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顾炎武所著《昌平山水记》记载:潮河自塞外兴州发源,入古北口,西南经密云,怀柔至牛栏山,与白河合,其宽处可一二里。昔人砍大树倒著川中,狭处仅二三丈,以巨木为桥,其外纵横布石以限戎马。此汉郎中候应所谓木柴僵落溪谷水门者。然水性湍急,大雨则诸崖之水奔腾而下,漂木走石,当岁岁修治。又所云功费久远,不可胜计也。
顾炎武,何许人也?江苏昆山人。他生活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明朝灭亡、清朝兴起的时期,无论是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都极其尖锐。面对清朝的兴起,作为汉民的子孙,顾炎武不满清朝满族的入侵,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身体力行,于三十二岁在家乡昆山参加抗清,最后失败,匹夫之责无所用,于是开始研讨实学。凡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兵农、水利——有关一代兴衰的,有关民生厉害的都一一讲求。你既不能说他是政治经济家,也不能说他是哲学历史家,更不能说他是地理兵农水利家。他是掌握各门知识,没有文凭的“大杂家”。
我没有“大杂家”的智慧,但我有“大杂家”的匹夫之勇,就像初生牛犊一样,沿着顾老先生的足迹来到潮河川。一路道听途说,被奇闻轶事、民间传说所吸引,良莠不齐的将“村言村语”收进囊中。
我不堪重负,在潮河一个山湾儿的向阳处,搭了两间草庐,将囊中之物经过粗略筛选,敷衍潦草成一部书稿。等回头再去找“顾大杂家”,顾老先生已走了三百年。
我十分迷茫,怀着惆怅的心情,身背书稿,一路打听,寻找顾炎武的足迹。
在过潮河时,不慎将书稿遗失河内,流落人间。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