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第19章 大风歌

    晨曦的微光从东方泛起,长安城的暮鼓声也随之响起。
    这座新生的大汉帝国首都便缓缓从梦香中醒来。
    张良没有去未央宫的前殿,而是直接被太监领至前殿西宫的宣室外。
    这里是刘邦日常起居之地。
    自三年前叔孙通制定朝仪礼法之后,当今天下,大汉上百名臣子当中,也只有张良、樊哙、卢绾三人有资格被直接带到宣室面见刘邦,足可见其殊荣。
    很快刘邦便被伺候着梳洗打扮完毕,等候在外的张良也被唤进了室内。
    刘邦今天穿着一身玄色金龙服饰,一见张良,便笑呵呵地道:“子房这几日都未来上朝,怎么今日一大早就过来了?”
    张良躬身施礼道:“臣,拜见汉王,今日早来,是因为臣前日见到了一个人,特来奏明汉王。”
    “哦?什么人能惊动子房一大早就来见朕?”刘邦继续笑道。
    “燕枝当年离世前所交代的故人。名曰,陈耳。”张良恭敬地说道。
    刘邦浑身一震,脸上的笑意顿时不见了,皱眉道:“他人在哪?”
    “就在宫门外,臣的车驾上。”
    “子房能确定他就是燕枝当年交代的人?”
    “臣已确定。”
    刘邦眉头轻蹙,嘴角微微上扬,语调也重了几分:“快快召来觐见!”
    
    这是易承第一次来未央宫。
    未央宫很大,非常大,咸阳城周回一千二百步的皇宫恐怕都不及未央宫的十分之一,这里视野极为开阔,每一栋亭台楼阁间都相距甚远,听说这座宫殿是汉王七年,丞相萧何在龙首原上划了上万顷土地,并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估摸着算了算,这座汉朝宫殿,恐怕比六个紫禁城还大。
    实际感受下来,确实是一座非常大的宫殿,而且还非常新。
    未央宫地处长安城西南龙首原,东边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北边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西边则是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北面则是宣室、椒房殿、后宫的居所,以及沧池、渐台这些皇宫池苑等,在全宫正中则是前殿,也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
    这里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也是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想当初未央宫监造而成时,刘邦平叛归来,正好验收,看到未央宫宏伟壮丽,十分奢华。不禁责备萧何,“天下混乱苦战数年,胜负未知,建造如此豪华的宫殿,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萧何答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以加也。”
    这话可太有水平了,简直就是下属回答领导的标准答案,翻译过来就是,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才有机会建造宫室。况且天子占有四海之地,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天子的威严。建造得壮丽一些,可以叫后代永远无法超越它。
    果然,刘老三听到这个回答心情大悦,心安理得的住进了这所宫殿。
    跟着一个戴着黑色高帽的太监,易承一路穿过长长的青石御道。
    御道每隔三米就站着一名持戟的护卫,同百年前相比,这些军卒的穿着形式变化很大。
    易承记得战国时期的军卒大多穿着深衣,外着藤甲或是皮甲,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
    而经过了秦朝的一统之后,军卒战甲多向青铜甲胄转变,而汉随秦制,这些军卒全都穿着有绉纹的赤色禅衣,下穿裤,肩披青铜铠甲,头戴平巾帻外罩青铜武冠。
    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个个满脑青铜袋疙瘩的佛祖。
    这些人一个个身强体壮,站姿挺拔,目不斜视,易承注意到,他们的胸口和肩上,都有着圆形的徽章和袖标。
    这玩意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
    这些都是自己当初在沛县组建保安团时弄出来的。
    目的是为了日后方便给军队分级和管理,没想到在大汉夺得天下之后,刘邦把他设立的军队徽章和袖标制度给保留了下来。
    虽然徽章和袖标的图案发生了改变,可本质上这些东西还是易承发明的。
    又一次影响了历史,也亲眼见证了历史,这让易承颇感自豪。
    跟着太监走了一炷香的功夫,易承才走到未央宫正中的前殿。
    顺着台阶朝上走,未央宫的前殿大门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未央宫比后世紫禁城的金銮殿要大两倍不止,易承很疑惑这个时代的工匠是如何造出这么大的宫殿,在没有混凝土和钢筋组合的时代,只用木质的榫卯结构,就建造如此庞大的建筑,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一进大殿,易承就看到坐在大殿高台上的刘邦。
    不得不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当年流里流气的刘邦,如今穿着一身玄色右衽直裾的朝服,一身黑袍绣着金龙,头戴金色疏冕,脖子上挂着一大块龙纹玉佩样式的东西,锦衣玉带的独坐在大殿高台的龙椅上,还真有几分皇帝相。
    只是他的模样明显苍老了许多,即便相隔有些距离,还是能看到他的鬓角已经有了白发。
    张良此时也站在高台下,见易承在看他,还朝易承眨了眨眼。
    “启禀汉王,陈耳已带到。”带路的太监先是作揖行礼,随后对着高台上的刘邦说道。
    刘邦摆摆手,太监便下去了。
    “你叫陈耳?”刘邦问道。
    易承却没有回答刘邦的问题,反而清了清嗓子,随即朗声颂道:“大风起兮~云飞扬~”
    此言一出,殿下的十来名护卫似乎对易承如此无礼的举动颇为恼怒,纷纷转过头对着易承怒目而视,只等汉王一个命令,就将易承擒住任汉王处置。
    可刘邦却没有动,也没有说话,他脸上的表情似乎很精彩,像是期待,又像是纠结,最后还像是松了口气。
    为了这一首大风歌,他也等了快有十年了吧。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对着大殿下的易承缓缓说道。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易承抬头看着刘邦,答出了这最后一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