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九岁郡王》第四十章 以性命担保!

    “微臣愿以性命担保,此计若是成功,可保我大唐永世繁华!”
    白昱当着众臣的面,以性命做出担保。
    朝廷上再次陷入一片寂静,没人敢去议论他了。
    敢豁出性命做担保,谁还敢否认白昱的想法?
    否认白昱的想法,就是在要他命,公然与他为敌!
    朝堂上鸦雀无声,只有李世民才敢打破这寂静。
    “白爱卿,此乃国家大事,并非儿戏,你可要谨慎考虑啊。”
    “不用考虑,虽然我的钱庄也才开张,但我能预料到未来必定会赚的盆满钵满!”
    “白爱卿,你确定?如果这方法奏效,朕可以考虑将你的理念应用到整个大唐钱庄上。”
    “确定以及肯定,本来我还想先把此技术保密几年,既然陛下有慧眼,那我也就坦白了。”白昱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如果陛下真的有心,那大唐国库必定不缺钱财!”
    “嗯,此事的确甚好,可也是在成功的情况下。”李世民捋着胡须,深思熟虑道:“可若是失败,朕将会损失大笔钱财,后果不可估量啊。”
    一听到“后果”二字,许多大臣开始劝说。
    “陛下,此事万万行不通,不能把国库银两拿去冒风险,百姓会埋怨的!”
    “现在大唐国泰民安,有何不好?若是计划失败,匈奴南下,我大唐的损失岂能是白昱一人性命可赎罪的?”
    “不仅如此,吐蕃,突厥以及回纥也会乘虚而入,我大唐危矣!”
    这些大臣很多是守旧派,大力反对白昱的计划。毕竟他自己都没有捞到钱,又怎么能让众人信服?
    更何况昌化只是一个小疆土,大唐的疆土更加广袤辽阔,两者性质都有飞跃性的变化。
    哪怕一向思想极端的创新派,也没人敢为白昱出头。这东西要么是创新要么就是在种坟头草,实在风险巨大。
    李世民盯了盯魏征,又盯了盯长孙无忌,这些大臣无不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现在有个非常吸引人的理念摆在眼前,如果放弃了那就等于失去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可若是实施计划,恐怕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实在是不敢恭维。
    这也是许多亲信大臣,犹豫不觉得原因。
    李世民知道靠这些大臣也是靠不住的,这东西还得靠自己亲自决定。
    若是此计划成功,自己将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且载入史册的明君,大唐也会永世繁荣,岂不美哉?
    “既然此计划好处甚多,朕不如铤而走险一次,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再提升一步台阶。”
    李世民话刚说完,便有大臣极力反对。
    “陛下三思啊,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陛下圣明,此事得拿捏再三才行啊。”
    “还请陛下明察秋毫,不要遗漏此事的极端坏处。”
    大多数的大臣喜欢默守陈规,讨厌创新,认为这是对老祖宗的不敬。
    只是李世民比较开朗豁达,而且站在更高层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觉得可以试一试。
    “既然众爱卿极力劝阻,那朕也就给个法子。如果昌化钱庄在白昱的炒作下,一个月后收入可观,那朕就实施此计划,反之,就不实施。”
    李世民的说法很有人性化,既为守旧派解决了风险性的顾虑,又为创新派提供了改革的希望。
    这样一来,自然没有大臣敢说不服。
    只是白昱又自顾自的说起来:“昌化钱庄给百姓提供了借贷业务,这样一来百姓每个月拿到工钱后,拿出三分之一来还款即可。几代人同住屋檐下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显然众臣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听白昱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
    于是白昱开始抬杠:“陛下,如果你要实行此计划也行,我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但我个条件。”
    “什么条件?”
    “此计划一旦实施成功,我要陛下免除每年对昌化地区收缴税钱的旨意。”
    “没有问题。”李世民啧啧说道:“此计划带来的利益十分丰厚,只要你能办好,朕可以免收你们昌化的税钱。”
    “一言为定。”白昱抢先说道。
    “君无戏言。”
    两者会心一笑,相互承诺。而李世民也早就把刚才项羽得罪他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后。
    “今天上早朝收获颇丰,如果众爱卿没有要事来报,那就可以退朝了。”李世民一脸欢喜,今天上朝可以说比捡到宝贝还要开心。
    正当他准备要退朝的时候,兵部尚书赵无延拱拳上报:“禀陛下,今日吐蕃边境十分动荡,矛头直指我大唐境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