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劣质好色系统》第17章 益州刺史据潼关

    话说杨彪建议封赏张鲁为益州刺史,献帝感觉莫名其妙。
    自改制以来,刺史、州牧基本上都是同一人担任,或同一人先后担任,却无两人同一时期担任同一州之先例。
    现已有益州牧刘璋,何必又设益州刺史张鲁?
    杨彪向献帝行了一礼,解释道:“那张鲁之名,臣有所耳闻,其在汉中自成势力,多有不服益州牧管辖,两人年初更是大战过一场。”
    献帝对此事倒是不知。成天担惊受怕,那有心情去关注诸侯之间的小争斗。
    杨彪继续道:“想那刘焉、刘璋父子,虽贵为汉室宗亲,却不思报效陛下久矣。关东十八路兵马讨伐董卓,他们充耳不闻;李傕、郭汜二贼劫持陛下,为祸关中,他们置之不理;陛下东迁,更是不见其前来护送。另有刘镇南(刘表)弹劾刘焉僭越天子仪仗之事,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陛下何不用这张鲁反制那刘璋?”
    献帝深意为然,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
    少倾,张鲁去而复还。
    其带来诸多物事,衣服、饮膳、用品一应俱全,更是特别拿出一个圆筒献于献帝。
    献帝自小在宫中长大,虽多受磨难,但稀奇古怪物品却是见过不少,唯独不认识此为何物。
    献帝开口问道:“爱卿,此为何物?”
    “此物名为万花筒,从小孔看去可见一副图案,扭转筒壁,可换为另一副图案,再次扭转,图案又不相同。”
    献帝按张鲁所说看了半响才放下,惊喜道:“此物果然神奇,小小筒内竟含诸多变化。”
    “此物虽然奇妙,却是小道之物,仅供陛下以解舟车劳顿之乏。”张鲁解释道。
    “爱卿有心了。”献帝稍作正色道:“张鲁上前听封。”
    “微臣在。”张鲁拜服于地。
    “朕封你为平南将军、关内侯、领益州刺史。”献帝居然临时改了杨彪建议,把原本拟定的杂号讨逆将军改成了平南将军。二者之间差距颇大,看来这万花筒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小。
    想想也是,这年头能把他真正当成皇帝的人已是不多,千里迢迢跑来护驾、献宝之人更是寥寥无几,这无疑让献帝或多或少有些感动。
    “谢主隆恩。”张鲁大喜过望,本打算来捞点好处也就算了,没想到却得了这天大收获。
    平南将军、关内侯也就罢了,这在张鲁的预计之中,但这益州刺史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朝廷公认的益州刺史,张鲁原是想都不敢想的,凭他区区汉中之地,如何当得此职!
    有了这个封号,好处极多。
    其一、级别上和刘璋基本已是平级。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忌惮背主之名,就算倒攻反算拿下益州,那也是有着一面正义大旗可用来做诸侯兼并的遮羞布。
    其二、人的名,树的影。招揽人才方面也比之前容易了许多。
    ~~~~~~~~~~~~~~~~~~~~~~~~~~~~~~~~~~~~~~
    是日,傍晚时分,原董卓旧部段煨引一军带着隆重的礼仪前来供奉献帝。
    第二日,大军正启程向潼关进发间,国戚董承又带着一队人马前来护驾。
    二人皆是态度躬谦,殷勤至极,让献帝百感欣慰,大赞二人忠臣。
    于是献帝忧愁尽去,以董承为右队,段煨为左队,张鲁为后对,杨定为前队,自与百官居于其中,向东进发。
    大军拖沓,行一日路程才至潼关。
    突有后方探子来报,言李傕收编了郭汜残部,率轻骑追击而来。
    献帝急招百官及四将商议。
    张鲁挺身而出,道:“李贼贼心不死,还欲前来劫驾。臣不才,愿率部以潼关天险抵挡李傕,誓叫其不能越过潼关半步。”
    “张将军武勇,然则李傕人马数万,而将军挥下不过区区三千,虽有潼关之险抵御关西铁蹄,然则外无援兵,内缺粮草,又能抵御几时?”太尉杨彪担忧道。
    张鲁思索片刻,杨彪所言也属实情,于是道:“今曹操在山东,兵强将广,可招其入朝,已辅陛下。臣逝死在潼关拖住李傕,陛下可行至洛阳,与曹操汇合。”
    献帝对于这个方案倒是认可,于是将董承、杨定、段煨部粮草大多留与张鲁,任由他在潼关构建防线,而自己则连夜向东出发。
    张鲁部队开进潼关,开始连夜修缮关城。
    第二日,李傕前部数千骑兵赶到潼关,见张鲁部军容整齐,已有防备,又缺乏攻城器具,便停了下来。自有人飞马报予李傕而去。
    中午时分,李傕亲率大队步兵赶至,却是隔得老远不敢靠近,只遣其侄李别上前问话。
    张鲁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李傕定是听说了郭汜死因,有了防备不敢冒然上前,想要狙杀几乎已是不再可能。
    李别上前喝道:“何方贼子,胆敢劫掠天子,阻挡大司马车驾?”
    “乱臣贼子,休得噪舌,速让那李傕前来受死。”张鲁想激李傕上前,连名号都不愿报。
    “狂妄之极,待我打破关城,定叫你等鸡犬不留。”李别大怒。
    “你不行,还是速速退下,唤你父亲前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张鲁轻蔑道。
    李傕本是李别伯父,张鲁非要说成是他父亲,其目的无非还是想激李傕上前。
    两军对阵,话无好话。
    李别气得半死,不再做口色之争,挥兵开始攻城。
    张鲁也不多话,故伎重演,一杆黑洞洞的枪口已瞄准李别。杀不了李傕,杀杀他手下部将也是不错,至少能让他有所忌惮,拖延时间。
    毫无疑问,李别应声而倒。直到死的一刻他都没闹清楚,为何明明身在一箭之地之外,却会被一颗铁蛋击中脑袋。
    李傕在后军见得前方情况,心里大呼庆幸。他本就是深信鬼神、巫术之人,自从收拢郭汜残部得知献帝营中有一会使妖法之人,便处处小心,时时提防。如今更是亲眼所见,再不敢屹立马上,找来士兵衣甲伪装起来。
    惊魂稍定后又想到:妖法果然厉害,但其作用无非一人,我有几万大军,若是蜂拥而上,他又能奈我如何?
    想到此处,李傕再不派将领出头,只顾指挥兵马攻击潼关。
    张鲁奸计难以得逞,无奈之下只得用雷石、滚木、箭雨御敌。待对方攻城急切时,便拿出机枪吞吐火色,倒也唬得李傕不敢全力攻城。
    此也非张鲁不肯出力,实为机枪和子弹都很珍贵。机枪如果坏了张鲁自己并不会修理,会修也没地方买零件去;另外就是一个生存币只能买1个机枪弹夹,也就是20发子弹,根本经不起消耗。
    由是,一方人多势众不善攻城;一方武器先进又有关城之利。战争竟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持久对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