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363.第 363 章

    寿昌七年, 后世史学家在研究寿昌帝在位三十余年时间内的各个重大事件之时,把这一年和寿昌十年进行过的两次科举制度变革视为整个大明朝能开创出昌平盛世(特指寿昌帝及后来继位的承平帝两位帝王在任的前后六十余年时间段内)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因为这两次变革, 军户、商户、皇亲都能参加科举,为大明招纳贤能拓宽了来源, 并且正是因为多阶层的人进入了朝堂之中, 能够为不同阶层的人发声争取利益,使得整个大明上下王公贵族或者贩夫走卒都活得有奔头。
    巧的是, 这两次变革,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却是同一个——也是后世被史学家们戏称“一个人可以养活考古界半数人”的贾瑛。
    当然, 这一切的深远影响, 现在是无人知晓的。
    ……………………
    三月里, 惜春和程峰的婚事如期举行, 给惜春操办的是贾珍的妻子尤氏,也是惜春的嫡亲嫂子。
    如今这宁国府的倒是奇了怪了,下人们都说老爷(贾珍)的做派倒是越发和已故老太爷像了, 虽然没烧丹吃散,不过也开始变得不近女色起来, 天天抱着佛经参详来世今生、因果报应(实则宝玉从秦氏死了贾珍那癫狂的样子开始未雨绸缪,怕他会坏事,随便瞅了个机会给他下了和从前薛蟠吃过的那个固阳丹, 不过是足量未分丹的, 薛蟠当时是十分之一的丹药, 素了五年, 到了贾珍这里……就算药效过去之后有利于优生优育, 但是咳咳,五十年的养精蓄锐期过去,贾珍应该只剩下地底下的骨头架子了。对于这种一点也不阴毒的药物,宝玉下得完全没有心理负担,要不是亲大伯贾赦的身子骨已经虚得不需要下药就已经举不起来了,贾赦估计也逃不脱来自宝玉的‘关爱’。反正如是做了,也是给宁荣二府的主子积德,免得更多黄花闺女被贾赦贾珍之流糟蹋了);府里蓉少爷又是个没出息的,捐了官之后还是到处混着吃喝玩乐,蓉少爷的继室底气不足,竟叫尤氏在东府逐渐称大起来。
    便说惜春的婚事,给惜春添妆的人是不少的,老祖宗看着惜春可怜的份上,都养了她这么十几年了,也不差最后一份梯己;元春迎春探春几个姐妹女儿家知道女儿家嫁人后的难做,就更不说了;李纨、王熙凤也各有表示,即便是远在关外的宝玉黛玉也在去年过年之前给府里送年节礼的时候把要给惜春添妆的物件一起送去了。
    【都是好东西。荣国府那边如今可真是不一般了。】尤氏看着入库的好物件对着清单,如是想着,不免有些眼红。她请示了贾珍之后,按着三千两的规格去操办惜春的嫁妆,对于一个没落的一等将军府嫡出姑娘来说,也不能算薄了。当然,尤氏原本是打算照例抽点儿辛苦费的,又被那些好东西迷了眼睛,想着换一些出来,也是无妨,没想到平时闷声不响的惜春居然是个会咬人的狗,直接请出了老祖宗,现在贾母可是东西两府都可说一不二的人物了,老祖宗看了尤氏给惜春准备的衣料子、香料等等之后,二话没说,就派了王熙凤说:“凤哥儿去,给你珍大嫂子搭把手。”
    后来一场闹剧便以贾珍训斥了尤氏一顿而结束,惜春的嫁妆置办便实打实被贾珍托付给了王熙凤——实则是交给经常在外头跑的贾琏去办的。
    尤氏觉得自己很冤枉,又气得不得了,特特差人去同惜春说了一回:“四姑娘年纪轻,怕是不知道这姑娘家嫁人之后,娘家的重要□□?若是没有娘家人倚仗帮衬着,夫家那边,可要把你看轻一头。”
    惜春不阴不阳地对尤氏身边的陪嫁妇人说:“你回去转告嫂子,她这是瞎操心了。我自然知道娘家的重要性,就譬如尤家二姐嫁人之后七月产子,不也是有嫂子这样的娘家人给她撑腰的么?”
    咳咳,打脸太狠,尤氏听闻身边婆子回来学嘴之后差点没气吐血。
    倒是这话传到荣国府那边去,王熙凤拿眼睛剐了贾琏一眼:“成亲七月产子,那岂不又是一个喜当爹。”
    贾琏想起年轻时候干的糊涂事,差点因为一个尤二姐而休了凤姐……于是讪讪地笑着说:“这还真看不出,四妹妹也是个烈性的。”
    王熙凤点到即止,没有再挖苦贾琏,转而说起惜春来:“四妹妹可不是性子强,是真的心硬!算了,跟你说你也不懂。去吧,按照单子上的买起来,咱们送佛送到西,就当是给巧姐儿出嫁做准备,先练练手。”
    “巧姐儿才十三,你着急什么?”贾琏颇不是滋味地说。
    王熙凤眼波流转就是一笑:【该,到这年纪才知道养女儿的不容易了,才知道当个慈父了?早些年干嘛去了?哼!】
    怎么说呢,贾琏如今纵使应酬也多,可是再不是早年那般荒唐了,日日都是回来过夜的,虽然身边通房还有几个,不过总归没有招惹外头的香的臭的,王熙凤对他也算是比较满意,只是有时候忍不住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情,还是要忍不住刺他一下。
    有王熙凤操持惜春的嫁妆,加上荣国府这边本家的添妆,四姑娘的嫁妆抬去程府晒妆的时候,还是有些看头的,也叫一开始对这桩婚事就有些意见的程家太太在亲友夸赞的时候,找回了几分面子。
    整个婚事,最淡定的人大约就是新娘子本人了,入画觉得自己真实那啥不急太监急。
    好在姑爷那边瞧着是靠得住的,成亲当天挑开喜帕之后眼都直了。入画觉得:【姑爷虽然听说从前是个纨绔,可是这一定是外头人讹传的,就像宝二爷,那么能干,不是还是被人嫉妒污蔑?所以房里干干净净一个通房侍妾都没有的姑爷一定不是纨绔!而且姑爷对姑娘多好啊,成亲头三天,时时刻刻都黏着姑娘,尤其听说姑娘从前还和宝二爷宝二奶奶学过画的时候,拍着胸脯说以后休沐一定带姑娘出去到处转转,采风!】
    入画不管采风还是采雨,只要姑娘别再提:“嫁人?要是不快活就剪了头发做姑子得了。”这些话就行。
    等惜春三朝回门的时候,惜春带着程峰意思意思地在宁国府坐了坐,然后中饭前就直奔荣国府了。
    给老祖宗请安之后,程峰被贾琏和贾环拉去了前头,老祖宗看了看惜春的气色,便也放心了。
    而前头,程峰和贾琏、贾环还是很有话聊的,前者是纨绔们之间那点吃喝的事儿,后者是关于接下来的武举的期待——期待二哥哥/将军大人大杀四方,叫那些说过风凉话的人全部屁都不敢放!
    程峰拍着贾环的肩膀说:“环三哥下个月就启程了吧?”
    贾环点点头:“是,回京小半年,真怕回关外的之后二哥哥说我松懈了。”
    “哈哈,将……宝二哥是这样的性子,但是就算咱们松懈了训练,他也不会发脾气,就是直接把训练量加倍了,站着看咱们累成狗一样。”程峰一下子改口,叫宝玉为宝二哥,内心真实说不出的爽啊爽:【从今以后,我不仅能见到将军大人,还可以年年都来他府上拜年,名正言顺!陈淳那小子不如我吧?朱犇那小子不如我吧?嘎嘎嘎嘎!】
    三月底,贾环、贾苒等人就开始准备出行的行李了,这么多年下来,整个荣国府二房的老少爷们没少因为公事往外跑,现在收拾起行李来,是有条不紊,吃喝拉撒具备俱全。
    四月初的时候,贾环、武安带着贾苒,又多出了两车行李并七八个下人,一行人随着薛家商队一起去冰城了。
    至于贾环才到手小半年还没焐热的妻子,则是留在京中替贾环在老祖宗和太太面前尽孝。
    听着很不人道对不对?新婚燕尔就要两地分居。
    但是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常出现的情况:男人们出门在外拼搏,把媳妇留在家里伺候一家老小。
    也只有像是黛玉这样娘家硬气并且婆家长辈心疼她,以及夫婿说话有分量的,才能够随着丈夫一起赴任。
    对此,武氏虽然心里有一些不情愿,但是在贾环轻声细语哄了几晚上之后也就好多了,更是因为老祖宗发话叫贾环陪着武氏回娘家住了几天,武家阿奶和武氏她娘开解了武氏之后,达到了和谐。
    所以贾环等人出门的时候,武氏也就是眼眶红了红。
    …………………………
    要说今年,黑省人最关注的是什么,自然是四月的武童试了。
    什么?二月的文科春闱?黑省驻军们表示,唯二考出了文科生员的瞿楷和姜泽去年秋闱都折戟而归了,春闱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倒是武童试……万一要是没有二十军户考过,那贾将军岂不是要辞去黑省将军的职位了?
    大部分的将士们都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因为人都有心——有良心,从前年四月至今,看将士们的待遇——套种之后庄稼里的麦子谷子年年丰收,还多了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等等的进项,养的猪羊也更多了,还有住宿环境也更好了,甚至军饷发放,也及时起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贾将军来了黑省!
    这一点,黑省北和黑省南的将士们体会更深。当然,也并不代表黑省东和黑省西的将士们对此一无所觉,毕竟当初董副将等人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头一年派去老裴那里想要偷学少水泥的不少士兵都被“洗脑”了的,对贾将军的观感不错,在心里偷偷羡慕黑省北的将士们。
    所以黑省之内,其实希望贾将军能够留下来的人才是多数。
    可是这大多数却没有足够的力量,除了黑省北、南两地驻军是上下齐心之外,东西两地最上头的人发话示意了,不准有真本事的人去报武科。下头的人敢怒不敢言,不仅仅是为了可能会被坑走的贾将军,也是为了他们自己——武科三年一次,错过了这一次,三年之内会有多大的变数呢,也许原本能今次考上的人,到了下一次便因故失手了。那么,影响了人的一辈子以及子孙后代。
    董副将和习副将手下的人,真的心甘情愿因为上头施压,便不去报考武科了么?尤其是那些三年前去考过,觉得这一届自己把握更足一些的士兵们,这是他们三年一次改换门庭的机会。
    人生,有几个三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