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沙丘变节的代价(下)

    上回书,龙九啸就说过:
    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结伙qun殴,李斯都是菜,完全不是赵高的对手。
    人要自知之明,就是找对手,也要找势均力敌的。
    老鼠和猫为敌,必死无疑。老鼠和毒蛇斗,更是毫无胜算。
    史料记载,赵高体魄高大强壮,武艺非同小可。
    李斯就是一个文弱的小文书。没有练武的经历。
    赵高一直把持的朝政,到处拉帮结派,满朝都是他的爪牙,弄个指鹿为马,也不敢有人有意见,有意见的都被杀了。连小皇帝都怕他。所以李斯斗不过赵高是必然的。
    赵高树大根深,根深蒂固,但李斯势单力薄,处于弱势。
    从个人到团队,李斯都无法与赵高PK,结果被狂殴致死。
    再加上秦二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忠奸不辨,堵塞言路。
    秦二世上位后就只是各种昏庸无道,沉迷声色,gao得民不聊生,天下造反。
    等到陈胜吴广起义,李斯出于对秦朝亡国的担忧,更出于对米仓稳固的深思,出于丞相的本职责任。他决定进谏二世,杀赵高清君侧。不料赵高倒打一耙,怂恿二世,最终米仓失守,自己落得腰斩下场。
    从一开始李斯的出发点不对。他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荣华富贵来的。
    为了改变自己环境,吃到米,手段强硬,还在秦王嬴政比较重用。
    所以嬴政时代,李斯的谋略和方案才能被采纳,被重用,被实施!
    等到秦二世时,除了花天酒地,XunHuan作乐,无所作为,旁落李斯。
    李斯本想当个大权独揽的丞相,结果发现事与愿违。久而久之肯定很失落。
    为啥呢?秦二世称帝,只知吃喝玩乐,不见大臣。朝野大事交给赵高代理。
    李斯受尽了始皇的恩泽,本该坚守做人的底线,坚守大臣操行,报效国家,维护秦国的稳定。
    但到了最后,除了个人的私心、权欲外,表现出的除了自保就是自保,连一点儿底线都没有。
    不然也不会被赵高教唆,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合谋沙丘之变。
    一个位极人臣的人,如丧失为官的底线,就完了。
    一个王朝上层全是这种人,秦国焉有不亡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丧失做人的底线,必然会把自己送入失败的人生“黑洞”,为天下人所不齿。
    秦二世本来就昏庸无道,沉迷声色,忠奸不辨。
    在加上赵高在胡亥面前没有少给李斯上点眼药;
    所以,李斯不但得不到重用,反而处处受肘,受排挤,受打压。
    赵高要指鹿为马,都不敢有人有意见,小皇帝都怕他。
    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你一个相权肯定干不过君权。
    如此看来,李斯之死,并不是因为赵高陷害,而是死于自己过度的贪欲。
    想告诉大家邓xp说过的的一句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当初的选择决定后来命运!
    李斯当初的选择就注定要失败!
    就说当初赵高教唆时,拿蒙恬说事,说的如果扶苏继位,就会让蒙恬取代李斯,仔细一想,这个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的。
    其实并非如此,要说起秦始皇的功业,李斯之功,远在蒙恬之上。
    在李斯给秦始皇出谋划策的那个年代,论军功秦国名将王翦第一。
    即便是秦始皇有意培养新人,蒙恬的地位也在李信之下。
    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俘虏燕王喜,致使燕国灭亡。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国功臣都等着论功行赏,都眼巴巴等着分封,是李斯ting身而出,不惜得罪
    qun臣恳请废分封行郡县。为秦王朝的一统立下不朽功绩。
    可以说没有李斯就没有秦王的统一。李斯伴随着秦始皇成长,李斯参与了整个秦国一统天下的事业。
    就是那块神圣的传国玉玺上,刻的还是李斯手书的花鸟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即便是扶苏上位称帝,北方边境还得是蒙恬坐镇,卫戍边关。
    后来事实证明了,在蒙恬被赐死之后,河套地区又被匈奴占领。
    丢失的河套地区,再次让汉族政权夺回并统治,那就要等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伐之后了。也是70年后的事情!
    李斯确有才华,并且是安邦定国的大才,为秦王朝天下统一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深得秦始皇的信任。
    在秦始皇驾崩时,却受到赵高花言巧语的教唆,直接参与沙丘之变,yin谋篡权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推选皇幼子秦二世胡亥上位。即位为秦二世皇帝。
    所以,龙九啸说,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YuWang。人就能活得轻松愉快!
    人的贪欲一旦失控,就如黄河决提,滔滔而下,势不可挡,人就可能变态,疯狂,失去底线,灾祸也将随时而至。
    如果李斯本分,没有贪欲,凭着丞相之职,赵高是动不了他的。
    如果李斯不参与沙丘之变,赵高和二世的yin谋根本不可能成功。
    在当时的乱局中,李斯完全有能力,册立任何一个秦国公子为帝。
    灭赵高之流,不费吹灰之力,小菜一碟。但时过境迁,赵高手握大权,10个李斯都不是对手。
    此一时彼一时!情况瞬变,胜败易位,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相对赵高来说,李斯喜欢单耍,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可能是为人清高的原因。尽管权高位重,但是他没有根基,没有自己的班底,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没有自己的队伍。就是光板一个。
    在秦始皇的两位主要继承人中,他左右摇摆,没有明确站边靠队。
    李斯的结局就是:一己私利,一念之间,谋害忠良,迷途知返,机会错失,命丧黄泉。
    赵高和李斯同把胡亥推上皇位,李斯认为自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胡亥不这么想,在胡亥看来,如果没有赵高,帝位跟他根本无缘。
    他一直把追随他的赵高视为心腹。所以要恩赏的是赵高,而不是李斯。
    再加上赵高八面玲珑,极善巴结笼络人,有自己的团团伙伙,特别是一直追随胡亥。权力的重心肯定偏向了赵高。
    赵高的境况是:协天子以令天下,顺我则生,逆我则亡。
    赵高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打压忠臣,强征赋税,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在这里龙九啸把赵高和李斯性格、才能对比!
    李斯还是有正义感,履行丞相之职,眼里揉不得沙子,直言进谏,为人处事不够圆滑。
    秦二世胡亥上任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无休无止的征发徭役,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
    看到这些,忧国忧民的李斯多次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
    必然引起胡亥强烈不满,在赵高的唆使下,胡亥最终逮捕入狱。
    赵高借机对李斯严刑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后被斩杀于市。
    李斯学的是帝王之术。
    帝王学是集天朝古代帝王的领导学、谋略学、运筹学、管理学以及驾驭术、识人术、用人术、纵横术等于一体的综合特殊学科。此学问包罗万象,蕴藏百家,对学习之人的要求极高,完全学通的难度也很大。
    这是一套复杂多变、莫测高深、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问,它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很显然的是,李斯只学得其六七层的功力,很多东西还没有融会贯通。
    李斯对外用谋略有一套,但是对于内部的政治斗争就比较弱智,稚嫩。
    他的水平只能对付稍弱的韩非之流,但是遇到挟势弄权的赵高,就只有扑街的份。
    赵高不仅精通法律专业,而且写得一手好字,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
    负责皇帝车马的驾驭管理与保卫皇帝的安全。也就是说皇家车队队长兼中南海保镖。
    赵高长得也高大威猛,武艺高强;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在宫廷浸泡二十余年,看尽和历经无数政治斗争,练得一身政治经验与yin谋诡计;能得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人信任,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机智权变,溜须拍马等宫廷生存技能一个都不少。
    就凭这些,赵高都远远超过李斯。
    所以,李斯败在赵高手里,死在赵高手上,合情合理。可谓是死得其所,一点都不冤!
    睡醒也是两眼朦胧。
    当李斯终于睡醒后,终于发现一切都是赵高在背后捣鬼,他采取的办法居然是直接向二世上书告赵高的状。
    这里就存在了四个问题:
    第一、李斯你知不知道二世的智商?
    第二、李斯你知不知道二世与赵高的关系?
    第三、李斯你如果没有告倒赵高,怎么办,有何后招?
    第四、你对赵高的实力又了解多少,这样才能安全地除掉赵高?
    李斯就像一个小学生,被同学欺负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向老师告状。
    可惜呀,李斯同学,你太幼稚了,这里不是学校,这里是政治权利中心,是政治的漩涡。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赵高。
    第一是有胆略。敢于冒巨大风险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是目标清晰。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一步一步达到目的。
    第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先扣押遗诏,再摆平胡亥,花言巧语教唆李斯,合谋假托,拥立胡亥;伪造诏书,送往上郡,赐死扶苏,蒙恬自裁.....计划周密,每一个步骤都严密无缝。
    第四是手段毒辣。诡计多端。
    甚至敢于逼宫弑君。
    在胆略、目标、计划与手段上,赵高都甩李斯几条街。
    如果李斯能胜出,能打赢,才是真正的天理不公。
    与虎谋皮的结果,自然就是自掘坟墓,自寻死路!
    秦二世昏庸,赵高反戈一击
    烂泥扶不上墙,秦二世上位后就各种昏庸无道,沉迷声色,gao得民不聊生也是意料之中的。
    等到陈胜吴广起义,李斯出于对秦朝亡国的担忧,更出于对米仓稳固的深思,他决定进谏二世,杀赵高清君侧。
    不料赵高倒打一耙,怂恿二世,最终米仓失守,自己落得腰斩下场。
    早在李斯进入秦国主张法治,主张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时候已经种下了因果报应——李斯不死,谁死!秦不亡,谁亡!
    李斯的一生,功过相当,功到极点,罪至穷端,即是缔造大秦帝国的首席功臣,又是毁灭大秦帝国的第一罪人。
    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李斯选择了胡亥,原本未必一定是输。他在和赵高的政治斗争却输得干干净净。
    这才是他最后落得全家老小被满门抄斩、自己被腰斩于市,欲求为一黔首布衣,“牵黄犬出东门而逐狡兔”亦不可得的原因。
    意思就是:再也不能带着猎犬出上蔡东门猎兔子了!
    最终反而被赵高构陷其有谋反之心,在狱中屈打成招。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经过一系列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
    奔赴腰斩刑场的李斯,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
    李斯临死前已看到到了秦必亡的气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秦朝的气数,在胡亥与赵高的统治下,已丧失殆尽。
    李斯生平致力于为秦朝的强盛,功昭日月,虽然在最后的时候,由于私心推选胡亥上位,导致秦二世而亡,但是他的功绩依旧是不可磨灭的,值得后人学习。也无愧于千古一相!
    秦王朝的灭亡与大野心家赵高的yin谋作乱有直接关系,而赵高的yin谋之所以能得逞,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
    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赵高就是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之辈!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
    后来事情暴露后,赵高派人杀死秦二世,又弑君夺位,但自己也不得善终。被秦王子婴所杀。
    朋友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请多多支持!谢谢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