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考试(女穿男)》第26章 三喜临门

    .
    >
    前些天,吕氏带着姜榆回姜家村,当天就回荷花镇了,倒是跟回娘家的小张氏错开了。
    董氏请了小张氏回娘家帮忙招待过来相看的女客,小张氏虽然心中对董氏不喜,到底是自己的堂弟相看,且她也很好奇,董氏那样一个什么都算计的人找什么样的儿媳妇。
    所以那天一大早,就让自家官人驾车牛板车带着她回娘家了。
    那户相看的人家是隔壁村的小娘子,只家中兄弟要成亲家里缺间房间,急着把她嫁出去,这姑娘也不是个安静腼腆的,自跟小张氏聊了起来。
    中午张家自然是准备了一顿好饭,杀鸡宰鱼,跟过年似的,小张氏只觉得自己一大清早跑过来一趟该尽的责任也尽到了,很不用跟家里客气,中午定然要好好吃一顿。
    那肉一上桌,她也不见客气,夹了吃,只那肉一进口,竟是感觉一阵反胃,干呕了起来。
    小张氏也是生过孩子的人,在场的她亲娘,她二婶,哪个不是老过来人了,一看就知道她有情况。
    只是他们张家村并没有赤脚大夫,平日生病了也是到姜家村看的,小张氏按耐着心情,等傍晚回姜家村,也不先回家了,让她官人直直驾车去了赤脚大夫家,一颗心七上八下,等那赤脚大夫给了她肯定的答案,她方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不怪她紧张,只她进门也有些年份了,虽然一进门就怀了孩子,生的还是双胞胎,但是到底是丫头片子,不是男丁。
    虽然小张氏平时常常觉得她亲娘薛氏重男轻女,只疼爱弟弟泳郎,但是她到底也受了影响,只觉得丫头不足以让她在老姜家站稳脚跟,生完大妞二妞,她已经四年没有开怀,心里已经有些着急,这孩子来得及时,虽未出生,已是得了她七分的宠爱。
    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地回家了,倒是正好和吕氏他们差了一会儿,没见上面,今儿也就是二郎回了一趟姜家村,他奶让他把这喜事说给他二叔一家听,姜柏也久违地来二叔家蹭顿饭,自己怕二叔又
    拉着他碎碎念,不敢多来。
    只他一来就被那飞行棋勾了魂儿,差点忘了这事。
    心想事成的显然不止小张氏,他们家刚吃过了晚饭,宋叔就来说,赵大郎来了家里。
    这倒是不常见,平日多半是芯娘自己一个人过来串门,赵大郎就算有来,也只陪着芯娘来,今儿倒是自己来了?
    很快赵大郎喜孔孔地进来了,他跟着他爹每天走街串巷卖豆腐,做生意的,最不能缺了脸皮嘴皮功夫,平时赵大郎就是一副精明样,如今却是傻乐,没眼看。
    他兴奋道:“今儿我娘煮了亲戚过年送的烟熏肉,娘子吃了就身体不舒服,请了大夫看了,说是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说来还要感谢三郎,给娘子带来了好福气,我可得好好感谢三郎。”
    他也不空口白牙地感谢,把老娘搁家里搜刮出来的适合小孩子的零嘴一股脑地递给姜榆。
    他跟娘子盼这个孩子盼了两年了,如今这孩子终于舍得来他们家了,娘子只说是年节那会儿回娘家三郎给她带去的福气,这个抱童子招福孕的说法也得到了他老娘的认同,家里两个女人都这么说,他也就信了。
    ——!
    大姐夫,很不必如此,其实主要还是你自己够努力,跟我可没关系。
    要按这说法,那大姐每回回姜家村都抱她呢,咋滴才怀上哩。
    但是显然赵大郎的这个说法,没人反驳,吕氏也没阻止大姐夫给自己零嘴的行为。
    姜榆默默接过零嘴:受之有愧啊受之有愧。
    赵大郎乐呵呵道:“如今娘子在家休息着呢,打发我过来跟二叔家说一声,赶明儿娘子再来串门。”
    吕氏忙道:“不用这么折腾,赶明儿我带着三郎去你家串门子,让芯娘在家好好呆着等我们去就是了。”
    芯娘这可是头胎,且还没过头三个月,小心为上。
    赵大郎听了也不假客气,比起那些虚的,他更在意自家娘子的安全:“那我回去一定跟娘子说,在家等着二婶儿和三弟来家里做客。”
    想到铺子里还有些个工具还没清洗,这活倒也不累,往常娘子也帮着清洗,只现在到底不同,不能再让她动手,就怕她是个闲不住的,忙想着回去把活给干完,忙道:“如此我就先回去了,家里铺子还有些活没干完。”
    吕氏见赵大郎匆匆回去了,笑道:“这大侄女婿和芯娘感情可真好,都成亲两年了大侄女婿还对芯娘如此紧张,芯娘是个有福的。”
    要她说,以前她还觉得芯娘嫁给赵家,有些低嫁了,凭着自家官人的身份,大侄女再往高点嫁也不是不行。
    茵娘倒是攀上了一门好亲,只这过日子,自己舒坦才最重要,这两年她在旁边冷眼瞧着,芯娘把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哪会回姜家村,那赵大郎不是以她为重?再说在这镇上住着,芯娘家里开着豆腐铺子,还能时不时过来自家串门,想来和家里的婆母相处得也和睦,不然哪能如此自在出来串门子。
    茵娘家确实重规矩,她家女眷轻易不出门,茵娘自嫁到了镇上,离她家近得很,却压根就没来她家串过门子。连三郎刚来那会儿她一个做姐姐的也没来看过。
    …
    这人就是经不起念叨,昨儿个吕氏才在心里想着这茵娘嫁人后从来没有上过她家门,今儿下午午睡起来小红就说茵娘和她家婆婆来自家做客。
    茵娘的婆婆陈氏倒也不是个难相处的人,最是和善不过,不然当初他们吴家上门求亲,依着姜锋和张氏的性格,也不是那等子嫌贫爱富的人。
    茵娘性格跟张氏一般,小白兔似的,要是婆婆难相处,铁定被欺负死,所以他们打听了陈氏的性格,才放心把闺女嫁过去。
    这姑娘家出嫁,官人在外打拼,有时候婆婆和善不和善比官人有没有出息还重要,毕竟出嫁了,整日家只能呆在后院。
    要是婆婆性格刁钻,只能靠着熬了,哪天把婆母给熬死了,方能翻身做主人,只那有什么活头,那得是至少十几年的事,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几年呢?
    只吴师爷在县城看惯了县令大人那等人家的规矩,到了自己家里也学了起来,所以对于女眷出去串门到底不喜,只觉得妇人家不该见天地抛头露面,因此陈氏和茵娘倒也很少外出,如今来他们二房做客,真是稀客。
    吕氏打一进客厅,那陈氏正和茵娘说笑,婆媳俩看起来倒也和睦,只这茵娘有些天没见,脸色看起来竟然有些苍白。
    吕氏忙打了招呼道:“茵娘这是怎地了?怎么脸色看起来如此不好?”
    莫不是病了?可是病了不在家好好养养?如此贸然出来要是再着了凉可怎么办?
    茵娘还没回答呢,她婆母陈氏笑道:“那就是咱今儿上她二婶家的原因。”说着笑着拍拍茵娘的手:“今儿可叫她二婶儿知道,我儿茵娘是个争气的,进门才几个月就怀上了。”
    陈氏平日最是依她官人的话,她官人让她少出门,她这几十年来除了必要的交际,轻易不会出去跟以前的姐妹们聚会。
    今儿个她原本也不想出门的,儿媳日常也最是听话,自己让她少出门,她就不出门,只今儿儿媳诊出有孕,说是想过来她二婶家坐坐。
    到底她难得提出要出门,如今又是他们吴家的大功臣,自己不好不让她出门,可又怕她出来了乱说话,自己到底不放心,就跟着来了。
    她和官人生了三个孩子,只有吴大郎一个儿子,两个闺女都只到了要出门子的年纪,还没有孩子,所以茵娘肚子里这个是她的头孙,她自然重视。
    要说他们家,整个荷花镇就几个秀才,在县衙当差的更是只她官人一个,他们家原本也能在县城结门亲,指不定还能再往上一步,从此在县城扎了根。
    怪就怪在她家大郎太过于不争气,读书不行,整日家无所事事,最后只能指着他爹在县衙里找了份捕快的差事,在亲事上倒是高不成低不就了。
    最后还是官人说他以后退下来了,他们家还是在荷花镇过活,很不必在县城接亲,结了以后他退下来,就得整日看亲家的脸色。
    不如直接在这荷花镇上找,只其他几个秀才都没有合适的闺女,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了这姜秀才的侄女。
    要说她本身对于茵娘,自然是满意,陈氏自己性格就比较软,要是有个泼辣的儿媳,她也受不了,比她更软的茵娘倒是适合她。
    只是家里那个孽障,长大了就变成跟他爹一样的德行,茵娘多好的一个小娘子,又温柔又听话,若是大郎肯跟茵娘好好过日子,这日子还能差?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平日里官人和儿子一回来,儿媳不见高兴,只见害怕,这样的情况,她还有什么不懂。
    |各种黑科技软件,破解软件,好玩的软件,尽在微信公众号:;有你想要的一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