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287.第 287 章

    京城暴雨是从七月初开始的, 那一天,晌午之后, 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惊雷声声,青天白日的, 日头就昏暗了, 然后飞沙走石,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
    一开始, 京城中的百姓都是挺高兴的,炎炎夏日来一场雨水, 也能凉快大半天。
    可是谁想到这龙王就恋上了京城不肯走了呢?等大雨下到第三天的时候, 许多人家都已经开始抱怨出门不便利了, 回回都得换鞋子换裤子, 街上冷清了许多。
    及至大雨七日未停歇的时候,京城一多半的铺子掌柜都开始骂娘,这天气, 哪里会有客人上门呢?地势低洼的地方已经开始有积水,偶有富贵人家的车马匆匆经过, 轧起的水花足以叫路边走动的人心道一声晦气。
    虽然七月里下暴雨,天气是很凉爽了,可是这么七八天, 城外护城河的水位都暴涨, 现在每天上朝下朝, 哪怕有马车和轿子, 进了宫之后依旧需要打伞走一段, 大臣们就没几个是干爽着来的。陛下仁慈,于太和殿、养心殿都备下了姜汤,不论大朝会小朝会,年迈体弱的臣子都先进门喝一碗。
    钦天监那边也是不好过,今年开春较为干旱,钦天监的人算出来许是夏日会比往年雨水多。甚至在这一场大雨之前,钦天监台正就算出来雨水持续时间会较长。
    可是他娘的谁都没没想到,这个‘较长’,是这么多天!
    到今天,京兆尹的折子已经是第二封了,前一封是要求加派京城内巡逻人手,万一有坍塌的房屋,可第一时间去救人;今次,折子上说京城护城河水位暴涨,河道淤塞,再这么下去,恐有河水倒灌京城之势,需要征调民夫去城外疏通河道。
    十六皱了皱眉,对于这种额外需要征民夫的工程,他都是有些不忍的,就好比即位地四年,他的陵墓还没开始修——阁老和朝臣劝说过他很多次了,被他以国库空虚压下去了。
    今次为了京城安危,再征民夫势在必行,十六转而对钱尚书说:“钱爱卿去拿个章程,这暴雨如注的日子,开工万分不易,势必不能强征,弄得民怨四起。”
    那就是说得给钱——或者说是给好处,譬如参加疏通护城河的人,明年徭役能免除若干天等等。
    钱尚书再抠门,也不是黑心烂肝的,得了陛下示意之后便散朝与邀工部的人一起去探讨此事了。
    京城内外,东南西北,四个大方向,西边高东边低,重点是要先疏通京城东边护城河排水一段,把京城内的积水排走多半之后,然后才是疏通西边的来水一段。不然先西边后东边,涌来的水势大、来不及往外排,只会加剧京城内积水情况。
    此事宜早不宜迟,没见着钦天监那边都已经战战兢兢给不出具体雨停的时间了么,一会儿说三五日一会儿说七八日,朝中百官都知道,这是一时半刻别指望老天爷赏脸了。
    钱尚书与阴尚书对着护城河几个口子,开始算需要的人手了。
    不只是京城,还有皇宫之中……
    皇宫之中,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后宫不充裕(咳咳,实际只有皇后一人),因为根本就没那么多妃嫔,所以许多宫殿便锁上了,锁的时间久了,没了人气,偶有不察失修的地方也是难免。
    今次暴雨如注,御花园几个池塘水位上升,即便有地下暗河带着皇宫内积水往内金水桥走,但是许是因为天长日久没有疏通,被什么淤泥堵塞了暗河,水位下降的速度远不及瓢泼大雨抬升水位的速度快。
    这些天,那些被赶来皇宫上学的宗室子弟都被挪了住所,十六也是担心,那些个侄子、侄孙的‘一个不小心’就掉到池子里去了。
    皇宫之外有民夫,皇宫之内闲杂人等不能入——只能是禁卫军和内侍们上了。
    而接到圣旨之前,宝玉就与十六上了个秘折,将疏通皇宫内水渠的差事全部揽到了禁卫军身上。
    平安现在已经基本退下了,对外事物都是初一去料理,不过作为暗卫,平安依旧恪守本分贴身保护陛下,陛下一日不肯与初一用蛊,初一就一日不能入暗卫。是故,平安看到了贾瑛的奏折,也看到了万岁爷朱批的一个准字。
    回头平安在心中感慨了一句:【贾总兵真当是心善的。】
    可不是么,天下,谁把阉人当人?既不是完整的人了,以后下了地府,都不能投好胎的,往年疏通宫中沟渠,前殿是禁卫军,后宫都是交与内侍,谁又曾替这些可怜人讨恩典了?
    【宫中内侍本就伤残在身,河道淤塞,河水不洁,极易感染,臣奏请内侍从旁协助、监督,由禁卫军全领此事。】平安把秘折上的话嚼碎了,又念了一遍。【对阉人都能报以善心的人,日后又怎会是背主的野心之辈?当初那事,先帝,真的是……落了下乘。】
    心神一转,平安立刻不敢再想。作为暗卫,他不应当质疑前任主子的任何决定的!
    …………………………
    傍晚,宝玉回来的时候,衣裳的下摆都是湿的,进了屋子,黛玉连连催促他去换了衣裳再过来。
    黛玉同宝玉说:“今个儿琏二哥与老祖宗说,雨水太多,京城外的庄子虽然前几年沟渠挖得深,排水便利,可是庄稼出产还是受到了影响。老祖宗道今年的租子得适当减免了。”
    宝玉点头:“岂止是庄稼,花田庄子那边的花更经不得雨水击打,现在花想容又开始限购了。这雨啊,我看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最近这些日子,院子里的排水一定要照看着,府里那边,你去提醒大嫂嫂一声,旁边一些该修的屋顶现在恐怕都漏雨了,先叫那些人挪一挪住到好的地方去……罢了,这事儿还是我去同老祖宗说吧。”宝玉想了想,大嫂嫂也未必是没想到这些,只是叫府里家生子搬家,总归会生出一些扯皮的事情,大嫂嫂恐怕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叫那些家里房顶不太好的人家撑一撑,撑过雨季就好了。
    可殊不知,这暴雨,还真没这么快过去。
    黛玉笑笑说:“哪里就有这么多顾忌了,表哥你明日开始要忙着前头的事儿,些许小事还得你来操心?大嫂嫂为人方正,我好好儿与她说,她必是不会多想的。表哥若是直接绕过她去找了老祖宗,反而叫人多思多虑。”
    “行,按你说的办。”
    …………………………
    京城之中亭台楼阁的富贵人家尚且还有来不及修补的屋檐瓦片,更何况是老百姓?泥墙房有些已经被冲垮了,更多的人家是外头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倒不是不能上屋顶补漏,但是雨大,屋顶且滑,一不留神人踩空了,便是一件灾祸。
    这时候,去年开始拆迁入住新居的人家便察觉出水泥小三层屋子的好处了。新房新瓦,半点不漏雨,拢共有三层,一楼潮湿?没关系,咱们住二楼三楼去!甚至有好多人家已经找到了雨天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沿街的商铺有些商品是不能受潮的,店家找了二楼三楼的户主,典了楼上的屋子,把价值贵重的商品先搬到楼上去避避雨。
    当朝廷出公告需征民夫去城外疏通护城河的时候,许多人家是面色凄苦的,幸而后来小吏们说清楚了,一户一丁,每条街轮番征调,这么算起来,京城民夫足够支撑把护城河清一轮了。平均下来,每一户的男丁只需要去一天就行了。
    万岁仁慈!
    京城百姓交口称赞。
    若不然,这样的天气,即便是七月里,日日泡在水中,万一得了风寒……
    不管怎么说,去做一天工,来年抵了三天徭役,对于普通百姓家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至于稍有家底的人家,则会选择花钱雇人去替自家人服役。官差并不会管那么多,总归总人数没少便是了。
    武家人尚未分家,因武三师傅原先就是为了救醇亲王而负伤退出军中的,本就不必服徭役,再加上武平如今是举人身份,两厢叠加,再不长眼的小吏也不会上武家门来领人。
    可是偏偏,武家有一个愣头青。
    武安这个小子,自诩是急公好义之辈,从前读书不如他兄长,同贾环差不多,好多年也没考出秀才,后来更是执拗,不肯去军中谋差事,反而自己做主去做了一名镖师。
    如今和他平日耍得好的另一镖师前一阵子走镖的时候伤了腿,那镖师是个大手大脚的,便问武安借钱。而武安这个小子,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明明钱就能解决的事情,他偏偏钻了牛角尖,说要替结拜兄长服役。
    武家不是娇惯孩子的,既然武安这么决定了,于是在武家阿奶大手一挥之下,全家人静静看着武安服(作)役(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