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172.第 172 章

    过了两天, 府里下人查来的消息也没什么不对的, 薛姨妈念着阿弥陀佛就说这样子儿子女儿总能放心了吧?然后就准备屁颠颠地请官媒登夏家的门。
    然后宝钗拦了一拦:“妈,咱们上回见到了, 好像夏家姑娘身边跟着伺候的丫鬟年纪不大?”
    薛姨妈一想前些日子在月老庙‘巧遇’夏金桂的时候, 她身边带着的两个大丫鬟确实瞧着还面嫩:“是啊,约摸十三四岁的年纪吧,怎么啦?”
    怎么?这便算是有些不对劲了,当时没往心里去, 现在听哥哥转述了宝玉的话, 宝钗顿时觉得,夏家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与哥哥相看……实则有几分蹊跷, 毕竟哥哥是什么样的为人, 咱们家在京城落脚多年,该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了。不然也不会发生先前妈托姨妈找了工部一主事家相看, 但是第二天就发生那姑娘摔断腿的事情了,至于先前别的一些官宦人家,客气些的直接说尚需要合八字云云, 不客气的直接端茶送客, 使得给薛家做中人的王婆子(王氏族里的远支),去探那些尚有姑娘未嫁人家的口风就头疼。这时候有如桂花夏家这般和气的,叫薛姨妈深刻觉得不能放过,故而难免带出几分心急的样子, 想要早早落实。
    而据薛宝钗了解, 夏家姑娘已经一十有九了, 照理说贴身伺候的丫鬟,应该年岁相当才是……
    薛宝钗没提这茬的时候,薛姨妈压根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回忆了一下,夏金桂身边的丫鬟确实有些单薄不够看,于是又有些犹豫:“不至于吧,许就是人家刚把从前的大丫鬟配人了呢?”
    “同时配了小子?那说明夏家姑娘挺能干的,一下子少了所有的大丫鬟,屋子里还能井然有序。”宝钗也只能言尽于此了,毕竟什么下人出去打探了,却是什么证据都没有。
    薛姨妈琢磨了一下女儿说这话的含义,然后终于还是想着:【给儿子娶媳妇儿,那是得过一辈子的,还是再去托人打听打听吧——眼见自家下人不顶用,探不出什么,恐怕自己还是得备一份礼,去荣国府走一趟。】
    次日,王氏听闻薛姨妈到来,忙不迭命金钏儿叫灶上把昨个儿琢磨出来的蛋奶酪取几份来,笑眯眯地说:“老祖宗好吃甜口的点心,宝玉劝了好几回,实在无法,遂就叫厨房的人想法子做一些少油少糖的点心。可把几个厨娘愁坏了,见天变着法子想不腻人的点心。这不昨个儿刚刚送了一道叫老祖宗和宝玉都满意的,叫蛋奶酪。是把鸡蛋打散,和温牛乳混合,搅拌之后篦了沫沫,最后还放烤炉烤出来,虽然倒是简单,可是你别说,真当是细腻可口,放凉了也不腥气,今早上又做了几十份,原还打算给各家送一点尝尝呢,倒是叫宝玉先拿走一半说给手底下几个参将、郎将尝尝……剩下这一多半,都吊在井口凉着,现在吃恰恰好。原先我还奇怪呢,你说这滑嫩的奶酪子,怎么能放着烤呢?”
    眼见王氏这就不自觉地显摆了一遍宝玉的孝心、新鲜点心的做法、以及宝玉如今的地位,薛姨妈只觉得心里是微微泛酸:这个一母同胞的姐姐啊,年纪大了日子越发好过,容光焕发的,竟然比前几年瞧着还要年轻一些。犹记得十几年前宝玉出生没多久,她还给自己去信诉苦,说姐夫如何如何迷恋小妖精呢,当时自己虽然替她忧心并出主意,可是不乏有几分得意——虽然自己夫婿身份上只是个皇商,可是自己上头没婆母、妯娌出身低,整个后院,全是自己说了算,庶出的小贱种,一个都没活下来……现在想想,还真是风水轮流转,一转眼,亲姐姐就越转越好,自己是望尘莫及了。如今想要在京城办点事,娘家那边,亲大哥常年离京在外,嫡亲嫂子是个三不沾,靠不住的,只能依托这个姐姐。
    王氏絮絮叨叨了一堆,眼见亲妹妹神色有异,遂止了话头,使了个眼色,于是屋里伺候着的丫鬟都退出去了。
    “这是怎么了?”
    薛姨妈说了个开头,王氏就对薛宝钗说:“看我,咱们老婆子说话,宝丫头一个姑娘家贾听着怪没意思的,去找你三妹妹、四妹妹、林妹妹她们玩儿去吧。”
    倒是叫薛姨妈老脸一红:【在家里,不论是蟠儿的亲事还是宝钗的亲事,自己都是当着女儿面说的,这几年尤甚了,竟然不知不觉间忘记了,女儿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到底是不适合听这些的。真是自己的疏漏啊!】
    宝钗出了王氏屋子之后,薛姨妈才整了整心神,重新把事情说了一遍,当然,她避开了宝玉给薛蟠的提醒,转而说只是因为女方家太客气了而有些不安心。
    王氏起先听着也是真心为外甥高兴的,毕竟这小子不着调多年,有呆又霸道,京城中好人家的女儿就没有一个愿意和他们家结亲的,上回自己还丢了个大脸,好不容易去探听了工部孟主事家的口风,结果人家姑娘第二天就摔断腿了……不论真断了还是假断了,那才开始准备接洽的亲事自然也就作罢了。
    如今薛姨妈郑而重之地托自己打听,桂花夏家也不是什么权贵之家,故而对王氏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自然是大包大揽了。
    而宝钗那一边,每每来一次荣国府,她就会多生出几分感慨:当时咱们家进京,若是没在此地常住,或许是另一番光景了吧?有可能哥哥如今还未能迷途知返、也有可能妈手里捏着的铺子被族中的人一点一点蚕食、自然也许自己这时候已经嫁人了也不一定……罢了,再想这些也没甚意思。
    给薛宝钗领路的是玉钏儿,是金钏儿的亲妹妹,宝钗见她颇为沉默,和其姐姐性子倒是有些不同,便开口问了几句话。
    便是这样,倒是开始揣度起姨母的打算:【这玉钏儿是要接替了她姐姐的差使的,那么她姐姐金钏儿呢?是要配了管事、还是……】
    凡遇事总是忍不住多思多想的宝钗心下暗自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又失笑摇摇头:【罢了罢了,这与自己又有何干系呢?】
    眼见到了老祖宗的荣庆堂,因老祖宗在歇晌,只见花厅里,林妹妹微微蹙着眉的在看书,三妹妹、四妹妹则是在下棋,宝钗收敛了心神,扬起一朵笑:“许久不见,几位妹妹风姿更甚了呢。”
    …………………………
    所以说,破船还有三千钉,虽然荣国府落没了好长一阵子,可是随着新皇登基,荣国府的二房俨然就是蒸蒸日上的气势,打听区区一皇商家的阴私,还是不难的。
    薛姨妈再来荣国府的时候,听王氏说那夏家姑娘身边的大丫鬟每年总要换一两拨儿的时候还没放在心上,想着也就是姑娘家骄纵些,丫鬟粗手笨脚不妥帖,伺候不周全被赶走了罢。
    王氏摇摇头:“苦罚重打都是轻的,好几个赶出来的时候都破了相,还有不少被发卖到窑/子里的。”
    “这、这!”薛姨妈大惊失色,若是个后宅妇人,这么处置家里的莺莺燕燕们也就罢了,可是夏金桂还是个姑娘家,如此行事,真是恶毒至极啊。
    “还有……”王氏犹豫着开口,不知道怎么说才能叫亲妹妹受的刺激小一点。
    “还有什么?”薛姨妈正在努力给自己做心里建设:没事,下人么,打杀几个也不妨碍什么,回头进了薛家,自己还可以慢慢调/教她。
    王氏叹了一口气,此时想着要是小时候学了写字该多好,早早一封信把事情给妹妹讲清楚了,也不必亲口提这些腌臜的:“还有去年夏童氏的外甥进京投亲戚,在夏家住了几个月,听说……这夏家姑娘当时还常常给她表哥送宵夜、送帕子。后来也不知怎地,童家小子大病了一场,就搬出夏家了,然后夏家姑娘当时身边的大丫鬟就被发卖去了窑/子。”
    王氏办事其实也就那样,但是她有好儿子啊,宝玉不过动动嘴皮子,单大良的儿子小单管事就收集好了人证物证,倒是叫王氏查得轻而易举。
    铁证如山,情信上有夏家姑娘的闺名、又有那被发卖的丫鬟亲口述说了诸多夏府细节等等,真的假不了。
    薛姨妈和王氏都是过来人,话也不必说的太明了,女子泼辣些不算出格,如王熙凤那样,再泼,还不是乖乖给贾琏纳妾了?可是一个又泼辣又不守妇道又狠心的姑娘家……就算桂花夏家倾尽家资陪嫁,薛姨妈也不敢给儿子讨这样的媳妇儿!指不定哪天,红了墙头、绿了王八……
    王氏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薛姨妈才好,只能重复了两遍:“莫急,莫急,蟠儿如今很是上进,想来好人家的姑娘还是愿意嫁与他的。”
    回家之后的薛姨妈,一口子就回绝了夏家人的提议,直接就没见对方家的婆子。
    忧心忡忡了好多天,薛蟠都有些怕回家了,一回去,妈就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盯着自己,然后开始叹气。
    七月初的时候,某日薛蟠回家,终于见到了不一样的妈。
    只见薛姨妈精神抖擞、神情隐秘地捏着一碗符水,对薛蟠笑着说:“我儿快来,这是娘给你求的除晦气的符水,我跟你说,这马道婆的本事可是相当了得的!”
    然后,薛蟠拉了一晚上的肚子,这、大约也是祛除晦气的一种方式……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