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九龙帝尊》大秦之九龙帝尊 015 嬴政的考虑

    咸阳以北,赵高正在指挥民工奴隶修筑长城。原本一个俊俏奶油小生,现在是挂满了风霜。
    他开始不清楚为何原本一向受始皇帝信任,居然会派到荒芜的北方来修缮长城。
    要知道他和被派来北击匈奴的蒙家不对路,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其争锋。
    而前段时间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原本要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嬴政将他派来北方修葺长城,而且是来到蒙家的地盘,能有好果子吃吗。
    只是当听闻嬴政立了扶苏为太子后,他浑身一个激灵,心想的是会不会是跟胡亥几次接触密切的事情有关?
    作为一个内侍,原本多考虑始皇帝以后的事情并无不可。原本也有打算去交好扶苏,然而扶苏的性格根本和他合不来。恰好十八子胡亥,却仿佛一见如故。
    胡思乱想的赵高,并不知道他日后的糟糕表现完全被始皇帝所了解,他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派他去北方修葺长城,始皇帝就没打算让他活着回来的可能。
    不仅是赵高,嬴政的十八子胡亥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由此可见历史书对于嬴政的影响有多大。
    嬴政也明白虽然自己一统了华夏,但在有能力的朝臣并不多。
    他曾看了后世八百多年后的大唐,和他一样成为“千古一帝”的大唐皇朝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人才济济。
    武有李靖,秦琼,程妖精等能征善战的将领,文有魏征,杜如晦,长孙无忌等,
    而且李世民的功绩不仅是推翻了隋朝,创下了大唐而已,最让嬴政佩服的是将大唐治理的无比强大,灭了突厥,而且在位期间万国来朝!
    虽然同样的列为千古一帝,但历史书的记载里,他最大的功绩便是一统华夏,一统文字等。
    至于发展方面,因为大兴土木反而被后人所诟病,但嬴政怎么会甘心不如别人,
    原先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但他突然明白,再怎么禁止后世的历史也会记载。与此让别人闭zui,不如好好做好,用大秦的表现让别人闭zui,而不是靠李斯所说的靠焚书的愚民政策。
    愚民或许一时可以让政局稳固,但民众也极易被别人忽悠,尤其是在大秦积压下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
    不是靠严苛的法律,让百姓们像机器一样周转,循环,应该是让他们多读书,知道为什么要守法,而不是被严苛刑法吓得去守法。身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使靠着严苛的律法压制,但堵不如疏。
    所以对于纸张的出现,嬴政反而非常的期待在科举的时候使用它,震慑住读书人。然后用纸张,来收拢天下读书人归心。
    或许如周铭所说,儒家可以说很多方面不怎么样,可以说威胁到君权。但它能让一个人明白忠孝礼义廉耻,用来教化是极为不错的。
    即使是大秦的李斯丞相,曾经也是拜师儒家荀子学习了很久。
    法家和儒家两者的结合,才能让社会稳固安宁,而不是单靠律法。
    当然秦律是不可能改的,它是大秦的根本,可以用儒家,兵家等不断补充上去,使得大秦开枝散叶,流芳百世。
    嬴政每日关注纸张的情况,而周铭果然并没有让他失望,在第三天的时候,真的制造出了如同图书馆里的书籍几乎差不多材质的白纸。
    虽然并不算非常白,但用来写书极为方便简洁,简直美观的不像话。
    嬴政激动的用一张白纸来写出了奏折,发现一张纸可以写下十几个字。
    不,嬴政明白现在的毛笔不算很好。如果改良一下,完全可以写出比较小个一点的字体出来,一张纸能记录一百个字也不在话下。
    而一张笨重的竹简,最多能写下几十个字已经是极限了,纸张轻盈,而且白字黑字非常清楚。
    “终于在科举前,将纸张制作出来了吗。”
    嬴政看着从扶苏的太子学府呈上来的纸张,他充满了豪情壮志,接下来就是等待后天科举的召开了。
    为此,嬴政专门在咸阳开辟出了一个巨大的阁楼,虽然不知道多少人来参加考核,但嬴政希望先做足准备。
    其中考核的具体内容,或许嬴政觉得得去询问周铭。
    如果要大秦的官吏来写出考试内容的话,可能最后得到的全是关于法家和秦律的人才而已。
    他要得到的是百家的人才,而不是法家的人才,法家有李斯一人够了。
    科举的施行,嬴政势在必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