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枝头》47.萧靖生辰

    第四十七章
    二月十七。
    萧靖的生辰。
    萧家没有奢侈之风, 萧靖为人又不喜铺张, 而萧老夫人因着他并非亲生,待他也一向冷漠。
    于是到了萧靖生辰这日, 府中上下倒也没见什么动静, 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还是萧成由身边长随提醒, 记起来长子生辰, 于是命人在院中摆了一桌席,命他们兄妹一并玩玩。
    而因着肖雨青的缘故, 近来京中消停不少,那些再想要打探萧七桐的人,也都不得不暂且收起了爪牙。
    萧七桐好生歇息了一阵, 心情不错。
    便也就出席了萧靖的生辰。
    萧七桐来到院子里时,萧三姑娘、萧四姑娘已经在了。
    “怎么不见萧咏兰?”萧七桐扭头问一旁的丫鬟。
    这时候萧靖却走了过来, 道:“她病了, 说不来了。”
    难道是萧咏兰终于学聪明了, 怕了她了?
    萧七桐眼底眸光转了转, 从萧靖身上掠了过去。
    萧靖穿的一身黑色长袍。
    他难得有穿得这样宽松闲逸的时候,连带面上的不苟言笑,也都被柔化了许多,竟然显得眉眼带上了一分温情。
    萧靖似乎也注意到了她的目光。
    萧七桐眨眨眼,发现萧靖刚毅的面庞上, 竟然有一丝欣喜。
    “妹妹来了。”萧靖低声道。
    萧七桐点了下头。
    虽然她也不知道萧靖口中的“妹妹”, 指的是哪一个。
    旁边的萧三、萧四二人平日都较为畏惧萧靖, 这会儿哪里敢点头, 就抻着脖子瞧萧靖。
    一时间倒是只有萧七桐一个人应了。
    而萧靖并未生气,相反,面上的欣喜又多了一分。
    可见他口中喊的“妹妹”,似乎还真只有萧七桐一人。
    萧七桐心头飞快地掠过了一丝惊讶。
    她和萧靖的关系,有这样好吗?
    萧靖并不知晓萧七桐如何想,他吩咐身旁的小厮,去取了皮褥子垫在凳子上,这才让乐桃扶着萧七桐坐下。
    萧三、萧四二人见了这一幕,不免有些羡慕嫉妒。
    从前也没见过萧七桐与大哥关系如何融洽呀,怎么突然二人的关系便突飞猛进了!
    谁能想得到,萧七桐竟也有这样我百般受宠的一日?
    “你们该饿了,开席罢。”萧靖道。
    萧三姑娘倒是出声多问了一句:“父亲不来么?”
    “父亲公务在身。”萧靖口吻平和。他自幼老成,也分外明白萧家为何收他作养子,因而从未想要从萧家获得什么亲情。
    萧成待他,如待下属一般。
    萧靖也早就习惯了。
    那头萧三、萧四二人一齐松了口气。
    比起怕萧靖,她们更怕萧成。
    说来也悲哀。
    这萧家上下,竟是没有一丝亲情的味儿!
    此时丫鬟们先后上了菜。
    又上了热茶烈酒。
    茶香和酒香裹在一起散开,萧七桐动了动鼻子,突然觉得这辈子要活得更长久些、更健康些才好。
    将来,总要有个机会能尝尝酒才好。
    萧七桐闻着酒香,喝了两口热茶。
    然后便提起筷子吃东西了。
    她进食慢,这是身体所致,实在无法改变。
    然而萧三、萧四看着她的动作,却觉得说不出的优雅,反倒叫她们不敢当着萧七桐的用饭食了,生怕被萧七桐比下去。
    她们对视一眼,只好先将萧靖的生辰贺礼拿了出来。
    “这是给大哥的。”
    萧靖“嗯”了一声,令身边小厮收下了。
    随后低声道了一句:“辛苦。”
    听来倒是令人觉得生疏。
    萧七桐也不好再往后拖,她便叫乐桃拿出了砚台。
    等砚台拿出来,萧七桐才骤然想起。
    啊……因着砚台太便宜,连个装的盒子也没有。这会儿就这么光秃秃地拿个砚台在手里,是不是显得有些寒酸了?
    但那头萧靖似有所觉,已经盯住了萧七桐手里那巴掌大的砚台。
    那砚台通体漆黑。
    瞧着便像是上品。
    萧靖心想。
    萧靖心下有些感动。
    从前是他对这个妹妹疏忽了太多,如今他对她好起来,她便立即有所回报。可见七桐一颗心,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不堪。相反,应该是纯善玲珑的。
    “祝贺大哥生辰。”左右都已经这样了,萧七桐也不可能从哪儿再寻个盒子来。她便就这么大大方方地递了出去。
    她手掌小。
    又生得白。
    那墨黑的砚台托在掌心,像是随时都要承不起那道力,折了手腕似的。
    萧靖心下微动,伸手将砚台接了过来。
    面上明显有了一些笑意:“多谢七桐。”
    他将那砚台握在手中,翻转两下,道:“我很喜欢。”
    两相比较。
    态度差异实在非一般的大。
    萧三姑娘的脸色险些绷不住,当场垮下去。
    幸而她没有萧咏兰那样心思浅薄,将一切都写在脸上。只是心底忍不住酸酸地想,莫非大哥也是盯准了萧七桐将来的身份?
    可想一想,她隐约又觉得萧靖似乎并非这样的性子。
    可若不是这样,那又从何解释呢?
    难不成是大哥突然想要做个好哥哥,于是便挑中了萧七桐这个嫡女来培养兄妹之情?
    这太可笑了……
    这厢萧靖将那砚台放好,这才交给了身旁的小厮。
    随后他又忍不住出声:“近来身体如何?可要换个大夫瞧瞧?”
    原本萧靖并未注意过这样的事,毕竟萧七桐一直有大夫瞧着。倒是后头安王来府上一趟,送了些吃食给萧七桐。眼瞧着萧七桐什么也吃不了,萧靖这才反应过来,萧七桐的病久不见起色。
    她年纪尚小。
    却品不得世间滋味儿。
    那该有多难受?
    光是想一想,萧靖都觉得心底陡然蔓开一股微微窒息的感觉。
    萧七桐却细声道:“不用了。”
    萧靖一顿。
    “皇贵妃让御医为我瞧了。”
    萧三姑娘听见这话,登时便坐直了身子,甚至忍不住转头多看了萧七桐一眼。
    萧七桐有这样大的脸面?
    就连皇贵妃都请了御医给她瞧病?
    萧三姑娘一颗心跳得有些快。
    心底更是陡然拔出了一股艳羡、向往。
    多好啊。
    一旦成为人上人,就什么都有了。
    从前那位继夫人尚在时,萧七桐想要看病都难。
    如今却摇身一变,连给她看病的,都是御医了!
    那可是御医啊……
    这头萧靖面上的兴色少了些,他点点头,道:“既如此,那我便不操心了。”
    谁的医术能比御医更好呢?
    只是萧靖心头,难免有一丝失望。这会儿想要对七桐更好些,却都发现无从下手了。
    一顿饭很快吃完了。
    萧三、萧四二人不愿多留,便当先告辞了。
    等她们走后,萧七桐也准备离开。
    但萧靖却叫住了她。
    “你月钱不多。”
    说罢,萧靖拿了个荷包放在了她的手中。
    萧七桐愣了愣,掂量一下那荷包。
    约有十两银子左右。
    这是……花了一两银子,反得了十两银子的零花钱?
    她这是不赔反赚?
    萧七桐眨了下眼,收下了。
    不管萧靖打的什么算盘,钱她是从来不嫌烫手的。
    而且这个分量,也很讲究。
    十两银子。
    不多。
    不能被谁拿来说事,任谁瞧,都只是兄长给了妹妹一笔无足轻重的零花。
    既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那她干什么不收着呢?
    “回去歇息吧。”萧靖出声道。
    萧七桐点了头,带着乐桃走了。
    萧靖站在后头,目送着她离开院子。
    站了会儿,萧靖才又返身回去。
    他想着,不如改日问一问家中有妹妹的同僚,问他们都是如何对妹妹好的。
    他前头十来年实在没做过什么疼宠妹妹的行径,如今有心补偿,倒是无从入手。
    不如便花些心思,再琢磨琢磨。
    萧七桐回了院子里。
    她突地想起一件事来,于是转头问乐桃:“安王什么时候的生辰?”
    乐桃愣了愣:“奴婢……奴婢哪里会知道。”
    萧七桐“唔”了一声:“还有鸿欣郡主和单家姑娘什么时候生辰……还有皇贵妃的生辰……我都得问问。”
    上辈子,旁人都瞧不上她,对她满怀恶意,自然也就没什么需要她记着生辰,送上礼物的对象。
    但这辈子不同了。
    但凡对她释放过善意的,都该予以回报才是。
    安王府。
    江舜刚处理完手头的事务。
    王府侍女将泡好的茶,放在了他的手边。
    江舜却没有去拿茶碗。
    他隐约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事。
    他将那茶碗推得远些,然后翻动着跟前的书。
    忘了什么呢。
    他究竟忘了什么呢。
    江舜的动作突地一顿。
    只见面前摊开的书上,夹了一张纸。
    纸上画了个砚台。
    是了!
    江舜顿时想了起来。
    距离上回侍卫来说,萧七桐买了砚台,已经有好几日了。
    可……别说砚台了。
    就连萧七桐的影子都没见着。
    江舜拿起茶碗,启唇抿之。
    入嘴的茶,不知为何失去了往日的清香。
    江舜出声:“顾犬!”
    名为顾犬的男人,推开门大步走了进来。
    “主子!”
    “你去瞧瞧萧家。”
    顾犬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根据江舜的吩咐,老老实实地去了。
    就这么盯了一天。
    顾犬回来了。
    “都瞧见什么了?”江舜张开双臂,任由小太监为自己换衣裳,一边漫不经心地问。
    “五姑娘今个儿睡了三回,脸色瞧着不错。五姑娘还吃了份儿素斋,那萧家三姑娘还来寻五姑娘说话了,只是没说两句话,像是把自己给气着了,就走了……”
    江舜忍不住打断他:“本王问的不是此事。”
    顾犬愣愣道:“那是何事?”
    “……你可瞧见五姑娘的砚台了?”
    “砚台?”
    江舜忍不住扶额:“就前几日上集市买的砚台。”
    顾犬恍然大悟:“噢!”
    江舜这才平复了些心绪,盯住了顾犬。
    “那砚台,五姑娘送给萧家大公子萧靖了!”
    江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