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附体后我嫁给了长安吏》第16章 第 16 章

    .
    >
    柳氏笑笑道:“她是谢红玉的女儿,萧官爷迟早要因为她惹来一堆口舌是非,久了自然觉得烦人,这会儿兴许就是看上沈姑娘美色。这长安的男人或许风流,但没人会为了一个女人放弃大好前途。”
    吴凤娘反而有不同的看法,“阿娘小瞧沈姑娘了,她可不一般,她阿娘谢红玉不就是平康坊南曲出身呢,那里的女子我听闻个个厉害角色,最擅拿住男人的心,指不定萧官爷还拿她当宝。恐怕不等她走,萧官爷就娶了她。哪儿还轮得到我。”
    柳氏脸色沉了下来,只觉吴凤娘言之有理,自己怎么忽略了这事情。
    既是如此,便只能尽快让沈时绾离开。
    柳氏眼界有限,想来想去也没能想出个什么法子,吴凤娘略一思索,问道:“阿娘可知道萧官爷家在长安城哪?”
    柳氏一脸困惑,“萧家?倒是听乡长说过,就在万年县安邑坊。”
    沈时绾坐在桌前,萧宴池和宋十七分坐两边,萧宴池烧了一桌菜,两荤三素,当中就有一碗锅包肉,一碗猪下水。
    沈时绾看了看满桌菜,抿着唇没说话。
    萧宴池道:“你生辰,我让十七来添点热闹。”
    沈时绾静默的看了他好一会,“萧大哥怎么会知道今日是我的生辰?”
    萧宴池淡声道:“谢夫人诞下你不过三日便被赶出平阳王府这件事,我记得。”
    沈时绾:“……”
    当初平阳王死了,谢红玉怀胎九月,由于伤心过度提前产下了她,产下孩儿三天,平阳王的亲人就迫不及待将她们娘俩逐出平阳王府。长安人最是爱听个家长里短,坊间八卦。谢红玉一届南曲名角,嫁给平阳王本就是一段传奇,后来的故事更是传得沸沸扬扬,记住这事的恐怕不少。
    直到她们娘俩住到永宁乡下,过了个三年五载,谢红玉的故事才渐渐的在长安坊间淡化。
    沈时绾忽觉一阵伤感,当初谢红玉被净身赶出王府正是这个节气,三月春寒料峭,王府亲眷连件保暖的衣裳都没给谢红玉拿,谢红玉不得不当掉了平阳王留给她的一块西域和田玉,在老奴的照料下,母女这才在那个春季活了下来。
    只是她阿娘谢红玉始终为此耿耿于怀,惦念着平阳王留给自己的定情信物。
    萧宴池从灶房又端来一碗长寿面,面里精心放了两个鸡蛋,“平康坊三曲里,住着上万的女子,她们有的人家道中落,自愿为妓;也有的人遭受不幸,被迫剥籍;还有更多女子是被贩卖到此,可这些女子当中,不乏传奇的人,谢夫人就是一个奇女子。”
    “乡民只闻其名,不知其事,道听途说的多,添油加醋的不少,不知那平康坊中尤其三曲之内的女子,多的是连公卿贵族家的姑娘也远远不及的。她们不论是品性,才情,见识,还是技艺,甚至是口才,都在长安女子当中脱颖而出。实在是让人可爱可敬,方引来无数名流,书生,豪绅,官宦对她们争相追捧,崇拜爱慕……”
    “沈姑娘是萧某所见识过的长安女子中,当最值得敬爱的一个。”萧宴池笑笑,“萧某是个俗人,诗词歌赋不甚了解,可这为人的道理还是知道一二,凡是人,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什么样人。”
    沈时绾从没听到过这样的一番话,她只觉得眼里热烫,心里滚烫,哽咽得说不出话。
    宋十七忍不住想要鼓掌,他从没听萧宴池说过如此多的话,还说得直戳人心,他不是沈时绾听着也是激动得不得了,对萧宴池更是崇敬得不得了。
    宋十七犹豫了半晌,还是忍不住说了:“沈姑娘觉得萧头儿如何?”
    沈时绾面色一赧,“萧大哥,人很好。”
    宋十七还要再说,“萧头儿不仅人好,还没娶……”
    宋十七突然舌头打结,话便只说了不清不楚的一半,脚趾传来一阵巨疼,他整个人一哆嗦,“哇,头儿,你踩我做什么!”
    沈时绾噗嗤一下笑了。
    宋十七也没脸没皮的笑了,“那咱能吃饭了吗,我可是饿得很。”
    萧宴池端起碗筷,“吃饭。”
    沈时绾知道萧宴池说那些话,是让她不要去在意外头乡民的闲言碎语。她虽没出门,但这风言风语没少从院墙外漏进她的耳里。
    只是萧宴池越是待她好,她越是觉得于心不安。
    高家地堡一案,留下要处理的事情颇多,打从高家回来起,萧宴池就没在家闲过,除了她生辰。
    沈时绾闲来便给他收拾收拾房子,才发现他那博古架上堆了许许多多废弃的旧案宗。像他这样能力的人,实在不该只是长安的一个小小不良吏。
    沈时绾把一些积了潮的拿到院里晒晒太阳,院外有人叩门。
    她打开门,只见面前站着一个装扮精致的妇人,不论是头饰还是衣装都是时下长安女子间最流行的款,一看便知道是从长安城来。
    沈时绾淡淡问:“您找谁?”
    刚打开门,妇人的眼光便直接落在沈时绾的身上,将她上上下下,从头到脚仔细扫了一眼,审视的意味甚浓,也没听沈时绾说什么,提了提长长的襦裙跨过门槛便只顾的走进家门,“你又是谁,这里是萧家老宅,祖辈住过一阵,如今三弟搬了进来,我怎么不知他还带了个女子。”
    沈时绾愣了一下,她知道萧宴池家在长安万年县坊里,但没想到萧家的人忽然登门,来的还是萧宴池的嫂嫂。
    “萧大哥只是借我暂住。”沈时绾把院门关上,回头看着妇人站在庭院里四处张望着,显然是没料到这祖宅已经破旧成这样子,分明蹙起深深的眉头,一时不知该进还是该往哪儿落脚。
    “这三弟怎能住得下去,宅子都旧成什么样了,只怕是连遮风挡雨都困难。他放着安邑坊里好好的大宅不住,偏要和一家子人分开,住到这乡下来。老太爷成日念叨着他,想让他搬回安邑坊,他偏不肯。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妇人索性就站在院子里,一通念叨后,才又把注意转回到沈时绾的身上,“实话实说了,我好不容易出城跑一趟,可不是专程为了来看三弟。如今时疫才过,外城匪患闹得可没消停,我哪里敢往城外跑,这不,老太爷发令,今儿我才冒着危险过来。”
    沈时绾看着妇人,“您是为了我来。”
    妇人又扫了她一眼,道:“你可是南曲谢红玉的女儿?”
    沈时绾回答:“谢红玉是我阿娘。”
    妇人停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沈时绾会回答得如此干脆。
    “你和三弟的事情,我多少在来之前也打听了些,你阿娘还有阿爹都死了,如今就剩下你一个,三弟见你可怜,才让你留下。”
    沈时绾不语。
    妇人继续往下说:“老太爷知道这个事,只差没气得背过气,沈姑娘这样身份的人,任谁沾上了都要惹来一身晦气。我们萧家祖上起也是大门大户,在长安城里也算有头有脸,这要是传扬出去,萧家脸面往哪儿搁,别说你们还没成亲,就算真成了亲,闲言碎语的怕是没完没了。老太爷年纪大了,可经不住这气。”
    妇人一扭头,见沈时绾不言又不语,脸上也不见什么神色,不免跺了跺脚,“你听没听呢?”
    沈时绾道:“老太爷让我离开。”
    妇人愣了一下,没想到沈时绾自己竟然开门见山说了。
    “你……”妇人左瞧右瞧,要说样貌的确数一数二,长安城里的贵族姑娘也难出几个如此貌美的,三弟会心动也不意外。
    要不说那平康坊里的女人,都是狐媚化成,专勾人心。
    她今儿算是见着了。
    “既然沈姑娘已经知道我的来意,那沈姑娘打算何时离开?”妇人可没忘了自己这趟的来意,要是办不好事,回去老太爷还不拿她发难。想到这些她愁都快愁死。这破地方她可不想再来。
    |各种黑科技软件,破解软件,好玩的软件,尽在微信公众号:;有你想要的一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