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纤》第 16 部分阅读

    语。
    今日也是如此,然则从贾母处回来,春纤却将一册史书奉上,笑着道:“姑娘,这一本我也尽看了的。虽不能说倒背如流,倒也十有*了。”心内却是暗暗感慨:原来这个世界的历史却是从明末便生了不同,竟有五代十国之事。后头混乱了二三十年,没了清朝,倒是多了一个大雍。这大雍开国皇帝虽也有外族血统,却是存了汉化之意,倒是与李唐颇有肖似,且与自己寻了个祖宗,得了尊贵血脉,便自行其是。
    也是如此,今番虽则文臣世家之类依旧十分礼数,然则有些胡风浸润,倒是比明朝的时候规矩上头更松了些。至于武官勋贵之类,越加放肆,便是地下的平民百姓,也多得松缓。
    知道了这些,春纤不免代黛玉松了一口气,因想:若是从这般说来,礼教尚不十分严苛,黛玉住在潇湘馆倒也不算什么了。毕竟两厢俱是院子,只消管得严一些,竟还比在贾母处一道依傍而住来得妥当。
    黛玉浑不知春纤所想,这些事她早有思量,此时已然不放在心中了。此时见着如此,她反倒一笑,且将茶盏放下,因接了那本史书放到一侧,细细问了几个典故,春纤一一回答,却是十分精准。黛玉心下满意,便令紫鹃取出一套新的史书来,递给春纤,因笑着道:“这一套你也是尽看完了。我瞧着也极好,只是读书便得常读常新,又有以史为鉴四个字,我便让紫鹃去买了一套新的,预备后头送与你。本说买的早了,现今看来,竟是差不多的。”
    听得这话,春纤心内也是感激,口中却有几分说不出话来,只默默郑重双手接了过来,半晌才道:“姑娘放心,我必不辜负这些书的。”这却不是现代,古代书刊印也少,又贵重,寻常不易得的,自是一片心意了。由此,她便又谢过紫鹃,道:“也多承姐姐奔走。”
    紫鹃自是推辞。
    正是说话间,外头便报宝玉并宝钗来了。黛玉便令请进来,又含笑让座让茶,不过做寻常之意。宝玉见着春纤似捧着什么往内里走,心下好奇,便问道:“春纤,你手里捧着什么?”
    春纤只得回头道了缘故。
    “原是如此,你素日聪慧灵性,正该如此!”宝玉平素便喜女孩儿清净洁白,他这等浊物尚能读诗文悦性情,似春纤这般更该如此,因笑着道:“只是妹妹既是教她,何不教些诗词来,我们平日里说起来,也更能多得个能诗会画的呢。”
    “却是你有作怪。自来读书识字,便是要明理的。一等便是四书五经,次则便是史书,至于诗词一类,自然要靠后些。再者,就是诗词文章,也须得知道典故才是。”宝钗在侧却是一笑,因又打量春纤两眼:虽生得明媚,行动性情倒却似林姑娘一般。大约也是物似主人形了。
    有了这等想法,她不免又想到黛玉身上,暗叹一声:于姨妈家中住下,上上下下倒都还和睦,只老太太并林姑娘两个待自己却不过是面子情而已,并无亲近之意。老太太也还罢了,到底老人家呢。林姑娘与自己年岁相当,素日也并无龌龊,如何就自淡淡的?也是奇了。
    黛玉却不接这话,只让春纤将书收好,方笑着道:“不过一桩小事,也值当你们这么说道。却是我得了些新鲜茶叶,原是妙玉那儿抢来的,可是要尝一尝?”宝玉果然一喜,笑着道:“她平素清净,我们也不好打搅,倒是你们说得来,却能得了这些。”因又令取来好水,且要烹茶。
    宝钗则笑令请了三春过来,一道说话,彼此且笑谈了一日。
    贾母并凤姐得知后,且令送了几样新鲜果子并细点,彼此倒也尽兴,又有还席之说。内里探春却是个有心的,听得这些话,心中默默想了一回,倒是生出个主意来。
    只她尚未说出,光阴流转,不知不觉便是三月初十,江家设宴之日。
    因素日与江澄交好,直如姐妹一般。此番虽则黛玉也不认得什么人,却早有盘算,有意代江澄描补,不免比平日更早了一些起身。紫鹃瞧出她的心意,此时见着她如此,便劝道:“姑娘这般焦急,却是为何?江姑娘素日也是极周全的,必定妥当。”
    黛玉方叹了一口气,道:“原也是关心则乱呢。”
    如此梳洗罢了,又至贾母处用了饭,说谈两句,黛玉便是领着春纤等几个丫鬟婆子登车而去,一路至江家内院,见着处处整齐妥当,她方为江澄松了一口气,又与她道:“竟是我糊涂了,素日你便极妥当的。我只说你离了故乡,却有不省心遂意之处,且为你白白担心一回。”
    “也是你,方能如此了。”江澄笑着往里头让。
    说话间,又有一对母女正自前来,黛玉知趣,忙让了一步,又道:“我自个儿进去便是。”江澄不过一笑,唤了个小丫头过来吩咐一句,令她引路,方才回头。
    黛玉一笑,不免回头瞧了两眼,见着却是母亲端庄女儿娇俏,心内默默有些感伤:若母亲不曾早逝,此番自个也能如此。
    却不想,那边儿一对母女正是郑家女眷,因离着近,已然听得江澄一句话里提到林姑娘三个字,心下一惊,自往她这里不住打量,内里滋味却是一时难言。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今天将昨天的两更奉上,存点稿子,以后就能准时更新了~~希望以后都能十二点更一章,晚上八点更一章~~
    第五十三章 宴开处才貌得魁
    只一眼;唐氏母女两个便是一惊。
    这女孩儿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身纤;娉娉婷婷,大有娇弱不胜之态。这般清丽容色已是难得;偏生她自来生就一段别样风流;一眼望来;眼中似有点点泪光,犹自含情;侧面转身,粉颈微垂自生姿态;还似有意;竟有一番欲言还休的情态。
    这就如一株临水寒梅;本自暗香浮动,微风一吹,临风照影姿态顿生。
    兼着今日黛玉因着赴宴,着实妆容了一番,与素日不同,便是鬓角垂真红,颈上泛宝光。又有红香对襟单罗衫子,寥寥绣了几朵墨梅,下则十二幅的海棠色罗裙,绣得却是百花行乐图,针法妙曼,行动间越加添了几分摇曳姿态。
    这般容貌体态,又行止灵动而不失舒展妥帖,竟是个千娇百贵的大家姑娘,断不似依傍舅家而生的单弱女孩儿。
    唐氏一见如此,心中原生就的七分不喜,三分轻慢,便去了大半。因又转头看向女儿,见着她亦是面有赞叹之色,不知怎么得便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只她也是世情上面经历过的,心内虽有所想,与人应对却也极妥当,只与江家二夫人程氏说道两句,她就笑着道:“方才离去那位姑娘又是哪一家的?好生齐整,我素日再没见着的,可是贵家亲眷?”
    听得这话,程氏亦是含笑,一面往里头让,一面笑指着江澄,道:“却是她闺中密友,旧年在江南扬州的时候,便是好得如同一个人儿。彼时林姑娘回京,她还哭了一阵,不想这会儿却又能相见了。”说罢,又暗中道了黛玉的由来,叹道:“只是父母缘浅,及等中年林大人林夫人方有了她,一旦父母故去,也是可怜。好在还有舅家可依傍,却是京中有名的人家,荣国府贾家。”
    唐氏目光一闪,道:“果真出身不俗,也得这样的人家方能教养出来。”说罢,便掩去此话不提。
    程氏只当她瞧着黛玉是个好的,便多问了一句,自也不曾放在心上,不过略说两句,便请她入内安坐。又有江澄含笑引路,与郑嘉成说了几句话,见着彼此言语也都极和气,且俱是斯文俊秀的女孩儿,倒也略生了几分亲近之意。
    郑嘉成见着母亲似有所动,心下便松了一口气,又想:果真阿娘不过关心太甚,方有些举动失措,却非本意如此。有了这等思量,她便将先前的担忧放到一边,又想着长兄极好,总要与他细细打探些东西,彼时夫妻两个心中早有所闻,自然也能更相和睦。
    因着如此,她听得江澄无意间提及黛玉,便含笑道:“姐姐口中所言,可是方才那位姑娘?我瞧着她面善,倒是比旁人更相亲近呢。说不得也是有些缘分在。”
    江澄听得这话,心内也是欢喜。她因着要嫁与京中人家,自然要认得此间的姻亲世交乃至于寻常有所往来的人家,日后也更相便宜些。她如此,黛玉亦是如此。这郑家也是京中一二流的诗书人家,他家女儿有心与黛玉交好,自然是一桩好事儿。由此,她便引着郑嘉成近了黛玉身侧。
    黛玉正与江淳说些闲话,又问这回宴席可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江淳正要说道,忽而见着堂姐江澄引了郑嘉成过来,便掩口搁下这话,上前一步笑着道:“郑家姐姐也来了。”由此,她便拉着郑嘉成留下,又与黛玉介绍一回,言语颇为亲密,可见素日也有些往来走动。
    郑家两个兄弟生得俊秀非常,恍若芝兰玉树,然则女儿嘉成却不过清秀两字。只是她笑意盈盈,眉眼柔缓,又不同寻常女孩儿,竟是金钗玉簪遍身绮罗的,发上不过一枚点翠双蝶恋花的金钗,又簪着七八枚白蕊黄瓣的宝石小花簪子,兼着鹅黄短孺,水色长裙,却是观之可亲。
    “郑姑娘。”黛玉心中度量,面上却不显半分,只含笑道了一声。这郑嘉成虽从面向上头瞧着可亲的,然则她已是见过一个薛宝钗,不免对这等样的人存了几分谨慎——宝钗素日言谈行动,为人行事,却也是可亲可敬,端庄大方。然则,却也太过乔饰,好似唯恐什么地方不周全似的,失了真性情。又颇有家风之故,黛玉便不喜欢。
    嘉成不知就里,见着黛玉含笑以对,虽不至于亲近,到底各人性情不同,也是常有的事,便也不理会这些许客气疏离,反倒往前走了一步,笑着道:“我瞧着林姑娘面善呢,先前不过一眼,现今瞧着,越加心中欢喜,倒不知是否是前世的缘分了。”
    这话说得亲密又不失真切。
    黛玉原心思细密,听她这话说得真心,不免展颜一笑,次又与郑嘉成说了小半晌的话,彼此渐次也就生了几分亲近。嘉成方度量着略略说及家中,却见着黛玉一应含笑以对,并不见半分异样,心内方觉出几分不对来:这林姑娘极聪慧,却有闻一知十之能,然则自己略说了几句家里的事,她原该猜出七八分,旁的不说,待自己也合该略有些不同。怎么现今瞧着,她倒是对此一应无知无觉?难道说,先前林大人与父亲订下的婚事,因着什么事儿,她竟是不知道?
    这怎么可能?
    嘉成心内由不得五味纷杂,一时竟有些说不出话来。却在此时,忽而听到极清脆的铛得一声,众人由不得都抬眼看去,却见江澄站在不远处的亭子中间,神情疏朗,顾盼神飞,自含笑道:“诸位姐妹,今番饮宴赏花,却得与我一样酬劳。自来有酒无花便生无趣,若有花有酒却无好诗文,也是俗气呢。今番宴请,旁个不说,诸位却要赊我一片诗文。可好?”
    听得这话,众女原都是诗书人家的出身,纵然才华有高低之论,然则诌一两首诗来,却不在话下。且彼此都是年少气盛,闻说这话,不免相视一笑,俱是应下。彼时众夫人已然在上首坐下说话,听得江澄如此道来,次又行止得当,一应周到,半丝不乱。
    内里一个少年妇人便笑着道:“大姑娘虽是娇弱女孩儿家,却是一应事物都妥帖的。可惜我没多出一个兄弟来。”
    这般一说,倒是引得众人也起了兴致,且将江澄打量一番,都觉是个好的,素日与江家也和睦,不免也夸赞一番,又有叹自己不曾早早筹划儿女婚事的,想着盲羊补牢,为时未晚,此时着实打量了那边一众女孩儿,却是一眼就瞧见了黛玉:她生得容貌绝俗,行止如水,自是内里一等的。
    “那位姑娘却不知是哪家的?真是好模样儿!”正思量间,一位张夫人忽而看向黛玉,直言相问。唐氏原瞧着黛玉尚有几分不足,然则听得这话,又觉得有些不喜,不免看了她一眼。只此时众人俱是往黛玉处看去,倒是无人理会。
    程氏在侧,已然将黛玉身世说道出来。
    听得是林家女儿,现今父母双亡,众夫人俱是一叹,唐氏瞧着几个原似有些中意的都是掩口不谈,不免在心底又暗想:到底失了父母,总有不足,旁人的孩儿尚不如阿文呢,也都如此,自己这点子心思,却也是应当的。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不想,先前提及黛玉的张夫人也是叹惋,却还是道:“父母缘浅,倒是好生可怜儿的。我瞧着她便极好,一应举动俱是行云流水的,寻常的姑娘不如。可叹我那孩儿却还小,娘家外甥又做不得主。”竟颇有憾恨之意。
    唐氏便觉不自在,稍稍动了动身子。
    如此说话一回,又有饮宴,此时畅快。
    及等后头宴席当时,众女俱是写了诗文,誊抄送上,彼此传看,自也是一片欢腾。江澄早有筹划,便令将诗文放在长几之上,众人则自己所喜者三与一朵纱花。闻说这等新雅,夫人也是凑了个趣。如是者三,待得众人皆投了花儿,自有丫鬟点了数,不消片刻,便取前三者送来。
    第一个便是黛玉。
    今番她却不曾生就大展其才,且将众人压倒的心思,不过因着一时欢愉,心有所动,挥笔而就,不想竟是比旁个都好。众人见着是黛玉,又是将诗文吟诵一番,却也都服气——似她们这等女孩儿,自不会生什么嫉恨排挤之心,反倒有几分诗文酬唱之意,因笑着道:“竟个是她。果真江家姐姐好眼光,我等不及。似这等才貌双全的女孩儿,平常少见,只她一过来,带了自个过来不说,还有这么一位。”
    又有赞词藻,又有叹诗意,彼此倒是凑了个趣,且有个张家女孩儿,唤作张知芳的,素来心思细密,见黛玉诗文情致嫣然,自有一番亲近之意。
    见着如此,黛玉不免粉面微红,双眸微垂,自觉有些羞涩儿。她生得极袅娜婉转,此时垂头,越加衬出一段风流来。众女见着,一面是爱,一面又是怜,忙笑着拉了她过来。嘉成站在一侧,瞧着如此,面上也不由带出几分笑来,然则转头一看,却见母亲唐氏正抿着唇,她心中一顿:阿母这又是怎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准时的存稿君,明天也双更,后天就不知道了……不过一更肯定是有的。
    第五十四章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嘉成见着母亲唐氏面有不喜;心内诧异。却不知唐氏瞧着她站在一侧;竟是与黛玉浑然两不相干的模样,也是一面惊疑;一面生出几分恼意来:她自是晓得自家儿女连着老爷也是想着重然诺,又有报恩之念;然则她一个做母亲的心;哪里舍得儿女,尤其是最为紧要的长子受累!世间便重姻亲;他原可得一佳妇,一门可相互扶持的姻亲,偏生就少了去不说,或许那女孩儿还压根匹配不得!这让她如何甘心!
    今番看着这个林家姑娘人物也算过去了,原可就此将往日心思作罢。但现在看来;如此不将日后夫家放在眼底,也着实可恼!她却不信,女儿嘉成会不透出意思来,就这么着,那林家姑娘犹自冷淡,这又是什么意思!
    存了这等心思,唐氏原有的几分满意也去了大半,及等登车回去,面如沉水,却是一言不发。嘉成素日晓得母亲性情,轻易不愿辩驳,又知道自己是女孩儿家,说的话不如父兄的紧要,便暂且压住心中所想,只默默相随。及等父兄归来,用了晚饭,唐氏便打发了丫鬟婆子下去,且将赴宴一事说道出来。
    郑煦父子自入了家门,便听得三言两语,又见唐氏面容之上犹有些气恼不平,心内越加明白。也是因此,他们听得唐氏之言,倒是有些吃惊:竟无甚贬低,反倒夸赞了一二句。文成便看向妹妹嘉成。嘉成原听得唐氏之言不差,心下纳闷,见长兄目光灼灼,便也点头应了一声,道:“真真是一等神仙似的人物呢。模样儿好,才学也好,言谈举动也是和气,却无甚不妥之处。”
    旁个尚且来不及说一句,唐氏先冷笑一声,道:“却还哄我?怎么我见着她待你却淡淡的?倒似与我们家半丝干系也无?”说到这里,面上便显出几分恼意来。
    嘉成这才明悟过来,心下一转,却是道:“我说母亲瞧着林姑娘好的,怎么后头又生气,原是为了这个。若说这个,我私心里看她竟是真个半丝不乱,倒像是半点不知道阿兄这件事呢。说来当时林大人一病而亡,又是那等关头,一时不曾说道这里,也是有的。”
    “竟是如此?”唐氏听得这话,面上方缓和了几分,又看向郑煦,皱眉道:“老爷怎么也不与我说一声?”
    “我只道如海兄有托孤之意,必定早与她说及此事。怎知竟会如此。”郑煦原与林如海往来数十年,也知他为人性情,心下一想,却觉此事断不是女儿所想一般,内里已然色变,但又顾及唐氏心思,不曾说道出来,只淡淡道:“世间总是好事多磨,我等只须循礼而行便是。”
    唐氏听得这话,良久方道:“也罢。”心内却忽而有些波澜。
    郑文成见着父母如此说来,动了动唇,到底不曾说出什么话来。只等着回到自己屋中,却是百样思量,是日竟不曾好生安眠。翌日又因有个知交顾茂正当生辰,也是赴宴前去。
    顾茂原与郑文成本是同乡,也算的远远的姻亲,数年前俱是在金陵春山书院攻读诗书,本就相识。后又举人同科,虽一个登科折桂复得了探花,一个落榜。然则,这科举之事,虽才华学识为根本,然则运道两字却也极紧要,又有旁样的各色缘故,竟不好做准的。且郑文成也是煦煦君子,自负才华,必有登科之日,当时怅怅,过后却未曾有半分嫉恨不平,只从同乡同窗说起,又爱顾茂才华人品,与他十分亲近。
    见如此,顾茂本性稳重,也不傲人,彼此相处却是颇为亲近。
    今番饮宴罢了,众人皆是散去,独独郑文成特意留下,顾茂度其神态,便知有些缘故,令小厮倒茶来,又将旁个俱是打发,因含笑道:“世兄今番却吃了不少酒。”
    郑文成便是一叹,举起茶盏吃了两口,复又道:“原有一桩心事。只是不能诉与旁人,心内却是煎熬。”顾茂见他似有倾吐之意,便也细问由来。郑文成便撮其要,去其繁,且将一番事情说道出来,又叹:“母亲虽见其人,心内犹自不喜。林家女郎又似全然不知。男女有别,只怕此事若是拖延,越加不妥。”
    虽只寥寥数言,顾茂却是明白过来,因想:此番虽言慈母爱子之心,实则害子。若此心不休,日后必然成隙,家宅不宁便在眼前。便郑大人并文成俱是稳重明白,然则内宅之中,又是婆媳之间,也须不能如何。可叹那林家世代清贵人家,独独留下一个女公子,日后也未必能得善终。
    因原与林家有亲,又思及旧年自家惨事,顾茂心下不免恻然,面上也是一叹,道:“父母之命俱不可违,若此事不协,只怕日后又成艰难之局。世兄若是能听我一言,却是早早去了伯母心中块垒为上。”
    文成亦是默然,半晌才道:“我亦是如此想。只是无从入手。今番过来,却是想着素日叔母与母亲颇为亲近,设若能劝说一二……”顾茂之母蒋氏,亦是大族,且与唐氏有表亲,虽也是远亲,到底难得俱在京中的,便性情稍有不同,到底看着比旁个亲近些。
    顾茂立时应下,因道:“我禀与阿娘便是。只是这等事,不比旁个,未必能成的。世兄还须另外设法。”
    那郑文成如何不知此理,只是碍于礼数规矩,又顾念母子情分,一时也无旁的法子罢了,此时听得顾茂这般说来,也只得一叹,先是谢过应诺缓颊之情,复而又道:“我亦知此理,这几日善加筹措,总要母亲回转才是。”
    如此说了一番,郑文成才是告辞而去。
    顾茂且自静坐半晌,才起身将此事告与母亲蒋氏。
    原为着长子生辰,蒋氏面上且有几分喜色,听了一回事,立时敛容蹙眉道:“果真如此?阿唐着实过了!此番非为爱子,实则害子。忘恩负义,毁诺弃约,谁敢与之结交?世人重姻亲不假,然则若女孩儿好,又有那等缘故在,结亲又有何不可?如此行事,断乎不能!再者,前番江家宴请,我亦见着那林家女郎,才貌双全,行止有度,却不曾辜负林家世代列爵,书香门第的好家世。如斯好女,若是没个好姻缘,也是可惜了。”
    听得母亲这般道来,顾茂也是点头,又轻声道:“文成亦然,却央阿娘代为缓颊一二。我虽应下,却也是道此为家事,恐难奏效。”蒋氏微一点头,道:“我知道了。”
    母子两人便将此事搁下,另外说及旁事来。
    而另外一面,黛玉对着这些暗中的波澜丝毫不知,只照旧过活。却是春纤心中暗暗度量,想着近来便是那马道婆魇五鬼的时候,便有些筹算。说来宝玉也好,凤姐也罢,虽有种种不足,然则对黛玉却是不差的,且若是从中谋划一二,也是一个时机。旁个不说,凤姐素日机敏又有才干,若能交好,有些事情上头便能便宜许多。
    由此,今日听得黛玉说及大姐儿小恙,她便含笑道:“素日二奶奶待姑娘也好,虽大姐儿尚小,姑娘不拘什么送一点子过去,也是平日的情分,也是彼此好看呢。”
    因凤姐不过偶尔一提,并不露焦急,显见着是小病症,黛玉便也不甚在意,不过与她们说话儿,嘴里不妨就说道出来。听得春纤这话,她略想了一想,也点头道:“府中也无旁个年岁相当的女孩儿,大姐儿又小,怕二嫂子也拘着的多,未免有些闷着,将我小时候的玩意儿取来,我挑几样与她送去,也是解闷散心。”
    “姑娘若说这个,便添上前些时日我们做的那几样小东西,我瞧着那也正合适。”紫鹃在旁听得这话,心下一想,却是提出另外一样东西来——前些时日春纤也是无事,便琢磨着做了个长耳兔的布偶,内里塞得却是一条小被子,活儿也鲜亮,样式更是从未见着的。不说雪雁见着忙取来仿着做了猴子老虎之类的,就是紫鹃也循着做了个狐狸的。屋子里不多时便有了七八个,方才歇下手来。只是这些东西都是收着的,旁人却未见着。
    黛玉想起那个,也是笑着点头,道:“你说的是。大姐儿属老虎,便将那个与她便是。旁的小玩意儿取两个新鲜的,凑成四样,也就妥当了。”
    如此说道一回,春纤本自有心的,便讨了这个差事,且将东西送了过去。
    大姐儿小小女孩儿,见着这些,自是喜欢。便是凤姐瞧着也是一笑,且令平儿取来那布偶瞧了一回,又摸了摸,道:“都说你们姑娘心思巧,你们手也巧,今番瞧着,果真不假。倒是难得有心了。”春纤含笑道:“不过一个意思罢了,奶奶若是喜欢,我们那里还有呢。只不知道您喜欢什么样儿的。”
    由此说了几句,春纤便有意无意着提及另外一桩事儿来:“说来近日也听了几句外头的话,说着小孩儿家,眼睛身子干净,不比旁个,若遇到什么神,也有撞客着的。我们姑娘也说,只做万一之想,横竖取本册子来瞧一瞧,送送神也是好的。”
    凤姐听得这话,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又着彩明来念。春纤在旁看着如此,心下一想,又含笑道:“姑娘并奶奶这般知道的,方晓得这些。我小时候原在村子里,却听得有些话,这世间却是有阴司地狱报应,旁个不说,那等魇魔之类的法术,常听得一耳朵。我心下度量,既是有这个,想来果报也必是有的,奶奶不如与姐儿在佛前点一盏长明灯,却也不费什么。只要大姐儿好,什么都好。”
    作者有话要说:不想说什么了,反正这个月一定会将没有更的章节补上……
    第五十五章 探晴雯又伏心中意
    凤姐听得这话,却是一怔。她虽素日不信阴司报应之类的话;到底大姐儿是自个身上掉下来的肉;心内也是疼爱的,便想了一想;道:“你说的是;到底不费什么。平儿;记着这一桩;不拘什么庵堂寺庙的事儿来了;就说一声儿;我一道办了。”
    平儿忙应下了。
    然则从这般顺手办了的意思里;春纤便能看出凤姐对此不甚信服的心;当即也不再多说这个;随意说了几句旁样的话,就是告退。平儿见状,忙起身送了一送,走了小半段路,瞧着周围无人,她便问春纤:“大姐儿素日弱的,这真有冤孽报应的?我常日也听得一两声,倒不如你说的仔细,可是哪里听来的?”
    “平姐姐,俗语道:善恶皆有报。又有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般做事儿,不管灵不灵,横竖也不会坏了事的,又有什么干系?我素日里常听这话,因想着,不管好不好,与人为善,不管有没有好报,总是一桩好事儿呢。”春纤瞧着平儿似有所动,因想了想,才道:“再者,我也得了过世的祖母托梦,叮嘱了我许多话。我想着既是有故去的人托梦,这神佛报应自然也是有的。”
    平儿目光一闪,也是点头,笑着道:“你说得很是。”
    由此,她又是多送了一段路,才是回转。
    春纤心下思量了一阵,又觉此番自己说道得并无差池,便暂且放下这事,又想着去晴雯那儿一趟:明日便是她的生辰呢。不想这一面思量,一面走着,当头转过一处假山石,迎面就撞着一个女孩儿。
    所幸都不过是哎呦一声,倒退了两步,却没什么妨碍的。
    春纤揉了揉额头,抬头一看,却是个眉眼细巧,俏丽干净的女孩儿。只是她神色懒懒,目光厌厌,却透出几分春困之态来。她这儿打量两眼,口中已是道:“是我不防头,倒是撞着了你。”说着又是伸手搀扶了一下,越加柔和:“可磕碰着了什么不曾?我们先去那边儿坐一坐。”
    小红原是额头磕了一下,这痛楚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不妨碍,又见着是春纤,忙放下捂住额头的手,笑着道:“是春纤姐姐。我没事儿,不过额头磕了一下,没甚么的。”
    春纤依旧强拉着她到了边上的亭子坐下,又问名字哪个房里等话,小红便道笑着道:“我是宝二爷房中的小红,原唤作红玉的,因着重了二爷并林姑娘的名儿,就自换了。今儿袭人姐姐因我们那儿的喷壶坏了,使我去林姑娘那儿借一个用呢。”
    “原是如此。”春纤听得是小红,心下便是一动,暗想:按着书中说来,这却是个知恩图报的,又是管家之女,性情也机敏,虽有几分攀高的心思,可这世间谁人不想着上进呢?不失了品性就好。
    由此,她便微微一笑,道:“既如此,我与你一道去。本来我是想着去看晴雯的,明儿就是她的生辰呢。不想方才一看,竟落下了一样东西,却得回去取了来才好。”
    如此说谈了半晌,又再三问了小红无碍,春纤才是与她一道去了喷壶,顺手又换了一个荷包,便一道儿去了怡红院。袭人见着她过来,边上还有一个小红,便自笑着道:“怎么借了个喷壶,倒是把你也借过来了?宝玉知道,必定高兴的。”
    “二爷高兴什么?却是晴雯须得高兴,明儿她生辰,偏生我们那里有些事儿,未必能过来,我便索性早些送了贺礼过来。”春纤听得袭人这话,心下冷笑,口中却是说得正经:“她现在哪儿呢?”
    “正在东面的屋子里呢。”袭人听得这话,偏了偏头,笑着道:“你们素日好的,也在意这个?我瞧着有心便是了。”
    “不过一点意思罢了。”春纤口中应了两句,便是往晴雯处而去,不经意一回头,却见着袭人犹自含笑站在那里,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似有所想。她微微抿了抿下唇,便自打起帘子到了内里。
    晴雯正自坐在那里做针线儿呢。
    她本性活泼明快,虽心灵手巧的,却并不甚耐烦成日里做这些没意思的,偏生又厌宝玉房中那些个丫鬟争奇斗艳的,每每回来也只得寻了针线来做,也是打发时间之意。这会儿正觉得无趣,见着春纤款款而来,她忙抛下针线,起身相迎:“你怎么来了?”
    春纤便道了缘故,又取了两色荷包与她,笑着道:“论说起来,我送这个倒似是班门弄斧的。只是旁的东西也不是自个儿做得,便挑拣了两个好的送来。内里还有一盒子自己做的胭脂,一盒子细粉,原是随我们姑娘一道做的,未必能如宝二爷,不过一个意思罢了。”
    “这就是素日里我们好了,旁的东西,又有什么意思。”晴雯也是一笑,郑重收好了,才又问道:“明日你们那里又有什么事不成?这却没听说呢。”
    “你倒忘了,明日是你的生日,原也是王家夫人的生辰。虽说我们姑娘与王家无甚干系的,往年也无甚走动。到底今年出孝,原能走动了。若老太太、太太并二奶奶、宝二爷、三位姑娘俱是去的,她说不得也要过去,便先饶下这一件事来。”春纤口中随意道来,因又笑着道:“我想着这个,便早一日送过来与你。”
    晴雯便点了点头,道:“这话说的是呢。我听得说史大姑娘也常是如此,倒是府中的姑娘少有走动。”如此说了两句,便问近来如何。
    春纤不过略说了两句话,便提及方才与小红撞到的一件事来,又笑着道:“我瞧着她却是个俏丽的,心思也细,不过神情不大好。你们这儿也是事儿多的,你若能照料一点,便照料些,我瞧着她便是个好的。”
    “这一时半晌的,你瞧出什么来?我却知道内里缘故呢。”晴雯虽不甚理会这些事情,却也眼明心亮的,当即便将前头小红与宝玉倒茶,后头被秋纹、碧痕排揎一事说道出来,又冷笑道:“只怕你也小瞧了她,这是个心里攀高儿的。”
    “谁个不想攀高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呢。”春纤却是一笑,又拉着晴雯的手,笑着道:“我说着她好,不过瞧着她言谈爽利,虽有心思,却并非那等压了旁人的,本是晓得自个儿争气才是要紧的。这般就极好了。我瞧着她,倒与你有些肖似呢。”
    晴雯听得这话,也想了想,便道:“罢了,我应下就是,没得倒是听你说了这一车的话。”
    “这几句话你都听不得耳朵里?日后多少为难的事,越发了不得了。”春纤却是一笑,顺口就道:“你晓得什么,这世上的人多坏心,便是你们这儿都不算不好呢。旧年我就听说过一桩事。说是一个大家子,也是家中富饶的,又有两个兄弟,因着一个是前头生的,一个是继室生的,成日家里明争暗斗。及等各自娶了媳妇,老爷子也是渐渐不成了。你知道后头怎么着?”
    “这些话,你也混说起来,虽也与府中没什么干系的,到底被人听见了,一时说道起来,可也是了不得呢。”晴雯的声音低了些,到底听住了,忙问后头如何,又道:“想来也就是分家产罢了,不过谁多谁少罢了。”
    “却是那家的继室起了心,唤了个道婆过来,使她做了法,生生让那长子没了命!”春纤也是压低了声音,口中道:“还是后头有个道士路过,瞧出了不对,方说破了的。好在那长子的妻房正巧有孕,得了个遗腹子,那一系到底没断了血脉。你听听,这要是利欲熏心起来,才是正经的恶心、毒心呢。”
    晴雯被唬得脸色煞白,忙问道:“真有这样的事不成?”
    “我也是听说来的,未必作准。只是这样的心思,谁能说没有的?那一大家子,只两个儿子,若是一个没了,上下也就只能瞧着另一个了。那继室想着如此,这合家的家业岂不是都与了自家孩儿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说来也算是慈母哩。”春纤便是一叹,道:“我们姑娘也说过,钱帛动人心呢。不过是这么一个理么。”
    “你说的是,倒是我素日想差了。她们再如何,平日里也有几分情分在的。”晴雯想了一想,才是道:“我也晓得你的意思,只想着我与人交好罢了。你放心就是,我在这里素日也不争什么脸儿的,日后少说几句话,也就是了。”
    春纤一笑,拉着她的手,道:“不过随口的话罢了,倒是你想得多。素日里你就聪敏的,谁能提点谁不成?”由此又说几句话,才是告辞。晴雯将她送到外头,转眼看到袭人正往这里看来,由不得心下一阵厌烦,又瞧见小红在那边儿,想了想,便唤都道:“小红过来。”
    她却是性子急的,既是心中应下,行止上头便露出几分来。小红却又极精明有心的,听了几句话就( 红楼春纤  ./1964/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