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的婚事》第2部分阅读

    知停歇的机器,也难怪当时镇里都称他为“教育战线的铁人”。而对于方心宁来说,关于父亲的一切,从此都变成了记忆。家中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的肩头。
    父亲去逝不久,全县的民办教师开始6续转正。父亲为了等这一天,整整等了2o年,这一天来了,他却已长眠地下。
    辛苦一生,平淡一生,父亲对人生所有的渴望,都随着他人生句号的突然出现而如烟一般散了。
    那时的方心宁才上三年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正文 4
    回到宿舍,方心宁一头躺倒在床上,静静地不想动,实在饿极了,就拿出几粒花生放到嘴里嚼。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令他牵肠挂肚。
    他的这间宿舍,位于镇中的老校区,学校新盖了教学楼搬迁之后,这些原做教室的平房便被分割成单间做了老师们的宿舍。他的这间,一侧山墙的半个墙面被雨水浸洇得很厉害,发霉的颜色从浅灰到深黑,似一幅绘得不够仔细的地图。雨季里,房顶上也会漏雨,总得准备些盆盆罐罐去接那些不时坠落的水滴。落雨的时候,这里叮叮,那里咚咚,让你省得寂寞,难怪杜子美当年就曾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最有意思的当数这张旧木床,你一喘息,它就有反应,你一翻身,它便哼哼吱吱。闲来无事,摇来晃去,倒也逍遥自在。可不兴恼,你越气恼,它就会越让你无法忍受。床的一条腿是后来补上去的,崭新的木头,配在灰旧的床体上,多少有些扎眼。
    这时,宿舍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方心宁眼睛也懒得去睁,想必是隔壁的牌局缺人手了,刘墅又来约他去打补丁。他讨厌打牌,刚一两圈也许还有些兴致,过了五六圈,脑子就浑作一团。尤其是一打几个钟头,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他给他们下了个定义:在浑浑噩噩的输赢中愉快地耗尽生命的人。他劝过刘墅,但劝不住。
    今天,方心宁的心情可不同于以往,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就更不想理他了,“不去”这个词早已来到唇边。
    “老师。”这好听的童声是从半开的门里挤进来的。他忙支起身,看见自己的学生何梨花探进头来。
    何梨花是学校驻地何家店村支书的小女儿。辛县素有这样一个民谚:“老大疼,老三娇,中间是个吃气包。”她就是家里最受疼爱的小女儿,是支书的掌上明珠。
    但方心宁很纳闷,她是怎么知道自己住在这里的?也许方心宁对自己的物质条件还是有些心虚,现在让何梨花发现了这简陋的住所,就等于是自己的短处被大白于天下了,不觉脸腾地一下脸红了。是的,天天给学生讲怎样讲话才更得体,可面对何梨花的意外来访,他这个语文老师竟然一时语塞。
    何梨花说:“老师,你真住这儿呀?我还寻思老爸骗我呢。我家就在你们院墙外,拐角那座二层楼就是。我来好多次了,头一回见着你呢。”方心宁说:“哦。”何梨花又说:“老师,咱们假期里布置的作文题目有哪些?”方心宁一笑,觉得何梨花显然是在开玩笑:“你就是语文科代表……”何梨花说:“是哦,所以我才怕记错了呀。其实我全都写完了,呵呵。”说着,她很骄傲地笑起来。方心宁勉强地答道:“科代表就是科代表嘛。”
    何梨花也不知哪来这么多的话,一点儿也不理会别人心里正有事。是啊,少年不识愁滋味,一个单纯的孩子,怎么可能理会到一个成年人的心事呢?她说了许多她们家的事,高兴起来,乐得格格的,那无拘无束的样子,让他也忍俊不禁。
    方心宁想到自己偷偷去应聘的事,感觉自己就要跟何梨花分别了,担心多话会说漏了嘴,就干脆做一名最合格的听众,耐心倾听,不时点头。
    好一会儿无语。
    何梨花打量完这间房子,又突然打断沉默:“老师,到我们家玩去吧?我最近买了好多书。”方心宁愈发觉得跟一个小女生单独在一块儿很不对劲,又处在关于男教师与女学生的谣言正盛之时,就劝她:“梨花,你还是赶紧回家吧,一会儿你妈找不到你会着急的。”何梨花说:“我妈知道我去同学家玩了,才不急呢。”
    不得已的方心宁只好下逐客令道:“我……有事……”
    何梨花总是很听话,说:“老师,明天我再来找你吧,叫上何强和何苗他们。”也不等方心宁答应或者拒绝,她就向外走。
    方心宁送她到了门外。
    梨花出了门,一路格格地笑着,不时回身挥手。方心宁看着她那天真无邪的样子,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与这种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越来越远了。
    老远处站着几个人,正东张西望。方心宁还以为是哪位邻居的亲戚,刚想上前问一声,却发现其中一人居然是自己的女朋友季梅婷。
    天呀,方心宁心里一惊:四年来,与她见面都是到辛县县城或辛成市区,还从来没敢让她到这儿来过呢。她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心宁,”季梅婷也看见他了,“我刚才正担心今天会是‘寻隐者不遇’呢。”
    方心宁很不自然地迎过去。
    季梅婷指着女同伴,介绍说:“这位是辛成市宣传部的方科长,是我们师大的校友。”
    方科长过来握手:“你好,叫我方莉就行。哦,比我想象的要帅,毕竟是我们方家的小伙子,你一定要努力,坚持就是胜利,我支持你。”
    季梅婷听了,高兴得直拍手,像个孩子似的。
    方莉对季梅婷说:“好不容易见一面,聊聊吧,正好我得去办点儿事,一会儿过来接你。”季梅婷明白她的意思,感激地望着方科长,打发她先走。
    方莉又补充说:“好好跟人说话,啊。”
    季梅婷不好意地“嗯”了一声。
    眼看车已走远,季梅婷就自己先进了宿舍。环顾一周,她问:“这真是你住的地方?”方心宁回过神来,实在无法回避了,忙说:“哦,临时宿舍。”季梅婷问:“好几年了也算临时?现在要搬?”方心宁说:“我不会在这儿住一辈子。你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也不先打个电话。”季梅婷说:“我们有个采访,到了黑山镇,就打听着过来了。我还想,在假期里你可能会不在呢。顺便也告诉你个消息,报社今年要招聘,你去报个名。刚才方姐还说呢,这是个好机会。”方心宁说:“报社?《辛县日报》都停了,《辛成日报》还远吗?”季梅婷不以为然:“就是报社真没了,不也得给你安排个吃饭的地方?”
    方心宁心里正盘算着合适的理由,嘴里却说:“其实,我已经有了新打算了……过几天……。”季梅婷很不耐烦地追问道:“那过几天呀?十天,二十天,你给个准确的数字好吧?你这种性格,我给你想了个名号,叫‘捱男’,跟那‘宅男’有的一拼,什么事只会“捱”呀“靠”呀“等”呀。等是等不来什么的,人家邵云哲,现在都成副局了,程伟经营电脑也才三四年,天天开着小车到处跑,那才是‘优男’一族。哪像你,过几天过几天,说得简单,可已经过了四年了,你给我算算,四年是多少天。”
    “人各有志。”方心宁嗫嚅道,但底气确实正在散失,特别是她自己跟同学这一比,就如一枪击中了他的要害。
    季梅婷看他那难受的样子,说:“对不起,我不想伤害谁……”
    方心宁却在她的提醒下,想到了那个高高大大,经常嬉皮笑脸的老同学程伟来。
    在方心宁眼中,程伟是个好开些很“低档”玩笑的主儿,比如他介绍自己,总好这样说:“程咬金的‘程’,伟哥的‘伟’,可不是阳痿的‘痿’哟。”有时,他会突然问同学:“你的嘴大还是小?”无论同学说嘴大嘴小,他早就准备了下一句:“那是肯定(啃腚)的。”然后自鸣得意地哈哈大笑而去,让落入圈套的人站在那里自责为什么理这么个混蛋玩意。
    他还常有很多不入流的“学问”,比如跟人家探讨李白的儿子叫什么。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我也是研究多年才得出的结论,一般人我都不说,我可只告诉你啊,记住了,叫紫烟。”之后,他就像专家学者一样引经据典地给人家解释一番。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混得还很好,都让季梅婷挂在嘴上了,你说还有天理不?说他是“优男”?真还不如说他是“男优”更靠谱。
    方心宁果断换了话题:“你们采访什么人?”季梅婷说:“杨向北,也是一位老师。为教师节宣传做准备。来之前,听人说他多好多好,到了他们家一看,我就想到了你。他家穷到什么样子?你是想像不到的,真就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壁空空。三十好几才说上的媳妇,生孩子不久人就病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家里来。有一个女儿叫杨群,才上小学,还有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娘,一家三口挤在两间小破屋里。”方心宁问:“就为宣传他的一穷二白?”季梅婷说:“杨老师心眼好,学生谁家困难,他经常七块八块地帮衬人家。你想想,他是个代课老师,一个月开不了几个钱,又没什么积蓄,就是想帮人能帮多少?额外的收入就是节假日到他堂兄的建筑队打零工。现在工资也高了些,可他乐善好施,总拿不回家钱去。我真有点佩服我妈的话了,大学毕业千万别当老师,当老师千万别到中小学,到了中小学千万不要去农村……”
    方心宁面色很难堪:“我知道,你还漏了一句:到了农村千万别教语文,对不?他也只不过是个特例嘛。”
    季梅婷感觉出方心宁真生气了,再说这些已经没什么意思,就问:“刚才从你屋里出去的小女孩是谁?”方心宁说:“一个学生。”季梅婷做出一副很奇怪的样子:“女学生?”方心宁觉得她把“女”字念得太重了,不满地说:“啊,你想什么呢?”季梅婷说:“我就随便一说,你那么紧张干什么?”
    方心宁心里叹道:唉,季梅婷呀季梅婷,我朝思暮想的季梅婷,见了面,你只会让我心里更不清静。也许是长时间别离的缘故,现在的她,少了一份亲热,多了一份生疏,即便是说些关心的话,也来得那么勉强。
    女人的心,谁猜得透?
    至于应聘的事,“八”字还没一撇,不跟她说也罢!
    正文 5
    关于季梅婷的记忆,得从大二那年的“三八节”说起。
    “三八节”快到了,学生会布置了个任务,要求每个男生写一句话做为送给女生的节日礼物。团支部书记姜梅拿着一张稿纸,跟要账似的摆到学习委员方心宁面前,直催快快快。
    方心宁忽然有灵感像火花一样在脑海中闪了一下,忙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女人,自从不裹脚了,便总想走到男人的前面去。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随后的一节课上受到讲古代文学的汤教授高度褒扬。那可是一位从来不夸人的刻薄教授呀。
    方心宁顿时觉得有些沾沾自喜,再回头细品,觉得确实有些好。女人总是想走到男人的前面去,这当然是对女生的赞美,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提出疑问!可“想”的事毕竟不能等同于现实,对于男生的面子也丝毫没有损伤。这两头都讨好的话,理所当然地被所有男女同学推为这个节日给女生的最佳礼物。
    就是不赖哩!
    成名往往就在这么不经意间,顿时,整个中文系都在打听谁是方心宁。那时,方心宁心中的自我真是不能不有点儿小小的膨胀。
    有一天,吃过晚饭,在回宿舍的路上,方心宁恰逢季梅婷。一向与他并无往来的她突然对他说:“哦,才子呀。”只这一句,把他激动得一晚难眠。无论怎样说,他正值最渴望得到异性青睐的年纪。
    打那,他开始偷偷关注这个美女同学。
    不过,两人真正拉手还是从那年暑假大型广场舞排练开始。省城要搞一个旅游节,他俩都参与了广场舞的排练,季梅婷竟然主动选他做舞伴。
    有一天,排练完了,季梅婷问他:“今天学校里好像有电影放。”“电影?”方心宁想,自己可从来没打算去看什么电影,学校里放映的片子太老不说,那些看电影的大多出双入对,一个人去常常会被当作“异类”。
    “你真的不想请我?”季梅婷看着迟疑的方心宁,出人意料地这样问。
    “我?当然——想。”方心宁马上回答。多少男生抢不到的机会,自己为什么要错失呢?季梅婷是当之无愧的班花呀。
    那季梅婷更干脆:“走呗!”她大大方方地把手臂挽在他的胳膊上,就如挽着她自己的一样自然。
    好事砸到头上,不是想逃就能逃的了的。
    那一天,方心宁第一次在学校看电影。他至今记得当时放的是《红高粱》,还加映了《地道战》。方心宁头一回去排队买了两张电影票,季梅婷则拎来了一大堆吃的,搞不清她到底得花多少钱。
    方心宁尽力抑制住美滋滋的内心情感,默默想道,打小我娘就说我长得平头正脸的,有福气,这不,在最恰当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这么个漂亮的“林妹妹”。
    当余占熬把“我奶奶”放倒在高粱地里时,音乐骤起,那唢呐声撩得他心里直痒。他感到自己的呼吸开始紧张。他有了那种朦朦胧胧的意识,身体的一些部位紧绷起来。他能清清楚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用眼睛的余光瞧瞧季梅婷,可从红高粱里透过来的光忽明忽暗,只能映出她的轮廓。
    他真抬手想去碰碰她。但他还是努力地控制住了自己,艰难地熬到那么些黑白色的人在地道里钻来钻去,熬到散场。
    正当他沉浸在混天暗地的幸福中时,有一天晚上,另一个女生,团支部书记姜梅,忽然说要跟自己谈点儿事。两个人一起来到寂静的操场,说了班里很多事。方心宁感觉对方是在以团支部书记的身份给自己安排任务,所以总在答应着,并没主动说些别的。姜梅也感觉到自己话说得太多了,就说:“我刚学会了一首歌,还唱不好,我唱给你听,不许笑我。”习惯于吆三喝四安排别人做事的她,一下温柔了,让方心宁有点不适应。
    他说:“你放心好了,我自己不太会唱歌,所以从来不笑话唱歌的人。”姜梅就开始唱:“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让我欢喜又害怕未来。你最爱说你是一颗尘埃,偶而会恶作剧地飘进我眼里……”
    那些歌词,方心宁一句也没听到心里。他四下里看了看,黑洞洞的,听这歌倒觉得瘆得慌。如果是季梅婷在唱,他也许会一下把她搂过来,给她点安全感。可对方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第二天,方心宁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当时姜梅到底给自己安排了什么任务。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后来,姜梅就明显不理方心宁了,团里的事再也不求他。
    但是,那个暑假真的很美!季梅婷天天约方心宁去爬山,逛商场,溜马路。方心宁成了正经八百的护花使者。有同学就嫉妒他了,那个程伟曾酸溜溜地说过,你这福气够大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只不过是著者和读者共同用来自蔚的工具罢了,你这可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呀……这样的妒羡之辞,让方心宁认真地掐了自己好几回,也让他整天像一只得胜的公鸡,虽不免有傲物之嫌,可他学习和做事真是更有精神了。
    不过,再后来,方心宁觉得自己福气大是大,但远没有季梅婷的脾气大。她要做什么,方心宁如有一丝的不痛快,她准会说:“不行?”噫,方心宁可不敢坚持,否则她会三天不理你,还老在你眼前晃悠,弄得自己想认错都没了机会,气不死也闹心。
    季梅婷也挺爱百~万小!说,但绝不是悬梁刺股的那种。她最烦一头扎进书堆,一心考研考托福。什么呀,她总说,高三没念够?她的这种思想,对方心宁的影响极大。季梅婷的强大气场,让他刚入学时的理想很快沦陷。他因此放弃了考研的想法,开始写些小文章在校报上发表,硬撑个“才子”的面子。
    说句实在话,那些日子,甜蜜而平和的时候还是多一些。
    临近毕业,是季梅婷脾气最大的时候,要么不言语,要么一句话就像一梭枪子儿直楞楞地射过来,让人只有中弹的份儿,没有防备的心。
    原来,她家里人听说了他们的事,不同意二人来往。当时,她爸爸已由辛成市宣传部长,升任为副市长,什么文体、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宗教、残联、史志档案、妇儿工委等等乱七八糟的一大摊子都属于他分管的范围,也算得上当地的一个人物了。
    当爱情悄悄来临的时候,谁也不会想那么多。方心宁后悔从来没去细问一下她有什么样的背景,当然也从来没在乎她来自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喜欢的,只是这个任性又可爱的女同学,仅此而已。直到毕业前,她把实话告诉了他,他才觉出自己与她的差距。爱情是最好的眼罩,深陷其中的人对外界常常处于盲然状态。他打了好过退堂鼓,但她安慰他说,会想尽一切办法与他分到一块儿工作。
    她有好一阵子不说不笑。
    那段时间,程伟好像特别关心方心宁,总开导他:“现在,女孩子都是物质的,很现实,有时候看上去那么喜欢你,其实只是因为她们害怕大学里漫长而寂寞的生活。”
    但是,方心宁可不是没主心骨的人,他反倒觉得此时更得安慰季梅婷。
    “你不要为我担心,我无所谓的。”有一回,方心宁对季梅婷说。
    “无所谓无所谓,你除了说无所谓还会说别的不?你知道吗?正是你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才注定了会有一个无所谓的结果!”她杏眼圆瞪,那气势,让他一下又想到程伟有意无意地跟他说的那些话。
    从那,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很冷,甚至懒得理对方。
    程伟说:“毕业的日子,就是校园爱情的忌日。”方心宁在内心里有点儿相信他了。
    果然,毕业后,季梅婷去了辛成日报社,方心宁却一个人来到了黑山镇中学。
    在方心宁正式到学校报到后不久,季梅婷又主动跟他联系上了。虽然季梅婷为他的选择大发了几回感慨,但他自己却没觉得什么。相比较于其它的职业,方心宁真心更愿意做一名老师,只是这所学校,与辛成日报社距离确实有些远。
    我就要让所有的人不得不承认我,承认我是名好老师,收获那份应属于我的尊重。既然做了老师,方心宁不止一次在心里这样暗下决心。
    方心宁请季梅婷在小镇一家小饭店里吃了些东西。一道“炸豆虫”把季梅婷恶心得什么也吃不下了。出来后,季梅婷还在做呕吐状,当然不只是为那盘虫子,她还抱怨小店的卫生条件。她用手捂着嘴,恨不得要把刚吃下的全吐出来似的。方心宁嘴里不说,心里却很难受,已经在心里模糊了的那些东西又渐渐清晰起来。
    方莉适时地回来,把季梅婷接走了。
    方心宁望着远去的车,喃喃道:“如果有一天,你能问问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该多好呀。”
    正文 6
    方心宁在不安中等了好几天,决心主动打电话询问面试结果。
    电话里传来的是低沉的男中音。问清的姓名,对方说:“心宁,你不记得了吗?我是程旭光……”
    听了这句话,一个平易近人而又谈吐幽默的语文老师马上浮现在方心宁的眼前。
    方心宁对他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常常从食堂里打了饭来跟同学生们一块儿吃,也常常会买来雪白的馒头跟学生们交换。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煎饼放得时间长了,又干又硬,他从来不嫌难以下咽。临近高考时,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睡眠,一方面为了加强考前指导,他不顾天热,不顾男生宿舍里臭气熏天,硬是搬去跟学生们同住。
    他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有一回,他从食堂打来一份炒藕片,自言自语道:“黑,食堂真黑,藕片有四两吧,光窟窿眼儿就够三两半,等会儿再好好找找,但愿那些小肉们确实藏到窟窿眼里去了。”这样的话,经常让同学们喷饭,给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不少笑料。
    他,就是当时在泰灵中学任教的程旭光,方心宁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之一。
    从电话里,方心宁这才知道,程老师去年从县教研室刚刚退下来,辛县实验中学看中他省特级教师的招牌,特地请他来一块儿创办私立泰云学校。泰云学校是辛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借鉴大城市的成功经验,下文扶持成立的一所民办性质的寄宿制学校。按当时的宣传,泰云学校依托实验中学,采取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泰云学校已经利用实验中学的几名老师小规模地悄悄试办了一年,今年正式在三个年级同时招生。方心宁刚刚参加的应聘活动,正是为泰云学校准备师资的。
    程老师说,方心宁的成绩很好,成了泰云学校首批聘任教师之一。
    方心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只是他的内心深处有点儿自嘲——参加工作四年了,也曾多次到县里参加种种讲课比赛,居然连自己的老师在教研室里一直负责高中语文教研工作都不清楚。难怪有人曾笑他,在这个做点什么事都要凭关系的小地方,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真另类呀。
    应聘的事有了结果,他觉得应该到黑山镇中跟老校长打声招呼。因为这次应聘毕竟不同于调动,个人关系还要挂靠在原单位。假如得不到老校长的同意,方心宁就不能到泰云学校去。
    老校长刚好在学校里值班。他听明白了方心宁的意思后说:“我早知道你不会在这里坚持多长时间。这里毕竟条件差呀。”
    方心宁心甘情愿地承受老校长的责备,但还想解释,说:“我……是因为我女朋友。”
    老校长说:“我也知道,总是要先寻个理由的。”
    方心宁不知再怎么解释好。
    老校长沉思良久,又说:“我不想放你走,你知道,咱们学校,这些年大学毕业分配来的老师本来就不多,好老师就更难得了。师资队伍,青黄不接,这是咱们学校的具体情况。”
    听了这话,方心宁的心一下凉透了。真是欲哭无泪!这些天来暗中使的力气,都不过是在做无用功。
    办公室里,空气有些凝滞。
    “当然,”老校长扫了一眼方心宁,“从个人感情上讲,我也不能拦你,这毕竟是你一辈子的大事。你还年轻,那里条件好一些,对你个人的发展会有好处。”
    方心宁没想到又会有这样出人意料的结果。感动加激动,从刚才的失望中一下缓过劲来,他竟眼泪汪汪了。
    再看老校长,五十多岁的人了,头顶上已经秃得厉害,稀拉拉的头发,坚守在脑壳的四周。大家都背地里这样说他:“前少林,后武当,中间架个足球场,四周全是铁丝网”。方心宁也没少传他的笑话,现有想起来,就觉得很对不住他。
    老校长是个常出经典之语的人。比如有一句是对老师的评价:论教学成绩,男的不如女的,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家(距学校)近的不如家远的。还有一句是对那些不太安分的人说的。当时有人总是拿镇中跟县里的学校比,尤其是跟当时的重点高中泰灵学校比,说人家泰灵学校的老师们每月开多少多少钱,又能拿多少多少课时补贴。老校长就说了,那你去泰灵呀!虽然话未免说得有些不近人情,但说闲话的老师被他堵得哑口无言,也只好五体投地了。
    在那样的穷乡僻壤,做为一校之长,有时似乎只能在无奈中靠类似不是办法的办法来应对。
    老校长好骂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管是对谁,他一旦骂起来,就像一位严苛的父亲教训一个闯了祸的儿子,嘴上毫无遮拦。了解他的人都不敢跟他争辩,否则会惹得他满脸通红,青筋暴露,变本加厉,甚至闹到要拼了老命。但过后,他又一定会变着法儿给人家道歉,痛说自己的种种不好,由不得对方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他治校的又一法宝。
    校长和镇上的人也敢骂。有一回,一位副镇长安排每位老师订一份《辛县日报》。这明明就是摊派,而绝不是为了让老师们加强学习。方心宁是全校最爱订报刊杂志的人,自费订阅了十几种,除了一份《人民日报》之外,其余全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倒也不在乎多这么一份。但人手一份《辛县日报》确实有点儿浪费。
    校长听了老师们的反映后,就去镇里协调。话不投机,他竟跟分管的副镇长对骂起来。据说当时骂得天昏地暗,虽有围观,却无人敢劝。
    这招倒也管用,一人订一份,变成了两人订一份。当然,高兴的时间也不长,后来扣工资的时候,仍然是按一人一份扣的,因为事隔两个月,又每两人给了一份《辛成日报》。分发的时候,报纸已经攒了一大撂——大概是镇里避过了风头才发的原因。
    为与镇长对骂的事,校长也写过检查,但全镇人都知道了这事,镇里也不好做得太过,何况校长的本意是好的呢?
    就可怜了那镇长,本就是个没给大家留下什么好印象的人。之前那副镇长就有个更经典的故事:他竟然在镇领导的办公会上认认真真的提建议,说工资发不出,都是那些老师拖累的,财政的大部分都让他们给吃了,不如把老师全都撵走,镇里所有工作人员的开支才会有保障。这故事一传说出来,不知有多少老师嘲笑和痛骂他的无知。因与他公然对骂,校长的威信自然在学校里蹭蹭蹿高。
    那位副镇长不久调走了,骂人事件不了了之。好像他去了另一个乡镇,但他在黑山镇的故事很快跟着他去了,弄得他一直很丧气。
    第二年,《辛县日报》停办了,老师们才算真正减去了这一负担。
    很多人都说,老师们能不被强迫再订报纸,跟老校长有关。方心宁可不相信,一个乡镇中学的校长能有这样大的能耐?县报是没了,别的摊派并没消停呀。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方心宁已经完全适应了老校长。虽则是方法有些粗,但他没有坏心思,总还是一心一意地想把学校工作搞好,仅此一点,就很值得尊重。
    人将分别,心里自然而然地生出许多亲切感来,对他的那些并不成功的教育改革也觉得可以容忍了。
    “说句实话,我老了,这两年干得也有点儿力不从心,真心不想耽误你。如果有什么手续要办,随时来找我。”老校长又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让方心宁一辈子难忘。
    当时在辛县教育系统,实行的是乡级财政包干制,各乡镇的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均由所在乡镇负责筹措、管理和发放,而县里的学校则是直接从县财政拨款。许多乡镇常常由于财政困难,不全额发放甚至拖欠老师们的工资,使镇县两级学校教师在报酬方面出现很大的差距。乡镇与县里的学校之间,也因此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乡镇教师很难调到县里去。
    说到这些,大家都很羡慕蒙冲县的老师们。蒙冲县的经济情况还不如辛县,但他们几年前就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教师工资统筹,使乡镇学校的老师也能拿到跟县里老师同样的工资。
    所以说,能到泰云学校应聘,已经是方心宁尽了最大能力了。
    正文 7
    方心宁在宿舍里收拾东西。
    他此时的心情很复杂,先不说和黑山镇中的老师同学们感情有些割舍不开,就是对于个人的前途而言,这一步走得是对是错,他自己也参不透。他能把县里下发的相关文件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但那些文字并不能让他感觉到足够而确定的保障。
    人说破家值万贯,就在这间小屋子里,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真不少,衣物、被褥、鞋子、书本,外加一些做饭用的锅碗瓢盆。他把东西一件一件装进纸箱里,而一些不好带的就留给刘墅了。
    方心宁恋恋不舍地环顾了一下这间屋子,心里竟泛起些留恋的涟漪:它也许比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比杜子美住过的草堂要强些吧?墙上雨水的印迹,不正是大自然赠给自己的一幅超现实的画作?那是骏马奋蹄?是雄鹰振翅?是卧龙腾天?屋里的电线接得杂乱无章,不也正是要启示自己:生活本身就如此,虽然乱,但你还得过下去!
    让方心宁难忘的还有门上贴的一副对联:蜗居斗室图厚积,虎陷平阳待薄发;横联是;寂寞三昧。这可是他亲自操笔写下的,谈不上严整,却是自己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当时还担心别人看了会笑自己狂妄,好在身边多凡人肉眼,谁有心思去揣摩别人写了什么?他们嘛,不过是到集市上花元钱买几副,贴在门上图个大红喜庆,又有几个会认真品品上面那些字?
    何梨花果然带着何强和何苗他们一块儿来找方心宁。“老师,你真的要搬家吗?”看到屋里这么凌乱,何梨花问。何苗也问:“搬哪儿去?”方心宁说:“还没定。”何强说:“我们和你帮忙。”何梨花说:“我去喊我爸开车来。”
    方心宁看着这些纯朴可爱的学生,笑着说:“不用,我还没定准往哪儿搬哩。”他只能暗笑自己:还不知道往哪儿搬,怎么就这么心急地拾辍起东西来呢?他不是怕吃苦的人,他的家就在黑山镇远山村,打小没了爹,应该说什么样的苦都见过也吃过,可又是什么让他那么想逃离黑山,渴盼马上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呢?是因为工资吗?是为季梅婷吗?还是因为赵亮?方心宁一时还真找不到答案。
    方心宁原不是那种很主动的人,从不着意去为自己争取什么,这其中当然是有一种担心,担心失败,担心伤面子,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索性用惰性为自己包裹上厚厚的防护层。而做老师越久,这种自我防护意识就越强。
    可眼下,他必须改变自己。
    三个孩子在这儿说了很长时间的话才离开。方心宁忽然想到该回家一趟了,去看看娘。这一段时间忙着应聘的事,心里也不太清静,他都没顾得上回家。
    他急忙骑上自行车往家赶。
    一个人住在远山村的方母身体不是太硬朗,但却是个大忙人,不是在农田,就是在菜园,侍弄这侍弄那。
    今天,方心宁先到田里转了一大圈,没见着人,就猜肯定是姐来了。
    果然,他刚进大门,就听到娘和姐在家里说话。
    姐越来越像娘了,那话音,那笑容,那步态。方心宁上初中那会儿,本应在黑山镇中上学,因为另一所学校离姐家很近,就被姐再三地劝着转到那里去了。上了三年学,方心宁在姐家吃住了三年,这使方心宁见了姐就跟见了娘一样感觉亲切慈爱。他至今还能背出他上初中时偷偷为姐写的一首诗。
    姐姐,
    你是一出古老的戏,
    幕后锅碗瓢盆交响。
    母亲的幸福安康,
    弟弟的天天向上,
    你声嘶力竭高唱!
    姐姐,
    你逃避多彩的世界,
    只为把家担在肩上。
    母亲苍老的欣慰,
    弟弟稚嫩的梦想,
    你深深勒入肩膀。
    一张黝黑的脸,几道粗而深的皱纹,看上去,娘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老太太了。自从父亲去逝,娘一个人操持家务,嫁走了姐姐,送自己进了大学。一个人的生活,一点儿一点儿地在改变着她。有一次,读老舍《我的母亲》,主人公与母亲相似的经历,竟至于让他痛哭流涕。
    “我的光棍儿子回来了。”方母笑呵呵地说。
    姐看了娘一眼,嗔怪她这样说不好听。方心宁倒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合适,光棍就光棍呗。而方母这样说其实是要刺激儿子,希望他能在乎她这句话。
    姐跟娘忙活着去包水饺。两人只要凑到一块儿,就会有嘀咕不完的话,但有一点,好几次姐要娘去她家住,娘就是不答应,总说:“哪儿也不去,我有儿子。”
    唉,只是对于这个儿子,她又有何指望?
    方心宁看着娘和姐姐忙活的身影,心里满是自责。
    方心宁在家跟娘、姐快快乐乐地吃了一顿饺子。他并没有告诉她们要离开镇中的消息,因为他不愿意让习惯于过安宁生活的她们从此为自己多一份担心。
    娘一个劲地让着方心宁吃,盛上一碗汤给他端过来,下命令似的说:“原汤化原食,一会儿喝了它?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