后边的日子好说,俞父觉得这样不好,并不同意。
    韩氏说了俞父几次,几次都不同意,后来两人都有些不乐意了,俞父只好又去哄韩氏说是花点钱给她买件新衣服,被韩氏骂了一顿,说他不好好攒钱给儿子娶媳妇,净是知道浪费!
    后来也就好了,只是俞父还是跟韩氏讲了道理:“我在店里上工,要是铁豆去要了,万一东家不高兴了不要我了,这不是太划不来了嘛!咱们一个月有六百大洋可拿呢!”
    为了钱,韩氏不再提衣服的事了。
    没想到,竟然又有旧衣服给他家。
    俞父心下感激,又有些惶恐,小心的问:“可是铁豆向你要了,这样的话……”
    苗老爷手一摆:“没有,就是知道你家缺我家又刚好不用,就送你了,给你,拿着!”他说着手轻轻一扬,还扔了一个东西给俞父。
    俞父连忙接过,入手有些重,打开一看,吃了一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