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386.第 386 章

    当这些夜闯黑省东罪民渔村海域的不速之客被黑省东的士兵们抓起来之后, 渔村的人可是吓了一大跳——毕竟前一阵子,将军大人已经命人来将养殖笼网里的海货过磅称重了。
    这么些日子下来, 海里的参鲍之类只有更肥硕的,不可能变轻, 要是真被偷走一部分, 等到朝廷的人来了再称重,发现缺了斤两, 自己村里人可就有理说不清了。
    所以自那夜之后,还有不少罪民们自发组织起夜间去海边巡逻的, 倒是因需要防备外来不怀好意的人, 原本罪民和黑省东将士不睦的关系有了破冰。
    黑省东的将士把此事报与韩副将, 韩副将皱着眉吩咐下去一定要在朝廷派来的人到来之前加强防范, 务必保证不被人探查到养殖区的情况,然后他转头就去与贾将军禀报了此事。
    宝玉听了之后,无奈地说:“自来这些人的鼻子就比狗还灵, 又躲在后头不露面,现在黑省外来行商这么多(秋收之后来买棉花、花生油、菜籽油等等的行商), 一时间查探不清楚,咱们除了勤加巡逻,也无别的法子。”
    韩副将点点头, 表示自己会上心的, 又说:“王巡抚那边也很热心地说要派人手过来, 您看……”
    “王大人也是一片好意, 白天和外围的巡逻差事交给当地衙役也无妨。”这就是说王巡抚那边的衙役们并不十分可信, 重点养殖区还是得避着点,韩副将心领神会。
    说完了正事,韩副将又一脸惭愧地说:“前些日子内子又来叨扰将军夫人了,还连吃带拿的,这这这……”
    宝玉笑笑:“不值当什么,都是些京城小吃,韩夫人从前没尝过才觉得新鲜而已。”
    韩副将手心都出汗了,心道:【幸好贾将军不知道女眷们交际时候的场景。不过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要是叫他知道我那婆娘看见美人就走不动的性子,并且昨个儿还对林夫人说什么‘看着夫人,我都能多吃一碗饭’等等的话,自己这个副将是不是要做到头了哟喂???】
    所以宝玉果真不知么?
    作为一个对自家宅院有着百分之二百掌控力的主子,将军府每天有什么人出入自有小单管事主动自觉地汇报,尤其是今年,小单管事的儿子成了萌哥儿的小厮,自正月起同宝玉一起再至关外的小单管事犹如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第/一/春就是他四年前随着宝二爷离京,不再是他老子手底下的副手,而是成为独当一面的管事),为了让爷能够放心地忙前头的正事,不夸张地说,要是将军府今个儿飞进飞出的苍蝇蚊子比往日多几只或者少几只,小单管事都能记下来,瞅空汇报给爷!
    所以宝玉自然知道韩副将的夫人有多爱带着孩子往将军府跑,也有耳闻这位韩夫人区别于一般妇人的性子,但是只要黛玉能开心,宝玉觉得这样直性子的妇人多与玉儿往来也不是坏事……
    …………………………
    不到十日,朝廷的人来了。
    关于如何处理黑省东丰收的参鲍,朝廷上下很快达成共识——此等好事,一定要快点去接手啊,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兵部、户部、农司的人来得很快,随着这一队三群人一起出京的,还有朝廷对黑省参鲍的出路安排:卖!必须卖!当场就在黑省卖!
    倒也不是没人提议先把这些参鲍收拢到京城再卖了的,但是十六和钱尚书都以一副看傻子的表情对着提这个建议的言官:运输成本呢?路上死掉的损耗呢?败家老爷们,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卖,从黑省当场捞出来就卖!】这类东西,不是粮食盐铁,卖起来完全不需要顾忌,而且货值高,堪称是致富好路子,闻讯赶去黑省的商人越发多了。
    要不是秋收的税赋需要入国库,户部的钱尚书恨不得自己亲自能来黑省一趟,好好亲一亲这个去哪儿都能生钱的金娃娃——人家哪里是假宝玉啊,明明就是个真宝贝!
    九月底的时候,京城浩浩荡荡的人抵达冰城了。
    王巡抚现在心里有底了,也是乐得天天合不拢嘴的,见此就要招待来人。
    户部这回来的是左侍郎李大人,这李大人简直就和钱尚书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大手一挥:“谢过王大人好意,不过差事为重,还是先办差吧!” 吃啥吃?干活去!盘点去!收钱去!
    农司的人跟着点头:吃啥吃?快去看看那参鲍到底有多少!快去看那贝壳里开出来的珍珠成色咋样才是正经!
    于是一群人在冰城连凳子都没坐热,就直奔黑省东去了,身后缀着的尾巴是闻风而来的行商们。
    择日不如撞日,这便开始收获,笼网子里的东西多啊!
    多得叫人傻眼!就连已经被震撼过一次的黑省东士兵们和罪民村的人都二次傻眼。
    因为前些天是一箱一箱的估重,今个儿可是起出来了——把长成的都捡出来,小的都放回去。饶是这样,也叫手捧着真金白银的各地商人们看直了眼:这辈子,凭谁,能够见过鲍鱼海参堆成山的样子?
    有底气足一点儿的商户,譬如薛家的管事,在一旁边看边拍大腿:“哎哟哟,这得快点儿处理起来,要是死了,可就卖不上价喽!”
    旁边是跟着点头如捣蒜的商人们。
    不过这还用得着提醒?
    自然有罪民村的老少妇人们和开工,该剖的剖,该煮的煮,该晒的晒。
    旁边被士兵们人墙隔着一段距离的商人们恨不得能亲身上阵,只觉得这些渔村的人手脚实在是太慢了。
    看过了丰收,李侍郎终于安心了,他指点着手下的主事们去登记造册,然后笑眯眯地看着几丈之外的商人们,琢磨着该怎么样叫这些人多掏银子出来充裕国库。
    一旁的商人们莫名地打了个寒颤,但是目光依旧火热。
    李侍郎终于可以安心吃饭了,他盘算着:要是这售卖之后所得全部归了国库,该多好啊!
    当然,上述想法他只敢在心里偷偷转个圈,尚书大人都说了,不能可着劲儿将一头羊的毛都薅完了,所以,黑省军队截下十分之一的海货银钱,是陛下和朝中大臣们都答应的,自己就别再心疼了。
    【哎,不行,这么一想心还是好疼!】
    户部的李侍郎又是笑,又是抽气捂腮帮子的怪模样叫兵部来的人则是不得不感慨:【这贾将军,真是个人物,以前黑省的驻军们是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有数,现在一看,这黑省军容军纪再不是昔日可比的……难怪尚书大人在咱们几个出京之前嘱咐过,来了黑省一定要客气行事,原还以为是因为此地的韩副将和尚书大人是兄弟关系的缘故呢。现在看来,啧啧啧。】
    …………………………
    王巡抚则是知道今秋所售参鲍,银钱部分,十之九收归朝廷,十之一留与黑省北驻军(不是直接给,而是折算成军饷,今年黑省北多发一部分),竟然半点都与自己这边没关系之后,顿时就着急了。
    他承认自己这两年对此事是不经心了一点,但是最后有宵小窥伺养殖区的时候,自己手下的衙役们也是出了力气的!
    遂他连夜去与贾将军卖惨。
    但是宝玉表示,这是朝廷的决定,自己一介武夫,根本没有置喙的余地。
    王巡抚碰了个软钉子,很是不解:【这么多年不都是好好的么?怎么贾瑛这小子突然翻脸不认人了?!】
    先不提王巡抚的郁闷与不解。
    反正黑省今年海参鲍鱼大丰收,意外之喜开始摸索人工养殖海珠是一派欣欣向荣之相。
    就连那些渔村里的罪民都有干劲了——自己等人掌握了这一门手艺,再也不必冒着大风大浪出海了,而且京城来的大官说了,待全部收获完毕之后,养殖有功的人家会额外分得一些出息。
    赶来黑省的商人们也很满意,因为显而易见的,这一批肥厚的海货在晒干之后贩售到内陆去,自有那钱多的富豪人家愿意掏钱买!而且这玩意儿又小又不占地方,一车海货,可比一车布帛或者什么别的要值钱多了。
    …………………………
    黑省的人生活美滋滋,与黑省西隔着大兴安岭的朵颜三卫和鞑靼那边,日子可不太好过。
    其实他们并没有过得比往年凄惨——草场还是那些草场,牛羊还是那些牛羊,不够吃的粮食和盐巴依旧是不够吃——但是凡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他们隔着大山的大明人这些年居然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听那些翻山越岭偷偷去卖毛皮的行商们说,黑省如今条条大路,纵横交错;每家每户都养鸡鸭猪羊;庄稼地里遍地都是粮食;就连东边的海神,都特别眷顾他们,给大明人送来最肥美的海参和鲍鱼。
    【当年大明老皇帝打江山的时候,咱们朵颜三卫也出了不少力呢,现在想想,就只要了外兴安岭这边一块地,是不是亏了点?该把黑省也要来的才是,若不然,现在的棉花、油菜、海货都是咱们的,部落的勇士们就能吃饱穿暖了。】当年和老皇帝做了交易,甘愿成为其‘雇佣兵’的朵颜三卫首领在燃灯节(十月)的时候一个碰头,不知道谁先提起了东边大明人如今美滋滋的小日子,三卫的首领们就觉得嘴里的马奶酒都没有什么滋味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