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第102章 拜谒骊山宫!(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查找最新章节!
    信封是秦国现如今最常见的黄纸信封,不过印在上面的封缄火漆却有些独特,火漆上的印纹乃是四朵祥云围绕着三个圆环的图案。
    将火漆撕开,取出信封中的信纸,一股桃花的清香顿时扑面而来,易承坐直了身体,展开了这张信纸。
    信纸上的篆书字迹很工整,一笔一划皆有古韵。
    “五月丙寅,尊君拜问,与君一别,已有半月,门中母尊知晓公子,特盛邀公子入山门拜谒,若公子得闲,可凭此信去咸阳悦来楼,交予门卫,自有宫人领路,伏地拜请,叩首白。”
    一封来自骊山宫的邀请函。
    从第六世重生为孟文,到如今第九世重生为李长安,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
    而他现在却能与跨越了大半个世纪里他一直有所耳闻的女子见面,不知是命运的奇妙安排,还是重生的巧合。
    久仰的骊山老母秦伶,如今终于得以有机会见面,易承心底甚至还稍微有些小激动。
    没有犹豫,易承当天便命人去采购了一些粮食布匹作为礼物,第二日一早,就乘坐马车,带着一车的礼物去了咸阳城的悦来楼。
    只是将信封递给了悦来楼院门口门卫,门卫二话不说,就进去通禀了一声,不多时,就见一名身穿曲裾窄袖青色锦衣,脸上戴着黑色面纱的女子从悦来楼中走了出来。
    “公子乃是监作间监吏李长安?”
    “正是在下。”
    “骊山宫严禁外人进入,公子既已接到邀约,便只可一人前往,不知公子可同意?”
    易承皱了皱眉,“只带一名家仆也不行么?”
    “此乃我山门规矩,还请公子见谅。”
    “那好吧。”易承无奈地耸耸肩,“可我还备了一车礼物...”
    “我可代为公子驾车。”黑纱女子淡淡地说道。
    “嗯...入乡随俗,既然是山门规矩,那就按照规矩办好了。”易承朝车辕上的徐福使了个眼色,“徐福,你去将作监一趟,告诉蔡任他们,我这两日前去骊山宫拜谒,让他们正常督促那些尹工冶炼打造,还有,常平县的十里之地,我不在的时候,记得去帮我盯着,莫要让人轻易收割那些小麦粟米,等我回来,还要选种。”
    “属下知晓。”徐福皱了皱眉头,“不过公子,您真不打算带人前去?...”
    “嗯,既然这位姑娘可以驾车,就不用带人了,估计我此行也不会前去太久,若是回不来,我会寄信回庄安排事宜。”
    “谨遵公子之命。”见易承已经决定,徐福就跳下了马车,将马绳交到了黑纱女子手中。
    黑纱女左手接过马绳,右手在马背上一撑,只是轻巧的一个翻身,就跃上了马背,看得出也是一名练家子。
    易承攀上了马车,待他在车厢中坐好,黑纱女就甩动了一下马鞭,马车便被两匹马拉着朝城东门一路奔行而去。
    马车行驶的很快,不消一炷香的时辰,就已经出城,行驶在咸阳城外的官道上,道路两旁都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此时正飞快的向后倒去。
    “不知姑娘如何称呼?”坐在马车中的易承出言搭讪道。
    “我姓淳,名尝芳,公子叫我尝芳便可。”
    “原来是尝芳姑娘,不知今日一见,尝芳姑娘为何会待在悦来楼中?”
    “悦来楼乃是我骊山宫的产业,我负责打理。”淳尝芳惜字如金地说道。
    后面易承又问了一些问题,可淳尝芳却不再继续回答,而是让易承自己去问宫主。
    “话说你们骊山宫既然在咸阳城中有产业,可为何还在隐居在骊山的偏僻之地?”
    “此事我不知晓,公子可以询问宫主。”
    ...
    “你们骊山宫难道打算一直待在山中吗?”
    “此事我也不知晓,公子可以询问宫主。”
    ...
    “敢问骊山老母秦伶如今有多大年纪了?”
    淳尝芳想了想,“大概七十多岁,具体的我并不知晓,待公子见到宫主时,还是当面询问吧。”
    易承发现了,这个黑纱女子一问三不知,不像是真不知道,反而有些像是存心不想告诉他而已,便不再自讨没趣的提问,闭眼在车中假寐。
    马车连续行了两个时辰,已至城外六十多里,淳尝芳把马车停了下来,给马匹喂了些水,然后便调转马头,将马车转到一条山道上。
    这条山道宽约一丈,刚好能容纳两辆马车上山下山,看到那些铺设的新石板,感觉这条山道似乎刚修建完没有多久。
    马匹之前跑了很远,在山道上,马车行路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马这种动物,在平原上狂奔是好手,可拉着物资上山却相当要命。
    好在骊山的这条山道被人休整过,而且修建这个山道的人已经知晓了登山的车需要拉长登山路程来降低爬坡带来的困难。
    在弯曲的山道上,马车一圈又一圈的靠着绵延的环山道一点点爬上了山坡。
    好在骊山本就不高,山道虽然长,可陡坡也较少,爬起来倒也不算非常费劲。
    “这山道是你们自己修的么?”易承随口问了句,本来都没打算得到回答,忽然听到淳尝芳说道:“正是,为了方便从山外运送些屋子进山,我父亲便带着骊山宫的门人,用了十二年时间,修建了这样一条可以将马车直接连通到山门的山道。”
    “如此崎岖的山麓,还能修建出这种平滑的山道,令尊确有大才。”
    听到易承的称赞,淳尝芳摇了摇头道:“我父亲虽有才华,可惜修建的这些山路只能隐没在这深山之中,还是没能像爷爷那般受万人敬仰,这也是他临终前最为遗憾之事。”
    “节哀顺变,不知令尊的父亲是...?”
    “淳于髡。”
    “......”
    .......
    骊山宫真的是种在一片桃林中,而且是很大的一片桃林,当马车在一个大院前停了下来,第一次踏足骊山宫的易承还以为自己进了蟠桃园。
    一片又一片的桃林,少数也有上千颗桃树,浓绿的叶片,满地的花瓣,还有弥漫在空气中的香气,六月份的桃子已经长熟了,一颗颗娇艳欲滴的桃子挂在树梢上,让人忍不住满口生津。
    “母尊大人已经在厅堂等候,公子请随我来...”
    .....        p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