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太阳的月亮》拥抱太阳的月亮 第四章 发现问题

    我去单位报到时先去找的石长顺,父亲曾向我介绍过他,说这个人工作认真、人品端正,至于其它譬如长相、性格、谈吐什么的,并无介绍,因为事先已经有了先入为住,再加上我以前对从事技术工作男性的习惯认知,还以为他是那种其貌不扬、不修边幅、埋头苦干又性格木讷之人,没想到一见面我就颠覆了先前的所有想象,这位石副总不仅人看着很年轻,而且人长得很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风度翩翩,进一步接触之下发现,他不仅和善亲切,而且谈吐稳重得体,没有一点当领导的架子,不由得对他暗暗称赞!
    没有疑问,我被安排到了技术处工作,技术处处长傅正一听了石副总对我情况的介绍非常高兴,亲自给我介绍技术处工作情况,又领我认识技术处同事,介绍到孙心怡、刘艳芳的时候,说是北方矿大去年才毕业分到咱处里的大学生:“你们年龄相仿,又都是女同志,不妨多交流交流!”又说到日常工作,“主要是进行技术管理,解决矿上出现的技术问题,陪同领导下矿检查及日常例行检查等工作,对一些突发性的一般技术问题,我会专门派人下去;遇到一些技术比较复杂的难题,也会集体一起行动,大致情况就是这些!”
    我看时间不短了,情况介绍得也差不多了,就请傅处忙他的去了,我跟着两位女同志熟悉情况,刘艳芳告诉我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告诉我:有些问题反复出现,防不胜防,傅处习惯哪里起火去哪里灭火,技术处都快成消防队了!她觉得技术处应采取预防措施,譬如针对反复经常出现的问题成立研发小组,专门从事这些问题的研究工作,这样即便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最起码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次数!
    我觉得有道理,看着孙心怡,问她怎么看待这件事。孙心怡的意见却和刘艳芳不同,直接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关键是人!我问你谁能胜任这项工作?”我一听有点愣住,心想诺大的一个正阳集团难道竟找不出几个这样的人吗?没想到刘艳芳却说,没有人才,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嘛!我心里轻轻一笑,话不能这么说,任何有实用价值的好建议都要基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否则再好的建议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花拳绣腿好看不实用有什么用?透过这件事,看来刘艳芳比孙心怡更多了一些书生意气,相比之下同样是年纪轻轻的孙心怡要更成熟稳重一些。
    第二天上班,我跟傅处长要工作,傅正一却说:“工作的事不急,你先熟悉熟悉情况再说,我倒是给你找好了一间办公室,我考虑过了,大办公室人太多坐不下,你就去楼层最东头的那间小办公室吧?里面存放着一些技术处的杂物,等下找人清理一下,搬张办公桌进去就行了。”这样当然再好不过,我对他表示了感谢,可是……我想了一下认为不妥,还是得从大办公室挪过来一个同事和我一间办公室为好。傅正一赞赏的看我一眼:那就孙心怡吧?
    我和他想到了一处。经过刚才和两位女同事的接触,我发现孙心怡性格脾气和我相投,两个人在一起更能互相促进,再说,既然傅正一也这样说,那就应该是不错的。我说我去收拾吧?傅正一却让我别管,说是他自会找人收拾,明天我只管过去就是了。
    等我再来上班的时候,办公室果然就收拾好了,孙心怡也搬了过来,我来的时候她正在打扫卫生,彼此见面一笑算是打过招呼。刚坐下,刘艳芳就过来了,羡慕的不得了,直言她也搬过来得了,说着就瞅我俩,见她不像是开玩笑,我俩赶紧都郑重表示没意见,不过得跟傅处长说一声。她真的就去找傅处长了,可是傅处长却不同意——办公室太小,两个人勉强还行,三个人就太挤了,再说了,工作起来也不方便。最后因为傅处长不同意,张艳芳也没来成。
    傅处办公室在中间偏西,大办公室就在他隔壁,而这间小办公室却是最东头的一个小偏间,中间搁着好几个其他处的办公室,距离的确是有点远。她走后我问孙心怡:张姐是管什么的,傅处长说工作不方便?孙心怡笑笑,悄悄的告诉我:“技术处有个小金库,平时一直都是张姐在管,傅处经常找张姐说事,如果她搬来这里办公,工作上的确是不太方便。”稍停,处里其他三位男同事也都过来看了,并说了会话,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当前的工作还算满意。他们的待遇虽然比不上我的,但也不算太低,除了正常收入之外还有一些额外收入,当然也都来自小金库了。我来了之后,除了正常的技术人才高待遇之外,这些额外收入自然也不会少了我的。晚上大家一块聚餐欢迎我,傅处长问我要不要在单位住:虽说你家离单位不远,下班可以回家去住,但若是有加班的话,工作起来毕竟不方便。我一想也对。孙心怡说:我屋里刚好走个人,有个g位,要不就让丁丁和我住吧?我对孙心怡有好感,这样自然是再好不过!最后又问起我的工作,傅处长还是那句话:别急,先熟悉熟悉情况再说。
    因为傅处长叫我熟悉情况,所以上班后我一直在熟悉情况,有时在处里,有时下矿。处里的工作,反正都是技术活,大家各自分管一摊,日常既分工又协助,如果时间允许,傅处每天都会召集一次碰头会,说说工作的事情,其它的基本上也没什么了。现在我重点需要了解的是矿上情况,尤其是井下情况,我必须得全面掌握,所以这些天常跟着傅处长到生产矿井去了解情况。一天下来工作辛苦归辛苦,却也因此使我掌握到不少井下技术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感觉特别受益。
    在现场我观察得特别仔细,再加上丰富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融会贯通了。在井下我还发现傅处这个人喜欢提问问题,有时遇到其他同事不能回答的时候,我就会耐心细致的跟他讲解。还有时他嫌别人回答问题太简单自己不能满意的时候,也会主动问我或跟我探讨某个不解问题,而当这种探讨的次数越来越多并达到某个定量的时候,就变成了他的一种习惯,而他看我的眼神也渐渐的变成了一种欣赏。
    有一次我们来到一处不久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建矿井,事先看过介绍说,其相对瓦斯涌出量每吨高达三十九立方米,煤尘和瓦斯均有爆炸危险,所以我就对井下通风和除尘特别留意,没想到这一留意却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系统通风量严重不够!若问题属实,后果无疑将非常严重,所以我又反反复复仔细检查和思考了好几遍,最后确认问题属实,于是我就当场把情况告诉了傅处。傅处这时已经对我非常信任了,但这个问题实在太严重了,一听也不免习惯性的下意识紧张起来,反复的问我:你确定吗?你真的确定吗?我点点头:已反复检查和思考过,决不会错的!
    “乖乖,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我得赶紧向领导汇报!”傅正一说着就给石长顺打电话。石副总一听根本不信,不停的追问谁说的?直到傅处说是我说的,他才冷静下来。冷静下来的石副总对他说:你们就在那等着吧,我马上过去!不到一个小时石长顺就紧赶慢赶赶了过来。跟着他来到井下,我把发现的问题一一指给他看后,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不是设计问题是施工问题,是施工人员为贪图省事和省钱把不应该的简省给简省了!他这一简省不要紧,一旦矿井投产,瓦斯和煤尘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石副总听的将信将疑的,听我说完并没有立即表态,像是在思考我说的话。傅处疑惑不解的问我: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弄不好是要吃官司的!我打断傅处,请他听我把话说完:“施工人员其实也不是故意为之,请看这儿……”我指给他们看一组数字,“这组数字的最后面那个数字,如果把它后面的那个零去掉的话,这样的简省还行得通,而从现场的施工来看分明是他们看错了这个数字,这样一来问题可就严重了,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瓦斯涌出来后很快达到一定浓度,再加上未来得及排出的粉尘的混入,剧烈爆炸随时都会发生!”我一说完就紧盯着石副总,见他的眉毛剧烈的耸动了一下,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再看他的脸上,将信将疑的表情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凝重。我不再担心了,石副总总算是想明白了!
    傅处虽然还想不明白这其中的深奥,但他信任我,见石长顺也不说话一直沉默,就想开口帮我劝说于他,刚说了一句“石副总,这……”,见石副总拿出手机想打电话就住了口。石长顺在打的这个电话不是别人正是董事长的。董事长陆开山正在附近矿检查工作,一接到他的电话就表示马上过来,并于半小时后出现在井下。由我对他进行汇报,他一听完二话不说就问石副总:通知施工方了没有?石长顺一愣,反映过来,马上给施工方打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原来施工的技术人员现在不在,明天才能过来。那就等明天吧,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
    施工单位正是本省的风行集团,也是一家专做煤炭通风系统的老牌企业。第二天施工方来到,董事长亲自带着我们这些人和施工方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井下,我又重复了一遍发现的问题。施工方刚开始不肯承认看错,坚持说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也没见出过什么问题,让我们尽管放心好了。结果董事长看石副总,石副总就看我,我只得耐心的跟他们解释:你们一直这样做,那是你们没有遇到特殊情况,遇到像我们这种特殊情况的,是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的!否则,非得出大问题不可!你要还是不信,可以向权威部门打电话咨询,再或者也可以询问你们单位的技术权威嘛?!
    见他还在犹豫我立马发火道:“若到时候真出问题了,是你能负责,或是我能负责啊?人命大于天,恐怕到时候你我谁都负责不起!现在改正还来得及,也只不过就是再掏点钱的问题。别等到真出人命了,可就不是掏点钱就能解决的事了,孰轻孰重相信你自己能够判断,不需要我多说了吧?”咄咄逼人的语气,我自己都觉得不像平日的我了。听了我一番据理力争的话后,他终于不再犹豫,开始按我说的话做,不过他单位的技术权威竟然也不能确定——看来也不是什么真正的技术权威了!
    没办法,只能等,等他单位所谓的技术权威来到,大家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接受我的建议,请来中原省权威部门进行鉴证,但中原省权威部门论证了半天也没得出结论,不得已我只好和石长顺商量,现场电话请来我们的老师,让权威部门的专家们逐一和周老师进行了电话沟通,最后他们才总算得出了和我意见一致的结论:简省不合规范,出现重大危险,必须重做!
    那就重做吧。可是具体到再投资的问题,双方粗略估算的结果是:至少需要二十万!二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施工方明显犹豫起来,不愿意掏这笔钱,一拖再拖。权威鉴证都确定了的事,他们却还在犹豫不决!由于我方一直在崔他们加紧施工,后来他们看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不得不和我方进行协商。协商时他们到底还是说了实话:正阳至少得再掏一半的钱,否则的话,施工绝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他们负责协商这事的一个头头悄悄的跟石副总说:现在单位实在是经营困难,再投资难度很大,本来董事会都不同意再投资,是我考虑到实际情况据理力争,才说服他们勉强拿出了这十万元来!
    石长顺没办法,就把傅正一和我叫来办公室商量对策:“对方只愿意拿出一半的钱,怎么办?”根据我私底下对对方的了解,他们现在能拿出这一半的钱已实属勉强,若再一味的强求他们,结果说不定比现在更糟。其实要认真论起来,正阳拿钱在两可之间,可以拿,也可以不拿。说可以拿呢,主要是考虑到施工的普遍性和情况的特殊性,正阳本着人性化的合作精神可以拿出这笔钱来,对方立即重新施工,最后安全达标,也不影响矿井投产使用。说不可以拿呢,是因为责任在对方而不在我们,按照设计施工已经付费,完全没必要二次付费,即便是闹到法院,他们也肯定会输,可是若真等到那时候再施工的话,一定会延误生产,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正阳!
    石副总认为我说的对,又赶紧跑去跟陆开山汇报,把拿钱和不拿钱的利弊跟他一说,董事长当即拍板:“可以拿钱,十万元虽说不是小数目,但牵涉到安全必须要拿,单位现在效益不好,但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挤挤嘛!保证安全投产是关键!”就这样,双方协商关键的资金问题算是解决!接着就是再施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正阳这方需有一个项目负责人,而这个负责人非石长顺莫属!这天陆开山把石长顺叫到办公室,让他把这个项目负责起来。
    石长顺说:“让我负责可以,但我必须得向您要个人!”
    陆开山问:“谁?”
    石长顺说:“新来的大学生丁丁!”
    董事长又问:“你准备如何安排她?”
    石长顺:“我现在身边缺个助理,认为她比较合适!”董事长当场同意:可以!
    这件事是后来我成为石副总的助理之后他告诉我的,就这样借着这次机会,我当上了技术副总的年轻助理,相当于一个副处级别,许多人奋斗了半生都未必能当上的职务,却让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给当上了!相信有了这个平台,我今后开展工作会减少不少阻力。
    回到技术处,处里的同仁都知道了,纷纷向我投来羡慕加妒忌的目光,那些个老同志妒忌得眼冒绿光,说了不少风凉话!还有那个刘艳芳同样也说了不少酸话!似乎只有孙心怡一个人例外,没有妒忌言语,态度和善而又亲切!但好在同事们妒忌归妒忌,除了说些小气话之外,再过分的话也是没有,所以我就把那些风凉话、酸话全当好话一一笑纳,把装傻充楞的本领发挥到家,最后倒是他们都不好意思了起来!后来陆正一走了过来,告诉大家都别走:今晚我请客,送送丁丁!
    傅处说要请客,我以为还是上次的那个饭店,谁知等来到后我才发现比上次规格高出不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要求傅处再换一家,站在饭店门口不肯进去。刘艳芳不满的回头拉我:“丁丁,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傅处也就那么一说,你以为他还会真的自己请啊?别忘了咱们的小金库!再说大家本指望着能跟着你大快朵颐,现在你断了所有人的指望得罪所有人不说,连傅处也会说你矫情、看不起他。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高升了,真的就看不起我们这些人了?!”傅正一听得呵呵大笑,边笑边连连摇头:“这个刘艳芳,真是拿你没辙!不过她说的似乎也不无道理!”说着带头走了进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