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劣质好色系统》第19章 段煨说贾诩

    话分两头。
    张鲁快马先回潼关,段煨领着军队,押着辎重,三日后也赶到潼关。
    至此,潼关新添了生力军,增加了粮草,让张鲁心安不少。
    天色将尽,两厢收兵回营。
    张鲁带着两瓶茅台来到段煨营帐。
    此时段煨正在吃晚饭,张鲁进门便打着哈哈道:“忠明果然是国之良将,今日一战尽显英雄本色,张鲁佩服、佩服。”
    张鲁在段煨来到关上时,为缓解守军压力,让了一半城墙给他防守。
    段煨起身行礼道:“刺史大人过奖了,煨实不敢当良将之名。战战兢兢,今日总算是未出纰漏。”
    “不必过谦。我对忠明治军之能早有耳闻,只恨不能早几年认识将军。”张鲁客气道。
    “煨对刺史大人亦是仰慕许久。大人,这边请。”段煨客气的将张鲁迎到上座,并吩咐军士另置一席。
    “何不拼席对酌,更显畅快?”张鲁道。
    段煨又客气了一番,命军士将两席合至一处,二人分别坐下。
    张鲁居上位,段煨居下位。
    这倒不是喧宾夺主,而是地位使然。张鲁官职本比段煨大了许多,且有献帝诏书言明主次关系,那么在护卫献帝东迁这项军事行动中,张鲁便是段煨的顶头上司。
    张鲁一边打开茅台,一边道:“军中原本禁酒,但今日见得忠明排兵布防之能,见才心喜。咱们就小酌几杯,以免耽误守城大事,待来日无事,你我二人再不醉无归。如何?”
    张鲁此番言行,招揽之心已若隐若现,段煨自能感觉一二,不动声色道:“大人此言极是。”
    张鲁也不急切,给两人各倒上小半碗,笑着抬手道:“此酒极烈,正可抵御冬日严寒,请!”
    段煨听得酒烈,端起酒碗只小酌一口,回味良久,才喜道:“大人这酒......”
    “这酒如何?”
    “这酒.....,末将也不知该如何描述。只是醇香清澈,饮下后回味无穷,莫不是瑶池仙酿?”
    张鲁端起酒碗喝了一口,打着哈哈道:“若说是瑶池仙酿,倒也使得。”
    两人如是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讨论起酒中事情来,谁也不提招揽之事。
    酒至半酣,两人因都较节制,却也只喝了半瓶。张鲁言道:“今日便喝到此处吧!”
    “末将遵命。”段煨正色行礼道。
    “忠明不必如此拘礼,此虽在军中,却也是在宴上。”张鲁从一开始始终保持着微笑。
    “是。”段煨却不敢真不拘礼。
    张鲁无奈,摇头笑道:“今日还有一事,需托你去办。”
    “大人尽管吩咐。”
    “听说忠明有一同乡,才高八斗,名冠天下,姓贾名诩字文和。我在汉中时,便已仰慕多时,只恨未能一见!”张鲁作痛惜状。
    “大人的意思是?”段煨搞不明白张鲁为何提起贾诩,试探问道。
    张鲁将未开封的一瓶茅台推至段煨身前,从怀中摸出一封信来放至酒旁,道:“劳烦忠明将此酒赠予贾文和,代述我之仰慕之情,若能一见,死而无憾!”
    “定不负大人所托。只是如今战事纷乱,却不知文和在何地?”段煨为难道。
    “城下,贼军东南方向大营。”
    今日,张鲁用高倍望远镜将对方为首人物都瞧了个遍,凭借旗帜、穿戴、年龄确定了贾诩位置,不过却始终没有找到李傕踪影。
    “李傕军中?”段煨惊讶道。
    “正是。”张鲁又递上一物,道:“凭此印信可自由出入我军城门。”
    段煨忐忑接过印信,原来你是有备而来,连这都准备好了!
    ~~~~~~~~~~~~~~~~~~~~~~~~~~~~~~~~~~
    三更时分,段煨带着两名亲随易容换装,摸至贾诩大营。
    两人见面,互道别来之情后,段煨将信和酒交给贾诩。
    贾诩于灯下展开来看。看完信,面无波澜道:“忠明观那张鲁何许人也?”
    段煨正色道:“此人恐不简单,或将大有所为:
    之前在定城之时,民间便有传汉中粮食可亩产千斤,关中百姓如有愿往汉中者,可衣食任取且不收分文。此为获得民心、赚取民望。
    陛下东迁,救陛下于水火之中,且自愿断后。此为获取朝廷认可。
    汉中富庶,人口繁多,又未经兵灾之祸。此为资本。
    如今官拜益州刺史,大可名正言顺兼并益州。此为发展之路。
    张鲁本人更是道法通神,可于千里之外取敌首级。此为武勇难敌。”
    贾诩呃首道:“忠明倒是看的明白,只是少了说了一条。”
    贾诩看了眼段煨询问的眼神,反问道:“忠明可知信中所书为何?”
    段煨猜测道:“尽述对先生仰慕之情?”
    “只字未提!”
    “哦?”段煨骇然,不是说仰慕已久,朝见可夕死么?
    贾诩不再卖关子,直接道:“张鲁在信中分析了天下大势,天下英雄。”
    “如何说来?”
    贾诩放低声音道:“信中具言汉室难兴,诸侯必起,需得一雄才伟略者不能匡扶天下。而他愿做成此人。”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志向。”段煨倒吸一口凉气。
    “不仅如此。信中还言关东诸侯属曹操、袁绍、刘表、刘备四雄最强,而四强中又以曹操为首,其他三人终将被其所灭;至于其他诸如吕布,袁术,公孙瓒等皆为土鸡瓦狗耳,刘璋、马腾、李傕等更是只字未提!”
    “先生认同他的看法?”段煨觉得不可思议。
    “基本认同。只是这刘备不在我关注之中,知之甚少。”
    “先生既和刺史大人所见略同,何不弃了李傕,共成大事?”段煨高兴道,这说客当的也太容易了吧!
    贾诩略作思索道:“忠明回去可对张刺史言,我已同意信中之事,不日便引兵来投。”
    ~~~~~~~~~~~~~~~~~~~~~~~~~~~
    信中所述之事,贾诩只对段煨讲了一半,而另一半才是他愿意投靠张鲁的真正原因:
    先生年近花甲,而居无定所,终日徘徊于流寇之间,于国于家于身又有何益?
    李傕虽敬重先生,然却终是猜忌大于信任,先生何不早去?
    关西诸侯皆无能成大事者;关东诸侯,曹操麾下已是人才济济;而袁绍又非容忍之辈;至于刘表,守土有余进取无力。
    唯有汉中百废待兴,人才匮乏,我之望先生犹如鱼之望水。先生何不早来,共图霸业!
    (“求鲜花”、“求收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