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落凤坡和五丈原

    庞统陨于落凤坡
    刘备进兵西川取得葭萌关和涪水关后,随即进攻雒城。诸葛亮劝阻班师,庞统不听劝导,刘备与庞统决定分两路进军;刘备走大路、庞统走小路,雒城守将张任得知刘备兵分两路前来攻城,急引三千军在落凤坡设下埋伏,当时,庞统骑的是刘备的马,庞统引军行至落凤坡时,被伏兵误认为是刘备,被射死于乱箭之下。
    庞统在临死之前,大声呼喊出八个字,就是“今日吾死,是乃天命。”
    当才疏学浅的刘备听到了庞统的遗言,并不理解真正的意思。诸葛亮听到后,沉默不言,竟有了再次归隐山野,回卧龙岗的念头。
    《三国演义》六十三回,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庞统号称凤雏,最终却死在了落凤坡,由此看来此地确实对他很不利。
    白马关是刘备与庞统换马的地方,说来也该着,刘备与庞统正当分兵进军攻打雒城时,庞统坐骑受惊,刘备为笼络人心将“的卢”让给庞统。也该庞统有此一劫,“的卢”马素有骑必妨主之称,这次在落凤坡应验了。原来张任将骑白马“的卢”者误认成刘备,他透过杂草远望骑白马者愈来愈近,喝令伏兵乱箭齐发,射向骑白马者,可怜庞统在流矢中栽于马下,战死沙场。
    白马关落凤坡是剑南蜀道五关中后一道关隘,古道穿山而过,两侧为树木丛生的山坡,是用兵打埋伏的好地方。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如《周易》所云:太极生两仪,万物有yin阳,正反两面之哲理。射杀庞统的张任便是巧妙地运用了落凤坡的地理风水环境,打赢了一场战争,而凤雏遇难落凤坡也正应验了人名犯地名之风水之忌。
    记得有童谣唱着:一龙并一凤,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送龙风,雨随凤,蜀道隆时蜀道通,蜀道兴时只有龙。
    张任深通天文地理,对周易八卦风水颇有研究。据说,他曾自占一卦曰: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酒泉。于是他根据雏凤坠地寻找到了打埋伏战的佳处——落凤坡。
    七月七日正是夏末秋初的季节,落凤坡草木丛生,极为茂密,这也为张任设置伏兵创造了有利条件。天时地利都占了,岂有不胜之理?
    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才能不亚于诸葛亮。
    此话个中也蕴含着,卧龙、凤雏也只能得其一。即使两者有交叉同行的机会,最终也只是半路出现变故,此乃天意。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么一个大智慧者,竟然事先没有研究落凤坡恶劣的风水环境,难道身为军师的他不晓得落凤坡地势低洼,形如烟灰缸,四周高,中间低,杂草丛生、林密沟深、环境险恶,适宜打埋伏战吗?可他根本没有事先了解那里的地理环境,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便冒然进军,以至于身陷埋伏,被箭穿身而亡,酿成悲剧。时年36岁,英年早逝,正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卧龙逝于五丈原
    《三国演义》一百零四回记载: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
    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
    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
    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
    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诸葛亮号称卧龙,而去世的地方称作“五丈原”,五丈大小的地方想来是太小,难以“卧龙”,故而孔明再次殒命,似也在情理之中。
    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诸葛亮一生善用火。
    第一把火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仗:火烧博望坡。
    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
    第二把火要说的是诸葛亮到刘备军中后的第二仗火烧新野;
    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
    第三把火要说的是《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一场战役——赤壁大战。
    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当时,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为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当时战场上威力最大的也就是“火”,火的杀伤力大,能够加大敌军的损失,让对方抵抗一直瓦解。
    由于火攻是古时候能比较大规模杀伤敌人的有效办法。而诸葛亮用火攻也大多是在自己力量薄弱的时候,也就是以少胜多的战例。比如博望坡,还有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这样。
    还有一次用火的故事,就是:七擒孟获时火烧藤甲兵,大破蛮族援兵。
    诸葛亮用火攻就是失败了一次,是火烧司马懿的时候,因为天时的估计失误让大雨解救了魏国。也是司马懿命不该绝之理!
    火攻,残忍也,不得已而用之,常用会折寿的。
    由此可见,庞统死于落凤坡,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是有根据的。
    再加上,前面所讲的:
    卧龙对凤雏说“一马踩你落凤坡”,
    凤雏对卧龙说“我一炮轰你五丈原”
    庞统因马死于落凤坡,的卢马害主!时年三十六岁,正是六六三十六之意!
    诸葛亮因天命之炮(火),因肝火,病死于五丈原。在北伐中病死,54岁!六九五十四!
    这种早知天命,泄LouTian机之举,让人感叹不已,这难道都是宿命吗?
    诸葛亮对战司马懿时屡屡最后时刻功亏一篑,都是想说明一点,即便再厉害的英雄,再伟大的谋士,都无法与命抗衡。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葛亮死前摆下的生死局!
    如图所示为诸葛亮的生死局,传说这是诸葛亮死前摆下的生死局!
    号称五步之内红棋不死便可得天下!
    已知条件为:红方先走,且无法将死黑方,马、车、帅所在横.行和竖行。
    除图上所示棋子和将外没有其他任何棋子,诸葛亮认为五步之内红棋不死则蜀汉可得天下。
    根据局势分析,黑方双车已经进入二鬼拍门的胁士肋位,还有一个马进入九宫士角,在车的后面构成了拔簧马、双车错、八角马和大胆穿心相结合的恐怖杀局。
    有相关专家对这盘残局的解释为:
    1、自嘲:九宫格代表岐山五丈原,帅指自己,马指司马懿,双车代表敌方军队,寓意可能是蜀军就剩下诸葛亮一个将帅之才,而自己知道天命所归,暗指了蜀军的形势;
    2、天下大势:将此图逆时针旋转90度则为:
    下面的车可能暗指东吴,上面的车指曹魏,帅指蜀汉,马指司马懿,跟在曹魏后面辅助曹魏,东吴和曹魏都想扩张势力都对蜀汉虎视眈眈;
    3、预知将来的天下大势:如果下面的车不是黑子的话马可以将它吃掉,如果马是司马氏家族,下面的车指东吴,上面的车指曹魏,帅指蜀汉的话,司马氏随时可以借助曹魏的力量来灭吴,车对车力量是等同的,但是加上马就不同了,东吴随时可以被灭,但是帅就不同了,玩过象棋的都知道,马想吃帅是很困难的,因为上面的车在蹩马腿。
    曹魏在当时属于三国中最强的一股势力,所以摆在司马氏眼前的就是如何将曹魏收归自己,一旦收归自己,那么天下大势从此而定,事实也证明司马氏做到了,蜀汉一直都是司马懿忌惮的力量,所以下一步是将蜀汉收归自己,由于有东吴的缘故,蜀汉无路可退,被西晋招降,天下三分之二都归西晋,东吴灭亡也是必然的了。
    【五步之内红棋不死可得天下】的含义:
    诸葛亮死后5年【239年】魏明帝曹睿逝世曹芳继位,司马懿辅政,司马懿可以更加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一年也决定了司马家族一统天下的必然趋势。
    五步也可指五丈原,在临死前下了一盘必死的棋,暗指自己会在这里归天。
    根据相关专家考证,诸葛亮的八阵图也与天朝象棋密切相关,八八六十四生门以象棋三十二子布局为辅助,虽然一个是布阵御敌的实阵,一个是红黑对峙的沙盘,但其中的玄机无人知晓。
    在这副残局中揭露了八阵图最终的秘密——即如何布成和破解。然而,这盘棋是否真的无解?在所画局势之外的棋盘内,是否还有其他可以拯救危机的子力?诸葛亮为什么要摆这样一个诡异的残局,它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惊天的秘密?!当时的天下局势中是否还潜伏着不为人知却能够影响全局的浩大势力?重重疑问谁来揭开谜底,幕幕惨烈谁来终止悲剧?诸多的悬念,都在寻找最后的答案......
    亲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努力支持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