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楷模》第109章 账本(二)

    第109章 账本(二)
    祝红英迟疑了一下,然后干笑道:“秋燕,你听我说,这两个公司的老板都叫游宇,是我家春斌的大学同学,很老实的一个小伙子。 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汉南陈家乡租了块地养甲鱼,想要注册个公司,但是租地的村子不给注册,他没有办法,又知道我是做工商代办的,就来找我帮忙,我家春斌的同学,我也……也不好意思拒绝,所以……”
    “别扯这些废话,我不管他是什么人,我就问你,他的账是不是在你这里做?”邓秋燕打断她喝道。
    “是……是。”
    “你把账本拿出来我们瞧瞧。”邓秋燕说道:“两个公司,一个在我家注册了三年多,一个大半年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干什么违法的事情,瞧瞧账本我们才放心。”
    祝红英说道:“你们不用担心,没什么问题,那个小伙子特别老实,家庭条件也好,就是养甲鱼卖,别的什么都没干。”
    “你到底给不给账本?”邓秋燕的老公一声怒喝:“他老不老实,你把账本拿出来我们一瞧不就知道了?”
    他说着就抓起桌子上的一个键盘砸在祝红英脚边,祝红英被吓得一跳:“我……我拿、我拿。”说着就赶紧转身到边上的文件柜里去找账本了。
    黄元达心中暗喜,就急忙挤了进去,挤到邓秋燕身边。过了片刻,祝红英找出两本账本递给邓秋燕,邓秋燕接过来转手就递给黄元达:“黄师傅,麻烦你瞧瞧。”
    黄元达接过账本来先看了一下封面,分别是“新发实业”和“新发商贸”今年以来的账目,他退到一旁稍宽松点的地方,先翻开“新发实业”的那一本看了起来。前边都是些日常基本账目,诸如买饲料、买药品、员工工资、电费支出之类的项目,没什么特别的,直到7月29日,才有一笔特别大的进账,明目是“农产品销售回款”,金额大约1.53亿元,估计这和“游家沟”有关系了,他赶紧翻到背面去找相应的发票存根,发票果然是开给“游家沟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后又看了一下账上结余,还有大约1.74亿元。
    随后黄元达又翻开“新发商贸”的那本账看了起来,这本账非常简单,从2月份建账以来,前几个月都是空白的,没有任何账目。5月22号才出现了第一笔账,3万多块钱的支出,名目是“农产品采购款”。一开始黄元达也没太在意,但是后面几乎就每个星期都会出现一笔这样的支出,名目都是“农产品采购款”,金额每次都在3万到5万之间,一直持续到8月2号,前前后后一共有13笔这样的支出。黄元达也没在意,一直往后看,8月8日,出现了一笔巨额入账,名目是“农产品销售回款”,金额大约1.86亿元,之后就再没账目了,账上结余就是约1.86亿元。莫非这最后一笔款项是“游家沟”付的货款?他又赶紧去看背面贴的发票存根,发票果然也是开给“游家沟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的。
    黄元达暗自在心里觉得这本账很奇怪,前面所有采购项目加起来才50多万的支出,然后一下子卖给“游家沟”的货款收入却是1.86亿元,这也太离谱了。难道前面的13次采购都是向“新发实业”采购的,“新发实业”只是收取了象征性的货款?但是刚才看“新发实业”的账上,没有这些账目啊。他一边想着,就翻回去看那13笔采购账目背后贴的发票,一看却愣住了,开票公司名称是“武汉天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去塑料制品公司采购农产品,然后翻了几百倍的价格卖给“游家沟”?
    黄元达心里隐约之间似乎想到了点什么,但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就听到一旁的邓秋燕问他:“黄先生,怎么样?”
    “哦,没……没什么大问题。不过这两个公司挺有钱的,两个公司账上加起来,现在有差不多3亿6000万现金呢。”
    “啊!那么多钱?”邓秋燕轻轻一声惊呼,转头对祝红英喊道:“这两个公司占用我家房子注册那么长时间,不能就这么算了,赔偿怎么算?”
    黄元达也没心思去听他们扯赔偿的问题,就赶紧掏出手机来,将两本账本都一页页的拍了照,然后把账本递给邓秋燕,打了个招呼就挤了出来。
    到了门口,一直在门口等着的徐显慧问道:“师父,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黄元达微微皱着眉头说道:“现在还不好说,有一本账有点怪,我一时有点迷糊,等我再想想。咱们先去找养殖场吧。”
    “养殖场在哪儿啊?”
    黄元达一愣,这才想起来,差点忘了问祝红英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了,刚才只是听她说在陈家乡。于是又回头走到门口,喊了一句:“邓老板,问问她那个游宇的公司实际办公地点在哪里,问清楚了,万一回头她躲起来了,你们也好去找游宇。”
    邓秋燕的婆婆正和祝红英在争吵着,邓秋燕回头看了一眼,果然就大声问道:“祝红英,游宇的这两个公司实际在哪里办公?”
    “在陈家乡陈家村,到那里一问‘新发养殖场’都知道。”
    黄元达心满意足的笑了一下,转头说道:“走吧,小慧,咱们现在就去陈家乡陈家村,找这个新发养殖场,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两人下到楼下,先站在路边,黄远达打电话打听了一下去陈家乡陈家村怎么坐车,就赶紧出发了。那地方挺远的,现在已经下午两点多,还得赶着点,否则太晚了可能就没车回市里了。
    两人先坐公交车到一个客运站,又换乘中巴车到了陈家乡乡政府,再坐面包车去陈家村,到陈家村下车已经四点半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