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红包去三国》第035章:王小拽的屯田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发个红包去三国 (www..org)”查找最新章节!
    第035章:王小拽的屯田制
    衙门。
    连一个鼓都没有,可想而知这衙门该破成个什么样。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这年头一头牛都比人命值钱,而制作鼓肯定离不开牛皮。
    除了大富人家,一般私人是没有牛的。
    所有的牛都被集中起来,称之为官牛。
    衙门的庭院之中,王小拽面前摆着厚厚上千份竹简,堆的跟小山包似的。他大概瞟了一眼,然后随手把竹简扔给单安。“你直接念吧!”
    王小拽不是不认字,关键这竹简上的字是隶书,有些字好认,有些字要看半天才能懂。
    “直接念重点,益县登记在册的,一共有多少人?”
    “另外,益县周边的良田旱地,总计多少亩,你都跟我详细说一下。”王小拽还是第一次当县令,其他的事务暂且不管,先看一下大抵有多少人口,多少亩水田旱地,暂时对益县会有着一个大致的了解就行。
    其他的,得这几天他实地勘察之后,再做规划。
    单安抱着竹简。“回禀县令,益县管辖范围内,一共有三乡三十亭。”
    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人口合计一万三千九百余人。”
    “其中,益县人口基数为八千人,余下逾五千人分布在三乡三十亭。”
    最小的一个村子,仅有七户人家,最大的一个村子,毗邻益县,也才一百多户。
    “什么?”
    王小拽皱着眉头,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么大的一个县,才一万三千九百多人,还是连三十亭一块算在里面。
    整个益县才八千人——
    尼玛晚上都不啪/啪/啪啊?
    “这特么也叫县?”王小拽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一旁,高顺说道:“主公,这一万三千九百人是登记在册的,没有登记的隐户,肯定数倍于这些人。”
    “我们并州也是这样,一家人最多一人在册,主要是为了逃避赋税。”
    原来是这样……
    王小拽点了点头,心下了然。
    难怪说汉末三国人都快死绝了,整个国家的人口都没有21世纪一个城市的人口基数大。
    搞半天,原来是为了偷税漏税。
    王小拽抬了抬眼,示意单安。“你接着说。”
    末了,王小拽又补充一句。“其他城镇暂且不表,你先把益县给我整明白了,单单益县周边有多少田地。”
    “说。”
    单安整理了一下思绪,在竹简中翻找半天,拿起另一份竹简,瞟了一眼后,说道:“就益县而言,有良田五千余亩,旱地不足一千。”
    一个县,仅有五千亩水田,旱地不到一千——
    王小拽就纳了闷了。“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吃屎吗?
    人均下来,一人连半亩地都没有。
    关羽看出王小拽的疑惑,替他问了一句。“官田多少?”
    所谓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儿。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益县好歹还有这么些田地,有些山区连田都没有,还不照样活下来了。
    不过,要是都照着王小拽那样个吃法,一日三餐,顿顿大米饭,的确活不下来。
    单安回道:“官田万顷。”
    官田有三种释义。
    一个是公田,一个就是朝廷控制的无主荒地,还有一个就是官府或皇室所有,租给私人耕种,官府收租的田地。
    单安说道:“万顷官田可用田地也就千亩,其余,其余多为荒地。”
    至于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单安说道:“回禀县令,益县建于秦时,背靠群山,前临长江支流。靠山吃水,繁衍数百年,方有今天这番景象。”
    “你很骄/傲?”王小拽抬眼瞪着单安。
    看得出来,单安还算敬业,但数百年的开拓,才建立这么一个破烂县城,实在让王小拽汗颜。
    古人的生产力不能说是低下,简直就是无能啊!
    21世纪,城市变化日异月新,每天一个样。
    那变化,三两年不在家,回去你都不认识路了。
    单安抹了一把额头冷汗,一个屁卡下边嗓子眼,愣是缩回肛了。
    他能说什么?
    偌大个县城,就那么几个兵,连刀都没几把,战马一匹没有。平常出门下乡巡视,都用牛拉车,整个益县百姓都觉得他无比的威风。
    可跟王小拽比起来,单安就一土老帽。
    恍如云泥之别。
    “笃笃笃——”
    王小拽手指敲打着桌面,沉吟许久,语气不容置疑道:“今天开始,无论官田还是私田,全部收回来,咱们重新分配一下。”
    王小拽可没忘了,他之前答应并州八百甲士,一到益县后,每人分他三亩地。
    两亩水田,一亩旱地。
    来时路上,王小拽注意到,那些水田还没开始开垦,现在是二月,再过些天,到三月初,差不多要开始开垦了。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重新分配一下。
    “单安,我给你安排几个事儿。”
    王小拽身边也没个管水利的文官,暂时只能先用单安。“第一,你派人通知全城百姓,就告诉他们,我要收回所有田地,这个时间段不许种植庄稼,已经种植的,评估之后给予一定的补偿。”
    “第二,完善户口登记。一定要告知全城的百姓,只有登记在册的人,才有资格分配田地。”
    “按人头均分,尽量暂时做到人均一亩田。”
    “第三,告知全城百姓,三天之后,征兆所有十六岁以上的劳壮力,男女不限。各家各户带上锄头铲子,到城门集合,咱们按工分制。包两餐,早饭和午饭,另外,一人一天给……”
    说到这,王小拽目光盯着高顺关羽三人。“给多少钱合适?”
    王小拽不太清楚这个时代的劳动力,一天能挣多少钱。
    高顺三人笑了。“给多少钱,主公你自己随意即可,只要提供大米饭,不给钱都大有人在。”
    “哪有不给钱的道理。”
    “那就——”
    “一人一百钱?”王小拽说道。
    汉末用的是五铢钱,一两黄金等于一万枚五铢钱,王小拽有整整一千斤重的黄金,也就是一万六千两。
    一两黄金足够一百人一天的工钱。
    “什么?”
    关羽张飞高顺、以及单安几人脑子里面顿时蹦出一个成语——人傻钱多。
    “主公,太多了,这真的太多了。”
    再有钱也不能这么任性啊!
    五百钱都可以买一斛米了,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米。
    “要不,就五钱吧!”
    “一天只需五钱的工钱,益县的百姓便知主公之慷慨了。”高顺说道。
    何况还包两顿饭呢!
    “那就五钱。”王小拽点头。
    “还有一件事儿。”
    来时只带了三天的存量,要包那么多人吃饭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云长,高顺,明天一早你们各带三百人去周边城池买粮。别怕花钱,有多少粮食买多少。”
    两人抱拳应声。“喏!”
    他们知晓,王小拽是准备大干一场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单安嗫嚅许久,最终鼓起勇气说道:“那个……王县令,您的屯田制好是好,可,可是恐怕难以实施。”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
    发个红包去三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