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困龙之地沙丘变

    在上回书,龙九啸说过,会抽时间,给大家交代一下:
    《沙丘变节的代价》事情的经过。
    说到做到。龙九啸这就给大家讲一讲沙丘之变,也叫李斯的沙丘变节。
    沙丘,即今日的河北广宗县,平乡东北,这个地方发生过很多大事。
    首先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起源地。
    赵武灵王在此地被围困饿死,史称“沙丘之乱”。
    秦始皇病逝于此,赵高、李斯乘机作乱,杀太子扶苏,称“沙丘之变”。
    商纣王在沙丘建有离宫别馆,成语“酒池ròu林”即出于此。
    千百年来,沙丘也被称为“困龙之地”,皇帝出行都会绕行的。
    针对沙丘这个地方,龙九啸有诗:
    慷慨悲歌燕赵伤,灵王始皇沙丘亡。
    公子扶苏被谋害,沙丘之变有文章。
    今天就单独说说沙丘之变!
    秦始皇在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天朝的大业,建立了秦王朝。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在位十年,秦始皇文治武功,暂且不表。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借驰道(当时的高速公路)到处巡查,然后就是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行出游到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
    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
    当时是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这叫伴驾出游!
    秦始皇儿子比较多,有二十多个,都可以组织两只足球队,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帝,秦始皇心里不高兴,就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任将军。
    小儿子胡亥很受秦始皇的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他的儿子都没跟着去。
    这里说的赵高就是“指鹿为马”的那位。天朝秦朝著名宦官(有人闲的没事,说他是假太监)。善大篆,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
    这一年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情加重,非常严重。可以说病入膏肓。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赶紧安排后事,当务之急就是赶紧确定立储之事。
    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有大将蒙恬的辅佐,今后无疑会成为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封建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
    于是命令赵高提前写好诏书,到时交给公子扶苏,秦始皇特意交代:“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主持葬礼,然后安葬。”
    封建帝制有讲究:谁主持葬礼,谁就是为了储君。这就是确认长子扶苏继承者的身份。
    书信都已封好,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的赵高假意允诺着,但却暗中扣压了遗诏。
    为什么?心里有鬼!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是赵高一贯的做法。敢逆天而行,是因为赵高另有打算。
    赵高内心一直在思忖:由于太子扶苏与自己向来不合,太子扶苏自作清高,一副酸腐的臭样子,看不惯自己逢迎献媚。现在关键时刻,让人担心,不得不做提防,一旦太子扶苏继承帝位后,肯定会拿自己开刀,对的个人地位不利。而老大秦始皇的幼子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自己很容易控制,得到的好处不言而喻!
    结果可想而知,这封遗诏并没有发出去。管玉玺的人(行符玺事)赵高把它截了下来,秦始皇的书信和印玺都扣在赵高手里。
    这封遗诏不可能交给使者,更不可能轻易发出去。很快秦始皇就去世了。
    而赵高扣留诏书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利用时间差,从中斡旋,赵高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
    并且对外严格封锁消息,而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道始皇已去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赵高觉得条件成熟,时机已到,便带着私下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
    赵高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明确的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长子到后,就可登位作皇帝,到时候,你却连巴掌大的封地也没有,你准备怎么办呢?”
    胡亥觉得很正常,说:“本来就是这样。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手下的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父皇临终既未下命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开始鼓动地说:“事情并非如此。当今天下的大权,甚至无论谁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早作打算。更何况驾驭qun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这两者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是不能相提并论!”
    胡亥有点为难,说:“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就是不义;不服从父皇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就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基,这就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即使我登位,天下人也不会服从,我自己还会遭受祸殃,国家还会因此灭亡。”
    看来胡亥还是有点自知之明。
    话不点不明,人不逼不行,赵高鼓动如簧巧舌继续引诱!
    赵高说:“我听说过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吧。卫君杀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民称颂他的功德,孔子都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吧。更何况成大事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所以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如果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只有果断而大胆地去做,连鬼神都要回避,将来一定会成功。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早就梦想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颇为心动。
    于是,胡亥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说道:“现在皇帝去世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怎么好用这件事来求丞相呢?”
    赵高xiong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
    胡亥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赵高心里很清楚,他知道:只有争取到李斯,谋权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这事也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yin谋才能得逞。
    在找李斯之前,赵高已经把情况了解清楚了:
    李斯本出身布衣,由仓鼠论就看到,李斯功利心很强,投机性强,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舍不得放弃高官厚禄,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对于功名利禄很看重。
    于是,他决定从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就去跟李斯聊,聊关于咱俩撕了这封诏书,改立胡亥为帝的事儿。
    李斯听了,着实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你丫疯了!!!这等大逆不道,谋权篡位,忤逆之事也敢做?
    但赵高既然敢来和李斯谈这个事,是做好了准备的,是带了谈判筹码来的。
    筹码就是,胡亥继位,你可以继续当宰相。这个条件对李斯太有YouHuo了。
    对于当时的情形,李斯知道:一旦扶苏继位,蒙恬必为宰相,李斯就要出局,这是李斯和赵高的共识。
    所以当赵高带着这么丰厚的筹码来谈的时候,李斯心动了。
    赵高问道:“您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李斯老老实实回复:“在这五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
    赵高进一步相逼:“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像你我这样的老臣,就只好靠边站,滚蛋,很显然,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你还能得善终吗?而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见李斯心已经松动,赵高又花言巧语地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如果你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李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
    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
    赵高便回报胡亥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就这样,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后,赵高施展全部本领,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劝说李斯。并迫使其就范,一起参与、谋划、制造了沙丘之变。
    我们再来看看李斯的心理变化,李斯从开始的疾声厉色、正义凛然,继而底气不足,再到后来的色厉内荏,内心松动,欲拒还迎,直到最后甘心情愿,俯首称臣,彻底投降,和赵高狼狈为奸。李丞相的演技炉火纯青,完美诠释了一个老戏骨高超的职业演技。
    赵高的一番话之所以能够打动李斯,就是因为太了解李斯了,知道李斯最内心的东西!
    李斯舍不得高官厚禄,丢不下荣华富贵。这也是人性的弱点!这就是李斯沙丘变节的契机!
    朋友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请多多支持!谢谢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