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405.第 405 章

    虽然李百户这么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鼓舞士气, 他自己心里头的把握也是一半一半而已——不过歪打正着,还真是和后方的将军大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因为他们这一支队伍较后头的大部队实在是领先太多了, 所以李百户原本就应该在原地隐蔽一阵子,以防孤军深入被切断了后路包了饺子。
    现在看看, 这些心狠手辣的鞑靼人都已经开始放火了, 恐怕自己等人不能轻易再往下走——这次能够在第一时间灭火是因为运气好,风不大;下一次运气如何, 老天帮不帮大明,就不好说了。
    当夜, 李百户等人寻得一处水洼地, 确认过水源没有毒之后, 便放心在水洼附近扎营。他们一路西进并不是沿着河流走的——有水的地方意味着有人和畜/生, 沿着河流走,只会遭遇无穷尽的鞑靼人,所以每次只能隔三差五地取水, 今次因为实在是疲乏,也需要洗漱, 所以众人直接占据了这个小水洼地。
    从白天遇到火攻的时候开始,灭了火之后的李百户就在琢磨接下来的行动该如何展开,现在已经天黑, 他心里头有了主意, 但是还是把手下的两个总旗、十个小旗都喊来通个气。
    “咱们不能再这么前进了。”李百户开口之后, 扫视了一圈, 下头十二人都是匆匆擦了把脸和身子赶来的, 虽然瞧着还是有些狼狈,但是浑身的那股子精神气,经历过战火洗礼,手上沾了血,心中带着战意和杀意的精神气,足以叫人忽视他们并不太整洁的外貌。
    下头一个总旗点头:“自十天前开始,咱们碰到鞑靼人的次数便越来越多,对方人手也越来越充足,咱们这几天受伤的弟兄们比先前一个月加起来的都多,幸好草原上的草药还是挺多的,今天烧伤的人涂抹了紫草汁,应当无大碍。”
    另一个百户也点点头:“也亏得有医务兵随行,不然万一在这鞑靼的地盘上打摆子了,可就完蛋。”
    “咱们必须把这情况汇报将军,叫后头的大部队们提防鞑靼人再放火。今夜轮值休息一番,明天化整为零潜伏起来,等后头下来新的命令。”李百户越想越是肯定自己的猜测没有错,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这百来人——还是有十几个伤兵的百来人,就算真的找到了鞑靼王帐,也不够给人家当盘菜的,所以哪怕首功的诱惑再大,他也没冲动。
    下头的总旗和小旗自然是愿听从百户吩咐的,毕竟这一路走来,李百户早已充分展示了他的能力,叫人心服口服。
    …………………………
    李百户的情报很快便送到了后头主力军们的手中,当裴副将咬牙大骂鞑靼阴险的时候,亲兵通传:“将军大人来了。”
    当是时,裴副将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多月不见的将军大人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抽走自己手里的情报。
    这才有裴副将和宝玉先前的一番谈话——李晨等人,怕是快摸到鞑靼王帐了。
    等到军情探讨完毕,裴副将自己的帐中出来,才反应过来:哎,我原本是想说啥来的……哦,我是想劝将军大人退回黑省的,再不济,坐镇于福余卫也足够了。结果怎么将军大人方才最后的意思是叫我回来早点休息,明个儿一早要早早启程呢?启程?谁和谁启程?
    遂,裴副将苦着脸又转身回到军帐之中:“您,您这样来了,我心慌啊。”
    “咱们的进程太快了,鞑靼那边怕是要疯狂反扑,我不过来盯着,心里不安。”宝玉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一句,有假意说,“老裴你莫不是怕我来瞎指挥吧?”
    “哪能啊,您先前在冰城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您的本事我能不知道?我就是想着,你身份重要,万一有个闪失……”
    “行了,若说先前天花隔离圈我去不得,还算勉强能说服我,现在要是再说前线我也来不得,那我这个黑省将军,可真是懦弱的。” 宝玉笑笑,“慌什么,老裴你这是对我没信心,还是对你手下的人没信心啊?”
    【这……倒是都没有,不过,不过是一下子脑筋转不过弯儿来。】裴副将想了想这五年将军大人给黑省带来的奇迹,最终还是决定自己闭了嘴得了。
    “行了,我这趟来,还因为京中那边工部送来的好东西。怕你们不会用。”
    裴副将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啥好东西?”
    宝玉勾唇笑笑:“热气球。”
    “啥?”
    热气球呵。
    宝玉当初授意贾琏和薛蟠弄出孔明灯的时候,便是存了以后能够将之应用到勘测、军事等等用途上的心思,这么多年过去,在工部阴尚书的带领下,工部匠人寻遍各种蒙布的材料、燃料,终于制成了能载人上天,并且能够操控方向的孔明灯——哦,不,这玩意儿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灯的范畴了,现在叫热气球。
    随热气球一起来的,还有陈淳、沈林等人,他们是禁卫军中的佼佼者,其中陈淳还开动脑筋,想出了做一身类似与蝙蝠翅膀的衣裳,以免热气球坠落出现意外。当时,他先是用油布做了一身很粗糙的阻力服,后来被工部的阴尚书看到,顿时起了灵感,由此,阴尚书还在心里暗暗感慨:【难怪说禁卫军的人聪明呢,都是宝玉小友人带出来的兵,能不聪明么?】
    裴副将一听,还有这样的神兵利器,哪里忍得住,眼巴巴地盯着宝玉,想要将军大人让自己开开眼界。
    宝玉看了看天时,差人喊来陈淳。
    裴副将对陈淳也不陌生,因为陛下的禁卫军每年都轮换来‘保护’永宁寺的那一位,其中一年是程队正(也是将军大人的堂妹夫),另一位就是眼前的陈队正了。
    陈淳技高人胆大,测了风向和风速之后,表示可以飞一趟。
    这一趟,可叫黑省北从上到下的将士们都开了眼:这,人,能上天了!!!
    因为这个时代科技的局限性,人们对未知的大海和天空总是充满无限好奇,现在,京城来的禁卫军居然能够坐在大大的篮子里,一点一点飞到空中去——飞了四五丈高之后,陈淳便保持着这个高度,转而控制方向,往西边飞了。
    一旁的姜千户结结巴巴地说:“将将将……将军,陈队正不会被风吹跑了吧?”
    当然不会,三刻钟之后,依旧仰着头望着空中的姜千户兴奋地嚷嚷起来:“飞回来了,飞回来了!”
    从西边晃晃悠悠飘来的,可不就是刚才飞走的陈队正?
    陈淳控制着热气球一点一点地往下降,落地点早已被沈林给清空了,当偌大的热气球落地之后,陈淳便被一哄而上的黑省北军官们给围起来了。
    裴副将自持身份,不好上前去挤,但是没关系——他只要围着将军大人就行了:“将军大人,这热气球,难学不?”
    次日,宝玉一身戎装,身后跟着一匹从头武装到尾巴的高大骏马,在往后是裴副将恨不得拉着手一起走的陈淳、沈林等人,以及贴了封条的木箱,箱子里,是好几个备用的热气球球体——因为油布的局限性,热气球的破损率一直比较高,所以这一趟来,他们基本把工部的存货都带走了。
    …………………………
    八月初三。
    京城,荣国府。
    今天是老祖宗寿辰,虽然月前,贾母就放话了,不要铺张浪费,就自家人吃一顿便饭。但是从前几天开始,荣国府的门子们又是忙碌得不得了,来送贺礼的人家太多了!
    尤其是晚饭时候,宫里也送来了赏赐——是陛下命初一送来的,而不单单是皇后娘娘按照惯例给一般勋贵或者高官人家的老封君送的赏赐。
    这样的做法,足以表明当今万岁对远在黑省的贾瑛有多么看重。
    ‘在家养病’的王家太太听闻这事儿之后,当即脸色就不好了,还是她小儿子宽慰她:“太太同小姑母关系惯来就好,今次也确实是因为身子不利索才没有去的,想来过几天再登门描补一番,也便是了。”
    王家太太一想:也是,自己这个小姑子还是很好哄的,只要多顺着她、捧着她,便可以把这事儿揭过去了。
    可是她没想到,今次她生病,两个儿媳妇都留在家里侍疾,大儿子没人叮嘱,去吃多了酒,然后宴席上对着宝玉留在京里的大儿子萌哥儿好生摆了一通长辈威风!还自以为是为远在黑省的亲爹找回了面子——宝玉你不是在黑省不把我老子放在眼里么?那我就教育教育你儿子!
    萌哥儿被王家伯伯点名喊出来的时候还有点懵,不过对方开口说了两句之后,聪慧如萌哥儿就听出来了,对方这是找茬来的。
    小萌哥儿没有直接怼回去,而是不论王家伯伯说什么,都低头称是。
    这么一来,旁边的人看不下去了,悄悄找人去通知珠大爷。
    贾珠一听可气:好你个王亿,来荣国府对我弟弟的儿子摆长辈的谱?
    然后贾珠找来了贾环,给他一贴宝玉留的解酒药:“去吧,同王家大哥好好喝几杯。”
    再然后,王亿就竖着进来,横着出荣国府了。
    当夜,贾环媳妇武氏悄悄把这事儿告诉了老太太身边的鸳鸯……
    当腊月初,明军大捷,活捉阿鲁台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贾珠和李纨的大女儿梦姐儿,已经同贾珠翰林院的同僚之子定下了亲事。
    关于此事,王氏原本还是颇有不满的,不过因为贾政对大儿子给大孙女找的婆家很满意——翰林,清贵!所以王氏的不满意也被镇压了。
    随着捷报一起入京的,还有王子腾偶感风寒、卧床不起的消息。
    和捷报一起送到十六案头的,还有黑省军政法三司长官的奏折,每一封都能对上,上头详细说明了‘因为王大人不适应关外冬天过于严寒的气候而着凉,后来又想强撑着兢兢业业地继续为国效力,可惜人的年纪摆在那里,御医们说挺危险的,建议王大人静养,故而贾瑛斗胆,暂时接手了京郊大营两万士兵的日常操练与安排,好让王大人安心养病。’等王子腾生病的前因后果,表明贾将军真是一心为国、鞠躬尽瘁啊!
    十六对此是报以偷笑,虽然宝玉没有直接说王子腾在黑省蠢蠢欲动的心思,但是结合三司奏折,他哪里还能不明白:【嘿,原先想的是王子腾终究与宝玉有亲,万一当初黑省情况真的不好了,王子腾也能够重视宝玉一家人的安危。没想到小伙伴太能干了,让他亲舅舅都嫉妒。啊……】
    十六想着,小伙伴太能干了,对自己来说,这大约就是甜蜜的负担吧。
    王子腾的风寒并非是宝玉动手的——他压根就不需做这种弄脏自己手的事儿。王子腾是真的病了,因为着凉和心情郁闷,所以缠绵病榻,宝玉瞧了两回,确认这个便宜舅舅不会在此一命呜呼,便也就抛开了此事去。
    毕竟他现在,很忙很忙很忙呢。
    阿鲁台能够这么快地被抓到,多亏了陈淳等人高空监察,指明方位,再加上潜伏多日的李百户等人将王帐附近的地形图都绘制大差不离,所以裴副将的人才能一击即中,突袭抄了鞑靼王帐。
    但是抓住阿鲁台,并不代表大明同鞑靼的这一场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首先阿鲁台原先的部下拥护了阿鲁台的幼子,窜逃更北边的贝加尔湖附近依旧负隅顽抗——这群人一路掳掠,弄得一些小部落怨声载道、人心惶惶;
    其次被阿鲁台搞政变推翻了的鞑靼老汗王的孙子名字叫莫格的也从鄂尔多斯部冒出来了——这边的人更不要脸,直接上了感谢大明皇帝的折子,谢谢大明军队帮助鞑靼肃清奸臣,以正国本,说鞑靼日后同大明就是永以为好的友邦!
    折子直接是从鄂尔多斯部往大明递的,京城的人倒是比依旧在别人的土地上忙着占地盘的宝玉知道得要早。
    当大朝会上,鄂尔多斯部的信函给众大臣传阅了一圈之后,饶是大明文官再好脾气,这时候也忍不住想要骂娘:哦,当初阿鲁台把你爷爷弄死了,你不吭声,在鄂尔多斯部当了这么多年的缩头乌龟。现在我们把阿鲁台给弄垮台了,你这就想要来摘桃子?什么铭感五内、什么涕泪横流、什么两邦永好……放屁,当我们傻子呢?都是嘴把式,都没点实际的?
    却原来,不知不觉间,不只是十六在和大臣们斗智斗勇的这些年中长了城府;这些朝中大臣,其实也受到今上影响颇深的。
    譬如说,得遇明主和陛下几乎是心有灵犀的户部尚书钱大人第一个就跳起来不答应,他几乎是要被气乐了,张嘴嘚吧嘚地就把自去年秋天起,因为鞑靼滋扰边境造成的损失、今年春天天花差点儿泛滥引起的恐慌、大军出征之后每天消耗的粮草银钱给算了一遍。
    即便是原本有心说要彰显泱泱□□气度的官员,这下子都暂时不敢吭声了:好家伙,这可是咱们大明花了真金白银、战死不少士兵才得来的胜利,你小子几句感谢就想要把那一大片的草场土地给要回去?天下间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了吧?
    叫十六看来,其实上述的两个问题,反而是第一个稍微棘手一些,因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显然,阿鲁台的残部是要和大明抗争到底的,要继续打下去;反而是那个旮旯头冒出来的鞑靼老汗王之孙,这人就别想占大明的便宜,别理他不就行了?
    朝廷里的不少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没人敢开口这么说,因为在他们看来,纵使鞑靼一开始用了毒计——这不没有成功么。何况,咱们大明直接把阿鲁台都生擒了,鞑靼的领地攻下了三分之二,这便宜感觉占得有点大啊?
    好在,有林如海不紧不慢地站出来说:“依臣看,这莫格的身份是真是伪,还需要考证,若不然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了,今天是鄂尔多斯部,明天是达延部,各个都称自己手里有他们老汗王的子孙在,孰能辨别真伪?”
    【是是是,对对对!咱们不能明着说不想还人地盘了,但是因为对方继承人身份有疑问,所以咱们大明的人需要继续主持公道,这就是相当厚道了呢!】那些文官尽管一开始不支持陛下出兵的,但是在大胜几场之后,又转了风向,改成开始考虑若是本朝真的拿下了鞑靼,后世史书上该以怎样的功勋彪炳呢?【自己到时候可不能成了史官笔下的庸碌文臣才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