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348.第 348 章

    老祖宗说干就干, 当晚就把惜春给接过来了。
    惜春听说过几日老祖宗要给宝二哥和林姐姐送东西去,便转头叫入画拿了几幅画, 是她早先闲着的时候画好的,具是白白胖胖的小童子, 用上了光影效果, 也上了色,瞧着倒是活泼喜气, 更有好彩头的含义。
    老祖宗生平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宠宝玉,最爱看别人对宝玉好, 她本就可怜惜春三分, 现在因为这小丫头片子刚好凑到了她的心坎子上, 那欢喜和看顾之情便是从三分变成了六分。也算是惜春的造化了。
    回头入画在心里对自己说:【该是你瞎担心, 姑娘心里头有成算着呢!】
    其实惜春真没有拐弯抹角讨好老祖宗的意思,她只是想要宝二哥看看自己的画技有没有提高罢了……
    趁着今年十一月大雪还没来,去往关外的路还没冻上, 没两天,老祖宗就催促人把那厨娘打包打包给送走了。当然, 此时要送去关外的,就不单单是一个厨娘和几幅画卷而已,另有听闻消息的王氏、李纨、迎春、探春、薛家人、王家人、史家人等等都送来了小心意, 其中薛蟠更是大包大揽的, 说自家也有商队要去关外, 可以护送府里的队伍一起去。
    不知不觉间, 宝玉那一小房竟然有了单独交际人情的几分意思再里头。
    说起来, 老祖宗原先还不想收史家送来的皮子:【敷衍!太不走心了!竟然不知道关外盛产皮子吗?还给我宝玉送这个!啧啧,武家人都比他们仔细多了!】
    然后史家那边当家太太,也就是史湘云的婶婶亲自登门来,厚着脸皮与老祖宗道歉。看着侄媳妇儿这把年纪还要伏低做小,贾母想了想,终于叹了一口气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况那还不是你女儿,你这个做婶婶的,已经很厚道了。”说到底,史湘云那回偷看林家送来的礼单子,也不是她婶婶指使的,贾母也知道,自己这是迁怒了。
    史太太拿出帕子擦了擦眼角:“可不是么,湘云这丫头,从前也不是这样子的,现在偶尔回府来,对着她妹妹几个(史太太生的,史湘云的堂妹)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和她叔叔真不知道是哪里亏待了她,惹得亲人倒是好像仇人一般。”
    贾母沉默不语:【谁知道呢?谁知道好好儿的丫头长大了性子就左成了这样呢?要说和宝玉有过相看意思的,也不只她一个,怎么看,薛家人就显得懂事多了——再说了,那都是王氏这个蠢货折腾出来的,看不惯我的玉儿,所以一下子和宝丫头相亲,一下子和云丫头亲近,可是这都是私下的事情,对她们的名声也没有妨碍啊,怎么就偏偏云丫头心里就咽不下这口气呢,倒好似我们折辱了她一般,都怪王氏这个蠢货……蠢货!蠢货!这蠢货这辈子最对的事儿,也就是替我们荣国府生了宝玉了。】
    “行了,我也知道你不容易。把眼泪收收,别出了门叫人瞧了笑话去。云丫头那里,我还是那句话,嫁了人,亲爹妈都管不着了,何况你们做叔叔婶婶的?既然她心里对你们有怨,那就远这点,当成一般亲戚处着也就是了。”贾母如今自己膝下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一大堆,也没那个心思去管别人家的事了,哪怕是自己娘家。
    这事儿就算翻篇了,于是史家太太可算是能安心回去了。
    …………………………
    谁知道,在老祖宗差人给冰城送东西之前,冰城那边又有东西捎过来了呢?
    是今年收获的棉花,因为八月里收的,赶不上做好了给老祖宗当中秋节礼了,宝玉便干脆盘算着当年礼吧,他取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晒干之后也约摸有三千斤。薛家商行如今越做越大(其实是跟着亲戚走,越做越大)倒是想收了棉花呢,但是宝玉自己要送的人可多了。
    京城那边,十六那儿得送一份,甭管以公的名义送奏折的时候送过了一次,这次论私交的,必不能少了他。
    京城中往来有交情的人家分一分,八百斤就这么没了。
    京城那边,收到棉花胎棉的人家,另外还收到一份使用说明——其实棉布大家都很喜欢啊,柔软亲肤,就是瞧着不如绸缎挺括罢了所以很少用以做外衣,现在是使用说明上写了棉布和棉花做夹层棉衣,保暖贴身,那么自然众人就开始吩咐家里的针线人去做起来了。
    这比什么绣花绣纹的简单多了,各家快手的针线娘子很快就做好了,穿上之后,女眷们本就在后宅呆着的还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其余譬如林如海、贾珠这样每日要上朝或者当差的人就立即发现了棉花夹袄的好!防风,保暖,比穿一层层的单衣要暖和多了,外头裹着同样是宝玉捎回来的毛披风,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当然,宝玉也书写了厚实的棉大衣的做法,不过京中的人没人选择那样干——八斤十斤的棉大衣实在是太臃肿了,相比较起来,还是毛皮更加轻便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棉花被广泛种植之后,最受益的人群,其实是买不起皮子,往年都穿木棉或者咬咬牙全家买了薄丝绵的普通百姓。
    宝玉拿到手的棉花送去京城的还只是小头而已。另外,黑省这边,跟在他身边的一百护卫得分一些吧?还有程峰和朱犇等一百禁卫军也得有吧?
    这儿一人给十斤八斤的,就得去掉毛两千斤,这就只剩下二三百斤自家用了。
    哪里还有多的卖给薛家商户?
    不过宝玉也给薛家人指了路,让他们搭上裴副将的路子,棉花虽然不够多,但是……
    裴副将笑眯眯地说:“菜籽油、花生油、棉花籽油、瓦楞纸、毛糙纸管够了啊喂!”
    一旁的宝玉听这话怎么觉得有点耳熟呢?好像是——“啤酒花生瓜子饮料有需要吗?哈根达斯冰激凌有需要吗?这位乘客,腿收一下谢谢……”
    …………………………
    每一回,冰城那边有东西送来,都够老祖宗念叨好几天的,这一次的棉花被子,老祖宗可喜欢了。上了年纪的人怕冷,尤其晚上躺下之后,手脚发凉,总觉得哪儿都往被子里钻风,老祖宗这几年都需要人暖好被窝,放好几个汤婆子才行。
    今个儿换上棉被,好家伙,结结实实的十斤大棉被,把老祖宗头一天睡得热出了汗!
    但是热出了汗,老祖宗也高兴:【这是我宝玉的孝心!】
    再不几天,在老祖宗的日日督促之下,要送去关外的东西都归拢好之后,便被托付给薛家商队的人了,回来的时候,小厮们还说在城门外碰到了林府的人,也是给宝二爷他们送东西去的,于是两队人马就合二为一了。
    老祖宗听到这个消息,乐呵呵地点点头说:“他们这一对翁婿,感情倒是好的。”
    下头坐着的王氏抽了抽嘴巴,并不很诚心地笑了笑:【林家人分明是给黛玉送东西去的,和我宝玉有什么关系。】
    不过她很快就没空想这些了,因为驿站来信了,说今年陛下恩准,念在贾侍郎修河堤有功,准其回京过年。然后王氏又抖擞起精神,准备应对一切可能被老爷带回来的小妖精和后院蠢蠢欲动的老妖精去了。
    …………………………
    冰城的冬天也不是一般的冷,早起的杂事丫鬟、婆子、小厮们哪一个不是被冻得哆哆嗦嗦的?
    宝玉和黛玉都不是苛责下人的性子,除了分给府里下人每人几斤棉花做被子之外,还早早命人采买了羊皮,给要在屋外干活的下人们做了两身羊皮袄子,至于贴身伺候的如紫鹃这样的大丫鬟,则是灰鼠皮和兔皮袄子。
    宝玉倒是不怕冷,自从他内功有所成之后,基本上已经无惧严寒酷暑了,自己就可以调节自身去适应各种气候,不过看着跟自己来黑省的人接二连三被冻着了,他觉得,明年的棉花,还真是得多多种植才行啊。
    说起棉花,今年收上来一万多斤面花,晒干之后不到一万斤,三成织布,七成弹棉花,弹出来的棉被棉袄,其中三成是宝玉的,是他借出种子之后应得的回报,剩下的以黑省驻军的名义(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分黑省那个区了,总归私下的矛盾不能闹到上头去)给京中陛下送去一部分,余下四千斤,一部分便被做成了军大衣,一件足足十斤重,还有一部分干脆就是打好的胎棉,除了小军官先领了军大衣之外,剩下的胎棉便被当做了年终奖励,分给那些今年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士兵们,反正一份还是十斤,加上两斤棉布,收到奖励的士兵爱咋用咋用,爱做棉袄做棉袄,爱做棉被做棉被,也可以做薄棉袄加棉被。
    姜百户作为裴副将手底下会来事儿的小军官,分得了一件军大衣;他老爹姜老头因为种植棉花过程中精心仔细,虽然已经不在编了,也得了十斤棉花和两斤棉布,把老头子美的,收到的第一天就和家里老妻说:“分了给你做一件棉袄,再做一条棉被,刚刚好。”
    他家老婆子还有些犹豫:“不给柱子他们做?”
    “几个毛孩子,身上火气大,给他们做了也是穿出去糟蹋。倒是老婆子你,每年冬天都哆哆嗦嗦的,到时候穿了棉衣,就不冷了。”
    “哎,行吧,老了老了,还奢侈一把,享了你老头子的福!”
    “嘿,老婆子你这话说的,难道这辈子你跟着我尽吃苦了?”姜老头还不乐意听这话了。
    于是他的老婆子抿嘴一笑,依稀能看出年轻时候也是一枝花:“哪能啊,那时候我爹娘给我说同你家结亲,头一句话就是以后我不愁吃喝了。”
    可不是,姜老头以前是火头军来着,再怎么样也饿不着自己和家里人。
    姜老头方才也是假装生气呢,很快便笑笑:“等今年分了年猪,我给你卤猪手吃啊。”
    “好。”
    平凡的老夫老妻相视一笑,一个裹着军大衣在炕头闻着没点火的旱烟锅子,另一个则是在比划着棉布,看看能不能多出一点,给老头子做一条棉裤。
    这关外的人啊,老了老了,总是容易得老寒腿,若有条棉裤白天穿着能够挡风,想来老头子晚上睡觉会舒坦多了吧。
    …………………………
    除了棉花之外,未细分之前的辅兵们圈养着的猪羊,也是大家伙儿更为关心的了——因为棉花今年还稀少,不是人人都有的,可是猪羊每年到年末的时候分肉,都是家家户户不落空的。
    尤其是今年,听火头军的人说,那一口一口的大肥猪,怕是有长到了五六百斤!
    为啥?因为今年榨油多啊,榨干了油之后的菜油籽饼、棉花籽饼子是给这些牲口们管够,这猪啊,吃的好了,可不就一个劲儿长膘。
    你说后来补种的花生?那花生可和前两个不一样,花生榨油之后的渣滓可以熬粥也可以参点面粉贴饼子吃,是人吃的,才不给猪吃呢!看今年,黑省北的小娃娃们都白胖了不少,老人家女人家面色也都红润不少,其中花生渣居功至伟。
    就是有一点不好,不论什么东西,一开始吃着喷香,连吃几个月,都会叫人腻味,现在黑省北驻地的当兵和他们的家眷已经闻花生渣色变了,后来有那机灵的,拿花生渣和附近百姓换东西吃,这才解决了食谱单一的问题。
    等到了该杀猪分肉的时候,裴副将颠颠儿地将贾将军给请来主持大局了。
    宝玉:懵……
    好在他知道,这是裴副将给自己示好呢,毕竟分猪肉这种事情,在将士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裴副将愿意将主持局面的事情让给自己,直接地表示了这是让黑省北驻地的将士们记自己的情谊。
    宝玉没有推辞,因为这是他应得的,更因为他相信,明年的黑省一定比今年还要好,这份感激,他领的心安理得。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头头胖猪嗷嗷嗷地叫。
    猪血不能浪费,可以做血肠子、血豆腐。
    下水不能浪费,搓干净也是一道荤菜,有大料压压腥味照样美味。
    大骨头不能浪费,斩开了炖汤,最鲜美,小孩子喝了晚上睡觉腿不抽筋。
    ……
    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大肥肉、五花肉……
    天寒地冻,被分到猪肉之后直接挂在厨房里,半个月一个月都不会坏。
    …………………………
    带着一整头被分割好的猪回将军府之后,宝玉去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再回屋子,免得身上沾染的气味熏到黛玉。
    才进屋,就觉得暖烘烘的,前任孙将军改了的主屋有烧地龙,真是后人乘凉啊。
    宝玉眼见黛玉面前摆着的几个碗碟里是京八件的点心和豆腐皮鸭肉春芽卷,便抬眉笑着问:“京城来人了?”
    萌哥儿看到爹爹进来,迅速将嘴里的东西吃完并站起来给宝玉请安问好——这小豆丁,自从先前黛玉胎动的时候让他摸了一把肚子,他突然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马上就要有弟弟的哥哥了,于是一下子懂事起来,尤其表现在晨定昏省上。
    黛玉问他为什么,萌哥儿认真地说:“我是哥哥,爹爹说,我要给弟弟做榜样的。”
    这话让大家伙儿都很开心,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的眼睛特别干净能看到大人看不见的东西,所以既然萌哥儿说二奶奶给他怀着弟弟,这表示自己等人要迎来第二位小公子了,真好!
    倒是宝玉不死心,又问过萌哥儿好几次,无奈萌哥儿一口咬定是弟弟,叫宝玉嘀咕:【不会真这么迷信就被这小子说中了吧?可是我本想着一儿一女凑个好字,这辈子也就齐活了,不必玉儿在辛苦妊娠了呀……】
    黛玉点点头:“老祖宗叫人送来的厨娘,还有爹爹叫人送来的……”说着说着,黛玉又眼眶微红了,大约是怀孕期间特别容易情绪波动,所以她很不好意思地按了按眼角。
    宝玉捏了捏黛玉的手,转头问萌哥儿:“萌哥儿今天乖不乖?”
    萌哥儿早就站得笔直了,等爹爹和娘说话完,被问话才开口:“爹爹,萌哥儿今天很乖,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还跟着娘学背古诗了。”
    然后他叽叽咕咕摇头晃脑地背了一首咏梅。
    宝玉摸摸他的脑袋表示赞许,然后又问:“那么今天妹妹乖不乖啊?”
    谁知道萌哥儿完全没有被绕进去,他一本正经地说:“弟弟也很乖,我在背诗的时候弟弟还同我打招呼呢。”
    宝玉: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