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神级熊孩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关东氏族的反击

    李世民淡声开口道:“既然没有大碍,那今晚就给朕赴宴,身为太子不但不以身作则,反倒带头不来朕的宴会,莫不是太子认为朕方才说的不对?”
    李承乾一听到李世民这个语气和言语,冷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连忙低头说道:“儿臣知错了,儿臣不该如此娇气,今晚的蝗虫盛宴,儿臣定当前来品尝!”
    笑话,李承乾要是还听不出来李世民生气了的话,那他就真是活该当场被废掉了。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下方的李承乾,心中不禁越发失望。
    想来也知道,李承乾恐怕是觉得这蝗虫太脏吃不得,这才百般推辞,可是朝堂之上,他身为太子却是首当其中拂了李世民的面子,这让“六六零”李世民怎么能不生气?
    心中叹了一口气,也不愿多想,直接对着朝中的文武百官说道:“各位爱卿,若是有身体不适的,朕自会宣太医来给爱卿们检查,若是有约的,还请将着约定推迟,就当是给朕一个面子,今夜的蝗虫盛宴,还请爱卿全部到场。”
    李世民语气淡淡,却是带着不容拒绝的语气,听到李世民如此坚定,这些大臣们哪里还敢装病,一个个的噤若寒蝉,生怕李世民的怒火会转移到他们身上。
    看到所有的大臣们都没有声了,李世民这才稍稍满意的点头,又简单的交代了几句之后,这才下朝。
    然而朝中的所有大臣们,此时都是忧心忡忡,完全看不出丝毫因为下朝赶到开心的样子。
    “你说陛下为何要让我们所有人去吃这蝗虫?这种脏东西就算是能吃,估计味道也不怎么样吧?”
    李申掠此时看着身边的魏征,有些倒胃口的抱怨道,方才他们二人还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现在李申掠倒是忘得干净。
    魏征看了李申掠一眼,心中虽不喜此人,可还是道:“陛下这样做,自然是有陛下的道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要在陛下犯错的时候出言提醒便好,隔墙有耳,祸从口出,这种背后里议论的事情,还请李大人少做些为妙。”
    本来李申掠还觉得他们两个人所提出的的建议,李世民都没有同意,魏征至少也应该和他同仇敌忾吧,结果没有想到自己好心同他搭话,竟然还被魏征嘲讽。
    这人实在是无趣得很!
    想到这里,李申掠也是一甩袖子,脸色铁青地直接转身走了。
    看到这一幕的李恪心中觉得好笑,不知道这魏征是真的对于人际关系一窍不通,还是故意来气李申掠的,方才说出的话还真是毫不客气啊。
    不过,忠言逆耳,魏征虽然说话过于耿直,但是至少所提出的的建议都是真心为大唐着想,这一点李恪还是极为欣赏的。
    似乎是感觉到了李恪的目光,魏征忽而转头看向李恪的方向,凝神一番之后,竟是朝着李恪友好的点了点头。
    李恪心中惊讶,倒是没有想到魏征会主动示好。
    按理来说,魏征这人心高气傲,他自己看不上的人便不会主动搭理,这番动作可是表示魏征对李恪还颇有好感?
    李恪当即也不吝啬,微微躬身点头,还了一个礼。
    一直站在李恪身边的程咬金等人,将方才则一番场面收入眼中,看着李恪的目光也是越发的深沉。
    如今随着李恪才能的显现,李世民在朝堂之上也越发的器重他,别说是程咬金等人,恐怕朝中的文武百官们,都能够感受到李世民对李恪的这种偏爱,更别说魏征了。
    只不过顾忌着太子李承乾在场,这才没有说出来罢了。
    更何况,李承乾的表现他们也是尽数收入眼中,心胸狭小却没有丝毫建树,李世民这还没有说要废他的太子之位呢,李承乾就已经在暗地里嫉妒起李恪来了,实在是令人失望。
    李恪显然没有像程咬金他们那般想这么多,与其说他没有注意,不如说他根本就没有把李承乾当过对手。
    他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自己的各种大业上,哪里管得了这些?
    下了早朝之后,李恪与程咬金、秦琼、长孙无忌等人直接去了李世民的御书房,昨日李世民便说有要事要同他们商量.
    而当他们几人进了御书房的时候,便看见李世民满脸温怒的坐在椅子上,手上还拿着一封信件。
    “父皇。”
    “陛下。”
    李恪等人开口出声,李世民回过神来,看着他们点点头道:“你们来了,坐吧。”
    等到众人落座之后,李恪这才问道:“父皇又因为何事烦恼?”
    李世民也不多言,直接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了李恪,沉声说道:“这是山东一带望族派来的急件,说是这蝗虫虽然能吃,也能入药,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没有丝毫说服力,若是朕不肯下罪己诏的话,恐怕会失了民心。”
    说到这里,李世民眼中闪过一道寒光,眸子危险的眯了眯。
    魏晋以来,关东氏族的力量,也就是崔、卢、李、郑等几个山东大姓的力量过于强大,几乎是抱团而起,不断干预着国家政治。
    这些山东大族们地位也是极为尊贵,就连朝中不少的重臣,也是出身于“士族”大家,高姓更是山东士族集团的重要人,他们脑子里面装的,基本上都是“山东.大户”尊贵,而寒门低下的这种腐朽的等级制且不可动摇的观念。
    当初的高士廉等人收集全国各地的士族家谱,依据历朝史书,分别贵贱,直接将姓氏定出了九个等级,反而加强了氏族门阀的地位。
    在他们编写的《氏族志》中,把山东崔姓排位第一姓,皇族李氏却远居其后。
    当时的李世民虽然心中少许不快,但是对于这些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现在看来,山东一带氏族的势力已经越发的强大,竟是已经在李世民不知道的情况下,插手朝政。
    光是这一点,李世民就知道这《氏族志》只怕是越发的让大唐两极分化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