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149.第 149 章

    太初四十三年, 正月,新帝的登基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
    虽然按照十六的意思,一切从简就行了,但是一众朝臣和礼部官员怎么能答应?泱泱大国、万邦来朝,帝王继位的仪式有多少人看着呢?若是太过寒酸,指不定周围那些狼子野心的外族人就觉得大明如今换了个郡王,虚弱好欺负了。
    开坛祭天、告太庙……光看着礼部拟出来的流程, 按照先帝登基时候的章程, 拟定参与的百官等等,就可以想象登基大典会是如何轰轰烈烈。
    十六看了几眼就觉得眼花, 对着礼部尚书上来的折子就一个批复要求:不要铺张浪费。
    礼部尚书看着陛下的批复, 捏着胡子去和左右侍郎商量,倒是叫礼部的人想起多年前工部传过来的小道消息,说那时候陛下还是才被先帝封的苏北郡王, 工部在设计建造京中的苏北郡王府,也就是如今的潜邸之时, 被硬生生砍掉将近一半预算,把工部的人都愁死了。现如今, 陛下三令五申不能奢靡,又把预算砍了一半, 不用从钱袋子里掏太多的钱出去,户部尚书是高兴坏了, 轮到礼部来头疼啦。
    当然, 谁高兴、谁发愁都是私下的, 才换了新皇,且也轮不到尚书们来倚老卖老,都恨不得能展示自己有多能干。于是礼部的人又绞尽脑汁想着法子省钱,还从工部把贾政给借走了:登基大典前得修缮一些宫殿啊之类的,什么等级、什么忌讳、什么用料,还是得和内行的人商议。
    倒是叫人又看出一点什么别的苗头来:这贾存周,若是本次两部之间的沟通做得到位,回头记上一功,恐怕位置又可以挪一挪啦。
    这一切和十六没什么关系,他的要求已经传达下去了,该操心的是下头的人。
    叫他难办的,却是暗卫的事。
    除却服丧的二十七天,终于慢慢从丧父的悲痛中走出来的十六不得不正视现实。
    现实就是,给他遮风挡雨的父皇不在了,从此之后,孤变成了朕,千岁变成了万岁,十六总觉得有些懵。
    无论再怎么不愿,虽然尚未登基,但是已经即位的十六发现,宫中众人不知不觉中已经改口叫自己为陛下了,就连亮亮,都悄悄地问自己:“父王,为什么我要叫你父皇呢?”
    当然,留给他发懵的时间也不多了,首先平安就提醒着已经脱下丧服的十六:“陛下是时候见一见暗卫其余三部的头领了。”
    因新帝继位大典在即,其余三部暗卫的头领都有些按捺不住了:陛下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召见我们?
    遂其余三人都心有一致地分别托依旧在新帝身边伺候的平安来打听一声。
    “你看着安排一个时间吧。”十六张了张嘴,最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难道这是想不见就可以不见的吗?不见,暗卫如何安心?可是见了,自己的心里却有几分愧然。十六只觉得左边胳膊有些莫名发痒。
    而在见这几人之前,十六先宣了宝玉进宫。
    外头,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荣国府这是要起来了,或者说,现如今得了一等将军爵位的荣国府二房是要鸡犬升天了。
    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陛下对贾瑛信任有加,听闻从前在江苏的时候,陛下就对任何关于贾瑛的风言风语充耳不闻,甚至还下令抓捕“中伤朝廷官员者”,予以重罚。
    如今距离登基大典没几天了,陛下特意传贾瑛进宫,用意颇深。
    一时间,羡慕的人有之、嫉妒的人有之。
    十六如今还没有搬入乾清宫,这也是他某些方面的小执拗,别人或许会觉得这是新帝在装相,可是宝玉知道,十六是真的想叫老皇帝存在的痕迹在乾清宫再保持一阵子的。
    请安之后,宝玉开口:“陛下,寻臣过来有何事?”
    十六楞了一愣,然后看到旁边伺候的平安、初一、初二,以及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太监、宫女大约七八人:“是有要事。你们先退下吧。”后一句是对着殿内伺候的人说的。
    初一初二等原先一路跟着十六的人干脆利落地告退。
    平安还有些犹豫:“陛下……”这是不是不太合规矩?
    十六正是心烦的时候,挥挥手表示不耐:“下去吧,朕不想说第二遍。”
    “是。”
    出了殿内之后,初一好意提醒平安:“大总管,贾大人和陛下的情谊不是别个可以比的,您过一阵子就知道了。”
    平安点点头,皱着眉,没说话。
    殿内。
    闲杂人等都不在了,十六不自在地搓了一下鼻子,然后干巴巴地说:“看我,都忘了叫初一上茶,就把他们赶走了。”
    并无外人的时候,十六又很自然而然地自称为我。
    “想必陛下找我来,也是有要事,这么冷的天,灌一肚子茶水挺难受。”
    两人尬聊了几句,十六实在是忍不住了,深吸了一口气:“父皇前些日子告诉我,你在去年初的时候成了暗卫。”
    来了!来了!肉戏来了!
    宝玉听闻这话,并不惊奇,因为十六最近的举动实在是有些反常,相识这么多年,要是连小伙子有没有心事都看不出来,那么宝玉也算是白活了两辈子。
    “……是。”
    “疼吗?”种蛊的时候疼吗?心里难受吗?有没有怨我……因为是我,才害得你到如此地步,不然你还是国公府里,吃喝不愁的偏偏少年郎。
    宝玉摇摇头,他看懂了十六眼里的未尽之意,故作轻松地说:“不疼,就是喝狗血喝得有些恶心,口感不太好。”
    十六先是失笑,心想着:宝玉果然还是比较爱吃
    接着马上醒悟过来,这是宝玉在宽慰自己,在向自己表示,他并没有怪自己。
    【可是,这就好像伯仁与我的关系。】十六飞速说完在心中打了无数遍腹稿的话:“子不言父之过对于父皇的做法我不发表意见但是宝玉你放心从今天起暗卫不会再增加一人不会再有一个人被种子蛊而且我也会努力去找到给你解开蛊虫的方法的。”
    飞快地语速让十六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下,然后补充了一句:“我从父皇的手札里已经找到相关的线索了,你不要担心。就算……就算真的解不开,这辈子我也不会动用它的。”
    宝玉楞了楞。
    他设想过好几种可能。
    好几种,十六知道暗卫是由蛊虫控制的可能。
    好几种,十六知道自己也成为被蛊虫控制的暗卫的可能。
    他也想过,按照十六的性格,对此一定是持反对态度的,很可能会表态从未、并且日后也不会将自己当做工具,也有可能会说要想办法解开自己身体内的蛊。
    可是,宝玉那时候的猜想,全部建立在十六还是十六,十六没有改变这个基础上。
    而一旦成为一国之君,肩负重任、手握权柄之后,十六会不会继续保持殊为难得的赤子之心,以诚待人?
    宝玉,不确定。
    所以,在他的判断里,从一定,到很可能,再到有可能,是越来越不坚定。他甚至在十六服丧期间想过:就这样吧,十六不提,我也不提,两人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对方做高高在上的帝王,自己做恪守本分的臣子,反正人,总是要长大的,年轻时候说做一辈子好兄弟的话,总是当不得真。譬如前世那些被领养走就再也没回来的小伙伴,譬如这辈子手把手给自己开蒙的大姐姐和总会带着自己变着法子偷懒的琏二哥。
    但是今天,宝玉发现,自己错了。
    十六,还是那个十六。
    【这么多天的沉寂不是因为十六想要把这件事含糊过去,而是他自己先琢磨了解决的法子,怕说出来叫我空欢喜一场。】
    宝玉觉得眼眶一热。
    他抬眼,看见年轻的帝王正认真地看着自己,从头发丝都透露出‘真诚’二字。
    宝玉也调整了因为心绪乱了而跟着乱的呼吸:“您,还是将此事缓缓吧。”
    十六着急:“宝玉,你不信我?”
    “我信您,可是三年不改于父之道。您才即位,还有诸多事情要应对,暗卫之事,不宜操之过急。”宝玉安抚了十六,一字一顿地说,“更何况,我不希望您因为我被种蛊而冲动行事,毕竟暗卫受蛊已经持续了五六十年,骤然废除这规矩,恐怕暗卫中人心不稳。我信您,殿下。我信您……那么也请您信我,三年之后,若是您觉得暗卫子蛊还是解开为好,我和您一起想法子;若是您已经用顺手了或者根本找不到法子解开,那便不解也罢。”
    十六点点头:“好。”
    【我只是想叫你知道,我没有想要胁迫自己好兄弟为自己卖命的意思。】
    【我明白。】
    “哎哎哎,宝玉,你别哭!”
    ………
    听说,贾瑛被陛下私下训斥一顿,离开皇宫的时候面无表情……
    听说,贾瑛要失宠啦……
    听说……
    初一朝天翻了个白眼:贾大人走了之后陛下还用了两碗米粥,怎么看都是心情尚佳的样子。
    …………………………
    平安的动作很快,或者说,是其余三人等着急了。
    除了平安之外,另外三人分别是吴涛、楚洵和柳彪。
    其中,吴涛是乙部之二,而楚洵是从老四喜手上接手的丙部,至于理国公柳彪,十六从前真不知道这个笑呵呵的老好人居然负责暗卫丁部,监听朝内外,百官及百姓。
    由平安带路,十六身后还跟着戴面具的铁衣人一名,可是瞒不过平安毒辣的眼睛,这就是昨天被谣传失宠的贾瑛。
    乾清宫内有密室和密道,十六自然不会惊奇,因为他小时候和父皇玩躲猫猫,曾经误入过密道,当时不懂事的他还觉得很刺激、很新奇,然后和父皇约定这是两个人的秘密。
    现在想来,只觉得自己当初是无知者无畏。
    因为和宝玉摊开了此事,今日又带着武艺高强的小伙伴助阵,故而心情大好的十六和颜悦色地对这三人说一切照旧便是。叫这三人松了一口气:不怕主子不折腾,就怕主子瞎折腾。
    这三人是分批来的,也具是蒙面,奏对完毕之后就退下了,倒是吴涛,多瞧了那铁衣人几眼才走。
    至于平安,出了密室和密道之后,十六指了指初一:“还劳烦平公公多带带这个小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