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劣质好色系统》第37章 全面开战(求收藏)

    张鲁喜得三位荆州籍文官相投,尝到甜头,又开始打起荆州武将的主意来。
    几人共聚一堂,张鲁道:“听闻荆州除了文人名士众多,良将亦是不少,如黄忠、魏延、文聘者,皆为上将之选。”
    邓义打着哈哈,笑道:“主公得我三人相助来投,又打起荆州武将的主意来,只怕是要把那刘景升活活气死哦。”
    张鲁被道出心中所想,有些不好意思。
    邓义接着又道:“我等三人虽居住荆州,或曾在荆州任职,但主公相招之时皆为白身,说来也就来了。只是主公所说这三人,文聘是刘景升之大将,镇守荆北;黄忠身居中郎将之职,驻守长沙;这二人必不会弃刘景升而向汉中!至于这魏延,我虽在荆州日久,却是未曾听闻过此人。”
    张鲁听邓义分析始末,这才明白并非自己王霸之气大发,引得天下英雄来投;也不是蔡邕一副‘飞白体’书法就拉拢了人才,而是这些人本身就要出世,双方一拍即合罢了!
    张鲁被泼了冷水,起身对三人行礼道:“先生之言极是,倒是鲁得意忘形,小噓天下英雄了!”
    三人也起身同时回礼,表示并不介意。
    张鲁继续道:“文聘我是没有办法,不过黄忠和魏延我倒是有一法,或可招揽来益州就职。”
    “愿闻其详。”邓义道。
    “据闻黄忠有一独子名唤黄敘,自小体弱多病,黄忠多为其病徒劳奔走,然终不得其法,如今只怕已是时日无多。若我能将其治愈,不知可否换得黄忠投效?”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若能如此,倒也事有可为。只是主公难道真如传言那般神仙下凡,能治百病?”邓义觉得不可思议,众多名医都不能治好的病,你张鲁能治好?
    “哈哈,虽无十成把握,倒也可以一试。”张鲁笑道:“我有神药两剂,那位先生原因去长沙辛苦一趟?”
    “属下愿往。”一直未开口的向朗起身道。向朗新投张鲁,寸功未立,正是出力之时,再加上久居襄阳,对荆州各地也是十分熟悉。
    “如此有劳先生了。”张鲁对向朗说完后,又对邓芝道:“不知先生能否为我前往襄阳一趟,招揽魏延?”
    邓芝连忙起身,行礼道:“属下年少识浅,不敢当先生之名。愿为主公效劳。”
    至此,向朗带着一瓶止咳糖浆,一盒九位羌活丸,一封书信赶往长沙;邓芝带着一柄精钢刀,一身中郎将服饰印信,一封书信赶往襄阳。
    ~~~~~~~~~~~~~~~~~~~~~~~~~~~~~~
    张鲁自4月和蔡琰大婚后离开南郑,如今一晃便到了9月下旬,仔细算来已长达5个月之久。
    此时正是秋收农忙时节,张鲁一行来到田间,查看今年收成。
    虽说上庸等地今年已开始试种汉中提供的新粮,但因战乱数月,荒废农耕,收成却是极差。
    张鲁盘算着是否应该到荆州买些粮食,或是下一次和蒯氏交易以粮食为主,这时八百里加急文书居然赶来了田间地头。
    “报.....”
    张鲁接过,展开公文:“秋收刚过,庞羲、邓贤、冷苞再次起兵六万,向阳平关而来;杨怀、高沛也同时在东响应,从汉昌起兵两万,往米仓山而来;另据传刘璋亲自从成都起兵三万增援庞羲。”
    这厢张鲁刚看完文书,还来不及多想,那厢贾诩随从又飞马来报:和上庸郡一座大巴山相隔的刘璋部下赵韪,在巴东集结兵力两万余,隐隐有北上之势。
    张鲁听得消息,心中大叹:好家伙,好大的阵仗,刘璋这家伙居然亲出,合兵十三万兵力向我而来,这恐怕已是刘璋能自由调动的所有兵力了吧!
    刘璋疯了,刘璋真疯了!
    张鲁快马赶回上庸与贾诩商量对策。
    贾诩道:“刘璋来势汹汹,倾巢而出,更是亲自前来,其预与我决战之心可见一斑。”
    “不错,如今刚过秋收,粮草充足。又是天干时节,道路易行,我军该如何应对?”
    “若是在平原地区,兵力相差悬殊,这仗也就不用打了。不过汉中之地易守难攻,我军占据有利地形,补给又近,只要能坚守数月,待对方兵疲将乏撤退之时,悍然出击,必能有所获。到那时,若能取得大捷,或一战而定益州也不无可能。”
    “防守反击。”张鲁简单归纳道。
    “对。危机背后未必就不是机会!”贾诩深谋远虑道。
    “好。”张鲁拍着大腿站起,斗志昂扬道:“定叫那刘璋有来无回,饮恨益北。”
    “如今主要战场还是在汉中阳平关,主公该早日起兵回还,以稳众心。”贾诩也跟着站了起来,道:“上庸有兵力一万五千,只需留下万人与诩,定能为主公守得一郡平安。”
    “如此有劳先生了。”张鲁对贾诩深深一揖,托付道。
    次日,张鲁便带着亲卫营两千、弓步兵五千往南郑出发。
    大军行程缓慢,张鲁在途中便开始布置发出一条条命令:
    升裨将军、兵曹从事徐晃为横野将军、继续领益州兵曹从事一职,统兵三万防守阳平关一带,下辖中郎将段煨等人。
    着军师中郎将法正参赞军事,共守阳平关。
    升征南中郎将杨昂为裨将军,统兵五千继续镇守米仓山。
    两部作战方针皆为:坚壁清野,只守不攻,将敌军挡在防线之外。
    升点军司马孟达为裨将军,继续总督四方粮草。
    升中尉张卫为中领军,率本部七千人马留守南郑,接应四方。
    升帐前校尉鲁源为帐前中郎将,在南郑征召兵马五千。此时鲁源伤势已复,留守于南郑。
    至于上庸方面早已交给贾诩全权负责,有杨任相助,张鲁还是比较放心的。
    至此,刘璋合计兵力十三万,张鲁合计兵力近六万,双方沿着阳平关、米仓山、大巴山一线即将展开大规模战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