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李世民》第十章 李唐f4 (跪求收藏,求鲜花)

    长安城西市一个叫新华书店的店铺里,人满为患。
    一个身着朴素但非常整洁的书生,终于选定了一本书,不是他不想多选,而是身上的钱款只能够买上一本,用手摸了摸书的封面,心情非常激动,以往书的质量比这差得多的书都要两三百文一本,不是他能买得起的,为了看书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从兜里掏出钱,数出枚递给掌柜,鞠了一躬然后再转身离开了书店。
    掌柜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黩地看着,他太理解这一幕了。
    而且一上午同样的情景出现了多次。
    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白纸,甚至于还有草纸。
    对没错就是草纸,李世民怎么可能不解决上厕所的问题,虽然他可以选择购买,但能生产为毛还要购买?不麻烦么?最开始来书店的人不明白草纸怎么用,因为摸起来很软,吸水性太强,根本写不了字。
    一听掌柜的介绍,都不蛋定了,泥玛纸那么贵用来擦屁.股?不怕天打五雷轰?在这个年代纸是很神圣的。
    但这纸现在确实写不了字,而且又很便宜,一文钱就能买一叠。
    大唐皇家银行的门口也围了不少人,一开始都不敢进去。
    这其中有不少确实有急需用钱需要贷款的,但不知道报纸上写得是否是真实的。
    但李世民一直以来的良好信用,陆续有人鼓足勇气走了进去。
    结果真得贷到款了,有不少人贷了款,由于不是一下子用到全部的款项,所以还有人把一部份又存到了银行,走出门时手里拿着叫存折的东西,还有铜钱或者金银币。
    当然,也不是说你空手进去就能贷到款了,必需要户籍证明,资产证明,而且不是全额贷,只能贷一半,比如你带的房契价值贯,那只能贷贯,这是防止贷款风险。
    如果是一贯以内有户籍证明就可以,这李世民为了穷苦百姓救急用得。省得那些向地主老财借印子钱,那是利滚利,一旦借了就是永不翻身的。
    这次发行的硬币,金币为两,金银合金,上面有李渊的侧面头像。背面是一方大鼎,寓意鼎定国家气运,然后一圈小字:大唐皇家银行武德九年铸制
    银币两种,银铜合金,两重的是有李世民的侧面头像,半两重的是有长孙皇后的侧面头像。
    个金币兑换个两银币,个两银币兑换贯铜钱,半两的银币相当于文。
    这和现在市面上金银铜之间的兑换比是基本相当的。
    以后买东西就不用车拉铜钱这么夸张了。
    在有了第一个成功办理业务的人之后,陆续有人开始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在银行开门的第一天就显示了银行良好的业务能力。
    事实上,因为报纸而产生影响的地方不止这两个地方,今天长安的各个寺庙就迎来了客人,不过是恶客。
    户部的人今天一大早,就来要求他们登记各种相关信息,包括人口和田亩,以及要求他们交税,他们严重偷税漏税,从大唐建立到现在九年时间,一个铜板的税都没有交过。
    清查的当天,就把私下交易和私下相赠的田地全部没收。
    私下交易大多数量穷苦百姓,灾年过不下去,把地卖给了寺庙。
    而私下相赠的田地一般是一些权贵家族,把田地挂到寺庙的名下进行偷税。
    不管是私下交易和私下相赠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因为土地交易就必须到户部登记,然后再发红契。
    所以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土地现在都属于原主人的。
    但那些权贵家族现在不敢要回这些土地了,偷税现在整死你,你只能吃哑巴亏。
    至于穷苦百姓,李世民也有指示把土地归还给他们,如果土地没主人了就收回国有。
    土地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寺庙还是拒不交税,原由有下圣旨的,寺庙免税。
    第二天的报纸再次出现批判寺庙的文章,指出自李唐建立以来,历经两位皇帝,都未曾颁布过此类圣旨,和尚们你们倒底是欺君还是想谋反?
    原来和尚们太贪了,说是四大皆空,其实都极其贪钱,就是不想纳税,那都是钱,圣旨是隋朝杨坚颁发的,可是你们拿隋朝的圣旨在大唐好使吗?
    于是又兵围寺庙,让他们拿出圣旨,否则就不是偷税抗税的问题了,而是欺君了。
    和尚们没办法了,只得推出一位辈份最高的和尚出面,表示从今以后寺庙按国法依法纳税,接受国家管理。
    这帮也是贱骨头,不到最后都一直想报有幻想,心存侥幸。
    只要他们敢拒绝到底的话,李世民就敢XuXi寺庙,军队来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李世民下达的旨意,最终的结果是和尚们服软,李世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世家这边也是有人上门登记户籍,他们也只能默默接受,他们敢反抗么?他们不敢。
    报社这边也有人登门,都是普通老百姓,在听闻报纸上的消息后,来报社询问,关于皇庄种植冬小麦的种子哪里能买到?普通百姓都相信李世民,他们都敢种,不需要等试验结果。
    李世民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即下达指示:让百姓们带着户籍到皇庄领取麦种,来年收获了只需归还同等数量的麦子既可。
    这下李世民更有信心抗击蝗灾了,一开始也没想到报纸居然能让百姓们不用等到他的试验成果了。
    于是开始囤积新一批麦种了,然后通过报纸告诉整个关中地区的百姓,只要愿意都可以领取新麦种。
    孔颖达,虞世南等文人看到新书籍,称标点符号对标注经义具有巨大的作用,看到书籍的内容后,直呼皇帝陛下为当今大儒。
    这才哪到哪啊?李世民还在抄各类经过现代注释的经书,其中就有资治通鉴这本巨著,吓死他们。
    报纸发行,皇家银行的成立,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候怎么会少得李世民?这天退完朝,便领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逛长安了,美名其曰:视察工作,体察民情。
    只见李世民穿着便服,戴着墨镜,手里拿着折扇。
    对,各位列官,你没看错,就是墨镜和折扇。
    这个时候怎么能少得了装逼神器?其他三个人看到了一脸懵逼,妹夫,说好的一起装逼,一起飞得,你这样好吗?
    只见后来四个人鼻梁上都架着墨镜,手里拿着折扇了,这是唐朝版的F4。
    四个人就这样一不小心引领了大唐的时尚潮流,以致于几天后折扇在书店上市,立刻引起了读书人的疯抢。
    出了皇宫,李世民说道“无忌,我们今天就去西市吧。”
    正好书店就在西市,西市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品以及胡商的聚集地,所以也有很多珠宝店、货栈、胡姬酒肆等。
    东逛逛西看看,看到书店旁边就有一家卖铁器的,不用想这是长孙无忌家的产业,但这么巧?两个店铺挨在一起?不过李世民也不在意这些。
    于是对长孙无忌说道:“你家现在的日子肯定过得很红火啊”。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世民指的是什么?说道:“托陛下的福,要不是陛下这间铁料铺生意也不会这么好。”也是,由于使用了新的炼钢法,长孙无忌家的作坊,钢铁质量和产量都急剧上升。
    进了书店,挨着门的是柜台,放柜台的这一面墙没有书架,其他三面都挨墙放有书架,架上的书是线装书,封面是深蓝底,书名处是白底黑字,是李世民按照现代传统书籍的样式照搬过来的,但是对现在来说很新潮。唐代是没有线装书的。
    店铺中间还放有长条桌,长条凳。
    今天是书店第一天开张,店内全是人,凳上坐满了人,书店不限制你在店内看书,只要不损坏就好。
    长孙无忌他们三个人知道今天书店开张,来时李世民就告诉了他们,但看到时还是很震惊,这些人都是高智商的,立马就知道了这代表了什么。
    他们都是紧跟李世民的人,当然知道李世民想要干什么,所以看到这幕显得很兴奋。
    这一段时间随着李世民各种动作,大唐所发生的变化,让他们敬佩不已,现在李世民在朝堂上如日中天,哪怕很多人都没有清理,但政令都能顺利实施下去。
    从书店出来,大家的心情都不错,虽然大家各自的原因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就是大家现在很高兴,长孙无忌的马屁拍得李世民快要飞了起来。
    走到西市一角,这时迎上来一个人,开口道:“客官,想要买什么样的?我这里的人最全,我们伢行也是全长安最大的,您需要什么样的?我把人领来让你们挑挑。”原来这里是贩卖人口的地方。
    李世民的脸立即沉了下来,眼露杀气,李世民最痛恨的就是这个,他也知道这种情况在大唐是普遍存在的,没看到就算了,亲眼看到后就忍不住心中的怒气。
    转身向后面打了个手势,李世民出宫是有专人暗中保护的,这时他们看到李世民打出的手势,就有一个领头的走上前来。
    李世民对他说道:“把这里所有的汉人奴隶全部买下来,听清了没有?”外族的他是不会管得。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面露惊色,他们都能听得出李世民语含怒气,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刚刚还好好的,现在突然发怒。
    这种贩卖人口的情况对于他们三个人是理所当然的,见怪不怪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他们不知道李世民已经不是这个年代的人。
    而且对于李世民来说,现在每个大唐人都是宝,他今后要开启大航海时代,抢占地盘,人力资源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三个人还不知道,也看不了这么远。
    “所有人买下来后,恢复他们的户籍,找长安县令,就说朕让办的。办好后找皇后去安置。”现在皇家产业极其庞大,而且还在飞速发展,人力需求也日益扩大,所以安置他们并不难。
    说完转身离开,长孙无忌他们感觉到李世民好象突然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又说不出来,相互之间看了看,没有说话立马跟了上去。
    走了一会,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道:“如果有一天,你的家人沦落为别人的奴隶,你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李世民记得历史上,长孙无忌最后被逼自杀,所有家人都沦为别人的奴婢。
    长孙无忌心想,哪个敢?现在大唐皇帝是他的妹夫,今后外甥是太子。不要说这样,就是别人敢对他稍有不敬,他就可以让别人生死两难。
    所以李世民问这个也是白问,不到最后,根本体会不到。
    心中唉叹一声,真是任重道远,人的代沟现在是以千年计的,太深了。
    &bp;&bp;&bp;&bp;
    &bp;&bp;&b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